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ppt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 政,要 点一.工业增长速度下行的原因二.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三.国际产业转移问题四.国内区域产业转移问题,一.工业增长速度下行的原因,2001-2011年,我国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2013年以来下降到9%左右,一些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地区甚至降到6%以下。工业增长速度下行,不是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所致,而是我国工业增长的长期趋势。这种变化主要不是供给问题,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变化是工业增长速度下行的主要原因。1998-2011年的13年,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需求因素已经出现变化。,第一,15年来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
2、建设,成为拉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后期,投资方向主要是完善高速公路网,建设重点是车流量较少的偏线和冷线;港口吞吐能力已经出现过剩;机场建设重点转向二、三线城市的支线机场。,第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扩大了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2001年到201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增加一倍,相当于1949-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总和。新世纪以来的10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长超过7%。在城市急剧扩张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加快。未来我国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将是平稳增长的趋势,尽管已经取消城乡户籍的差别,破除农村人口进城的户籍管理制度的障碍,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
3、口也不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第三,2000年以后,城镇住宅分配体制的变化,促进了城镇商品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平均在20%左右城镇住房竣工面积由2002-2009年年均增长19.8%回落到2012年的2.4%。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不是城市面积的扩张,而是要为转移人口创造更多的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并逐步把转移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第四,2005年2010年,轿车进入家庭出现了井喷式的高速增长。我国轿车产量由2002-2010年年均增长31.2%回落到2011年以来的5.8%左右,说明轿车进入家庭的井喷式的增长基本结束。上述四大因素导致对重化工业产品的
4、旺盛需求,推动了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2012年以来。这些需求条件已经发生变化,说明重化工业增长速度下行具有客观必然性。,第五,企业承担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成本上升,市场准入的条件和和规则更为严格了,即生产经营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防治,不得导外部的不经济性。必须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赚钱、环境遭殃、政府花钱治理的局面不应当再继续下去了。,第六,收入差距扩大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果考察我国人均占有的工业产品的数量,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还有扩张空间,目前工业生产的过剩是相对过剩。但是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需求倾向递
5、减,低收入群体的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县以下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比重低。高房价抑制了对其它产业的市场需求。,第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善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条件和政策环境,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其中工业品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2237.43 亿美元增长2010年的14960.69亿美元,增长了5.68倍。国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前景不确定。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一是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危机,国际资本流动放缓甚至
6、回流;二是国际产业转移放缓,以防止国内产业空心化;三是由于发达国家需求增长回落,国际货物贸易增长速度下降;四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货物贸易从2001-2007年年均增长14.1%回落到2008-2011年的3.8%;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外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第八,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发达国家缺乏以技术创新成果做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媒体一直在宣传当代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科学技术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而是科技革命相对放缓。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新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项目政策主任迈克尔.林德的一篇文章,认为我们生活在技术停滞的时代。他认为信息时代的新
7、发明给生活和工业带来的变革远不及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一系列的重大发明。,目前传统技术仍然唱主角,例如发电技术、汽车发动机技术、喷气式飞机技术等等。真正的革命性技术创新非常罕见,而它们即使出现,也许要过很长时间才能改变经济和日常生活。迄今为止人类仍然在分享那个时代的科学成就。20 世纪主要在实际应用上,解决了新产品发明所必须的工程技术、材料和制造工艺问题,IT产业处于调整阶段,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现在还处于探索过程。生物工程产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由于美国大规模商业化开采页岩气,缓解了能源供给压力,提高了国内石油、天然气自给的能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将会放缓。,我国经济
8、发展已经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在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要保持经济的快速与可持续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工业部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劳动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继续下去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条件变化后的必然要求。,二.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产业结构决定着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决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产业结构调整是中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在于它既要调整物与物的关系,也要调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产业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刚性。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一
