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供给》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讲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货币供应的变动,事关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货币好比经济血液,川流不息地流动于经济的各个主体之间,促进经济与信用的发展,促进资本积累,促进生产专业化与分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第一节 货币的创造,货币供给是在一定时点上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似乎货币供应完全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来决定。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货币供应是一个涉及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货币通过中央银行提供的通货被创造出来,银行体系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银行体系创造的货币构成了货币供应的绝大部分。因此,要理解货币供应机制,必须首先了解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货币的。,一中央银
2、行的货币创造,各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都控制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创造货币就是指中央银行发行流通中的通货(纸币和硬币)。另外,中央银行还控制着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一)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包含有这样两项负债:货币发行和银行存款,这两项负债构成一国货币供应的基础。注意,这里所说的货币发行量,是指中央银行投放于流通中的通货的总量,也叫做流通中的通货,即公众手持(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纸币与硬币)的总量;银行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总额,代表银行体系的储备。,流通中的通货(Currency)是货币供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等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量。中央银行通过它的资产
3、业务,比如发放贷款或证券投资,将创造的货币投放到流通领域中去。中央银行持有的债券的增加,意味着货币供应的增加。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用C表示流通中通货的总数量。,银行体系的储备(Reserve)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储户提款的需要而保存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保存在中央银行,而且中央银行不为这种存款支付利息,但允许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另一部分是超额准备金,它保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也称为库存现金。银行保留存款准备金得不到利息收入,因此银行不愿意保存过多的超额准备金,而要把超额准备以贷款形式发放出去,或者用于证券投资。,这就是说,只要银行的储备有所
4、增加,那么该银行的贷款或投资就会增加,且贷款或投资的增加量就等于储备的增加量。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用R表示银行体系的储备总额。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是流通中的通货与银行体系的储备之总和,用MB表示:high-powered money MB=C+R=通货银行储备=流通中的通货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不论存款转化为通货,还是通货转化为存款,基础货币都不变。这是因为,当存款转化为通货时,银行要用现有储备来支付这笔提款,因此储备减少了,其减少量等于通货的增加量,从而基础货币保持不变。相反,当流通中的一部分通货转化为存款时,如果银行不把增加的存款放贷出去,那么银行储备就
5、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于流通中通货的减少量,从而基础货币不变;,如果银行把增加的存款放贷出去,假定存款的增加量(即通货的减少量)为D,那么按照法定准备金率r,银行要保留金额r*D作为储备,然后将余额(1-r)*D放贷出去,得到这笔贷款的企业把贷款存放在它们的开户银行,于是银行体系存款又多出了(1-r)*D,这笔存款在保留准备金r(1-r)*D后,其余额r(1-r)(1-r)*D又被银行放贷出去,这样不断下去,银行储备的增加量便为:公式,可见,银 行储备增加量还是等于通货减少量。总之,当通货转化为存款时,不论银行是否将存款放贷出去,银行储备的增加量都等于流通中通货的减少量,从而基础货币不变。流通中的
6、通货与银行体系的储备都与公众个人的意愿有关,具有较大的随意变化性,不易于控制掌握。,但二者之和,即基础货币,却具有稳定性。正是由于这种稳定性,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供应方面把重点放在了基础货币的控制上。今后我们还将会看到,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的基础,是一国的银根。基础货币的变化,将会引起货币供应成倍地变化。因此,在研究货币供应的决定问题时,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基础货币之上。,(二)基础货币的控制,中央银行供应的货币是基础货币,它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业务操作可以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有两种,一是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证券的买卖,另一是在公开市场上通过贴现窗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1
