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课件.ppt
《《食品安全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学》课件.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食品安全学,6.1食品安全学原理,食品安全的概念“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食品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农药、兽残及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渗透,使得我国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深入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诸多方面,理顺影响食品安全链条上的各种关系,建立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监控管理体系,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要课题。,食品安全的历史问题回顾,早在古罗马时代食品交易中就出现了制伪、掺假、掺毒和欺诈现象。中世纪的
2、英国为解决石膏掺入面粉、出售变质肉类等事件,在1266年颁布了面包法。18世纪中叶英国杜松子酒中查出掺假物有:浓硫酸、杏仁油、石灰水等。直到1960年,英国通过了新的食品法,再次对食品安全加强控制。20世纪对食品安全影响最为突出的事件,当推有机合成农药的发明、大量生产和使用。包括滴滴涕、六六六在内的有机氯农药的广泛应用。20世纪末叶,新的致病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畜牧业中滥用兽药、抗生素、激素类物质的副作用,食品的核素污染以及英国疯牛病事件,都是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的现代问题展现,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在达到温饱以后如何解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而且涉及的内容也
3、越来越广,并且因国家、地区、和人群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以下是英国(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1)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2)酗酒;(3)微生物污染;(4)环境污染物(包括核污染);(5)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6)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品残留物;(7)兽用药物残留;(8)包装残留污染;(9)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10)新开发食品及新工艺产品(如生物技术食品、辐照处理食品等);(11)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饮食风险(如工业事故污染食品)。此外,假冒伪劣食品(劣质、掺杂毒物异物等)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以上可归纳为现代食品安全的六大类问题,即营养失控、微生
4、物致病、自然毒素、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食品安全的监控,1)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体系(1)就食品安全进行完整的立法。(2)对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类化学品,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体制。(3)对食源性疾病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4)采用绿色的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生产对人与环境无害的安全食品。(5)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安全的检验制度,加强执法,保障人民安全。,2)消费者的自我保护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食品的安全性只是解决人类食物问题的一个方面,尽管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并非在任何时间地点条件下都会
5、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障,从而使得某些食品风险问题将长期存在。其二,食品安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更安全食品的需求和对不安全食品的排斥即市场的导向,这与消费者的选择有重大关系。其三,不安全食品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害,最终是通过消费过程发生的。,食品安全现状,国外食品安全问题和趋势 从1986年到2000年12月,英国发现了约18万宗疯牛病个案。在1992年达到高峰期,发现个案逾37000宗。1998年2月,比利时爆发“二噁英污染鸡事件”。,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1)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今年来年国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
6、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此外,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验。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毒生姜)3、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
7、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染色馒头)4、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瘦肉精”事件),5、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
8、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化学火锅)6、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7、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也研究证实:天然红芯鸭蛋的红色成分也是天然虾青素(苏丹红鸡蛋)8、2004年4月30日,“大头
9、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大头娃娃”事件),2)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A.生物性污染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B.化学性污染 我国食品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污染等。,C.转基因食品 1998年8月,英国罗维特研究所普特斯泰教授发现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免疫系统受到破坏。2000年德国耶拿大学科学家格哈德雅莱斯等研究发现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饲料喂养鸡群,结果肌肉里存在玉米变异基
10、因片段。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不容回避,亦应警示公众。基因工程食品与传统食品有其不同之处,可能含有目前尚未明了的不利健康因子。,D.其他 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这也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食品安全研究进展,国外食品安全发展概况1)检验检测技术 检验检测能力是左右一个国家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关键。为此,各国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无不把发展检测技术和方法置于优先地位。2)检测体系建设 在食源疾病监测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所设置的哨点对食源性疾病开展主动监测。),3)危险性评估技术 危险性评估是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
