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ppt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解读.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的解读,主要内容的解读,一、管理与布局二、清洗消毒操作要求三、监测与记录四、职业防护,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已不再是单纯的检查、诊断工具,已经普遍应用于微创手术治疗。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因结构复杂难以清洗消毒彻底的隐患,经内镜传播和引起的交叉感染的案例国内外均有报道。不遵循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是导致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原因 如何保证内镜诊疗安全,已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给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一、管理与布局,(一)集中清洗,4.1.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
2、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4.1.2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医院内镜管理现状:分散管理,主要内容1-1,(二)不同系统内镜“分开”问题,应关注问题:1.同一系统不同部位内镜检查后应做好终末消毒问题;2.呼吸和消化系统内镜清洗、消毒、干燥可同在一室,支气管镜在清洗过程中产生气溶胶,污染环境与其他内镜的问题!3.清洗人员安全的问题!,2004版: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干燥的设备应当分开。,(三)清洗消毒室通风问题,本标准规定:清洗消毒室,目前被认可
3、的戊二醛、领苯二甲醛、过氧乙酸的比重分别是3.4、4.6、2.5均比空气重,因此需要在较低的位置,或清洗装置的盖子处设置强制排气口。最好负压!,内镜诊疗室,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注水瓶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瓶里面的水通过送水管道冲洗消化道黏膜的时候可能接触破损的黏膜,因此注水瓶应该是灭菌的(或一次性的),二、清洗消毒操作要求,(一)基本原则,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
4、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2004版):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二)内镜清洗消毒应遵循以下流程,(三)6.1.4 注意事项,内镜使用后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消毒后的内镜应
5、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清洗的重要性,彻底的手工清洗是消毒成功的关键和基础!,强调残留液体的去除和干燥,为保证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的良好效果,本规范强调:1、在每一步处理后,均应使用压力气枪将残留液体去除;2、终末漂洗后应使用乙醇或异丙醇灌注各个管腔,然后用压力气枪进行彻底干燥,同时强化消毒效果。,强调标准预防理念 应将每位内镜诊疗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位患者使用后内镜及配件,严格遵循规范的清洗和高水
6、平消毒流程,保障每条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四)手工清洗操作流程,1.预处理2.测漏3.手工清洗4.漂洗5.消毒6.终末漂洗7.干燥,1.预处理,6.2.1 预处理流程: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d)盖好内镜防水盖;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日本技师协会 清洗时要吸收200ML的洗涤液,用水清洗没有用含酶洗液洗涤效果好,从污染的潜血程度来看,吸收200ML水,100%呈现阳性
7、,而换做含酶洗液,呈现阳性的概率就减少为50%。,床旁预处理越早越好,2.侧漏,侧漏的必要性,硬式内镜也有“漏”的问题:有脑室镜破损导致低温等离子灭菌失败,造成颅内感染的报道,2侧漏,1.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2.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3.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4.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5.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6.测漏情况应有记录;7.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6.2.2 测漏流程,3.手工清洗,清洗流程如下:a)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
8、清洗液中。b)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c)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d)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e)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f)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g)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立即清洗很重要,内镜腔道易形成生物膜,内镜结构本身问题:内镜管腔系统、屈曲部位及连接交界处均难清洗,送水/送气管道腔太小(),无法涮洗,活检口阀瓣无法进行消毒灭菌。内镜腔道、
9、窦道多清洗不干净、干燥不充分,内镜腔道易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会阻碍消毒剂和灭菌剂介质的穿透 导致灭菌失败,立即清洗不给生物膜形成留有时间,生物膜一旦形成常规消毒方法难以去除,管腔内清洗是重点,5.3.11 c)医用清洗剂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2)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关键点: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多酶清洗液在使用过程中会分解内镜中的污物,且不具有消毒功能,在清洗液中会滋生细菌,如重复使用,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要求内镜清洗要一洗一换。同时多酶清洗液在反复使用过程自身会发生分解,清洗效果下降,影响内镜的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 清洗 消毒 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