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八高级中学李仲秋.ppt
《东莞市八高级中学李仲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八高级中学李仲秋.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居易诗四首,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李仲秋,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了解白居易诗歌主张及思想内容,了解新乐府运动;3、体会白居易诗歌高超的艺术性。教学时数:三课时,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色彩,主导思想是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后期释、道思想上升,白居易晚年住在香山寺中,皈依佛教。,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
2、动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一生有诗近3000首,著有白氏长庆集。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白居易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新乐府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他的精神是继承和发展汉乐府以来及建安诗人的现实主义传统。,特点:A、用新题;B、写时事;C、不入乐,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唐代
3、贞元(785-805)、元和(806-820)年间,以白居易为首的一派诗人,从爱国、忧时,同情人民的立场出发,大写以讽喻、以新题乐府为形式的诗歌,一时之间蔚成风气,形成高潮,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运动。,诗歌介绍,一、讽喻诗,1、揭露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和欺压人民的罪行。2、反映人民的苦难和对人民的同情。3、反映统治阶级的扩边战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4、反映妇女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二、感伤诗,现存100余首,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这两首诗中不仅是感伤诗代表杰作,而且是唐代长篇叙事诗的杰作。长恨歌35岁写,琵琶行45岁写,十年相隔。长恨歌内容、主
4、题创作纷纭,艺术特色很高,琵琶行概括当时妓女的命运和琵琶女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两衬诗意有机交融,很有特色。音乐描写更是声请并茂,人物形象相当鲜明,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很好,情景交融。,三、闲适诗、杂律诗,共2000余首,数量大,大多为后期作品,流连风光,应酬作品,白居易晚年清新民歌体小诗,后两种思想内容较前两种差,但艺术性都较高。,轻肥,白诗之一,此诗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四(808、809)年。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食人
5、”的惨剧。当时诗人刚任左拾遗一职,看到朝廷的权贵、宦官们过着“乘肥马,衣轻裘”的奢侈生活,悲愤之余,写下此诗。,写作背景,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本诗的层次?,整体感知,一(开头八句):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写乐),二(接下六句):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写乐),三(最后二句):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写悲),1、第一层主要写什么人,他们有什么特征?哪些词让你觉得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赏 析,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骄横,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他们都穿着朱绂和紫绶,做了大
6、官,大权在握,“军中宴”中的“军”指说明他们掌握的竟是禁军的军权。“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旁若无人的骄横。“满”、“照”、“皆”、“夸”、“如云”写宦官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2、第二层中哪些词点明了宴会的奢侈?,“九酝”、“八珍”、“洞庭橘”、“天切鳞”均为天下美味,“溢”、“罗”、“擘”、“脍切”形容宴会之奢靡。宦官们酒酣足食,更不可一世了。,3、文中的最后一句是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直赋其事,以广大农民的悲惨现实对比他们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与杜甫的名
7、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归纳主旨,本诗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宦官的骄横之态和江南百姓的凄苦生活,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艺术手法,1、运用对比手法,2、前后照应,相互补充,本诗为揭露权贵们穷奢极欲的生活和不顾百姓死活的肮脏灵魂,使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先用较多的篇幅描绘出一幅内臣行乐图,再简笔写江南“人食人”的惨剧。诗人不发议论,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先写宦官们意气骄横,发出“何为者”的疑问,再引出“是内臣”的回答,“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两句与“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前后呼应。,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8、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比较阅读,比较轻肥与卖炭翁这两首诗的异同。,1、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2、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如“夸赴军中宴
9、,走马去如云”、“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写宦官的骄横之状;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从“苦宫市也”略可一见。诗中对卖炭翁的外貌有描写,还写了卖炭翁的心理,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白诗之二,花非花,写作背景: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它被白居易自编于诗集中“感伤”部分。,译文:是花又不是花,像雾又不是雾。夜半时分来了,天明时分又离去消失了。来的时候像春梦一般能有多长时间呢?去的时候又像天明时刻的朝霞,很快就无处可寻了。,赏析:这首诗
10、诗意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虽是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夜半来,天明去”乍一看以为是记梦,但下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可见又不是记梦了,“梦”在这里也是比喻,“去似朝云无觅处”又是一个比喻。如春梦,虽美却十分短暂;似朝霞,虽美却容易幻灭。,全诗用博喻的手法表现,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主旨探讨,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通过似花、似雾、如春梦、似朝云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曾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杜陵叟,白诗之三,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市 高级中学 仲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5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