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理工水污染控制原理实验理论指导第5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对实验的指导.docx
《武理工水污染控制原理实验理论指导第5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对实验的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理工水污染控制原理实验理论指导第5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对实验的指导.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对实验的指导5.1凝聚与絮凝理论基础1、基本概念凝聚(CoagUEiOn)指胶体的脱稳阶段.而絮凝(flocculation)则指肢体脱稳以后结成大颗粒絮体的阶段。第一阶段相当于给水处理中加药混合后的极端一段时间,可能在一秒钟以内.而絮凝则主要在絮凝设备中完成。2、肢体颗粒的基本性质(1)水处理中常见胶体:粘土颗粒(对于dl),两颗粒间相互作用可用两平板相互作用来近似。图5-5代表了这类颗粒相互作用的Vrh曲线。在该曲线上一般存在一极大值Vm称为斥能峰。这样,当两个颗粒在靠近斥能峰时,在静电斥力作用下将重新分开,不能发生凝聚。由图55得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图5-5
2、胶体化学势能作用曲线示意图根据胶体化学作用势能曲线的变化趋势,扩散双电层厚度大致可取为1/k的3倍。因此,较强的胶体化学相互作用将发生在6/k的距离范围之内。 范德华引入势能曲线决定于Hamaker常数值,因此对给定的胶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不变的。然而,双电层作用势能曲线却随着溶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该势能决定于no和k-等受溶液条件控制的参数。 当双电层作用足够强烈时,Vrh曲线上存在一正的极大值Vm,见图5-5中曲线1。随着双电层作用减弱,即双电层作用势能曲线下移,极大值减小以致最终消失成为负值,见图5-5中曲线2。这时,颗粒间将发个脱稳而凝聚。水处理中的混凝过程就是为了实现这样
3、的转变。斥能峰的表达式:=M%kT 2,n ke2 7Ak248;T(5-13)极值点是:dm=H因此,H不仅代表扩散双电层厚度,也是两双电层叠加产生斥能峰的大致位置。压缩双电层可降低斥能峰而达到颗粒凝聚。降低H值办法可由增加溶液中离于的数量浓度m。和价数Zl来实现。溶液的离子强度I等于;ZYZ;。在水温为20时,有:k-i2.810-47(5-14)式中.离子强度的单位为moI/Lo对z-z电解质溶液,离于强度等于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使V-h曲线上的斥能峰Vm=O的电解质浓度称为混凝的临界电解质浓度Cao当溶液中实际的电解质浓度等于或大干Ca时,Vm为零或负值,颗粒迅速发生凝聚。随着电解质
4、中离子价数升高,Ca值将降低。因此,电解质中离子价数越高,促进颗粒脱稳凝聚所需浓度越低。(5)C电势由上述讨论可以得出:胶体颗粒在水中.由于表面官能团的解离,电势决定离子的吸附以及晶格缺陷等原因产生表面电荷及电势。颗粒表面电荷大部分情况受水的PH控制,并存在一电荷零点的PH(PHo)o固液界面处静电场受到吸附层中的吸附反离子和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的屏蔽作用。吸附层内电势导线性降低而扩散层的电势则呈指数函数降低。影响胶体颗粒稳定件的主要参数是扩散层电位中d和厚度(由参数H代表)。增加溶液离子强度可使k值增大,表现为扩散双电层变薄。当吸附层内过量吸附反离子可引起电荷反号,使表面电位弧与扩散电位以符号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理工水污染控制原理实验理论指导第5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对实验的指导 理工 水污染 控制 原理 实验 理论 指导 常规 分离 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7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