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ppt
《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认知语法与汉语研究,(一)引言(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三)语言的认知投射(四)语法与语用(五)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一)引言,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其基本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认知语言学涉及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等,严格地说,认知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而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学派,属于广义的功能主义语言学。,(一)引言,认知语言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雷考夫(G.Lakoff)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1987)和兰盖克(R.Langacker)认知语法基础(1987)两部认知语言学专著的出版;二是1989年春,由勒内德尔文(Ren Dirven)组织在德国的杜伊斯堡(Duisbury)举行的认知语言学专题讨论会。会后,出版了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并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协会(ICLA: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并
3、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Cognitive Linguistics Research)系列丛书。,(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年出版的认知语言学杂志。自诞生之日起,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二)认知
4、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1.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1)起因于对Chomsky语言观的批评首先,起因于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批评。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中期,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雄霸美国语言学。美国描写语言学专注于语言形式的描写,忽视对意义的研究,因此,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属于形式主义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继承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形式主义传统,把形式主义发展到极至。转换生成语言学强调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对语言要寻求“内部的解释”,要求尽可能形式化。然而,物极必反,转换生成语言学极力强调语言的形式研究,就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对语言意义、认
5、知和功能的研究。,(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1.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2)Chomsky学说如日中天,“物极必反”。(3)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语言学史上,一直就有重视意义和功能的倾向。西方古代的修辞学就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功能的学问。结构主义学派之一的布拉格功能学派既重视语言的结构,又重视语言的功能。我国古代更是注重意义的研究。汉语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研究是以“字”为核心的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结合意义和文化来研究语言是汉语语言学的传统,正是由于国内语言学的这种学术传统,认知语言学引入国内后便风靡一时,而在国际上影响甚大的形式语言学在国内却一直没能成为统治中国语言学的霸主
6、。,(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1.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4)新兴学科的兴起,重视意义、运用等。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涌现出很多新的语言学科或交叉学科,如话语分析、语用学、语言哲学、篇章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其中相当一批的研究兴趣在语义、功能、言语、篇章上,自觉不自觉地否定了语言的自足性,积极从语言系统的外部来解释语言现象,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1.功能解释语法的兴起(5)最后,认知语言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来自以雷考夫、麦考利(J.Mc
7、Cawley)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的兴起以及语用学的发展。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大脑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认为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能力及其深层结构,以此揭示习得和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还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是“自足的”,不受语义因素的影响,雷考夫、麦考利在语义问题上率先对生成语法发难,提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与乔姆斯基分道扬镳,后来走上认知语言学的道路。语用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认为语义研究必须结合语言的使用者和具体的语境。正是因为语用学注重对意义的推导,而意义与人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语用学的研究最终也走上了认知的道路。,(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2.
8、功能解释语法的其学术旨趣形式与功能是语言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是语言学的两大任务。当代语言学中的各种流派大体可以归入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阵营,认知语言学是功能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形式语言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建立形式化的原则和规则系统,从语言结构内部来解释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主要是通过心理、认知分析的手段,从语言外部来解释语言现象。正因为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背景是对立的,所以认知语言学在语言观上与形式语言学有较大的区别,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2)句法不自足(3)语义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4)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二)认知语
