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件第22讲初期支护.ppt
《《隧道工程》课件第22讲初期支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课件第22讲初期支护.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围岩预支护(预加固),装渣与运输,初期支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放排水施工工艺,辅助坑道,二次衬砌,隧道爆破施工技术,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四节 初期支护,一、初期支护的基本概念,隧道开挖后,为控制围岩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增加结构安全度和方便施工,隧道开挖后立即施作刚度较小并作为永久承载结构一部分的结构层,称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加二次衬砌,构成复合式衬砌。,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1.灵活性:支护类型、参数、数量可灵活调整。,2.及时性:喷射砼,如早强,能迅速给围岩提供支护抗力;,锚喷支护工程特点:,3.密贴性:喷射砼与围岩能全面密贴粘结,
2、粘结力一般可达70kg/cm3;,密贴有三种作用:连锁作用、复合作用、增强作用(填充凹隙)。,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4.深入性:锚杆可深入围岩一定深度加固围岩,形成承载圈。,5.柔性:容易调节围岩变形,可控制围岩塑性变形适度发展,发挥自承能力;,6.封闭性:可阻止水对围岩的侵蚀而引起风化等。,一般规定 1、隧道初期支护必须紧跟隧道开挖作业面及时施作,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的相关作业,对位于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初期支护应及时封闭成环,保证施工安全。2、隧道初期支护应采用喷锚支护,根据围岩特点、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支护参数的
3、选择,一般地段应符合设计要求;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段支护加强,应根据设计计算或工程类比法确定。,3、隧道支护施工前,应确定支护紧跟开挖的时间、距离及工序搭接要求;确定喷射混凝土前基面标准和设置喷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选择基面出水点处理措施;确定锚杆、钢架、钢筋网的加工、运输、安装方案;确定改善作业环境的措施及人员防护方案;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方,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试验并选定配合比;选择满足上述要求的施工组织和各项资源配置,并同时进行试运行确认其有效性。,4、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C。5、作业区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装置,喷射混凝土时粉尘含量不得大于
4、2mg/m3。6、岩爆地段隧道施工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尽可能早地向拱部或侧壁进行喷射混凝土,再加设锚杆及钢丝网。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和确保人身安全。,7、膨胀岩隧道的初期支护宜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以提高初期支护的整体刚度,应优先考虑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强膨胀岩隧道应采用特殊支护形式,包括采用可压缩支护、可拉伸锚杆等。支护参数的大小,可根据设计计算或工程类比法确定。8、隧道支护施工后,应清理场地和设备料具,为下一工序创造条件。并对喷射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分析检测不满足要求的项目及产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第七章 隧
5、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一些隧道工程都优先采用锚喷的柔性支护结构,是为了能做到:,容许围岩发生有限变形,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节省工程造价,工序流程1、初期支护施工的一般工序流程为:开挖后初喷砼系统支护施工(锚杆、钢筋网、钢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2、爆破后应首先清除浮石,然后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以期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出碴结束后,再根据围岩级别施作锚杆、挂网、拱架及复喷混凝土。3、在富水断层破碎段,支护施作前应及时排水,以预防塌方的发生。在少量集中渗水、淋水地段,在将要通过的透水层部位,可采用排水孔法或排水管法,布置一定数量的排水孔或埋设排水管,将渗、淋水集中到排水孔内导出;也可采用金
