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课件.ppt
《《生物与环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environment)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 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在 生态学中,环境是相对于生物这一主体的,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以人为主体)不同。由于生态学以生物的不同层次为对象进行研究,不同层次的对象对应的环境不同。,环境这个概念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在谈到环境时,总要包含特定的主体。,其它鲤鱼,非生物因 素,虾,水蚤,水草,鱼等异种生物,一条鲤鱼,鲤鱼种群,
2、池塘群落,研 究 主 体,(二)环境的类型,按环境的主体:以人为主体、以生物为主体按环境的性质:自然、人工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 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物圈(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活动空间的总称。,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即地表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下200米之间,集中了绝大部分生物。迄今为止,生物圈是地球环境特有的组成部分。,人 类 能 否 生 活 在 其 它 星 球 上?,“生物圈II”计划,人类要在太空环境中长期居住并进行各种活动,必须在太
3、空中建立一个类似于地球生物圈的小生态系统,以处理人体代谢的废物,再生出氧气、水和食物,完成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食物循环和碳循环。为此,美国不惜花费15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与外世完全隔绝的巨大设施,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建筑面积为1.2公顷的特殊建筑物,引进动物、植物、微生物共3800种,模拟了一个地球小生态环境。从1991年9月26日到1993年9月25日,有4男4女共8位科学家在其中进行了整整两年的试验。这就是“生物圈II”计划。,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停留共计21个月,在各自的
4、研究领域内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来自英国、墨 西哥、尼泊尔、南斯拉夫和美国等5国的4男3女共7位实验人员在对首批结果进行评 估并改进技术后,于1994年3月6日二次进驻,工作10个月后于1995年1月走出。他们在这期间 对大气、水和废物循环利用及食物生产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科学研究。生物圈2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它使人类首次能够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生态学,从而开辟了了解目前地球生物圈全球范围生态变化过程的新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作为首例永久性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的地面模拟装置而有可能应用于人类未来的地外星 球定居和宇宙载人探险。,维生的昂贵价格,为维持持生物圈二号的维生体系,
5、每个小时要耗用700千瓦的电力及23,000,000千焦耳的天然气。兩年來总耗用12,500,000度的电力和3,800,000撒姆的天然气。以每度电1毛钱,每撒姆天然气七毛钱來算,价格分別为1,250,000美元及2,600,000美元,总共近400万美元。由8位参与者分摊,每个月的账单将超过150,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20万元(以1:8计算)。,经验和教训大量证据表明,火星土壤和月球表土经过一定的生物和化学技术处理后可以用作潜在的植物栽培基质,这样就使得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在空间居住地的应用比需要地球资源的装置要经济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很少有以土壤为基础
6、的技术实验。生物圈2号是第一个建成并运作的以土壤为基础的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因此,有关其操作性能的数据对应用于空间的类似系统是非常有用的。生物圈2号无论从规模、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均堪称人 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与赞赏。但近来也遭到某些公众的严厉批评。引起公众非议主要是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1)商业投资造成游人络驿不绝,给人一种缺少科学严肃性的印象;(2)遇到严重的阴雨天气和病虫害,造成欠收,开始时曾出现大气泄漏;(3)人们对他们的科学试验活动了解不多;(4)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5)行政管理不善,导致可以做的而没有去做。,多年来,人类梦寐以求
7、地憧憬着冲出地球,向宇宙进军。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这种愿望里似乎又加进了欲逃离的色彩,人们上下求索,加快了寻找“诺亚方舟”的步伐。也许“生物圈2号”的失败有技术上的失误或设备上的欠缺,也许人们今后还会向“生物圈3号”、“生物圈4号”挑战。然而从“生物圈2号”失败的深层反映出来的信息远比其本身更冷酷无情。它向人们证明:地球环境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风风雨雨后形成的,对这种异常可靠的结构,人们渴望窥其脉络,望其项背,但却决不是简单的人工模仿再造能够完成的。“生物圈2号”的失败告诫我们: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待毙都是与事无补的。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
8、们真正的出路。,二、生态因子及其作用分析,(一)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生境与环境是两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为生物体以外的一切自然因子和社会因子的总和,而构成环境的一切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生境是指生物生存地段上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物的所有环境要素的总和,构成生境的要素称为生态因子。,(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9、: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按生态因子对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因子、非周期性变动因子);按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直接生态因子和间接生态因子。,(三)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1综合作用,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任何一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例如:水体温度与溶解氧的关系,水温上升,水中的溶氧量随之下降。,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
10、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
11、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如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回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大马哈鱼,又叫鲑鱼,属鲑目,鲑科,大马哈鱼属。太平洋大马哈鱼共分红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狗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细鳞大马哈鱼和樱桃大马哈鱼6种。太平洋大马哈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大海里,成年的大马哈鱼要游到河流中去产卵。到了繁殖季节,它们沿河而上,除了偶尔碰一下鱼饵以外,基本上什么都不吃。它们要沿着河直流而上,到3200公里的源头去产卵。在本能的驱使下,这些迁徙性的大马哈鱼为了到达产卵地,会奋勇搏击激流,甚至不怕下泻的瀑布,不到目的决不罢休。太平洋大马哈鱼在产卵以后很快就会死去。大马哈鱼产卵的时间
12、一般在夏末秋初,卵在深冬时分孵化,时间要视水温度而定,大约有60200天不等。小鱼苗在自己能够流动觅食之前,主要靠卵黄中的营养来维生命。像大马哈鱼这样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海洋中长大,成年后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生殖后代的鱼称为溯河洄游鱼类。,鳗鲡就是日常所指的鳗鱼。一生中半辈子生活在海洋里,半辈子生活在江河中。鳗鲡是海里出生,江河里长大。每到秋天,成熟的鳗鲡就穿上银白色的婚装,作好了旅行产卵的准备。鳗鲡经过长途旅行,行程几千里,终于疲劳不堪地从江河漫游入海,到达产卵场,婚配产卵后生命也到尽头了。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附近或其他海区约四五百米深处的海底产卵。孵化后的鳗苗,又能成群结队地竞相逆流而上,游
13、回江河内发育生长。这是一种洄游现象。,5.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补偿作用: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当光强为0时,CO2浓度的改变无法弥补,光合速率总为0,CO2为0时,光强也不可弥补CO2。,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一方面环境对生物具有生态作用,能影响和改造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及生物的分布;另一方面,生物对环境也具有适应性,生物以自身的变异来适应外界
14、环境的变化。通过具体的生物和具体的环境进行研究,才能弄清和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生态作用规律及其机理。,一、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一)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叫做限制因子。诸环境因子中,任何一个因素,只要超过或接近其有机体耐受程度的极限时,就可能成为一个限制因子。(如高密度流水养鱼水池中的溶解氧),限制因子的意义,由于众多的生态因子的重要性(作用)不同,限制因子作用可能最强大,因此,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分析要集中在可能是限制因子的生态因素上。a.废弃地生物修复 废弃地由于工业、矿业生产造成的非经治理而不能使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与环境 生物 环境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