9、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2.功能解释语法的其学术旨趣(1)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关认知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既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又是认知活动的工具,自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而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紧密相关,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一个女子长得漂亮,人们常说“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不会说“她有一双漂亮的手”或“她有一个漂亮的后背”,这是因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长相总是先观察他的脸部而不是别的部位。可见,“她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这样的“
10、转喻”说法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跟人的认知方式密切相关。,(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2)句法不自足 在形式语言学看来,句法是自足的(autonomous),是语法和语言的核心,是体现人类语言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认知语言学却认为,句法作为语言结构的一部分不是自足的,句法跟语言的词汇部分、语义部分和语用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线。认知语言学还认为,形式语言学把句法独立出来甚至作为核心自足系统,再分成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的部分,完全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例如“四级还没有通过呢,就别提六级了”,这个句子中的副词“还”具有语用意义,是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即说话人认为语境中的一
11、个小句“六级没有通过”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足,而添加“还”的小句“四级没有通过”才提供足量的信息。这个“还”字句也表明,句法处理本身就离不开“还”字的语用意义,语境也不是事先摆在那儿的,而是根据“还”字和整个句式的意义来选择的,例如下面两句分别选择的语境是“旅行方向由北向南”和“旅行方向由南向北”:(1)a.郑州还没有到呢,就别提武汉了。b.武汉还没有到呢,就别提郑州了。,(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2)句法不自足 可见,在表达和理解语句时,句法、语义、语用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分界,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三者交织在一起。从词法到句法到语义再到语用,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认知语言学并不把语
12、言现象区分为音位、形态、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的层次,而是寻求对语言现象统一的解释。正是因为形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句法地位认识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对待形式化的态度上也不一样。形式语言学认为句法是自足的,力求用数理逻辑对句法及其生成过程进行形式化的描写;而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是不自足的,因为句法涉及很多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这些因素是难以形式化的。,(3)语义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传统的语义学是一种客观主义的语义学,认为语义就是使语句表达的命题成真的必要充分条件,或称“真值条件”。认知语言学却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跟人的概念结构和概念结构的形成过程有直接的关系,研究语
13、义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认知语言学强调,没有独立于认知以外的语义,也没有独立于人类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同一个现象由于人们的注意点不同或观察角度不一样,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象”(image)。“意象”是指对一个客观事物或情景由于“识解”方式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印象,包括凸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视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例如:(2)a.张三送一本书给李四。b.张三送给李四一本书。按照形式语言学的分析,a与b可以互相转换并保持意义不变,都是在表达“张三赠送给李四一本书”的意思。但是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不一样,差别并不在客观现实而在主观认识上。由于说话人观察的方式不同,
14、凸显的部分不同,形成两个不同的“意象”,导致这两句话的意思可以不一样,a句凸显的是书的转移过程,b句凸显的是李四对书的占有。,(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4)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各种范畴,跟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都是非离散的,边界是不明确的。形式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持一种离散范畴观,认为每个范畴有自己的特定内在特征,符合某些特定内在特征的就成为某一范畴的成员,反之则不然,并且特定内在特征为范畴所有成员共有,因此范畴内部各成员的地位是均等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人建立的范畴,包括语言范畴,大多是“典型范畴”(prototype-based category)而不是
15、离散范畴。以“鸟”范畴为例。“鸟”包括“生蛋”、“有喙”、“有双翼和双腿”、“有羽毛”等十多种属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具有这些属性。鸟范畴内各成员的典型性不一样,各成员的地位也不均等,有的是范畴的典型成员,有的是非典型成员。例如,知更鸟、麻雀、燕子、喜鹊等是“鸟”这个范畴的典型成员,鸵鸟和企鹅则是这个范畴的非典型成员,“鸟”因此是个典型范畴。这种根据与典型事例类比而得出的范畴就是典型范畴。,(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4)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这种理论有以下假定:(1)实体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加以范畴化的,但这些属性并不是离散范畴理论中的那种两分的理论,而经常是个连续的过程;(2)范