6、属网法,通过在钢筋网背后铺过滤层或隔水层,将其固定在围岩上,通过软管排水,随即喷射混凝土。,如涌水较大,支护时对主要涌水出水口暂不进行封堵支护,待涌水减小或无水时,再进行支护或进行固结封堵,迫使水流改变流向。4、喷射混凝土厚度必须利用断面仪检测断面或凿孔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厚度应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2/3。5、隧道支护施工中,应确认各项资源和作业环境符合要求,控制并确认各项作业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6、施工机具应布置在无危石的安全地带,在不良地质地段,设专人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钢筋网,喷砼,钢架,锚杆,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二、锚杆,锚杆(索)是用金属或其它
7、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状构件。,1、锚杆的支护效应,(1)支承围岩:,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加固围岩:,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提高层间摩阻力,形成“组合梁”:,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4)“悬吊”作用:,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减跨作用,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杆分类:,2、锚杆的种类及各自的设计施工要点,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普通水泥砂浆锚杆(1)构造组成,杆体材料宜用20MnSi钢筋,直径1422mm为宜,长度23.5m,为增加锚固力,杆体内端可劈口叉开。锚杆杆体使用前应平直、除锈、
8、除油。,(2)设计、施工要点,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钻孔:钻孔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钻孔孔径比杆径大15mm。孔位允许偏差为1550mm;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清孔:孔钻好后用高压水(风)将孔眼冲洗干净,用塞子塞紧孔口,防止石渣掉入。,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水泥砂浆: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粒径不大于3mm,并过筛;砂浆强度不低于M20;配合比一般为水泥:砂:水1:(11.5):(0.45 0.5)。粘结砂浆应拌和均匀,并调整其和易性,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注浆管应插
9、至距孔底510cm位置,随砂浆注入缓慢匀速拔出。注浆体积应略多于需要体积,将注浆管全部抽出后,应立即迅速插入杆体,可用锤击或通过套筒用风钻冲击,使杆体强行插入钻孔。,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实际粘结长度亦不应短于设计长度的95%。,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杆体到位后要用木楔或小石子在孔口卡住,防止杆体滑出。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终凝以前不得在端部悬挂重物;水泥砂浆终凝以后安装垫板。,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中空注浆锚杆,由中空锚杆杆体和垫板、螺母、排气管等附件组成。主要设在开挖断面的拱部及围岩较差地段的拱墙。,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设计、施
10、工要点,中空锚杆体材料应选用符合中空锚杆技术条件的无缝钢管轧制。,锚杆体及附属结构的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轧折、离层、结疤和锈斑等缺陷,存放及使用中材料内外表面必须除去油污。,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普通中空锚杆在用于边墙或俯角下倾的锚孔时,注浆可采用由锚杆内中空通孔进浆,锚杆口排气方式。用在锚孔向上倾斜的仰角时,锚杆注浆必须自锚杆体外钻孔中注浆,锚杆的中空通孔作为排气的注浆方式。,锚杆孔位、孔深及布置形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强度不低于M20,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时注浆结束,当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不少于20分钟,进浆量仍达不到注浆终量时,亦可结束注浆,并保证锚杆孔浆液注
11、满,注浆质量合格后将锚杆头封堵,避免浆液倒流。,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早强水泥砂浆锚杆,安装前应检查锚杆体中孔和钻头水孔是否通畅;钻至设计深度后,应用水或空气洗孔,直至孔口返水或返气,方可将钻机和钎尾卸下并及时安装止浆塞;锚杆灌浆料宜用纯水泥浆或1:1水泥砂浆。砂子粒径不应大于1mm灌浆料由杆体中孔灌入,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早强药包内锚头锚杆,1-不饱和聚脂树脂加速剂填料;2-纤维纸和塑料袋;3-固化剂填料;4-玻璃管;5-堵头(树脂胶泥封口);6-快硬水泥;7-湿强度较大的滤纸筒;8-玻璃纤维纱网;
