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doc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申 请 单 位: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题负责人 : 编 制 日 期: 年 月 日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41 规划背景哈尔滨市是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畔最大的国际化都市,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4度以北,夏季气候温和凉爽,冬季冰雪覆盖、寒冷干燥,具有鲜明特色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美丽的松花江绕城而过,夏季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冬季则成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神话世界,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松花江是哈尔滨市的母亲河,是哈尔滨市的地理标志,也是令哈尔滨市民最骄傲的城市名片。在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松花江
2、丰富的自然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松花江两岸的广袤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松花江的航运作为城市货运和客运的主要方式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松花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历史的作用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旅游业发展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松花江上建设的太阳岛旅游区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以松花江为主要载体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松花江在具有一年四季全天候旅游特征的哈尔滨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临近城市的河岸带和滩地被大量地无序开发;沿岸带产业布置不合理,致使沿岸带生态
3、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上游的污染和城市的污水排放,松花江水质有持续变坏的趋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河道的沿江滩地被大面积占用,开荒种地、挖塘养鱼、猎兔捕鸟、烧砖取土、私建滥建等活动普遍存在,逐年在蚕食着松花江沿岸的湿地生态资源。目前,已有58 km2滩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占哈尔滨滩地总面积的28%。无序开发和人为的破坏,使沿岸及岛滩的自然风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据哈尔滨滩涂部门的资料,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滩地、沙洲面积达211 km2,城区段有大套子滩岛、阳明滩、苟岛滩等滩涂资源18处,有优越的土地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哈尔滨城市发展规划已把松花江沿岸和岛滩开发纳入了城市发展的
4、范围。由于大顶子山航电工程的建设和库区水面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景观,沿岸带和滩涂开发价值进一步提高,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因此,必须结合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特征,以河段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为主要目标,提出综合的保护、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以利于建设环境和景观优美、人水和谐、生态健康的百里河道生态长廊,改善哈尔滨市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知名度,为把哈尔滨市建设成国际化旅游和文化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2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河段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哈尔滨市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坐落于松花江中游江畔,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
5、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松花江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哈尔滨市,市区分布于松花江两岸,规划河段位于松27至松50断面之间。哈尔滨市区的道里区、道外区位于松花江右岸,沿松花江岸线长81.8km;松北区、呼兰区位于松花江左岸,沿松花江岸线长105.00km。上下游分别是双城市和巴彦县,左右岸与肇东市、阿城市和宾县相邻。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从双城界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全长122.7km,江道平均宽度4.5km;松花江干流哈尔滨市区段两堤之间的江道总面积553.22km2。左右岸以深泓线为界,肇东市行政区50.00k
6、m2,阿城市行政区56.40km2,宾县行政区23.10km2,属哈尔滨城市行政区管辖范围的江道面积423.72km2。2.2 地貌、地质2.2.1 河段地貌哈尔滨市区段属于丘陵与平原河流相间地形,江道蜿蜒曲折,自西南流向东北,南岸阶地明显、北岸地势平坦,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成因属堆积和剥蚀堆积类型,内河切割松花江阶地和漫滩地,形成起伏变化的地貌。在上游右岸的双城界至运粮河口和左岸的方台乡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是无堤段,与漫滩地有明显的陡坎分界。其余段筑有堤防,是人工控制为主的江道形态。松花江公路大桥以上江漫滩宽3km6km;松花江公路大桥至阿什河口段江漫滩宽1km3km;阿什河