9、是解决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保持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基本平衡,二是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也是结构调整的重点,(二)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的经营主体试图通过短期投机赚取超额利润。现代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使虚拟资本的巨额交易、划转和清算可以在瞬间完成,为虚拟资本的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实体经济微利和缺乏新的投资方向,剩余资本找不到出路,于是集聚到华尔街的资本市场进行投机并形成虚拟经济的泡沫。中国要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要树立持之以恒的定力和耐心
10、,摒弃资本投机行为。,(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路1.我国劳动工资水平上升的必然趋势:一是持续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总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城乡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在下降,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二是农村政策的调整,农民收入的提高;三是社会必要劳动费用上升,即购买家庭必须生活资料的费用支出和用于子女教育费用逐年上升。我国劳动力成本便宜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削弱。,2.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和措施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也不可能重新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的配套体系、产业链的完整性
11、,能源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条件是工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还难以达到的。我国产业结构的选择必须是“高也成,低也就”。,政府应当创造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条件;改善企业劳动组织,促进社会化分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品牌;向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地区转移;东部地区逐步放弃赚小钱的来料加工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四)实施现有产业缩小差距战略现阶段产业升级的重点首先推进现有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找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技术赶超。在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非金属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高性能和智能化机械装备制造业,高速铁路装备制造业、精密
12、仪器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制造业、新药研发和生产、等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我国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机械、电子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在这些行业,如果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能够达到工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贸易逆差就会显著缩小,国际贸易条件将不会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而恶化。,以进口大型民用客机为例,近日中国订购欧洲70架空中客车民航飞机,需近百亿美元,平均单价1.4亿美元。购买美国波音737800民航客机,单价1.05
13、亿美元。我国出口服装的平均单价只有3.5美元,出口3000万件服装换取得外汇才能买一架波音737飞机。我国生产3000万件服装需要1万工人工作1年(300个工作日),还需要4200万米纺织面料。如果我国制造的明航大型客机能够替代进口,即使服装出口下降,但综合的国际贸易条件并未恶化。,PX产品是生产合成纤维、医药、农药、染料、油墨、溶剂等化工产品必须的化工原料。我国2011年产能为876.5万吨,进口700万吨,预计到2015年进口量将达1300万吨,进口额约1700亿元人民币。2010年进口价每吨8350元人民币,2011年上涨到11850元,2013年为12800元。PX产品出口国主要集中在
14、日本和韩国。国内每一次反对PX建设项目的结果,都会引起PX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因此我国在严格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仍然需要积极稳妥地推动PX建设项目。,2010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的概况(单位:亿美元)产品种类 出口额 进口额 逆差化工产品 749.73 932.07 182.34 塑料及制品 346.96 637.04 290.08光学、精密仪器 566.25 923.36 357.11及医疗设备集成电路(2012年)进口额 1035.3,占国内需求75%上述四大类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额合计为:3527.77亿美元,即21625.23亿人民币。,(五)正确处理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关
15、系调整的重点应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存量调整为主。一是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四是把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六)推进资源密集性产业生产集中化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是必然趋势,尤其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火力发电、主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造纸等行业,应当促进生产要素向大企业集中。民营资本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改革自身的生产关系。,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的重化工业,如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行业,大企业的技术经济水平要高于中小
16、型企业。我国发电用煤消耗,全国平均为380克/KWH,而采用3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发电机组的煤耗平均为320克/KWH。如果全国都能达到大型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一年就可节省20%的发电用煤。限制并逐步淘汰不具有规模效益,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是完全必要的。反垄断不等于反规模经济。,(七)制造业要学习德国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大量贸易顺差;财政和金融保持稳定,失业率从前几年的8.5%降到7%。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提出要从“德国模式”中找到启发;法国总统萨科齐说“我羡慕德国模式”。,1.德国人认真、严谨、精细的文化传统;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3.以发
