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01月目录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与地点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1.1.3建设规模与内容山庄生态观光园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是一个集健身、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绿色生态园。山庄生态观光园占地59940m2,本工程主要包括办公楼、特色餐厅、健康会馆、热带温室、温室大棚等。1.1.4主要产品本项目主要产品有鱼、水果、花卉等,提供钓鱼、采摘、观赏、健身、娱乐、特色饮食等服务。日接待旅客能力1000人次。1.1.5建设目标本项目立足于绿色环保,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
2、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观赏休闲康乐”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1.1.6项目用地山庄生态观光园用地为北、圣土山山坡下非基本农田保护区。山庄生态观光园根据项目功能分区,合理细分土地性质,最大化发挥区域资源功效,打造高端旅游产品,拉动区域经济整体可持续性发展。1.1.7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立项后,立即着手项目的初步设计编制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初设批复后,设计单位立即组织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标,选定施工队伍和材料供应厂家,在工程监理公司的监理下,保证工程进度,力求高速、优质地完成项目的建设。本项目建设期8个月,计划于2010年3月份开工建设,期间完成项目的土建,设备安装调试等项工程,预计201
3、1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表1-1项目实施进度表时间名称2010.3-2010.12项目立项定点施工准备施工图设计设备购置安装竣工验收1.1.8劳动定员本项目劳动定员200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服务、后勤人员180人。根据项目的特点,服务人员和安保人员实行三班制,管理人员实行一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1.1.9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0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0万元,年销售总额5000万元,年总成本3500万元,利税1200万元,税后利润900万元。本项目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3000万元,其余2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1.10主要经济指标表1-2主要技
4、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总投资万元50002建设投资万元40003流动资金万元10004债务资金万元20005项目资本金万元30006年平均营业收入万元50007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3008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万元35009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120010年平均所得税万元30011年平均净利润万元90012投资利润率%1813投资利税率%2414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6.5税后%34.115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税前万元9192.9税后万元8742.316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前年5.1税后年4.917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48.601.1.11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
5、办单位园林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主要经营园林绿化设计、花卉苗繁育、草坪种子等,现已承担过亿元的园林绿化工程。1.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1.2研究工作的依据、目的及范围1.2.1依据1、关于编制山庄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合同书;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4、;5、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6、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规定;7、生态市建设规划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有关规定;10、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材料;11、现场勘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1.2.
6、2目的编制本报告主要为达到下述目的:1、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1.2.3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等进行分析;2、对项目总图运输、工艺、土建等技术方案的研究;3、对项目所采取的消防、环保、安全等措施的评价;4、对项目实施进度等的确定;5、对项目作出的投资费用估算及技术经济综合评价;6、提出项目
7、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1.3编制原则1、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2、重视优化设计方案工作,通过设计方案的论证来提高设计水平和降低工程投资额;3、“三废”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排出物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三废”排放标准。4、节能与降耗并重。1.4结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
8、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山庄生态观光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旅游发展规划,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一个富民产业,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新农村建设中最容易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推动的生态开发步伐,有效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富裕,解决劳动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因此,本项目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第二章
9、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我国正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基于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由此可见,面对当前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建设“山庄生态观光园”项目,打造“旅游循环经济区”,就是希望在
10、“旅游循环经济”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突破。2.1.2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正因为如此,连续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这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十一五”时期(2006-2010)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1、村的关键时期,中央将在农村改革和建设方面推出重大举措。提出“山庄生态观光园”项目,向“生态”要效益,顺应了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时代要求。2.1.3生态观光旅游符合人们的需求1、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已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
12、的诱惑。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于是旅行社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项目一经推出,即产生了强烈反响。2、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可以预见,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
13、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3、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经济界人士普遍寄予厚望的汽车、城市房地产,由于远超越了现阶段大众的经济承受力,加之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的支持,虽然短暂火爆,但终归有价无市。而观光农业旅游却因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优惠。城市周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2.2建设必要性2.2.1美化旅游环境,建设优良农村生态的需要“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田园”是旅游形象的基调和主题。以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完整、和
14、谐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观光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符合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也顺应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山庄生态观光园”,可深化和突出旅游观光的主题,美化城区至核心景区的旅游环境,丰富旅游内容,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护珍稀动、植物及生物群为目标,发挥生态效益。2.2.2围绕旅游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15、,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薛城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型旅游产业,科学制定全区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花卉、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产品。在生态农业园集中连片发展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集生产、示范和旅游观赏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提高旅游城市品位2.2.3发展地方经济和丰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为龙头,培育壮大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旅游带动各业发展,以各业发展促进旅游”的良性循环,促
16、使旅游成为薛城人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灵魂。山庄生态观光园建立农林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态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农林牧综合的农业生态景观。2.2.4为城镇居民提供节假休闲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不单是填补了人文景观的不足和优秀旅游城市的空白,而且为城镇居民乃至中外游人提供了一个集农业生态文化、娱乐、休闲、会议、商务、餐饮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休闲胜地。2.2.5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除了走马观花式的游山玩水外,他们希望感觉不同地域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希望在自
17、然风光之外对历史的、地理地质的、生产生活的、艺术的等方面有所涉猎和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立,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含量,无疑是丰富了文化容器、适应了深度旅游的需要。也只有让游人在山水与文化共同营造斑澜丰富的立体化时空里遨游,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条件山庄生态观光园位于北侧1000米,圣土山山坡下的非基本农田保护区。山庄生态观光园东靠店韩路,南临郯薛公路,交通、通讯便利,特色资源丰富,是建设生态观光园的理想场所。3.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3.1.1地理位置。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3.1优势条件1、资源优势2、区位优势本项目位于,区
18、位优势显著。3、政策优势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水上旅游及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行业,属于国家鼓励类。3.3.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1、人力资源配置难度大项目周边居民因地理原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35岁左右青年大多仅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较少。软环境对于生态园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高质量的软环境必定要求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支撑。旅游者获得的满足感不仅来自于秀美景观,也来自于包括导游、景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一个团队的高质量服务。因此,要善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以适应旅游的发展,激活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养
19、,顺应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2、资金短缺本项目需要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及金融机构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注重直接融资,使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章 市场分析4.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4.1.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涵义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
20、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
21、;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
22、、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4.1.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庄 生态 观光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