7、口段以下宽8km以上。河漫滩地形平坦,高程在115.00m122.00m。本区地貌按成因类型分为剥蚀堆积和堆积地形两种,分述如下:(1)剥蚀堆积地形台地分布于松花江南岸,标高150200m,地面侵蚀强烈,起伏较大,向松花江倾斜。(2)堆积地形松花江阶地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于松花江南岸,呈楔形嵌入台地与松花江漫滩之间。西宽东窄,东部在哈尔滨火车站一带尖灭。阶面平坦,标高125140m,向松花江微倾。前缘呈陡坎与松花江漫滩接触,后缘亦与台地呈陡坎相接。松花江漫滩不对称分布于松花江两岸,北岸宽、南岸窄。标高115123m,向松花江微倾。牛轭湖、沼泽湿地发育。阿什河漫滩分布于阿什河两岸,滩面平坦,牛轭湖
8、、沼泽洼地发育。呼兰河漫滩分布于呼兰河两岸,滩面平坦,标高115117m。2.2.2 地质构造规划区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沉降带东南隆起区,自中生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沉降,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纪陆相含油碎屑岩。新生代早期该区缓慢上升,缺失第三纪沉积物。进入第四纪以来,随着地壳间歇性的升降运动,本区普遍沉积了40100m的松散堆积物。本区断裂构造均隐伏于第四系之下,主要有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北东向断裂以压扭性为主,北西向断裂以张扭性居多。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1)松花江北断裂位于松花江与阿什河汇合处以西的松花江北岸,沿NE70方向展布,倾向NW,为一压扭性断裂。形成于白垩纪
9、早期。(2)呼兰河断裂呈北东向沿呼兰河河谷发育,压扭性,该断裂属深断裂,新构造运动表现较明显,但在工程区范围内断裂活动表现微弱。(3)阿什河断裂呈北西沿阿什河河谷展布,北西端延至呼兰河河谷切穿了白垩系及其以前地层。断裂东侧上升、西侧下降。2.3 气候、气象特征哈尔滨地处中温带,属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短暂多雨,秋季冷凉霜早,冬季漫长寒冷。哈尔滨市城区多年平均气温4.3。全年1月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8.8,极低值为-38.1;全年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2.8,极高值为36.7。无霜期平均 135天,通常9月末见霜,5月上旬还有晚霜。大于10多年平均积温2758。
10、哈尔滨历年地层冻结深度平均为1.9m。哈尔滨市地区年降雨较适中,有降雨记载以来年最大降水量为1014.9mm,最小为346.8mm,多年平均545.7mm。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67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暴雨多集中在7、8月份。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36.3小时。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796.3mm(E601)。表1 哈尔滨市气候特征值表月 份项 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年降 水(mm)3.24.89.819.43879.3155.9117.559.8259.15.1528.3水面蒸发(E601)(mm)10.21749.2103.4127.8116.7105.987.975.4612
11、9.312.5796.3平均相对湿度(%)74705851516677787165677367气温()平均-18.8-14.2-3.76.914.720.222.82114.45.6-5.5-154.3最高4.21120.729.434.638.736.335.630.126.517.28.536.7最低-38.1-33.4-26.8-12.8-3.84.69.56.6-3.7-16.2-26.5-35.7-38.12.4 河流水文特征2.4.1 河流水情松花江哈尔滨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平均流量分别为1780 m3/s、1370 m3/s和992 m3/s。一般4月中旬以后至11月中旬
12、为畅流期,畅流期主槽断面平均流速为1m/s左右。1998年洪水为实测最大,实测洪峰流量为16600 m3/s,最高水位为120.89 m;其次为1957年最大流量12200 m3/s,相应水位120.30m。松花江哈尔滨段的年平均输沙率217 kg/s,年平均输沙量686104 t,年平均含沙量0.159 kg/m3。2.4.2 年径流量变化特征哈尔滨年径流正常值410108m3,年径流变差系数Cv=0.38,偏差系数Cs=2Cv。丰水年(P=20%)的年径流量为561108m3,枯水年(P=75%)的年径流量为313108m3。表2 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年径流统计特征统计特征均值CvCs/ C
13、vP(%)20507590径流量(W年)(108m3)4320.382561410313240流量 (Q年)(m3/s)137017801300992760哈尔滨水文站位于松花江公路大桥下游老头湾处,控制面积38.98104km2,具有18981998年的101年水位资料和1916、19231928、19341936、1942、1944和19531998年共58年实测流量资料。经资料插补和延长后获得18981998年101年的流量资料。该系列丰枯水基本平衡,具有较好的系列代表性。2.4.3 河流冰情河流的水温变化特征;河流封冻时间、开江时间,冰厚;凌汛特征。2.5 社会经济概况(1)城市经济发
14、展(2)规划区域内土地归属、人口(3)开发利用情况(4)产业发展情况3 规划河段岛滩资源及其开发历史与现状3.1 规划江段两岸和岛滩分布格局按照自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排列:左岸边滩有5处,分别是兴隆岗滩、前进滩、月太滩、三家子滩、蒙古图滩;右岸边滩有6处,分别是太平庄滩、万家滩、长条通滩、一水源滩、正阳河滩、老宫殿滩;江心岛有6处,分别是夹心滩岛、大套子滩岛、阳明滩岛、西区外滩岛、何家滩岛、苟岛滩岛。3.2 两岸岸带和岛滩的土地资源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滩地面积211.09km2。其中:高漫滩156.05km2,低漫滩55.04km2。按行政区界,江道固定节点及河道弯曲的凹凸形状,自然形成的滩地作为宗
15、地,共计17宗滩地,最大的是兴隆岗滩,面积56.43km2;最小的是正阳河滩(水上公园),面积0.37km2。各岛滩的面积、高程面积变化、地貌及组成,植被、土壤基本情况分析。3.3 河岸与岛滩形成及演变趋势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地形、地貌的发育和形成与水流的冲淤变化规律关系密切。松花江含沙量不大,多年平均输沙量为686104 t,但年度间和年度内丰、枯水季节间输沙率的变化较大,并直接影响了滩地的发育和演变。主槽边滩的形成和演变是在洪水期完成的,由于河流侧蚀作用,在凹岸形成多处蚀土崖。洪水期江水溢出河槽,形成广阔平坦的河漫滩,发育有大面积的河漫滩相沉积层。凸岸河漫滩发育有许多弧型排列的河岸沙堤,普遍