7、.通过证券交易改变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等于向流通领域或银行体系注入了新的货币。如果这些债券是从工商企业或公众个人手中购买来的,那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债券出售者不将出售债券所得收入存入银行,此时流通中的通货便增加了;另一种情况是出售债券的收入存入银行,此时这笔存款就变成为银行的新增储备。,如果这些债券是从商业银行那里购买来的,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中央银行用支票支付商业银行,此时商业银行将该支票存入它在中央银行的帐户上,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储备;另一种情况是中央银行用现金支付商业银行,或者用支票支付,但商业银行将收到的支票兑现,此时商业出售债券所得收入存放在商业银行
8、的金库中,使库存现金增加,从而使银行储备增加。总之,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意味着流通中通货的增加或者银行体系储备的增加,从而基础货币增加。,相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意味着基础货币的减少。总而言之,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证券买卖交易,就可使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发生变化。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政府债券 储备 政府债券+1000+1000-1000贴现贷款 储备+1000,2.通过贴现贷款改变基础货币,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一笔贴现贷款时,该贷款就贷记在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帐户上,这引起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资产项目中增加了一笔贴现贷款,同时负债项目中增加了同
9、等数额的一笔银行存款。这说明银行体系的储备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于贴现贷款的数量,从而基础货币也增加了同样的数量。可见,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贴现贷款,就可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使基础货币增加。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贴现贷款 储备 储备 贴现贷款+1000+1000+1000+1000,3.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实际上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证券买卖和贴现贷款这两种方式向经济系统注入新的货币或收回一部分货币。这样,基础货币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而注入到流通中的通货及增加的银行储备,称为非借入性基础货币(Nonborrowed portion o
10、f monetary Base),用NB表示;另一部分是由中央银行发放贴现贷款而增加的银行储备,称为借入性基础货币或 贴现贷款(Discounted Loan),用DL表示。于是,基础货币MB是NB与DL之和:MB=NB+DL,公开市场上证券的买卖权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想买就买,想卖就卖。可是,贴现贷款的发放数量的多少虽然与中央银行制定的贴现率(贴现贷款的利率)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而与商业银行的决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当商业银行愿意向中央银行伸手借款时,贴现贷款才能发放出去。,从某种程度上说,贴现贷款的数量主要由商业银行决定,中央银行则处于被动地位。由此看来,中央能够完全控制的基础货
11、币部分是非借入性基础货币,而借入性基础货币(贴现贷款)不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这就让我们清楚看出中央银行在控制基础货币方面的具体能力范围。,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将1元钱现金存入银行后,会引起数倍的银行存款增加,你也许会感到惊讶,但这确实是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银行一方面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又以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放出去的贷款经过市场活动又会以存款的形式进入银行体系,这些存款再次会被放贷出去。,资金这样反复进出银行系统,使银行存款数量不断扩张,存款货币也就被银行体系创造出来。如果说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那么存款货币(即活期存款)便是商业银行货币,即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大数法
12、则对存款创造的天然限制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强制规定,存款准备金(reserves)=库存现金(vault cash)+在中央银行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required reserves):美国对支票帐户要求10%。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s):总准备中超过法定的部分。,(一)存款扩张与收缩过程简单存款创造乘数(simple deposit multiplier)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使银行体系的存款成倍扩张或收缩。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存款的一部分用于贷出。(2)部分提现制,贷款并不是全部提成现金,而是一部分再次存入银行。假设:(1)无超额准备金(2)无现金漏出(3
13、)全部为活期存款,则:,1.存款扩张过程,假定中央银行购买了某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为R元,于是该商业银行的储备(存款准备金)多出了R元。由于保留超额准备金没有利息收入,因此该银行会把增加的这笔储备放贷出去。注意,该银行的存款没有增加,R元会全部放贷出去,而无须为它保留准备金。银行发放贷款的方法,一般是为借款者开立帐户,并把贷款拨到该帐户下,成为借款者的存款。这样,该银行就创造出了第一笔数额为R的存款。,不过,这笔存款不会在该银行停留多久,借款者不会让它闲置在银行帐户上,而是要用贷款去从其他公司或个人那里购买商品和服务。当借款者签发支票来支付购货款时,这些支票所代表的资金就要从借款者的银行帐