11、C)强调的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法律、法规和标准及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措施)的必要技术手段,也是仲裁贸易纠纷的重要手段和依据。4)食品供应过程安全控制技术 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已经成为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理念。国外已经成功探索出了一些模式。目前,最为成功的模式是“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另外,“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标准卫生操作程序”(SSOP)也是比较成功的。1997年CAC大会通过了HACCP应用系统及其应用准则,并号召各国应积极推广应用。,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取得的进
12、展,1)危险性评估技术已经迈出步伐2)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A.化学污染方面 农药残留方面,已经能在大米、茶叶、果汁等食品中同时检测100种农药;成功研制了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试剂条;取得一批农药残留的抗体。在兽药残留方面,农业部门已经建立了两个兽药残留国家基准实验室,已经发展了近50 种单个兽药在饲料和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检测方法。,生物毒素检测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黄曲霉毒素B1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和试剂盒、常见食品中毒物快速检测箱;获得了一批生物毒素检测抗体;也开发出了一批藻类污染毒素的检测方法。在有害有机物的检测技术方面,我国已建立了国际公认的二噁英检测方法,并获得了
13、我国二噁英膳食暴露水平数据;在疯牛病检测方面,卫生部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初步建立了一些检测技术。,B.微生物污染方面 目前,我国人畜共患病检测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研制出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禽及禽产品中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的方法,是过去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有21天缩短到4h左右。,3)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模式已经开始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HACCP、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全面目标的卫生操作程序(SSOP)等基本原理为基础的主要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并结合生产企业建立了许多个示范样板。示范区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紧密合作,
14、对食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现有科技体系与安全监管需要不相适应,1)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 2)我国现行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仍然比 较落后 3)我国安全食品过程控制技术还比较落后 4)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6.2食源性危害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前处理新技术主要有:自动索氏提取(AS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SPE)等。检测新技术主要有: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毛细管曲带电泳(CZE)、免疫分析(IA)、液谱质谱联机(LC-MS)、传感器技术、直接光谱分析技术、实验室机器人等也开始
15、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农药残留分析常用的检测技术,1)色谱技术(1)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以固体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为载体,水为固定相溶剂,流动相一般为有机溶剂所组合的分配型层析分离分析方法。优点:不需要特殊设备和试剂,且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满足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定量检测的要求。缺点:灵敏度不高。,(2)纸色谱 可以进行有机氯农残的半定量测定,与国家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等特点。(3)气相色谱法(GC)是应用最多的方法,占有关色谱法报道的70%以上。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
16、能、高灵敏度、快速等优点。适用于易气化,气化后又不发生分解等现象的农药均可采用气相色谱法。,(4)液相色谱法(HPLC)近年来,采用高效色谱柱、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技术以及计算机连用等,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谱的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现已成为农药残留检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其缺点是溶剂消耗量大,检测器种类较气谱少,灵敏度不如气谱高,液谱柱制备较气谱柱困难,价格也贵。,(5)色-质联用技术 色-质联用技术包括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一般将其划为残留速测技术当中的一种手段。尤其适合于多残留分析。特点是应用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的检
17、测和多残留检测等具有突出的特点,但由于仪器昂贵,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量检测工作。,2)电化学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微量和痕量分析方法。极谱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尤其是样品前处理上可简化许多步骤,适用于现场检测,但需特殊的选择电极,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1)超临界流体色谱(SFE)SCF就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色谱。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较长色谱柱;可在较低温度下分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可与各种气象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匹配;可与红外质谱联用;可以通过调节压力、温度、流动相组成多重梯度,选择最佳
