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及其应用.ppt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导材料及其应用.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光电子材料,Content,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1)研究历史(2)三个基本物理特性(3)BCS理论二、超导体的分类(1)类和类超导体按照磁化特性分类(2)低温超导体和高温超导体按照工作温度分类,三、低温超导体(符合BCS理论)(1)元素超导体(2)合金及化合物超导体(3)其他类型超导体四、高温超导体(1)第一代超导体镧系(2)第二代超导体亿系(3)第三代超导体铋系、铊系、汞系五、超导材料的应用(1)磁悬浮列车(2)SQUID量子干涉传感器,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研究历史,1、1973年以前超导研究过程1911年 Onnes发现Hg在4.2K电阻突然下降为零1933年
2、Meissner效应的发现1911-1932年间,以研究元素的超导电性。Hg、Pb、Sn、In、Ta.1932-1953年,发现了许多具有超导电性的合金。如 Pb-Bi,NbC,MoN,Mo-Re.1953-1973年,发现了一系列A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 Tc17K的V3Si,Nb3Sn;特别是Nb3Ga,Nb3Ge Tc23.2K 1957年提出了BCS理论(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1962年发现了Josephson效应(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卡末林昂内斯H.Kamerlingh-Onnes(1853-1926),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对物质低温性质的研究和液氦的制备
3、而获奖。,2、1973-1986年,超导临界温度的提高,停滞不前。Tc=23.2K Nb3Ge(1973年发现)非常规超导体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 重Fermi子超导体 非晶态超导体 低载流子密度超导体 磁性超导体 低维无机超导体 超晶格超导体 有机超导体,3 高温超导体研究的重大突破,1986年 Mller(缪勒)和Bednorz(柏诺兹)发现高温超导体,1986.1 La2-xBaxCuO4 35K1987.2 YBa2Cu3O7 90K1988.1 Bi-Sr-Ca-Cu-O 80K,110K1988.3 Tl-Ba-Ca-Cu-O 130K1992 Hg-Ba-Ca-Cu-O 135K,高
4、温超导体的机理研究,1987年两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温超导理论:下一个诺贝尔奖?,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三个基本特性,完全导电性零电阻效应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超导隧道效应约瑟夫森效应同位素效应,完全导电性,定义:将超导体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即超导体的完全导电性。,高温超导体YBCO的电阻-温度曲线,铅环中的电流不停地流动,形成一个永久的磁场,使一枚磁针悬浮在空中,如果将这种导线做成闭合电路,电流就可以永无休止地流动下去。确实有人做了:将一个铅环冷却到7.25K以下,用磁铁在铅环中感应出几百安培的电流,从1954年3月16日直到1956年9月5日
5、,铅环中的电流不停流动,数值也没有变化。,零电阻 零电阻是超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实验表明:超导状态中零电阻现象不仅与超导体温度有关,还与外磁场强度和通过超导体的电流有关,这意味着存在临界电流,超过临界电流就会出现电阻.,零电阻,对于温度为T(TTc)的超导体,当外加磁场超过某一数值Hc的时候,超导电性就被破坏了,这个磁场强度称为临界磁场。在临界温度Tc,临界磁场为零。实验证实,在无外加电场时,超导体中如果通入足够强的电流,超导电性也会遭到破坏,此时的电流称为临界电流Ic(T)。要使超导体处于超导状态,必须将条件控制在三个临界参数Tc、Hc、Ic之下,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超导状态都会立即消失。其
6、中Tc、Hc是材料的本征参数,只与材料的电子结构有关,而Hc、Ic则彼此有关并依赖于温度。,完全导电性(临界磁场、临界电流、临界温度),临界温度Tc临界磁场Hc临界电流密度Jc,一些金属超导体临界磁场与温度的关系,维持超导状态的必要条件,超导体的临界参数,完全抗磁性,定义:在超导状态,外加磁场不能进入超导体的内部;原来处于外磁场中的正常态样品变成超导状态后,也会将原来在体内的磁场完全排出。这个性质称为完全抗磁性,又称为迈斯纳效应。,球体,磁悬浮演示,超导体,142 kg,磁悬浮列车,理论解释:当一个磁体和一个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相互靠近时,磁体的磁场会使超导体表面中出现超导电流。此超导电流形成的