17、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4.有效率的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结合;5.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6.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7.较为和谐的劳资关系8.以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三.国际产业转移问题,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境)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把部分产业的生产、销售甚至研发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从而使该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发生迁移。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推进;国际转移的通常是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或在转移国已经成熟的产业;国际产业转移由加工装配开始,逐步向本土化生产过渡。,(一)国际产业转
18、移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传统产业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产业转移未来的增长机会来自于新兴产业。1.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国际转移总体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但由于世界传统制造业成本条件的变化,将呈现从发展中国家再向后发国家转移的态势。而中国由于原材料、劳动成本优势的下降,传统制造业也将呈现出产业向外再次转出的可能;,2.围绕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全球布局,新兴产业的国际转移将成为新热点。为谋求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世界各国都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欧盟等都确定了新兴产业的重
19、点领域。虽然目前很多新兴产业还处于科技突破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阶段,但是,世界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布局和争夺已日趋激烈。,3.能源和原材料优势将成国际产业转移关注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一定程度上下降,但围绕原材料和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原材料和能源对于工业增长的重要意义,围绕能源和原材料的控制和博弈加强。原燃料出口国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需求日益迫切,客观上存在相关加工产业向这些地区集聚的趋势。例如,沙特阿拉伯借助于原料的优势,正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4.获取技术和科研成果是产业转移的首要途径。技术是发达国家能够取得比较利益、超额利润的重要手段。2008年金融危机爆
20、发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重塑竞争优势、走出危机的根本手段,一方面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保证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另一方面,以获取和利用技术为特点的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高技术以及新兴产业成为外资并购热点领域之一。,外资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发展迅速的电子、IT和医药制造业等领域。2010年4月,美国临床研究公司以16亿美元收购无锡药明康德,拓展其在全球的契约型研究和药品研制业务,成为我国制药史上最大宗的并购案。,5.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在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中,跨国公司及其战略伙伴之间形成了密切的技术关联、生产关联和市场关联。一旦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必然带
21、动与其相关联的上游和下游产业的企业相继进行跟进投资,最终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并通过集群内部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集群中各企业共享产业关联效应。,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集聚效应也已初步显现。如韩国的现代公司在山东威海设立投资项目后,已有300多家韩国的汽车零配件及相关企业进入威海投资。再如,2000年以来,中国台湾在大陆IC业的投资迅速扩展到了上游的设计、中游的制造以及下游的封装,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逐步向长江三角洲的苏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等地区集聚。,6.国际产业转移由不同产业的梯度转移逐步转向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全球布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已经由衰退产业
22、或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为主向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价值链各个增值环节迅速辐射。在产品价值链中,价值链各环节的投入要素相差较大,即使在高技术行业这种差距也明显存在。,在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国的比较优势既体现在不同产业上,又反映在同一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上。跨国公司正是利用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上要素禀赋的差异,通过价值链拆分,把各个环节配置到能够满足其全球战略需要的最佳区位,不仅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了产业整合,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产业的空间分割,从而大大提高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二)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利用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情况1.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提振经济增长、增
23、加就业和增强国家竞争力,发达经济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海外资本回流。受比较优势等因素影响,这种再工业化进程仍需持续较长时间,且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还不至于导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急剧减少。,2.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8%、亚洲下降9.5%,中国利用外资的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引资国。2010年增长17.4%,2011年增长9.7%,2012年下降3.7%,2013年与上年基本持平。发达国家对华投资整体平稳,东亚地区对华投资降幅较大。2012年流入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32%,约下降2700亿美元,其中欧盟和美国的降幅均在35%左右。,3.2012
24、年美国对外投资流向巴西和印度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投资降幅较大,但对华实际投资31.3亿美元,增长4.5%。欧债危机导致欧元区对外投资能力减弱,2012年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61.1亿美元,下降3.8%;日本对华投资增长16.3%,达到74亿美元,但受钓鱼岛问题影响,2012年9月以来对华投资停滞,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倾向加强。,4.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大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2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38.4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48.2%,连续两年超过制造业比重。2012年服务业利用外资中,分销、计算机应用、金融服务等行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10.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结构 调整 产业 转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