12、9-树脂锚固剂;10-带麻花头杆体;11-垫板;12-螺母,(1)构造组成,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施工要点,钻眼要求同前、但孔眼应比锚杆长度短45cm。,快硬水泥卷浸水:,水泥卷用锚杆送至眼底:,搅拌与推进:,杆体固定:,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缝管式摩擦锚杆,(1)构造组成,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设计施工要点,锚固力:,钻孔与缝管直径之差是设计与施工要严格控制的主要因素。锚固力与孔、管径差的关系是:径差小,锚杆安装推进阻力小,锚固力亦小;径差大,锚杆安装推进阻力大,锚固力也大。,钻孔锚固力与锚杆的材质、构造尺寸、围岩条件、钻孔与锚管直径之差、锚固长度等
13、有直接关系。,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现场试验确定最佳径差:,杆体材质:要求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安装:,若作为永久支护,则应作防锈处理,并灌注有膨胀性的砂浆。,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楔缝式内锚头锚杆,(1)构造组成,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设计要点,影响锚固力的主要因素有:岩体性质,锚杆有效直径,楔块端部厚度 b 和楔角。,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围岩愈坚硬,锚固力愈大;嵌入孔底围岩的深度与长度愈大,锚固力愈大;或锚杆有效直径愈大,锚固力愈大。另外钻孔直径与锚杆直径的配合情况对锚杆锚固力也有一定影响。,提高楔缝式锚固力的办法有:加大楔块长度h,或加大楔块端
14、头厚度b,或减小钻孔直径与锚杆直径之差,或减小楔缝宽度。,一般而言,对于坚硬岩体,楔角在8以上为好。楔缝宽度一般为3mm。,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若对锚固力有明确要求,应先行试验,检验初选参数的合理性。,(3)施工要点,安装:先将楔块插入楔缝,轻敲,使其固定于缝中,然后插入眼底;并以适当的冲击力冲击锚杆尾,至楔块全部楔入楔缝为止。有时为了防止杆尾受冲击发生变形,可以采用套筒保护。,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加预应力时可采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来拧紧螺母,以控制锚固力。,若要求在楔缝式锚杆的基础上再作灌浆处理,则除按砂浆锚杆灌浆外,预张力应在砂浆初凝前完成,并注意减小砂浆的
15、收缩率。,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钢质涨壳头,钢质涨壳中空注浆锚杆,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钢质涨壳中空注浆锚杆,(1)钻孔(2)在吹净钻孔后,将锚杆插入孔道,钻杆尾部用钎尾与凿岩机连接,开动凿岩机,通过其冲转力使涨壳锚固头在孔道底部充分涨开。(3)卸去凿岩机和钎尾,安装止浆塞、托板、螺帽及注浆管。按预定的预应力锁定螺母。(4)注浆:预应力完成后及时注浆。,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1-导向帽;2-六棱锚塞;3-外夹片;4-挡圈;5-顶簧;6-套管;7-排气管;8-粘结砂浆;9-现浇混凝土支墩;10-垫板;11-锚环;12-锚塞;13-锥筒;14-顶簧套筒;15-托圈,胀
16、壳式内锚头预应力锚索,(1)构造组成,胀壳式预应力锚索主要由机械胀壳式内锚头、锚索(钢绞线)外锚头以及灌注的粘结材料等组成。,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性能特点,常用在中等以上的围岩中。,特点:施工工序紧密简单,安装迅速方便,是能立即起作用的大型预应力锚杆。内锚头采用机械加工,比较复杂,价格较高,在软弱围岩中不能使用。,适用:可以在较小的施工现场中作业,常用于高边坡、大坝以及大型地下洞室的支护、抢修加固。,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施工要点,加工应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在运输、存放及安装过程中不能有损伤、变形。,钻孔一般采用冲击式潜孔钻,也可以选用各种旋转式地质钻。钻后应予
17、以清洗,并作好孔口支墩。,锚索安装要平直不紊乱,同时安装排气管。,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索推送就位后,即可进行张拉。,预应力无明显衰减时,才最后锁定,且48h内再检查。,注浆应饱满,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外锚头覆盖。,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锚杆的布置,分为局部布置和系统布置。,局部布置,它主要用在裂隙围岩。重点加固不稳定块体,隧道拱顶受拉破坏区为重点加固区域。,布置原则:拱腰以上部位锚杆方向应有利于锚杆的受拉;拱腰以下及边墙部位锚杆宜逆向不稳定岩块滑动方向。,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杆的间距为,式中:D锚杆间距,m;d锚杆直径,m;Ra锚杆钢筋的设计强度,