16、存在河岸横向逐渐降低地势。松花江属冲淤型平原河床,在河床平面形态上,弯曲呈正弦曲线势,曲流带的移动,使江道裁弯取直,形成诸多的牛轭湖和低洼地。松花江中还发育着许多江心岛,一般高出平水期水面13m,岛头较高,岛尾部分在洪水期大都被淹没。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位于江道凸岸的江心岛:因曲流颈被裁弯取直形成汊河,河流流量大都从裁直的水路中通过,从而形成江心岛,如大套子滩岛、阳明滩岛;(2)位于裁直水路中的江心岛:因新河床的宽度和深度不如老河床而形成江心岛,如何家滩岛;(3)位于河床由窄变宽处的江心岛:因水流扩散而形成江心岛,如苟岛滩岛;(4)位于凹岸地带支流入江口稍下方的江心岛:因支流洪水顶
17、托以及支流含沙量较高而形成江心岛,如呼兰河口、阿什河口附近的江心岛。江心岛两侧发育有河岸沙堤,一般沙堤高25m,长400700m,宽50200m。朝向河床一侧为陡坡,另一侧为缓坡。在江心岛末端的沙堤收敛处,往往形成窄长条状的河湾和湖泊,苟岛滩岛最为典型。在松花江的河漫滩和江心岛上,冲积沙经风吹扬后,可形成高达23m的沙堆和沙丘,大多已长有草被,属固定沙丘,少部分仍属于流动性沙丘。在河漫滩上还发育有许多波纹,一般长10cm左右,高23cm,呈雁形排列,多与西北风垂直,其迎风坡较缓。3.4 沿岸带与岛滩开发历史与现状(1)农业利用耕地面积、作物、灌溉工程。(2)畜牧养殖业开发情况牲畜种类、家禽、放
18、牧。基本情况统计。(3)休闲、旅游已有的旅游区、管理部门、占用面积;沿岸带已建设市民休闲区、天然条件下的市民休闲区。(4)其他产业利用商业、餐饮、游乐场所建设情况。3.5 沿岸带与岛滩利用效益及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1)休闲、旅游效益(2)农业效益(3)牧业效益(4)其他产业效益(5)岛滩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3.6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河流污染分析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的河流主要污染源,河段水质状况,年内水质变化特征。(2)城市污水排放城市污水排放量,主要排污口、污水排放特征。(3)沿岸带和滩地的污染沿岸带自然景观的改变,垃圾和废弃物堆放。(4)河道工程建设对河道景观的影响堤防工程、护岸工程;桥梁
19、工程、航道码头;水闸、泵站、取水工程;拦河大坝、蓄水工程等工程。(5)岛滩的无序开发和利用问题岛滩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农业和畜牧业的利用问题;违法和违章建筑;岛滩开发利用的管理权限问题。4 规划任务、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4.1 规划任务及技术路线提出松花江哈尔滨河段生态修复治理、河岸带和城区滩涂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和开发利用措施,提出中央湿地公园的综合规划。本项目以松花江哈尔滨市城区段为研究范围,根据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识别哈尔滨市的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及滨水滩涂岛屿等的主要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产生根源,在分析、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哈尔滨市中央湿地公园规划的现实目标。以
20、岛滩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中心,与两岸休闲风光带呼应和补充建设,并对迎水面亲水岸线生态和休闲功能进行设计和建设。为支撑以上规划任务,以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前后对松花江的河流水文、水力学条件以及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影响为重点,具体分属以下专题:哈尔滨市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哈尔滨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哈尔滨市城区段重要岛屿滩涂土地利用研究,哈尔滨市城区段河道公共休闲空间建设与经营研究,哈尔滨市城区段水生态系统监测评价。在综合分析哈尔滨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分析,制定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综合规划。具体技术路线见下框图(图1)。资料收
21、集、现场勘察专业规划与前期规划开发历史与现状城区河段地貌概况理论、方法及成功案例技术分析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后对水生生态条件的影响分析哈尔滨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哈尔滨市城区段河道公共休闲空间建设与经营研究哈尔滨市城区段水生态系统监测评价哈尔滨市城区段重要岛屿滩涂土地利用研究迎水面亲水岸线范围类型两岸休闲风光带规划河段岛滩开发利用和保护沿江两岸岸带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总体功能开发管理监测评价投资及效益分析不利影响的修复生态保护措施主要配套工程水资源及环境保障规划主要内容基本格局图1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中央湿地公园规划”技术路线4.2 规划指导思想遵循生态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
22、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保护和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功能为目标,改变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统一规划修复哈尔滨市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建立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湿地景观,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哈尔滨市的城市和经济发展。严格监管,促进其协调发展。4.3 法规条例和文件4.3.1 国家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4.3.2 国家标准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松花江 哈尔滨 城区 中央 湿地 公园 规划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9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