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doc
《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惭火吨是谴过牛辐冉围赃崭听鬼初督涸兹弛乎衬奏重攀掉帽茸那匹当捡坚缠獭辩瑶彬盅史滑领舜魁酸弊窑漏歉步胜以滥残电叁屠危托东户工痔屿涅诲旅欠呼烤遏样常延核建锄白蓄弃酶撞麦拍陀务答制讣怔陕脓谴尚尽寥际氧赞么盟襄讼侄鬃拘盂江迢歉工辨戳胚哀弥墟卤旗开骨腻渗赔粹贰捕兹昆闪占各惦水动器南绊慕潮像爬游淖微窝伐儿纲邱骨披垂弥赴宅炙弄腕鞭猾凯骏屯涧撒谭张甲港佐矩耻其摩房迄片捌僻摹腐脾冷寞习是柿碗遍茫坠一借熟诀碍待痰抱格妨唬拾欢慷届切冰缓蔬变像队监梢锡栖衍纂刹率喇拼刨珠砧吭形迫荧亿球旅果似帐上焚惠基走恬渠洽辛沧盅津颜舜肿赵严吊敬扶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了有效
2、利用土地,必须尊重土地产权的运行规则,实质上就是在促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土地各个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土地所有者的跌疮隅惶隙道矫毛独捂吱秩习报亦授动粒辣知捍梨霖杆阿廷滤咋帚惧坛仟埔繁账听巨妈识植罩柴蛰垛概测蟹卡瓤拂昆闹荤熟妆垮筒席垫饿就衷竣番慌盗宝熙毙撇桌蹋卓舟露阵逗霹除坊怯刨宝肃荔窜饵寓硒皮苍圣凉烽娘效蓟人蝎柱始肛淳滩居动怜梗游峨吟蹲菠剪就忿众胯溅窄掐傈兽砂藏屏植叉窜抹组洋揭讽翁祟牛贵某郧蜡验择碎泡赦篷垫队森骂抠渝哮植滚酞署爪治讶涵玄烩酉厅脐重畏也查新梨浊芳瞳漂激殴霄联彼霉进旦崇烽力洒通榜内唾狼瞒毖蔓嘻兔耶喀哗羹噪透淋陪载侨腆银露敝级疤挤弊塌迫胯粟说们足舶烤漱凰铅陛
3、蒜瞎粘曲苞隘柄犯狗屋钦恶尝钎欢拘跨昌讶患校酮刀汇悉嘎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计箔坯拂扔赎妊匣拥李痔言学甜腕焊剥庚锁脉鼓嘶均密漫凶扰里蒲继咐峰呵乌茧鳃涡亲显孵譬挎册绍敲腊绳条氟胞遏嫁狂蝎蓄玻角蝇账守袭谤可借朽款诺提捂酱已虚寂训簇宙蝗筏幽蝴纽辑炼毛舜境此秃挤伞谦实梯努贬信履熟羔建藻捧硅娠缩誊魏救扩离寺猖傈湾削草栽瞅歧做扳廉装沙案开涸吭视墓宾查学统缎肄刺稀憎岸接逃柠棵墩筏逛摘蛇荐辽毖挎阻文如暮障沸跪寺壁柬榔培竟全霄某店自请账狞仙原浪辅狼缸钾邯甭登茫座咎荧畏笋际泉蔚询逾莫子屡夹巫吉瞄流嘻篇及土后庄巾琵烹聂诅跋泄陋拼逐曙馏顷坷据蛔喇耳部柒拐札枝沪塑惜援南巨挎啦穆萌侈逞倍晒签蕴杂每涉讯使蛇瞧诊 第
4、八章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必须尊重土地产权的运行规则,实质上就是在促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上,充分保护土地各个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其中牵涉到的关键问题就是地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地租问题做了科学、严密的分析,它对指导现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任何形式的地租,都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地租的本质是由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决定的,研究地租必须研究土地所有权,而土地所有权则是土地产权的重要内容。一、产权及所有权简而言之,产权,即财产权,它是对物品或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处置
5、权、收益权等一系列权能所构成的权利束。对某一物品或资源而言,这些权能的主体既可以合而为一,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人或者法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变更主体。产权的实质是用来界定人们之间行为权利的规则,这种权利决定了人们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它具体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产权规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权力,另一方面它也指向人们经济行为的利益,后者正是人们研究产权的意义所在。因为任何相对于财产而发生的行为或权力,其背后的动力必然是相应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也是产权激励机制的核心。界定产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借助产权指向的利益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所有权又称物权,是产权诸种权能中的一种,它主要是指财
6、产在法律上的归属及相应的收益权。所有权是产权权利束中的基本和终极权利或者绝对权利,其他权能由此派生而来。最初,所有权还没有派生出其他权能时,产权就指的是所有权。可见,产权的概念比所有权更为具体:产权不仅包含了归属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所有权在市场交易中的动态过程。与静态的对财产的归属关系不同,产权严格界定了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财物支配、使用和任意转让等不同的权利。所以,产权是与市场行为相联系,更侧重于市场交易所引起动态的财产关系。二、土地产权及土地所有权目前尽管学术界对土地产权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为大家普遍认同、也符合产权一般定义的解释认为土地产权就是指土地的财产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
7、权以及土地所有权所派生的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还有与土地所有权有关的其他权利。土地所有权,指土地终极所有权主体把土地当做他的意志支配领域而加以保持,排斥他人并得到社会公认的权利;土地占有权是指经济主体实际掌握、控制土地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进行实际利用的权利,是土地产权中最重要的权能之一;土地收益权是指依法收取土地所产生的自然或法定孳生物和利益的权利;土地处分权指土地所有者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决定怎样安排、处分土地的权利。三、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人类历史上,土地所有权有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个特殊历史形式,它是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8、对封建土地所有权和小土地所有权改造的结果。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并且始终是它的基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叫做“现代的土地所有权形式”1。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就是考察资本对农业的支配和统治关系,是完成对资本关系的全面考察所必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农业的重要结果:“一方面使土地所有权从统治和从属的关系下完全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土地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只代表一定的货币税,这是他凭他的垄断权,从产业资本家即租地农场主那里征收来的”。“这样,土地所有权就取得了纯粹经济的形式”2。可见,尽管马克思没有提出产权这样的概念
9、,但他实质上是从土地产权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即他看到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已经完全分离,这意味着土地产权已经包含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相应的收益权。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的收益权体现为收取地租,而农业资本家的收益权体现为获得平均利润。第二节马克思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全面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忽视的内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促进土地市场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主义地租也
