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课件.ppt
《《现代生物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学》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讲、现代生物学,课件制作:白思胜授课人:白思胜,第3讲、现代生物学,1、孟德尔定律,2、摩尔根定律,3、遗传密码,4、中心法则,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生物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化学、物理学、数学向生物学领域的广泛渗透为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兴起,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被视为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也被看作是生物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使生物学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仅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飞跃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带动了整个生物学向分子水平的发展。,1、孟德尔定律孟德尔(1822年一1884年)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年轻
2、时,在奥地利布隆(现在是捷克的布尔诺)的修道院当神甫。1857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做豌豆遗传试验。工作8年后他在布隆一次学术会议上公布了他的试验结果和他的理论解释,并于1866年在布隆博物学会的会刊上发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他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即分离律和自由组合。但是很遗憾,他的论文虽然十分重要,却没有引起人们注意。1900年,在孟德尔故去16年之后,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林斯和奥地利的丘歇马克分别在各自的工作中发现了和孟德尔所见相同的现象。从此,孟德尔的研究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视,成为现代遗传学发展的基础。,1.1分离定律 孟德尔定律是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
3、发现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物,其雌雄蕊被花瓣所包围,外来花粉不容易混杂进来,这样就使杂交实验的结果不致因有其他花粉进入而受到干扰。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所以都是纯系,是一种很理想的实验材料。孟德尔从纯系豌豆中挑选出在植株高矮,花的颜色等7对相对性状上呈鲜明对比的植株。进行杂交(通过人工授粉)。他追踪观察这些性状在杂种后代的分离情况,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的统计分析。由于他是在考察单个性状的遗传,不是像他的前辈们那样笼统地观察植株全部性状的遗传,这就使他有可能从中得出某些带规律的结论。,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遗传实验孟德尔选择了纯种圆粒豌豆和皱皮豌豆作为亲本,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子一
4、代(用F1表示)全部是圆粒的。然后将子一代种下,让它自交(自花传粉),得到的子二代(用F2表示)中,性状出现了分离,种子有圆粒、有皱皮,它们的比例是3:1。以后他对其他6种相对性状的豌豆一一作了杂交试验,都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一,所有F1植株的性状表现一致,都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性状没有表现,他把一对性状中表现出来的称为显性性状,没表现出来的称为隐性性状。第二,在F2的群体中,既出现显性性状的个体,又出现了隐性性状的个体,孟德尔把这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显性和隐性性状比为3:1(表12-1)。,12-1 孟德尔豌豆实验结果,假设他认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在叫“基因”)决定的,一种特定的
5、性状出现,受一对基因控制。每个生物体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本的雌配子,一个来自父本的雄配子。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配子中,这样每个配子只含一个基因,或来自母本,或来自父本。因此纯种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杂种就可产生两种配子,但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杂种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成员虽然不相同,但并不融合(图12-1)。按照孟德尔的假说,合子和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成对的基因,每一对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如果是相同的,如RR,这一对因子就是纯合子;如果不相同,如Rr,就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一对基因相互分离,各到不同配子中去,每
6、个配子只有该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在受精时,不同配子间的两个等位基因又以同等的机会互相结合。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机制,给3:1这一实验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验证为了证实这一假说,孟德尔设计了一种称为回交的实验来进行检验:如果将F1的杂种Rr反过来和隐性亲本rr杂交(测交),按上述理论,Rr可产生两种配子,即R和r;而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r,两者交配应产生两种后代,即Rr和rr,而且这两种后代的株数之比应为1:1。实验结果完全证实了这样的预测(图12-2)。,分离定律 在杂合体的状态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互不影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
7、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2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遗传实验孟德尔用豌豆进一步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分析工作。,孟德尔把具有两对性状的豌豆,如种子颜色是黄色而形状是圆滑的植株和种子颜色是绿色而形状皱缩的植株杂交。植株所结的种子F1都是黄色和圆滑的,这是因为黄、圆两种性状是显性,在杂合子中都能表现出来,而绿皱两种性状是隐性。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出来之故。但在F2中,隐性性状表现出来了:F2共有4种类型,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他得到的各类型植株的数目为:黄圆,315;黄皱,101;绿圆,108;绿皱,32。其比例趋近于一个简单整数比。9:3:3:1。
8、,假设用 Y代表黄色基因,y代表绿色基因;R代表圆基因,r代表皱基因。纯种黄圆的亲代基因型为YYRR,绿皱的基因型为yyrr,它们分别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YR和yr。F1杂种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形的豌豆。F1形成配子时,Y与y要彼此分离,R与r也要彼此分离。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独立进行的,就会与其他非等位基因的配子进行组合,那么,Y和R配合到同一配子中去的机会同Y和r配合的机会是相同的。同样,y和R配合的机会同y与r配合的机会也是相同的。因而配子应有4种,即YR、Yr、yR、yr,它们的比例应为1:1:1:1。雌、雄配子都是如此。F1自交,4种雌配子与4种雄配子随机结合,可能
9、形成16种组合,4种表型,即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其比例恰为9:3:3:1。,验证将F1植株和隐性个体(它只能产生一种配子yr)测交,所生后代应有4种表型,即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yyrr),比例应为1:1:1:1。试验结果和预测相符。这证明,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可以自由组合到不同生殖的细胞中。,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意义在孟德尔以前,长期流传着一种“混合”的遗传概念。按照这种概念,不同的亲本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彼此“融合”或者“稀释”。孟德尔
10、证明了来自不同亲本的等位基因在合子中和在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中并不融合,在个体产生配子时,它们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配子中去。来自不同亲本的非等位基因也没有融合,而是可以独立地自由组合。这就是说,孟德尔证明了遗传性状是由一种独立存在的遗传因子(颗粒)决定的,从而推翻了旧的“融合”概念。,2、摩尔根定律,对基因理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科学家摩尔根(1866-1945)及其学派。摩尔根取得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大量的论据,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载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是怎样遗传的呢?孟德尔只解释了不同对的等位基因在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现了不同对的等位基因,在同
1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并提出了基因的连锁和交换规律。,2.1两对相对性状果蝇的杂交实验 雄果蝇的完全连锁实验摩尔根选用了灰身残翅的雄果蝇与黑身长翅的雌果蝇杂交,F1不论雌雄果蝇,都是灰身长翅。说明灰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这样亲本的纯种灰身残翅的基因型为BBvv;纯种黑身长翅的基因型为bbVV。F1灰身长翅的基因型为BbVv。雄果蝇BbVv与双隐性黑身残翅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测交如按自由组合规律,F1应产生4种配子,F2应有4种后代。但实验结果不是这样,F2中只出现两种亲本的类型,即灰身残翅(Bbvv)和黑身长翅(bbVv),它们的比例为1:1,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生物学 现代 生物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