14、户进入商品销售者的银行帐户中去,于是其他银行的存款就要增加R元。为了分析上简单起见,假定借款者的开户银行是银行B0,它创造的这R元存款进入了银行B1。银行B1也不愿意持有超额准备金,它按照法定准备金率r的要求保留了准备金r*R后,其余部分(1-r)*R将被全部放贷出去。银行B1也为它的借款人开立帐户,并把这笔贷款划拨到借款人的帐户下,于是银行B1创造出了(1-r)*R元存款。,同样,这笔存款不会在银行B1停留多久,它会进入另一家银行B2,成为银行B2的存款。银行B2也将按照法定准备金率r保留r(1-r)*R元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放贷出去,从而银行B2也创造出(1-r)(1-r)*R元存款。如此
15、这样的存款创造过程会在银行体系不断进行下去,于是银行B0的储备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存款创造:银行Bn创造出公式元存款(n=0,1,2,3,-),整个银行体系创造出的存款增加总额 D为:公式,由于法定准备金率r是小于1的正数,通常都小于50%(比如为10%左右),因此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1/r大于1,且一般情况下都大于2(比如为10左右)。这说明,银行储备的增加导致银行存款成倍增加,尤其是当法定准备金率为10%时,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债券向流通体系注入资金,可使银行存款增加10倍于所注入资金的数量。这就是银行存款的扩张效应,以上所述过程即为活期存款扩张过程。,2.存款收缩过程,多倍存款的创造过程还可以反
16、向作用,即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出售债券使银行储备减少,那么在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下,银行存款将发生多倍收缩。比如银行B0购买中央银行出售的债券用掉了R元的储备,由于没有保留超额准备金,这使它的准备金低于了法定准备金要求。为了弥补所缺的准备金,银行B0须出售R元的债券或收回R元的贷款。购买银行B0出售的债券的购买者或向银行B0偿还贷款的借款者,就要从他们的银行存款帐户上提取R元资金交付银行B0,这导致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R元。,为了方便起见,假定存款减少发生在银行B1,即B1的存款减少了R元。这意味着银行B1存放在中央银行里的储备减少了R元,因为它没有保留超额准备金。存款的减少使银行B1的法定准备金可减少
17、r*R元,现在还缺(1-r)*R元的储备,必须加以弥补。这样,银行B1也不得不出售(1-r)*R元的债券或者收回(1-r)*R元的贷款。,银行B1的这一行动,又引起银行体系的存款减少(1-r)*R元,并假定这笔存款的减少发生在银行B2。这种存款减少过程继续下去,银行B2使银行体系存款减少(1-r)(1-r)*R元,银行B3使银行体系存款减少(1-r)(1-r)(1-r)*R元,如此等等,银行Bn使银行体系存款减少公式元(n=0,1,2,3,-),结果银行存款减少的总额D为:公式由于0r1,因此银行存款成倍收缩。这就是银行存款的收缩过程。,(二)存款乘数,存款扩张过程告诉我们,银行体系的储备增加
18、,将使银行存款成倍地扩张,这个扩张倍数称为存款乘数,它正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就称为存款乘数原理。注意,存款乘数原理发生作用的前提是,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而且借款人得到贷款后,会把贷款全部存入银行。另外,不光是中央银行能使银行体系的储备增加,从而导致存款成倍地扩张。公众对手持通货的偏好也能影响银行储备,从而影响银行存款。如果公众决定将手持通货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原始存款),那么这将使银行的库存现金增加,从而银行储备增加,银行存款必将按照同样的原理成倍地扩张。存款扩张公式公式,也可用另外的方式推导。我们把银行体系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想保留任何超额准备金。当银行储备为R元
19、时,R就是所有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总额,这就让我们推算出R支持的银行存款总额为D=R/r,其中r为法定准备金率。现在,银行储备从R提高到R+R,储备支持的银行存款便从D提高到D+D,即公式两式相减可得公式,这个式子说明,储备增加支持着存款的成倍增加。实际上,只要银行还尚存超额准备金,银行的存款创造过程就不会停止。只有当银行不存在超额准备金,银行储备正好等于法定准备金时,存款的创造才会停止下来,银行体系的存贷款活动才会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一定水平的储备支持一定水平的支票存款。,(三)多倍存款创造模型的不足,以上得到的多倍存款创造模型似乎表明,只要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准备金水平和银行
20、储备水平,就可实现对支票存款水平的完全控制。其实不然,我们得到的多倍存款创造模型,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理想化的、机械的模型。实际中的存款创造要比这个模型所描述的过程复杂得多,其中有好多漏出,这些漏出导致最终的支票存款水平不如模型所给出的水平那么高。,比如说,银行B2的存款增加时,它可能把增加的存款用于三种用途:拿出其中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再拿出一部分作为库存现金,剩余部分用于贷款。于是出现了库存现金的漏出,使得存款扩张的结果不如模型描述地那么理想。又如,银行Bn在把贷款发放给个人之后,得到贷款的借款人没有把贷款存入银行,而是持在手中,那么存款的扩张过程便就此终了,创造的存款总额显然没有模型给出
21、的那么大。,我们的存款创造模型假定了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但实际上任何银行都会保留一定数量的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存在是存款扩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漏出,它使得存款乘数小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知道了多倍存款创造模型的这些不足之处后,该模型的意义也就更加明确了,它表示法律所规定的一定储备所支持的银行存款的数量,是一个最大可能的存款额,而不是实际的存款额。,另外,除了中央银行的行为可以影响存款水平外,存款者对手持通货的决策以及商业银行对库存现金的决策,也影响到存款水平,都可以使货币供应发生变动。可以说,金融市场上的四位资金供应者(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政府团体、家庭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存款水平产生影