18、色谱条件。SFC综合利用了气象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SFC主要流程包括:高压流动相输送系统、色谱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三个部分。,2)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区带电泳是对一般常规液相色谱方法难以分离的离子型化合物的理想分析方法。特别适合于分离常规液谱难以分离的离子型化合物。优点: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高效、所需样品量极少,一般只需几纳升(nL)。不足:毛细管区带电泳尚缺乏灵敏度很高的检测器。,3)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法(IA)是将免疫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超微量测定技术。是生物酶技术、荧光光谱技术、辐射技术和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一门新技
19、术。是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为基础的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原理:农药是半抗原,一般不具备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免疫反应,需先将该小分子通过与一定碳链长度、大分子的载体蛋白质(通常使用牛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以共价键相偶联制备成人工抗原,是动物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式别该农药并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再通过对半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等),利用标记物的生物、物理、化学放大作用,对样品中的特定农药残留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此法是将抗血清、待测农药、荧光标记的待测农药混合在聚苯乙烯管中,经培育后加入-球蛋白和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的
20、聚乙二醇,使与之结合的待测农药和荧光标记的农药沉淀下来;未被测的荧光标记的农药留在上清夜中。当抗血清与荧光标记农药的量一定时,含待测农药多的试管中,抗体结合的荧光标记农药少,上清液中游离的荧光标记的农药就多。即待测物含量与游离的荧光标记物含量成正比,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即可算出待测物含量。,B.酶免疫测试法(EIA)优点:酶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分析容量大、分析成本低、安全可靠等。局限性:如开发过程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时间,得到一个好的抗原并不容易,对试剂的选择性高,很难同时分析多种成分,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根据其特点和步骤分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21、)和酶放大免疫测试法(EMIT)(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该法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对抗原与抗体之间的ELISA反应依靠比色法来确定农药的残留量。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廉价、不需繁琐的预处理已成为现场分析的首选方法。缺点:制备抗体较困难,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2)酶放大免疫测试法 基本原理:是用特定的酶标记待测农药,然后将抗体、酶标记农药、待测农药同时加入反应试管中进行竞争反映。酶标记的待测农药与抗体结合后,酶被抑制而失去活性。样本中待测农药越多,则游离的未被抑制的酶也越多,根据吸附反应后酶活性的改变可以测定出农药含量。该法缺点就是每一种待测农药都必须进行酶标记,限制了
22、该法的推广运用。,C.放射免疫测定法,原理:它是将抗血清与待测农药在试管中培育一定时间后,加入同位素标记的待测农药,该同位素标记农药即和待测农药竞争与抗体发生结合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被抗体结合的和未被抗体结合的标记农药分离,未被抗体结合的放射性标记农药留在溶液中。待测农药含量越大,则标记农药被抗体结合的量就越少,游离的标记农药就越多,溶液中的放射强度就越大。待测农药的含量与反应后溶液中的放射强度成正比,根据放射强度就可得出待测物含量。该法不适于大批样品的常规检测,但样品制备简单,植株样品可直接用乙酸乙酯提取、旋转蒸发器浓缩,比液相色谱(LC)简单,分析速度约为后者的五倍。,D.流动注射免疫分
23、析(FIIA),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是由免疫分析与流动注射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是较为先进的技术,抗农药的抗体固定在可更换柱芯的膜上。基本原理:用泵将农药样品液流过膜,清洗后再将酶标的半抗原过膜,膜经过数次清洗,将生成的底物泵过柱,检测有色的产物,检测信号与农药的浓度成反比。,4)直接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光谱分析的灵敏度提高102 107倍。这些快速、直接的光谱技术只需极少量的样品,具有很大的反应潜力。还有激光光谱技术,如激光拉曼光谱可使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几乎达到极限一个分子或原子水平。该技术只需要极少量的样品,几乎不需要样品预处理,这将为开发高灵敏度
24、的检测器提供可能的技术基础,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5)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是由一种生物敏感膜和电化学转化器两部分紧密配合,对特定种类的化学物质或生物活性具有选择性和可逆响应的分析装置。按生物功能可分为酶传感器(包括电位型和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优点:具有微型化、响应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并可以插入生物组织或细胞内的特点。缺点:主要存在结果的不稳定、难重现性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采用电导型生物传感器可以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甲基马拉松、乙基马拉松、敌百虫、二乙丙基磷酸等,6)酶抑制技术,酶抑制技术是利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活性抑制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用于分析此类农药在食品中的
25、残留量的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利用纸片或电极作为载体将酶吸附,并制成速测箱,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经济的现场检测手段。,7)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现已商品化,但在农药残留量分析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因为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变更缺乏灵活性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缺乏标准化所造成。另外机器人系统动作缓慢,一般要求宽阔的空间。当实验室机器人变得更方便、灵活、实验方法也更加标准化时,它的使用将会增加。,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近年来食品中兽药残留分析的发展方向:(1)是由单一品种分析向多品种分析发展;(2)向待测样品制备和前处理的微量化、自动化、无毒化、快速化和低成本方向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安全学 食品安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