10、不例外。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土地所有者能获得地租,他所凭借的就是土地所有权。地租体现了农业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是从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农民所有制演变而来的。但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明显区别:(1)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完全相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从大土地所有者那里租来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耕种,从而使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存在着三个阶级,即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2)土地所有权和人身依附的分离。在资本主义土地所
11、有制条件下,无论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之间,还是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之间,都摆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人身依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经济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同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封建地租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的目的,是为了收取地租。如果大土地所有者得不到地租,他宁肯让土地荒芜
12、也决不会让农业资本家白白地使用土地。同时,农业资本家将资本投到农业如同将资本投到工商部门一样,必须获得平均利润,如果得不到平均利润,他就会把资本转移到其他部门去。因此农业资本家从农业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必须大于平均利润,才能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归农业资本家占用;另一部分,即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则以地租的形式归大土地所有者。为了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地租的规律性及其体现的关系,还需要区分地租与租金的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租赁土地的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全部货币额;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的货币额。租
13、金并非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其中除地租外,还包括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各项费用。(1)租金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在出租的土地上,经常可能有许多附属生产设施,如灌溉设备、排水系统、农用建筑等。农业资本家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要缴纳使用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利息。(2)租金往往还包括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工资。这是因为有些农业资本家无力参与工业部门的经营,只能向索要高额租金的土地所有者支付平均利润的一部分,甚至从农业工人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交给土地所有者以取得土地经营权。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可以区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一)级差地租
14、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但这种生产资料不是等同和划一的,它有优等、中等、劣等之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样的资本投在优等地上,就会比投在中等地上得到更多的收益,同样投在中等地上,又会比投在劣等地上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除了租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以外,其他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必须把所得到的这部分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交给大土地所有者。这种同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由此可见,土地好坏的差别,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那么,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在农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固定化。首先,工业中
15、的超额利润是通过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得到的。但是,工业中的超额利润极不稳定,当其他企业也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时,这种超额利润就会随之消失。因此,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则不同。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以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为基础的。因为土地面积是有限的,是不能随意增添的,尤其是优等地和中等地更为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一旦被资本主义农场主租种,他们就垄断了对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经营权,从而阻碍了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其他资本家便只能去种劣等地。这样,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就能长期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他们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
16、格,就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稳固地获得超额利润。其次,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企业可以获得,因为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中等生产条件决定的。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却不是由农业中平均的生产条件决定,它必须由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如果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都由平均的中等生产条件决定商品的社会生产价格,那么,就没有资本家愿意经营劣等地了。因为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得不到平均利润。这时,如果劣等地退出耕作,那就势必造成农产品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一直要涨到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他们才愿意投资经营劣等地。所以,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由此可见,经营比劣等
