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和荧光增白剂.ppt
《染料和荧光增白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料和荧光增白剂.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染料和荧光增白剂,2.1 染料2.2 有机颜料2.3 荧光增白剂,2.1.1 染料的定义和应用途径 2.1.2 光的物理性质 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2.1.4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2.1 染 料,2.1.1 染料的定义和应用途径 定义:染料是能使其他物质获得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合物。现在使用的染料都是人工合成的,又称合成染料。能作为染料使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要能染着指定物质,颜色鲜艳,牢度优良,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无毒性。应用途径:染色、着色、涂色。,2.1 染 料,2.1.2 光的物理性质,max是最大吸收的波长,max可以说明染料的基本颜色。,反射光波长越长,颜色较浅,黄、橙
2、、红色为浅色;,绿、青、紫的波长较短,为深色,2.1 染 料,当max增大,反射光波长减小,染料色调较深。当max减短,反射光波长增大,染料色调变浅。颜色的纯度和染料吸收可见光的范围有关,光吸收接近于某一种波长,颜色的纯度较高。染料吸收可见光后,没有被吸收而被反射出来的反射光量表现为染料亮度,反射光越多,光度越大。,2.1 染 料,1 发色团与助色团学说2 醌构理论3 近代发色理论4 偶氮染料的发色5 蒽醌染料的发色,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2.1 染 料,1 发色团与助色团学说 在1876年Witt首先提出了发色团和助色团学说,认为有机化合物的颜色与某些不饱和基团的存在有关,这些不饱和基
3、团称为发色团,如-CH=CH-,-C=O,-N=O,-N=N-等。增加共轭双键会是颜色加深,羰基也会增加颜色。同时当发色体引入其他一些基团,也使得发色体颜色加深,这些就是助色团,如氨基、羰基和它们的取代基。,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2.1 染 料,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2 醌构理论 随着Witt理论学说的提出,又有醌构理论出现,它认为分子中由于醌构的存在而产生颜色,如对苯醌,可以解释芳甲烷染料和醌亚胺染料的颜色时,得到应用。,2.1 染 料,2.1 染 料,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3 近代发色理论 根据量子化学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可以用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表示。但碳原子数为偶数的
4、共轭体系中,可分为能级较低的成键分子轨道和能级较高的反键分子轨道。,近年来用分子轨道理论来研究有机化合物颜色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即有机化学电子理论。认为原子间键的性质、电子流动性和激化能的关系、分子结构和颜色的关系存在某些规律。从能级跃迁的角度来讲,物体的颜色,主要是物质中电子在可见光作用下,电子发生能级跃迁的结果。,2.1 染 料,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3 近代发色理论,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4 偶氮染料的发色,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共轭双键系统 取代基及其强弱的影响 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的影响 分子的平面结构 成金属络合物的影响 杂环取代的影响,2.1 染 料,偶氮染料的发色
5、的影响因素:(1)共轭双键系统,2.1 染 料,分子结构中萘环代替苯环或偶氮基个数增加,颜色加深。共轭双键长度越长,激化能降低,最高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导致颜色加深。,共轭系统中引入取代基,如氨基、羟基等。基团的孤对电子与共轭系统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减低了分子激化能,使颜色加深;而一些吸电子基如硝基、羰基等在共轭系统中吸取电子,也会加深染料分子的颜色。,2.1 染 料,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2)取代基及其强弱的影响,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3)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的影响,2.1 染 料,在偶氮染料分子中,在重氮组分上引入吸电子数目越多,在偶合组分上引入给电子基数目越多,分子的极性越强,
6、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越多。重氮组分产生深色效应的最佳位置在偶氮基的邻、对位,而偶合组分上产生深色效应的位置是偶氮基的2,5位。,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4)分子的平面结构,2.1 染 料,当分子内共轭双键的全部组成部分处在同一平面上时,-电子的叠合程度最大,平面结构受到破坏,-电子的叠合降低,颜色变浅。,在络合金属染料分子中,染料的颜色随金属原子的不同而呈不同色泽,配位键由参与共轭的孤对电子构成,络合物颜色加深。,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5)成金属络合物的影响,2.1 染 料,偶氮染料的发色的影响因素:(6)杂环取代的影响,2.1 染 料,在蒽醌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对分子的
7、发色影响比较小,而当引入给电子基时,对发色的影响比较大,它的颜色很深的羟基和氨基衍生物,是比较有价值的商品,尤其是绿色和蓝色染料,有其他染料不及的坚牢度。,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5 蒽醌染料的发色,2.1 染 料,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5 蒽醌染料的发色,它与偶氮染料相似,在1,4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最大,给电子基氨基取代基的影响比羟基大。,2.1 染 料,2.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5 蒽醌染料的发色,2.1 染 料,空间障碍的影响,2.1.4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 1 染料的分类 2 染料的命名 3 染料索引,2.1 染 料,按照染料的应用方法,根据染料的应用对象、应用方法和应用性能
8、 按染料的化学结构分类,2.1 染 料,2.1.4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1 染料的分类,按照染料的应用方法,根据染料的应用对象、应用方法和应用性能,1、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和酸性络合染料 2、活性染料 3、分散染料 4、阳离子染料 5、直接染料 6、冰染染料 7、还原染料 8、硫化染料,2.1 染 料,2.1.4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1 染料的分类,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和酸性络合染料,酸性介质中染羊毛、聚酰胺纤维及皮革等。这类染料中包含有游离的和,它能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染料分子形成离子键。染色酸性染料中通常含有磺酸钠基,磺酸的酸性比羧酸强。它是可逆的离子交换过程,对匀染有利。缺点是耐洗牢度不高。
9、酸性媒介染料和酸性络合染料的原理。,2.1 染 料,活性染料,活性染料 又叫反应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等发生反应的基团,在染色过程中能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能染羊毛和棉。,优点:色泽鲜艳,匀染性能好,湿处理牢度好,色谱齐全,工艺适应性强,应用方法简便并且成本较低。,2.1 染 料,活性染料是英国卜内门公司在1956年发明的一类染料。它能与纤维素纤维以共价键结合,特别耐洗。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的特点:既包括一般染料的结构,如偶氮、蒽醌和其他类型作为活性染料的母体;又含有能够与纤维发生的反应性基团。,活性染料,2.1 染 料,(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2.1 染 料,活性染料的
10、断键,活性染料,2.1 染 料,活性染料的断键,(在酸性条件下),分散染料分子特点:分子中不含有磺酸基等水溶性基团,但含有羟基、偶氮基、氰烷氨基等极性基团,属于非离子型染料。在水中仅仅为微溶,因此分散染料必须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才能商品化。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特别是聚酯和醋酸纤维的染色。,2.1 染 料,分散染料,主要可分为偶氮型和蒽醌型两大类。其中偶氮型分散染料是主要的一类,占60%左右,它的结构通式为:,举例来说:,2.1 染 料,分散染料,聚丙烯腈纤维的专用材料,2.1 染 料,阳离子染料,特点:直接染料是一类可溶于水的阴离子染料。这类染料不含酸型和碱性基团,不形成离子键,分子中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染料 荧光 增白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