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西学东渐2.ppt
《20课西学东渐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课西学东渐2.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名词解释: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之过程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节略语。作为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无知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中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因为许
2、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利 玛 窦,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乾隆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国使者马嘎尔尼,“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
3、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高翔近代的初曙,学习小贴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经历风雨,一直适应着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思想。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渐变为次要地位,西学由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题,此嬗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进步进程。,挑战,应战,1、鸦片惊迷梦,开眼看世界;2
4、、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3、八国绝幻想,革命谋出路;4、复辟促反思,新青年觉醒;5、五四转方向,春风暖中华。,南京条约签订,分组讨论:1.当时的先进中国人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2.有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怎么看?3.“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一、“开眼看世界”,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列强: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清政府: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先进志士:惊醒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教材介绍了哪些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魏源,
5、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当时众多书籍对世界形势的介绍:,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一、开眼看世界,对地球全貌、经纬度、五大洲、四大洋的介绍;还介绍世界各国情况,如山川、河流、风俗、政治、军事等。海国图志最早向中国介绍了蒸汽机“或用为推船推车,赞扬火车“天马天驴,如翼自飞”。描述了西方列强的全球性扩张政策,特别是英国的扩张,认为英国应被视为今后中国的主要祸患。,开阔眼
6、界,改变落后观念,忧患意识,3、意义:,积极: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局限性: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实践,1、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学什么?,西方的军事技术,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
7、的是:,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 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C.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点击思维,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违禁品,翻出3部
8、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日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的孤寂与荣光,大国的又一次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被焚烧,数以万计珍宝流失,1、背景,太平天国,英法联军,二、“中体西用”洋务派的西学,内忧外患,1、背 景:,金田起义,中英天津条约签字,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内忧外患”,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派发
9、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派代表人物,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争,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框题,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评价:,“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体”即治国之“本”“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腐朽的封建统治。,曾国藩:我认为翰林、
10、进士也需要进同文馆学习西洋的语文、天文、算学。,保守派代表:荒谬,考科举当然只读古人圣贤之书。,李鸿章:你敢保证以后不再有洋人侵略吗?应趁现在多造军舰,以防万一。,保守派代表:制造船舰使国库空虚,应该停止造船。,左宗棠:修筑铁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十分重要。,保守派代表:修筑铁路会破坏龙脉风水,触怒山神,并带来灾祸。,【思路引导】,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中体”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为主体;“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11、,李鸿章曾国藩,体用之争,洋务派,顽固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反对“西学为用”,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思路引导】,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如何认识评价体用
12、之争?,提示: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指:_)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在洋务运动中采取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探究延伸】,1.中体西用的实质2.目的相同,上海,洋务运动,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海防-三支海军,新式学堂、留学生,实践活动,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思路引导】,王 韬郑观应,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的支持者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
13、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王 韬郑观应,早期维新派为何与洋务派分道扬镳?,“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盛世危言王韬到过英国、法国和俄国;郑观应在外国资本企业做买办,并参与创办轮船招商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三、早期维新思潮,思考: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变化:由支持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积极参
14、与洋务运动到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原因: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起了启蒙作用,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战败与瓜分,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知识的增长,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唤起吾国四千
15、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及渐惊起。”梁启超,变,“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康有为,变,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公车上书,强学会,康有为历次上帝书,保国会,百日维新,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重要活动,影响,万木草堂讲学、研究宣传维新理论、撰写书籍,为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
16、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科举,维新派的宣传家,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借用进化论原理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第一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谭嗣同,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观
17、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维新派思想:变法立场:必须变法;变法才能救亡政治学说:民权思想;君主立宪;自由平等文化观念:废科举(改革教育制度);倡导西学,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变法立场
18、:“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政治学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文化观念: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意义:论战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 复,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传播西学(维新变法第一人),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抨击纲常礼教的维新勇士,牛刀小试 连一连,共同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维新派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思想特点。,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
19、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康有为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康有为,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西学东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