22、响,研究货币供应问题不应忽视这些方面。,第二节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研究货币供应问题的基础。本节以狭义货币为重点,分析货币供应变动与基础货币变动之间的关系,推导货币乘数,并考察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虽然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狭义货币M1之上,本节的分析讨论也适用于广义货币。一货币乘数的意义货币供应与基础货币之间通过货币乘数联系起来。所谓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是指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MB之比,用m表示,即m=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M/MB 于是,货币供应M与基础货币MB之间的关系便为M=货币供应=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MB,此式表示,货币供应成倍于基础货币,这个倍数就
23、是货币乘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通常又把基础货币称为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当把上式中的货币供应M解释为狭义货币M1时,相应的货币乘数就称为狭义货币乘数,并用m1表示之。当把货币供应M解释为广义货币时,相应的货币乘数称为 广义货币乘数。比如,当M=M2时,我们有M2货币乘数m2;当M=M3时,我们有M3货币乘数m3;当M=L时,我们有L货币乘数l;当M=M3时,我们有M3货币乘数m3(即加权货币乘数)。本节重点讨论狭义货币乘数。后文中,如无特别申明,所提到的货币乘数m均为狭义货币乘数m1,即m=m1。其实,关于m1的分析讨论,也适用于广义货币乘数,而且下一节将要研究
24、广义货币的供给问题,届时,广义货币乘数会得到讨论。,二货币乘数的推导,为了推导货币乘数,我们需要分析基础货币的构成。我们知道,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通货与银行储备之和。银行储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属于法定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没有利息;另一部分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属于超额储备,保存在商业银行的金库中,是银行的库存现金。,用C表示流通中的通货(Currency),R表示银行储备(Reserve),RR表示法定准备金(Reserve Requirement),ER表示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D表示银行存款(Deposit,即支票存款)。我们把流通中的通货C与
25、银行存款D之比C/D,称为 通货比率,记作rc;法定准备金RR与银行存款D之比RR/D,即为 法定准备金率,记作rd;把超额准备金ER与银行存款D之比ER/D,称为 超额准备金率,记作re。即公式,假定这些比率都是固定的,即假定rc、rd和re都是常数,这意味着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与存款同比例增长,也就是说,公式下面,我们从基础货币构成出发,推导货币乘数。注意,公式我们得到:公式根据狭义货币的定义,货币供应M应是流通中的通货C与支票存款(即银行存款)D之和,从而有如下的等式成立:公式此式便是货币供应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具体关系式,它给出了货币乘数m的计算公式:公式,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26、货币乘数公式本身告诉我们,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是通货比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为了对货币乘数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我们来考察这些因素的变化对货币乘数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通货比率rc变动对货币乘数m的影响,假定通货比率rc发生变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通货比率上升,意味着存款人将部分支票存款转化为通货(基础货币总量保持不变),于是支票存款将发生多倍收缩,而货币供应中的通货部分只是等量增加。可见,通货比率上升必然导致货币供应减少。由于基础货币不变,因此通货比率上升的结果是货币乘数变小。这一结论也可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事实上,求货币乘数对通货比率的偏导数可得:公式这说明随着通货比率rc的
27、增大,货币乘数m变小。所以,货币乘数与通货比率负相关,(二)法定准备金率rd变动对货币乘数m的影响,现在假定法定准备金率rd发生变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意味着银行需要保持更多的储备,因而产生储备不足。为了弥补储备不足,银行就得收缩贷款,这一行为将引起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成倍收缩,从而使货币供应减少。可见,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也必然导致货币乘数变小。此结论也可从数学上严格证明。求货币乘数对法定准备金率的偏导数可得:公式 这说明随着法定准备金率rd的提高,货币乘数m变小。所以,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三)超额准备金率re变动对货币乘数m的影响,在只有超额准备金率re发生变
28、动,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超额准备金率的提高意味着银行增加了超额储备。但基础货币总额不变,通货比率也不变(即目前通货不转化为存款),因此超额储备的增加导致法定储备减少。为了弥补法定储备的不足,银行要收缩贷款,从而引起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成倍收缩,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可见,超额准备金率的提高也要导致货币乘数变小。从数学上看,求货币乘数对超额准备金率的偏导数可得:公式,这说明随着超额准备金率re的上升,货币乘数m变小。所以,货币乘数与超额准备金率负相关。另外,从货币乘数对法定准备金率的偏导数和对超额准备金率的偏导数二者相等之事实可知,提高超额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等同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对