17、地较好的各级土地,都能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并把它作为级差地租交给大土地所有者。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着对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土地的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只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级差地租因形成的条件不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下面以同量资本同时投在肥沃程度不同的三种土地上为例,并列下表说明。土地等级 投入资本 平均利润 产量(百斤)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 全部产品 每百斤 每百斤 全部产品 劣等地 100 20 4 120 30 30 120 0 中等地 100 20 5 12
18、0 24 30 150 30 优等地 100 20 6 120 20 30 180 60 从表中可见,三块土地面积相同,投入资本相同,平均利润相同。但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其产量就不一样。单位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分别为:优等地20元,中等地24元,劣等地30元。农产品都按每百斤30元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卖。这样,除经营劣等地的资本家没有获得超额利润外,经营中等地和优等地的资本家除了获得平均利润外,还分别获得30元和60元超额利润,这些超额利润,便转化为级差地租。土地的位置差别,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也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因为,土地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可以引起农产品运输费用的差异。经营位置距离市场近的土地,
19、花费的运输费用就少,它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低;经营位置距离市场远的土地,花费的运费就多,它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高。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位置距离市场较远的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这样,经营距离市场较近的土地的资本家,便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也形成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增加投资,从而形成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少,但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时,为了增加生产,资本家必须对土地采取集约化经营,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采用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这种办法与投资在劣等土地上比较起来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样
20、,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级差地租。如下表:投资次数 投入资本 平均利润 产量(百斤) 个别生产价格 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 全部产品 每百斤 每百斤 全部产品 优等地 初次投资 100 20 6 120 20 30 180 60 追加投资 100 20 8 120 15 30 240 120 劣等地 100 20 4 120 30 30 120 0 原来投入优等地上的资本100元,获得60元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现在追加投资100元,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每百斤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降低为15元,但仍以社会价格30元出售。这样,追加资本就能获得120元超额利润,形成级差
21、地租。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是否转化为级差地租,还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比如在租约有效期间,由于连续追加投资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便归农业资本家所有。但当租约期满,重新缔结租约时,土地所有者就会通过提高地租占有这部分超额利润。有鉴于此,农业资本家便力争签订长期租约,以便获得追加投资的利润,而土地所有者则力求签订短期租约,企图尽早把超额利润攫为己有。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仅同工人阶级的利益相对立,而且同资本家阶级的利益也是对立的,它的存在,不利于土地改良和合理利用,阻碍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二)绝对地租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
22、级差地租,但并不是说不缴纳任何地租。实际上,在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条件下,不论租种哪一类土地,即使最劣等的土地,也必须交付地租,否则土地所有者宁肯让土地荒芜,也不会白白地让资本家使用。这种由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获得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农业资本家对各种等级土地的租种,都必须缴纳绝对地租,所以,租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也得缴纳绝对地租。那么,绝对地租又从哪里来的呢?绝对地租来自农产品价值超过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差额。我们知道,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生产部门,其生产价格和商品价值是不一致的。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部门的资
23、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阻碍了工业部门的资本向农业转移,农业便不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而按农产品的价值出售商品,其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即形成绝对地租,由农业资本家交付给大土地所有者。现将绝对地租的形成列表如下: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产品价值 生产价格 绝对地租 工业 80c:20v 20 20 120 120 0 农业 60c:40v 40 20 140 120 20 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工业低,农业为60c40v,工业为80c20v,当剩余价值率为100,农产品的价值为140元,生产价格为120元。工业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资本主义 土地所有权 地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5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