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概论.ppt
《组织行为学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概论.ppt(2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世纪工商管理精品教材 组织行为学 孙成志 朱艳 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组织行为学,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2章个体行为 第3章激励 第4章群体行为 第5章领导行为 第6章组织行为 第7章组织变革与发展,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1.1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1.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1.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1组织的类型与作用,组织的概念 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权责分配和层次结构所购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组织的要素,组织的有形要素包括:实习组织预期目标所需实施的工作;确定实施工作的人员;确定必备物质条件;确定权
2、责结构。组织的无形要素包括:共同的目标;工作的人主动性鱼积极性;良好的沟通网络和制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配合与通力协作。,组织的分类,1)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观点:(1)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说(2)艾桑尼的人员分类说(3)布劳的实惠分类说2)国内学术界的观点(1)按组织的性质分类(2)按组织是否自发形成分类,组织的基本作用,1)人力汇集作用2)人力放大作用,1.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组织行为学的性质
3、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 多学科交叉性 多层次性 2)两重性 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3)实用性,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会与挑战,1)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2)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3)面对临时性 4)员工的忠诚性减弱,1.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
4、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 2)社会学 3)人类学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在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更要注意发掘历史遗产。,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4.1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常用的有:
5、)观察法)调查法 谈话法 电话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其有何特点?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3试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4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5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6.如何认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第2章 个体行为,2.1人的行为分析 2.2知觉与行为 2.3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2.4气质、能力与性格 2.5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2.6情绪与情感,2.1.人的行为分析,2.1.1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 1)人的行为的类型 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分类 按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类 2)人的行为特征 自发的,人的行为是
6、自动自发的。有原因的,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有目标。,2.1.1 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持久性的,任何行为在目标没有达成以前,是不会终止的,也许会改行为方式,或由外显行为转为潜在行为,但总是不断地向着目标进行。可改变的,人类为了达到目标,不仅常改变行为方式,而且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行为的内容。,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具体可列表如下:,遗传因素 生理因素 体质状况 生理需求 生物节律规律 心理活动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认识影
7、 个人主观 心理因素 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响 内在因素 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人 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的 礼仪等行 经济因素: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为 群体: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内聚力、冲突、气氛的 组织的内部 领导:领导素质、领导作风与方法、激励方法与制度因 环境因素 整个组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素 工作设计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绩效考核 客观外在 组织的外部 条件因素:国内及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政治法律、自然地理等 人群团体因素:家庭、亲友、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
8、应商、各级政府机关、图2-1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群众团体,2.2 知觉与行为,2.2.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1)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的分类 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2.2.1 知觉的概念,2)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的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 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 自我调节,2.2.2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对象是按照如下一些原则加以组合的。接近原则
9、。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2.2.2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主观因素 需要和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经验知识。,2.2.3 知觉错误,由于受某些知觉规律的影响,社会知觉可能发生某些偏差。这些偏差包括知觉防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及近因效应、定型效应等。1)知觉防御 2)晕轮效应(哈罗效应)3)首因效应(成见)和近因效应 4)定型效应,2.3 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2.3.1 个性的概念与特点 1)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2)个性的特点 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2.3.2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与个性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与个性 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
10、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阶层影响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影响。,2.3.3 个性理论,1)特质论或特性论 阿尔波特认为,个性必须要有能够进行测定的因素,这种因素就是特性,各种特性组合起来就构成人的个性。艾森克认为,特性表示行为的一种组织层次,超出特性的行为反应或习惯之上。卡特尔认为,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2.3.3 个性理论,2)心理分析论或心理动力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弗洛依德理论即老心理分析论 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荣格理论 阿德勒
11、理论,2.3.3 个性理论,3)社会学习论 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取决于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的类似的行为的观察。一个人当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赏或是遭到惩罚时,对其自己的行为起着强化作用。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2.3.3 个性理论,4)个性性格类型论 荣格和麦迪等是个性性格类型论的代表人物。荣格理论 麦迪理论,2.3.3 个性理论,表2-1 四种个性结构,2.3.4 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 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 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2.4 气质、能力与性格,气质差异与应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差异 3)气
12、质差异的应用 应用的范围 应用的原则 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2.4.2 能力差异与应用,1)能力的概念 2)能力差异 能力的水平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四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2.4.2 能力差异与应用,3)能力差异的应用 应用的范围 应用的原则 能力阈限原则。能力合理安排原则。能力互补原则。,性格差异与应用,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差异 与气质、能力相比,人们的性格差异更是多样而复杂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来归纳性格差异,划分性格类型。按何种心理
13、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间型。,性格差异与应用,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外倾型;内倾型。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顺从型;独立型。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划分性格类型,把性格划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六类性格。,性格差异与应用,3)性格差异的应用 应用的范围 思想教育。人员选拔。行为预测。应用的原则 性格顺应原则。性格互补原则。,2.5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2.5.1 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2)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而