16、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3)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在说话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相等,有较好的样本与较差的样本之分,即成员资格有等级之分,较好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典型成员,较差的样本是这一范畴的非典型成员。,(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4)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 语言中的范畴也是典型范畴,例如汉语的词类就是一种典型范畴,要想找出为某个词类所有而为其他词类所无的语法特征,这实际上很难做到。认知语言学认为,词类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属于同一词类的词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别,典型成员是一类词的原型,是非典型成员归类时的参照标准。以名词为例,如果从语义范畴上看,最典型的名
17、词是“可数的具体的物件”,由此扩展到“不可数的抽象的非物件”,如“爱情”、“信仰”等;如果从句法功能上看,典型名词经常做典型主语(施事主语)和典型宾语(受事宾语、结果宾语),还能做定语直接修饰名词;一般不能做状语和补语,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只有一小部分名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做典型的谓语。这就是名词的典型特征,说某个词是名词或者不是名词,最多说这个词在多大程度上像是典型的名词。,(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中虽有不同的理论方法,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一致的,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兰格克曾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概括为三个重要主张:第一,语义结构并不是普遍的,
18、在很大程度上因语言而异“语义结构建立在约定俗成的意象(conventional image)基础之上,其描写与知识结构有关。第二,语法或句法并不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相反,语法实际上具有符号性,存在于语义结构的规约符号化中第三,语法与词汇之间没有意义上的区别、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统,这些符号结构虽因不同的参数有别,但可以任意划分为不同的成分。,(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学术旨趣,4.功能解释语法在中国中国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1)学科理论研究;(2)认知与隐喻、转喻;(3)范畴化与原型理论;(4)象似性与语法化问题;(5)认知与语用学;(6)认知与语义;(7)认知
19、与教学应用;(8)书评或外国研究介绍;(9)其他研究(模糊语言学!文化!翻译!计算语言等)。,(三)语言的认知投射,1.语言的临摹性(1)译法(2)临摹的种类(肖像临摹、图式临摹)(3)临摹的原则(距离临摹的原则、顺序临摹的原则、数量临摹的原则),(三)语言的认知投射,2.语序的认知解释(1)SVO型语言与SOV型语言(2)参考物目的物(3)范畴/整体个体/部分(4)事件先后顺序对语序的制约,(四)语法与语用,1.语用角度的语法解释(1)“一论元”现象(2)“有定”与“无定”(3)“指代”现象与“省略”现象,(四)语法与语用,2.语法化问题(1)传统的研究(2)语法化过程(3)语法化的后果,(
20、五)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等内容,这里主要讲述象似性、语法化、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一)象似性结构主义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符号及其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认知的制约,具有象似性(iconicity)。象似性指人类语言的结构与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结构恰好对应。象似包括两种类型:肖像象似和图式象似。肖像象似(imagic iconicity)指肖像与所指事物之间简单的、感官的或模仿性的象似,如拟音词的声音与所拟的声音之间具有象似性,
21、独体的象形汉字与所指事物的整体轮廓象似。图式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指图式自身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所表现对象各个部分之间关系性的或结构性的象似。图式的每一构成成分与所指之间也许没有象似性,但是图式中各构成成分间的关系却与这些成分所指间的关系具有象似性,如地图、建筑物平面图、线路图、语言结构等。,(五)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一)象似性在语言结构中,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对应于肖像象似和图式象似。成分象似对应于肖像象似,指各种句法成分与各种概念相对应;关系象似对应于图式象似,指句法关系与经验结构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就关系象似而言,主要原则有三: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
22、则;数量象似原则。1 距离象似原则距离象似原则指语言单位的语表距离象似于概念之间的距离,即在功能、概念以及认知方面靠得越近的实体,在语表层次上就趋向于放在一起;联系不紧密的概念就分得越开;而且,出现的成分位置如果越接近,合在一起解释的意义就越强。比如“小张不认为他明天以前会离去”比“小张认为他明天以前不会离去”否定力弱,因为前一句中的否定成分“不(会)”离动词“离去”较远。,(五)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一)象似性1 距离象似原则多项定语的语序体现了距离象似原则。以汉语为例,当多个不带“的”的定语修饰一个中心语时,一般的排列顺序是:领属性的名词或代词数量词形容词表性质的名词,例如“一双白棉袜”
23、、“一件黑大衣”等。这种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表距离取决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之间的距离,越是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定语就越靠近中心语,相反,那些表示事物临时的、非本质属性的定语则离中心语较远。语言中的领属结构也体现了距离象似原则。领属关系反映的是领属者和领属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可让渡”和“不可让渡”两种,它们在不少语言里都有形式上的区别。汉语表领属关系的定中短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例如:“他的爸爸”“你的哥哥”可以说成“他爸爸”“你哥哥”,但“他的书包”“你的水壶”却不能说成“他书包”“你水壶”。这是因为“爸爸”“哥哥”和“书包”“水壶”比起来,不可让渡的程度更高一些,即“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语法 汉语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