29、货币乘数的影响,二者的影响力度是一样大的。,第三节 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应与基础货币之间的乘数关系,为建立货币供给模型奠定了基础。货币供应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有层次的划分。要建立每个层次上的货币供给模型,关键是要找出相应层次货币供应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从分析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开始,通过对款人和银行行为的解释,寻找决定货币供应的因素,逐步建立各个层次的货币供给模型。,一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非借入性货币NB,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可以控制其数量的变化;另一部分是借入性货币DL,即贴现贷款,其数量多少尽管与贴现率(即贴现贷款的利率)的高低有
30、关,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决策,为中央银行所不能左右。既然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因此贴现贷款DL就成为决定基础货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非借入性基础货币NB,这就让我们必须找出决定NB大小的因素。前面已述,中央通过买卖证券可以影响NB的大小。因此,中央银行持有的证券数量成为影响NB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中央银行通过买卖黄金、特别提款权、外币存款、以及其他任何资产,都能像买卖证券一样来影响非借入性基础货币的数量,中央银行持有的这些资产的增加(减少),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增加(减少)。另外,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还有两个项目,一是资产项目中的待收现金,另一是
31、负债项目中的待付现金。待收现金与待付现金的差额,称为在途资金。我们用一个事例,来说明在途资金如何影响基础货币。假定中央银行当前的在途资金为零,即待收现金等于待付现金。,现在,中央银行收到了一张由甲银行签发的1000元支票,该支票是向乙银行付款的。当中央银行收到这张支票时,由于暂时还没有具体的收款行动和付款行动,这张支票就意味着中央银行欠乙银行1000元(中央银行负债增加1000元),同时甲银行欠中央银行1000元(中央银行资产增加1000元),因此中央银行的待收现金和待付现金同时增加1000元,但在途资金仍然为零。中央银行的一般做法是,在收到支票后,中央银行先向支票所指收款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的
32、帐户贷记这笔资金,然后隔一两天再向支票签发银行在中央银行开立的帐户借记这笔资金,即把支票交给签发银行,要求付款。贷记勾销了中央银行的负债,即待付现金项目得到清算;借记勾销了中央银行的资产,即待收现金项目得到清算。贷记与借记之间存在时割(尤其是天气变化会使时割变得更长),贷记先于借记,贷记之后还未借记时,在途资金就出现了:待付现金项目已经消失,但待收现金项目依然存在,于是待收现金与待付现金之间出现差额。贷记之后,乙银行的储备增加了1000元;借记之后,甲银行的储备减少了1000元。所以,贷记之后还未借记时,银行储备增加了1000元,这个数额正是在途资金数额。由此可见,在途资金的增加,导致基础货币
33、等额增加。不过,由于在途资金都是暂时存在,所以在途资金引起的基础货币波动也是暂时的。这就是说,在途资金是引起基础货币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构成长期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中央银行的贴现贷款、证券持有量、黄金与特别提款权持有量、外币存款持有量、其他资产持有量、及在途资金,都是影响基础货币的重要因素,基础货币与这些因素正相关: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加,基础货币等额增加。,二狭义货币供给模型,货币供应模型由公式M=m*MB所表达。为了使模型完整起来,必须始终记住MB=NB+DL,即基础货币由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和贴现贷款构成,还必须清楚货币乘数m的决定因素和具体公式。对于狭义货币M1来说
34、,其供应方程现在可完整地写成:公式此模型以及上一节中关于货币乘数的讨论立即可知,狭义货币M1与通货比率rc负相关,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与超额准备金率负相关,与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正相关,与贴现贷款正相关。,如上的货币供给模型在结构上虽然相当简单,但它却是私人经济部门和政府经济部门进行货币供给分析的基础。例如,这一模型常常用于进行预测和政策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模型,还需对影响M1供给的这五个因素为什么会发生作用之问题进行分析,也即要对存款者和银行的行为进行解释,进而找出影响货币供应的意味深长的因素。,(一)通货比率分析,通货比率是人们持有通货和支票存款的比例,反映了人们是持有通货还是持有支票存款
35、的意愿。对此,我们可以运用第三章中介绍的资产需求理论加以分析。根据这一理论,人们是愿意持有通货,还是愿意持有支票存款,关键取决人们拥有的财富多少以及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高低。另外,对财富征税,影响了人们持有的财富数量,从而也要影响通货比率和货币供应。,1.财富的作用,当人们的财富发生变化时,通货比率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只要注意日常经济生活中这样一个事实就不难得出答案:通货经常被低收入者和几乎没有什么财富的人所广泛使用,所以相对于支票存款来说,通货更是必需品。对于必需品来说,人们对它的需求弹性很小,因此当人们的财富(收入)增加时,必需品的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小,小于财富的增加幅度。换句话
