合同诈骗,缔约过失.docx
《合同诈骗,缔约过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诈骗,缔约过失.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于受欺诈合同而言,其撤销后的损害赔偿责任在性质上虽然属于缔约过失责任,但缔约过 失责任的适用并不以合同撤销为前提,合同的撤销与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并不是不可分离的 递进关系。换言之,在存在欺诈情形时,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的适用与第四十二 条的适用之间是一种选择关系,受欺诈人具有选择权,其固然可依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八条 撤销合同并要求欺诈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亦可不撤销合同而请求对方履行合同,并依第 四十二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规定请求欺诈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 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 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 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 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 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
3、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 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 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 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一种诈骗行为,便可构成本罪。其次,诈骗对方当事人财物必须数额较大的。所谓数额较大,根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 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涉嫌下
4、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 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3. 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4.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即行为人必须有使对方当事人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从而与之 签订或履行合同;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既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使对方当事 人陷入错误,也可以表现为欺诈人以一定的方法故意阻碍对方当事人使其发生错误;既
5、可以 表现为积极的作为方式,也可以表现为本应作为而故意不作为的方式;受欺诈人因受欺诈而 陷入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例如,误将劣质产品认为是优质产品,误将有重大瑕疵的标的物认为无暇疵,误认为欺诈人有履行合同的 能力等等。这种错误,必须是因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受欺诈人陷入错误与欺诈人的欺 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受欺诈人因听其描述,与看之样品而被蒙蔽,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 错误的认识必须是进行意思表示的直接原因。编辑本段刑法条例法院合同诈骊罪是中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新设立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 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骊
6、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 中国刑法的规定,犯合同诈骊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姻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 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 产。编辑本段合同诈骊的常见形式其表现形式有如下五种:合同诈骊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骊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 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
7、匿。5、以其他方法骊取当事人财物。编辑本段合同诈骊的类型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合同欺诈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 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 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合同诈骗有以下表现形式:合同诈骗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至U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 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
8、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 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 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二、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 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 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候,就会重操旧业。因为他们对于行骗手段 十分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内他们便可以迅速成立诈骗组织,实施诈骗行为,而且,为逃避 法律惩罚,他们会吸取教训,得手后立即销声匿迹,给有关部门查办造成困难。三、运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合同诈骗公证和律师见
9、证的形式,是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形式。正是由于这两种形式社会效果好,也为老百姓所熟知,行骗者容易抓住这种心理,从而体现其 合作项目和合同的真实性。受骗者此时更多的想法是,合作项目和合同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若对方违约,通过法律程序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这也使得受骗者心里如吃了定心丸一样, 完全相信行骗者,从而被行骗者多次骗走财物,有时甚至连续被骗还毫无察觉。值得一提的 是,这种方法,通常在受骗者尚且犹豫不决时,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办法,受骗者都会信以 为真从而受骗上当的。四、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犯罪分子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均为伪造,并非常善于伪装,虚张声势甚至假借他人资产以显示其实力,投其所好甚至对
10、 受害单位方主管人员进行行贿,以骗取其信任。五、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分子或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 类票据,足以乱真,或以非法手段获取,不易被察觉。编辑本段预防合同诈骗的方法合同诈骗应以是否超过经营范围为标准判断项目的真实性。在与对方商谈合作项,详细了解对方 的经营范围。如果对方在合作项目中的行为,超出其工商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则对方的行 为至少是违法的,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可向法律专业人士咨询。切忌脑子一热,一掷千 金的行为。认清合同公证和见证的内容。一般而言,公证和见证的内容,只是可以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是真实的。签名的真实并不
11、必然是合同本身内容的真实。因此,签订合 同时应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被合同外在形式所蒙蔽。核实对方人员、单位的真实性。对于首次交易的对象,厂商们应通过查验身份证或前往工商局查询资料来核实对方人员、单 位的真实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和单位行骗。注意交易过程中的反常现象。虽然不法分子想出了不少较为隐蔽的诈骗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无迹可寻,这就需要商家 们在交易过程中多几个心眼,注意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几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货 物时拖延时间、对方人员提供情况相互不符、频繁变换联系方式等等。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人 货分离的情况。不法分子想骗取货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想方设法让送货人与货物分离,在
12、 拖住送货人的同时,其同伙将货物暂时藏匿。所以,供货方在送货时,如未收到足够的货款, 应避免人货分离,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系统资源,及时核实用于抵押物品、票据的真实性。在交易过程中,如果碰到对方以房产、货物、票据作 为抵押的情况,应该尽快通过房产、银行等部门核实用来抵押物品的真实性及是否重复抵押, 降低受骗几率。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货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因为利用“空头期票”实施诈骗是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他们往往利用支付货款的“档期”,转移货物后 逃匿或者将货物销售一空后潜逃。编辑本段相关问题探讨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
13、的,在签订、履行合 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合同诈骗一、合同诈骗罪中“合同”认定问题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性质认定,原则上应当掌握在适用中国实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 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 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所以常见的有债权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土 地使用转让合同等民事
14、合同。一些不直接发生债权关系的如合伙合同、联营合同、承包合同 等也应当在内,因为该类合同侵害的客体应当是市场经济秩序。二、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主观方面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是:“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的当时就有?还是可以在合同签订后产 生?常见的“借鸡下蛋”和“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从理论上讲,犯罪行为实施的当 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以欺骗手段,实施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应当是直 接故意,过失和间接故意不能构成犯罪。社会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以虚构事实骗得的资金进行经营,盈利了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同 诈骗 缔约过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