7、磁场,在超导体内部,恰好和磁体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磁场相互抵消,使超导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0,即超导体排斥体内的磁场。,完全抗磁性,超导隧道结(约瑟夫森结)示意图,弱连接超导体:S-I-S,两超导体中间的绝缘(真空,正常)层也能让超导电流通过的现象叫超导隧道效应。,超导隧道效应,约瑟夫森和贾埃弗的发现,对于研制高性能的半导体和超导体元器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导致超导电子学的建立。(SQUID),科幻小说约翰尼的记忆中的仪器,:同位素效应,同位素的质量越大,转变温度越低。例如,原子量为199.55的汞同位素,它的Tc是4.18K,而原子量为203.4的汞同位素,Tc为4.1
8、46K。材料由正常态转变到超导态,其晶体结构不变,而同位素的差别主要在于原子核的质量。因此,超导材料中的同位素效应表明了传导电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是很重要的问题,该效应为探明超导转变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通常我们也可以用同位素效应来鉴别材料的超导电性。,补充的物理特性,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BCS理论,理论高深的量子力学和许多数学知识。两个电子电子库柏对超导电流。晶格振动的热运动拆散库柏对描述电子与声子相互作用不能解释30K以上超导现现象.(金属:30K为禁区).,Bardeen、Cooper、Schrierfer,BCS理论的物理图像很清晰,它第一次较为完善的解释了常规的金属超导体(
9、第一类超导体)的热力学性质及电磁性质。,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BCS理论,内容:电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库伦力。如果仅仅存在库伦直接作用的话,电子不能形成配对。但电子间还存在以晶格振动(声子)为媒介的间接相互作用。电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相互吸引的,正是这种吸引作用导致了“库珀对”的产生。大致上,其机理如下:电子在晶格中移动时会吸引邻近格点上的正电荷,导致格点的局部畸变,形成一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这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会吸引自旋相反的电子,和原来的电子以一定的结合能相结合配对。在很低的温度下,这个结合能可能高于晶格原子振动的能量,这样,电子对将不会和晶格发生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形成所谓“
10、超导”。不足:BCS理论无法解释高温超导现象铜氧化物超导体,简答题:超导材料的几个物理特性是什么?简要叙述超导体的BCS理论。,超导材料的分类按其在磁场中的磁化行为可分成两类第一类超导体:将细长圆柱形试样置于同轴向的外磁场中,保持一定的温度,逐渐增大外磁场,磁矩与外磁场的关系如图。非金属元素和大部分过渡金属元素(除Nb、V外)以及按化学计量比组成的化合物超导体均属于此类,也包括MgB2、C60。,B=0(H+M),二、超导体的分类,第二类超导体:当外磁场小于第一临界磁场Hc1 时,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B=0,为完全超导态;当外磁场超过Hc1时,则有部分磁通穿入导体内,其中B从 0 迅速增强;当外
11、磁场大于Hc1时,这类超导体并没有完全变成正常体,它们能把一部分磁通排斥于体外,直到外磁场为Hc2时,超导电性才消失。当外磁场介于Hc1与Hc2之间时,超导体状态并不是迈斯纳态,但也不是正常态,即处于超导态的小区与常态的小区嵌镶结构,此态为混合态(Mixed State)。这类超导体在混合态时仍保持一定的超导性,只有当外磁场强度大于Hc2时,零电阻的现象才消失。具有这一特性的超导体即为第二类超导体。很多合金、化合物以及 Nb、V等元素金属均属于此类超导体。高温超导陶瓷亦属于第二类超导体。一般来说,第二类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Hc、Jc 要比第一类超导体的高得多。,答:第一类超导体:对于超导态物
12、体,外加磁场H增加到临界值,就转入正常态,降低磁场,物体又恢复到超导态。第二类超导体:磁化曲线上存在两个临界磁场:下临界磁场和上临界磁场。当外磁场H小于Hc1,样品处于超导态;H大于Hc2,样品处于正常态;当H介于两者之间时,样品处于混合态,磁通量并不完全排除在体外,而是有部分磁通穿过,这时既有抗磁性又有零电阻效应。两类超导体的物理机制不同。高温超导体属于第二类超导体,其超导物理机制无法用BCS理论解释。,简答题:什么是第一类超导体,什么是第二类超导体,二者有什么本质区别?,二、超导体的分类,按照相变温度(工作温度)划分,低温超导体(30K以下),高温超导体(30K以上),元素超导体,合金及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导 材料 及其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