18、Pa;K安全系数,可取K1.52.0;P危石或不稳定块体的重力,N,当侧墙存在不稳定块体时,P值为下滑力减去抗滑力;A危石或不稳定块体出露面积,m2。,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杆深入稳定岩体的深度为,式中,Lm锚入稳定岩体的深度(其值不宜小于 杆体直径的3040倍),m;砂浆的粘结强度,N/m2;Ra、d与前式相同。,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系统布置,在破碎和软弱围岩中,一般采用系统布置的锚杆,对围岩起到整个加固作用。对于局部很破碎、软弱围岩部位或可能出现过大变形的部位,应加设长锚杆。,系统布置的原则:,(1)在隧道横断面上,锚杆宜垂直隧道周边轮廓布置,对水平成层岩层,应尽可
19、能与层面垂直布置,或使其与层面呈斜交布置。,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在、级围岩中,锚杆间距宜为0.51.2m,但当锚杆长度超过2.5m时,若仍按间距不大于1/2锚杆长度的规定,则锚杆间的岩块可能因咬合和连锁不良而导致掉块坠落,为此,其间距不宜大于1.25m。,(2)在岩面上锚杆宜成菱形排列,纵、横间距为0.61.5m,其密度约为0.63.6根/m2;,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锚杆的长度,首先确定锚杆长度,然后确定间排距,两倍锚杆间距;,岩体断裂面平均间距所确定的临界潜在不稳定岩块宽度的3倍;,隧道跨度之
20、半(跨度小于6m)。,虎克和布朗、美国工程师协会及美国矿山局等提出用于检验锚杆长度的一般经验准则,锚杆最小长度至少为:,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在围岩条件较好的I级岩层,可以采用喷锚支护,锚杆长度为1.53.0m;,在围岩条件中等和较差的级岩层中,作为复合衬砌中初期支护的锚杆,单线隧道锚杆长度为2.03.0m,双线隧道锚杆长度为2.03.5m。,我国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规定:,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新奥法对锚杆长度的确定:,对于岩质条件较好的硬岩,锚杆长度取1.01.2m;,对于岩质条件稍差的中硬岩,锚杆长度取为隧道宽度的1/31/4,通常为2.03.0m;,对于软岩、
21、破碎岩体和土砂质地层,锚杆长度取为隧道宽度的1/22/3,通常为4.06.0m;,对于膨胀性地层,锚杆长度取为隧道宽度的1/22/3,通常为4.06.0m。,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4、锚杆间距和布置,虎克和布朗、美国工程师协会及美国矿山局等提出用于检验锚杆间距的经验准则为:锚杆最大间距不应超过锚杆长度之半;隧道跨度之半(跨度小于6m);岩体中平均断裂面间距所确定的不稳定岩块宽度的1.5倍。,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我国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规定,锚杆的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以有利于相邻锚杆共同作用。,新奥法对锚杆布置的设计,从支护应使围岩形成自承拱出发,锚杆间距规
22、定为:硬岩的锚杆间距取1.5m;中硬岩的锚杆间距取2.03.0m;软岩、破碎岩体和土砂质地层的锚杆间距取1.00.8m;膨胀性地层的锚杆间距取1.00.8m。,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三、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既是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又是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它是使用混凝土喷射机,按一定的混合程序,将掺有速凝剂的细石混凝土,喷射到岩壁表面上,并迅速固结成一层支护结构,从而对围岩起到支护作用。,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1、喷混凝土的作用,(2)“卸载”作用,(1)支撑围岩,(3)填平补强围岩,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4)覆盖围岩表面,(5)阻止围岩松动,(6)分配外力,第七
23、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喷混凝土的特点及力学性能,(1)喷射混凝土具有强度增长快、粘结力强、密度大、抗渗性好的特点。它能较好地填充岩块间的裂隙的凹穴,增加围岩的整体性,防止自由面的风化和松动,并与围岩共同工作。,喷混凝土的特点,(2)与普通模筑混凝土相比,喷射混凝土施工将输送、浇注、捣固几道工序合而为一,更不需模板,因而施工快速、简捷。,第七章 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喷层的力学性能,(3)喷射混凝土能及早发挥承载作用。它能在10min左右终凝,一般2h后即具有强度,8h后可达2MPa,16h后达5MPa,一天后可达7 8 MPa,四天达到28d强度的70%左右。,(4)试验表明,喷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课件第22讲 初期支护 隧道 工程 课件 22 初期 支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