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修订带来的教材变化(梁林).ppt
《标准修订带来的教材变化(梁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修订带来的教材变化(梁林).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标修订后引起的教材编写变化,7年级教材的变化,1、课标修订后7年级教材编写目录发生的变化,2、修订前后相同章节内容的变化,7上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修订前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上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修订前1.数怎么不够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回顾与思考
2、复习题,修订后1.有理数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8.有理数的除法9.有理数的乘方10.科学记数法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上第3章,修订前-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整式及其加减-1.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整式4.整式的加减5.探索规律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综合与实践探询神奇的幻方,7上第4章,修订前-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
3、7.有趣的七巧板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基本平面图形-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4.角的比较5.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上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修订前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我变高了-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能追上小明吗-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上第六章,修订前-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你有
4、信心吗5.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3.数据的表示4.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下第一章,-修订后-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3同底数幂的除法4整式的乘法5平方差公式6完全平方公式7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前-整式的运算1整式 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下第二章,修订前-平行线与相交线-1、余角与补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相交线
5、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全章知识结构,本章设计思路简介,本章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生动的问题情境和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探索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事实;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进行简单的说理,将几何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借助平行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原七上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的第5节“平行”、第6节“垂直”、以及原七下第二章第1节“余角与补角”整合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作为本章第1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内容包括: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与性质,两条直线
6、垂直的定义与性质。原第4节中“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中的用尺规作线段整合到七上“平面图形”,在本章保留用尺规作角,并单独成节。关于推理过程的表述,本册采用符合自然语言的文字表述,一方面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习演绎推理的形式化表述做铺垫。,本章的一些主要变化,7下第三章,修订前-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世界新生儿图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下第四章,修订前-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回顾与思
7、考复习题,修订后-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下第五章,修订前-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全等三角形 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作三角形 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7下第六章,修订前-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频率与概率-1.感受可能性2.频率的稳定性3.摸到红球的概
8、率4.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回顾与思考复习题,本章内容的主要变化,本章第1节“感受可能性”是这次修改教材新增内容,目的是承上启下,使学生体会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利用可能性的大小做一些简单的决策。第2节从原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修改而来,主要不同有两点:两个课时分别由抛图钉(非等可能)或均匀的硬币(等可能)的活动开始,统计针尖朝上或正面朝上的次数和频率;明晰频率的稳定性,并从中理解概率的统计学定义,以及据此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第3节是古典概型,比原来增加了一个课时,主要是通过试验与设计游戏的活动使学生理解结果等可能的意义。第4节是几何概型,也比原来增加了一个课时,主要是
9、增加一些活动,目的是进一步熟悉几何概型的意义,及体会数据的随机性。,7下第七章,修订前-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4.镶边与剪纸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无-,3、修订前后相同内容编写的变化,-三角形修订前后的变化-,修订后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前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全等三角形 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作三角形 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
10、订后全章知识结构,本章修订设计思路,本章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在生动的问题情境和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在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感悟数学的分类思想;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进行简单的说理,将几何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逐步而又恰当地提高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借助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结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节“认识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符号表示、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内角和等基本性质。第2节“图形的全等”,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认识全等图形的基础上,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接着通过逐渐增加条件的方法,探索三角形
11、全等的条件。第4节“用尺规作三角形”和第5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科书以用尺规作三角形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体现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本章内容的主要变化,原第2节“图形的全等”和第3节“全等三角形”整合成“图形的全等”,仍作为第2节“图形的全等”。原第7节“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移到八下,使直角三角形的内容相对集中。增加了问题情境的设置。主要有:关于三角形中线概念的提出,将原习题“联系拓广”中的铅笔支纸片的问题设置为本节课的情境,继而提出问题“你知道怎样确定这个点的位置吗?”再如,三角形高的概念,也是从观察房梁立柱与横梁的位置关系入手。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内容的归纳推理的表述形
12、式,将原来的箭头表示统一修改成自然语言表述,一是降低学生表述推理理由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形式化表述作适当的铺垫。,-生活中的轴对称修订前后变化-,修订前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4.镶边与剪纸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变量之间的关系修订前后变化-,修订前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回顾与思考复习题,修订后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修订 带来 教材 变化 梁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