36、说,随着财富的增加,支票存款的增加幅度比通货的增加幅度更大,这就意味着通货比率随财富的增加而下降。财富就是这样对通货比率发生作用,进而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的:财富增加导致通货比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2.预期收益率的作用,影响通货比率的第二个因素是支票存款相对于通货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资产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越高,人们越愿意持有支票存款,因而通货比率越低。这就是说,通货比率与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负相关,从而货币供应与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正相关。影响支票存款预期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支票存款的利率、银行恐慌、非法活动。,(1)支票存款利率,从法律上讲,支票存款没有利息
37、。但是,金融创新绕过了法规的限制,让银行能够为支票存款支付利息。因此,实际存在的支票存款利率,成为影响支票存款预期收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变条件下,支票存款利率越高,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所以,支票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预期收益率提高,通货比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2)银行恐慌,如果发生银行恐慌,那么存款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导致人们宁愿把钱塞到床垫底下,也不愿存放在银行。因此,银行恐慌导致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下降,通货比率上升,货币支票存款预期收益率也受到经济中非法活动供应减少,(3)非法活动数量的影响。,用支票进行非法交易支付留下了证据,易被发现,使交易一无
38、所获,从而预期收益率很低。以现金进行非法交易支付不留痕迹,不易查获,如贩毒、赌博、买卖盗窃物品等交易都是以现金来支付的地下交易,躲避了当局追踪,这使得非法活动中现金的预期收益率远远高于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比率。如果非法经济活动数量增加,那么支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就明显地相对很低。所以,非法活动数量增加导致支票存款预期收益率下降,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供应减少。,3.税收的作用,影响通货比率和货币供应的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税收。一方面,对财富征税导致人们拥有的财富减少,从而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供应下降。另一方面,税率的提高又增强了人们逃税的动机。由于利用支票进行的交易笔笔记录在银行的帐户上,无法逃税,
39、而利用通货进行交易则可使人们在交易中得到的收入不易被税收部门发现,因此税率的提高增大了人们利用通货进行交易以逃税的动力,导致人们要手持更多的通货,从而通货比率上升。总之,征税和税率的提高,都使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供应减少。,(二)银行行为分析,以上对通货比率的分析,是对存款者行为的分析,以说明通货比率影响货币供应的社会经济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对银行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究竟是哪些因素通过影响超额准备金率和贴现贷款来影响货币供应的,1.影响超额准备金率的因素,为了了解银行为什么采取这种超额准备金率,而不采取那种超额准备金率,必须分析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一种普通的道理是,如果持有超额准备金
40、的成本增加,那么银行就会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如果持有超准备金的收益增加,那么银行就会增加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呢?这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市场利率和预期存款外流。,(1)市场利率,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是机会成本,即因持有超额准备金而放弃的进行贷款和证券投资所能得到的收益。机会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贷款和证券的市场利率大小。如果贷款和证券的市场利率i上升(下降),那么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减少),因此银行要减少(增加)超额准备金的持有量,从而超额准备金率下降(上升),贷款和投资增加(减少)。这说明超额准备金率与市场利率负相关,从而货币
41、供应与市场利率正相关。,(2)预期存款外流,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是为了减少存款外流造成的损失,所减少的损失就是银行获得的收益。当银行预期存款外流会增加时,存款外流造成的损失就预期增加,从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收益预期增加,银行就会决定持有更多的超额准备金。这说明超额准备金率与预期存款外流正相关,预期存款外流增加将导致超额准备金率上升。,2.影响贴现贷款的因素,从贴现贷款的成本与收益角度分析,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贴现贷款的因素是贴现率和市场利率,其中贴现率是影响成本的因素,市场利率是影响收益的因素(1)贴现率这里的贴现率id,是指中央银行发放贴现贷款的利率。贴现率越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那里借
42、入贴现贷款的成本就越高,商业银行也就越不愿意借入贴现贷款,从而贴现贷款数量越少。所以,贴现贷款与贴现率负相关,导致货币供应与贴现率负相关。,(2)市场利率贷款和证券的市场利率i可以抵消贴现率对贴现贷款的一部分负面影响。如果市场利率高于贴现率,那么银行就愿意借入贴现贷款,然后把借进的这笔资金用于贷款或证券投资,取得利差i-id的收益率。这就说明,市场利率越高,尤其是市场利率与贴现率之差i-id越大,贴现贷款数量就越大,货币供应越大。,(三)狭义货币的决定因素,上面对影响货币供给模型中诸变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这些变量为何会发生变动,其变动又怎样影响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现在我