14、且还影响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5.1 价值观,3)价值观的分类 格雷夫斯在对企业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土,曾把错综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按照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归纳概括为下列七个等级。第一级,反应型;第二级,宗法式忠诚型;第三级,自我中心型;第四级,顺从型;第五级,权术型;第六级,社交中心型;第七级存在主义型。,2.5.1 价值观,另一位组织行为学家斯布兰格认为,人的价值观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理性价值观,它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第二类是审美价值观,它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第三类是政治性价值观,它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第四类是社会性价值观,它以群体和他人
15、为中心;第五类是经济性价值观,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第六类是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2.5.2 态度,1)态度的概念与特征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2)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因素分析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因素制约。社会因素 个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因素。态度系统特性因素,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1)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即对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更富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公正的晋升 支持性
16、的工作环境 工作团队 上级的管理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3)工作满意度的功能 4)工作满意度的结果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人是很复杂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与离职率。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5)增强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使工作变得有趣。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2.6 情绪与情感,2.6.1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种类和差异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与感情的种类(1)基本的情绪状态(2)情感的类型,2.6 情绪与情感,
17、3)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互相转化。4)情绪与情感的个体差异(1)情绪与情感的倾向性差异(2)情绪与情感的深度差异(3)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差异(4)情绪与情感的效能差异,情绪与情感的作用,1)情绪与情感影响和调解人的认知过程2)情绪与情感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3)情绪与情感影响人的健康,情绪与情感的理论研究,1)詹姆士朗格情绪说2)坎农的丘脑情绪说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4)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5)汤姆斯金和依扎德的情绪动机说6)巴浦洛夫的动力定型论7)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8)情商的研究,情绪的调试与情感的培养,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18、2)丰富人们情绪经验(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2)感情的培养(1)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感体验(3)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复习思考题:1人的行为有哪些特征?2试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3简述个性有哪些特点?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5试分析比较各种个性理论。6在管理中如何应用个性理论?7什么是气质?试述气质的差异的应用。8什么是能力?在能力的应用上应遵守哪些原则?9什么是性格?试分析性格差异的应用。,10简述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是什么?11试分析管理者的知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12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何作用?13什么是态度?影响态度形成的
19、因素有哪些?14什么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有何关 系?15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与情感有何作用?16如何让培养和调适情绪和情感?,第3章激励,3.1激励的概述 3.2内容型激励理论 3.3过程型激励理论 3.4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3.5综合激励模式 3.6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3.1激励的概述,3.1.1 激励的含义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按钮。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3.1.2 激励机制,激
20、励的目的是调动积极性。所谓积极性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愿及行为的准备状态。积极性有其自身形成和变化的规律,人的积极性产生于自身的需要,受主观认识的调节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受行为效果反馈作用的影响。1)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3.1.2 激励机制,2)认识是积极性的导向器和调节器;认识是将人们的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桥梁;认识是将社会需要转换成个人需要的中介;认识是需要的满足感或不满足感形成的决定因素;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积极性有深刻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一种认识,这些认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决定着人们的追求、喜恶,对于积极性有深刻的影响。,3.1.2 激励机制,3)环境对积极性的
21、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推动作用;4)行为效果的反馈对积极性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3.1.3 激励的作用,激励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激励可以凝聚人心2)激励可以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3)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4)激励可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挖掘人的潜能5)激励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6)激励可以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3.2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内容型激励理论则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及其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需要层次论、E.R.G 论、成就需要论、双因素论。,3.2.1 需要层次论,1)需要层
22、次论的内容 人类的多种需要可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2.1 需要层次论,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由于直感逻辑性强,易于理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西方管理领域中有相当的影响,对搞好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掌握职工的需要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要满足不同人的需要。,3.2.2 双因素论,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1)双因素理论的内容(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赫兹伯格发现保健因素主要有10个: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
23、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性;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地位。,3.2.2 双因素论,(2)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主要有6 个: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奖励;晋升;成长;负有较大的责任;成就感。,3.2.2 双因素论,2)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3.2.3 理论,理论,又称成长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根据已有试验和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内容型激励理论。1)理论的内容 这一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关于需
24、要类型的新模式,发展了赫兹伯格和马斯洛的理论。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即生存(E)、相互关系(R)、成长(G)需要。,3.2.3 理论,2)理论的主要特点 奥德弗认为这三种需要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这一理论限制性较少,易于应用。理论不仅提出了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了“挫折倒退”的趋势。这一规律在管理中很有启发意义。,3.2.4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及其学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1)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麦克利兰认为,人们在生
25、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就是:对权力的需要;对归属和社交的需要;对成就的需要。,3.2.4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2)研究成就需要理论的意义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于国家和组织都有重要的作用。组织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发展就越快。国家拥有这样的人越多,就越兴旺发达。他还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出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组织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3.3 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所要进行的行为的过程,即行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向一定方向发展的,如何能使这个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行为的发展过程。,3.3.1 弗罗姆的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8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