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ppt
《地籍测量(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测量(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本章主要内容,7.1 概述,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7.3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7.4 勘界测绘,学习要求:,了解界址点测量的精度要求;掌握界址点测量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了解界址点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7.1 概述,1、界址点,一、一般概念,一块宗地周围的界址点确定了,则这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它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7.1 概述,2、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坐标对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被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则可用界址点坐标恢复其原来位置。,一、一般概念,是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
2、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计算宗地面积的基础。,二、界址点的精度,日本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规定,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二、界址点的精度,我国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精度的规定,二、界址点的精度,2.界址点间距未超过50米的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限制按下式计算:D=(Mj+0.02MjD)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D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
3、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交会法、摄影测量方法、RTK法等,7.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作业时,要独立量测两次,两次量测坐标的点位较差不得大于图上0.2mm,取中数作为界址点的坐标。采用图解法量取坐标时,应量至图上0.1mm。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极坐标法属于方位与距离交会法。,1.极坐标法,内外分点法是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到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
4、。,2.内外分点法(截距法),2.内外分点法(截距法),3.交会法,距离交会法,A,B,P,P,3.交会法,角度交会法,4.直角坐标法,计算公式如下:,将上式计算出的,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5.交点坐标计算法,界址点P 设置在四墙相交的中心位置,用极坐标法或其它定点方法测定了外围四个辅助界址点的坐标,由AB、CD 两直线交点便可求出P 点坐标。,5.交点坐标计算法,发射电台,GPS主机,基准站,移动站,GPS主机,RTK方法,采集器,接收电台,二、解析界址点测定的技术要求,(1)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籍测量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 测量 第七 界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