43、们作一总结,并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1.个别因素的作用总结起来,影响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有以下10种。(1)法定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2)财富增加,通货比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3)支票存款利率上升,通货比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4)银行恐慌发生的可能性增加,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5)非法经济活动增加,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6)税率上升,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7)预期存款外流增加,超额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8)市场利率
44、上升,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变大,贴现贷款增加,货币供应增加。(9)贴现率上升,贴现贷款减少,货币供应减少。(10)非借入性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增加。在这10种因素中,前8种是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后3种是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特别是第8种因素既影响货币乘数,又影响基础货币。,第四节 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一国货币当局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最终目标:长期与宏观经济目标一致。1稳定物价3%内(物价、利率、充分就业,一国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失业率:劳动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失业会造成家计的困难、个人自尊心的丧失和犯罪的增加,资源
45、的闲置的。金融市场)物价会影响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一.货币政策目标,2、充分就业,一国所有资源 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失业率:劳动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失业会造成家计的困难、个人自尊心的丧失和犯罪的增加,资源的闲置的。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二)中介目标1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2中介目标信贷规模: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度。货币供给量 Mo、M1、M2长期利率,中长期债券利率,对I有影响。(三)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直接调控的对象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基础货币。,二.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起源于
46、英国,法律形式始于1913美国的联邦储备法通过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应乘数的变动从而影响货币供应。(1)目的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控制MS有助于货币当局进行结构调整,(2)内容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的确定。比率的调整幅度。优点是:对所有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公开的,具有很强的影响。缺点:缺乏灵活性,不宜频繁使用,2贴现政策:央行变动贴现率,通过它可以影响贴现贷款数量和基础货币,从而对货币供应发生影响。30年代前最重要工具,最后贷款人,英国麦克米伦委员会陶醉于此,并报告说:贴现率是有效管
47、理货币体系所绝对必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精妙绝伦的工具。调节性信贷:帮助银行解决暂时性存款流出可能带来的短期流动性需要季节性信贷:季节特点,延伸性或持续性(应急之需,不要求立即归还)优点:最后贷款人,挽救银行危机缺点:市场利率和贴现率之差,在贴现率一定时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央行处于被动地位,灵活性小。3.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MS的一种政策手段。主动性、连续、微调。,(二)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1)规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各种耐用消费品时第一次付款的最低金额。(2)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期限。(3)规定以分阶段期付款等消费信贷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并就不同的耐用消费品规定相应的信贷条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对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作规定,是央行对以信用方式购买股票和债券所实施的一种控制措施。法定保证金比率:指证券购买首次支付与证券交易价款的最低比率。最高放款额度=(1-法定保证金比率)交易总额,3不动产信用控制:央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所采取的限制措施。(1)对不动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2)规定最长期限(3)规定首次付款的最低额及分摊还款的最低额。4,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分配,直接干予5,间接信用指导:道义规劝,窗口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