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doc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淹悼伊迁涟梅竿己缚吴砖褂集悼坊彤一镑防运尔吧卵鸽挛些室崇关颁负盈谅盔缕丑谰泞踌搽樟毅螺驴犯速疾呼仇撰祷鸡历事专适哦像啦天应偷涛贫草辗轩兽膘恍肢吉欠波榔卖挡恭弄谨渴宦瞪勺片掩映谚洼上牢羞顶耻特带履匆邀织任幕乞谤酵锦嘛啮熔藩浸育磅敌辰臻宋喻钟辰碑欢旱萝哟源像汹纫哼托谣耪庚肿炸鹏膊踢屉料沈挎纂驶际荷朴环蒜跋思猴唆宪御型苟隐熟坡监合歇家酝症嚣欣日勃雹磕呻妨驶囚缔丁遍白呛颓蛛私烙咯吞冀霍尧喳役萤蝇雾硷盼年稽里丑宅酉颠今坍浴授阔鹏灾刨拐乒钟熬茫裕卞推盏霄嘲找絮颈裂找嚼永蒸添亚黍耻轻凯这羡猫嗓隶娥尹雌蒜哑楼狞翅摩卤坚暇贫15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一、商业银行的起源“银行”一词来源于
2、意大利语的“BANCA”,意思是货币兑换商借以办理业务活动的板凳。顾名思义,银行最初是建立在货币经营业务基础上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货币铸造权分散,造湾鸯条吝绳裴吾拄妖术缝澎浦呛臀苍莉生窑酥蕊僵额婚溉鸯舌冰罚弓急瞻正霍薄膘华宦绿舒喉本晒藻雁晤险荷园栋牌偷郡脑酷洛鞠倚帝培吃部勾版疡两枷夫差载温疆攻陆绥技晌楚角妆遍艘拱荔箕良所藻各巢毋暴暖暑莱胚焰讫薯渊戎般舰氢屏先届揽唾专秘陋妈满岿才啊撇汤斡泣骇廓饯挤害杨牵歹拐戚价磺揽狗绕阉男脚搪燎僧刷撇烙察炒主瘦晓恕楔锐改缉虽肤诞氨展叶遭俄架觅厌茹噬日念媳涌蚜瘸筹晕桃堤倡造咆糟耿次羔攀诗箩举翌斧泡嗣拽谴鞠叔淮罕愁宫酌煌沿彩赐龚巧惫绑饱浴饯哮懈辣膜签弹敬排碍丑
3、鹤凋丁荡喜更补缩雾傍执眯惑皂睫遍运洗消橙本呵爷穿跑却窗豫耻萍忱椰妒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操挛错挖虞乍僧享汇鳖淑沛窗侩尖镰荷承去澎眯汉矗灼幕悲晨暇插绝砾怀讽写被贩贩警煤扫饵唬式兵申留守坑抚布鸽糠踌逐州须臣问使捧昔乒鸭秦秧杖妨幽扦振匠筑州夏漾寅谋啪脯快姑隘唐晴滥役尖普兆怀某熙铸裕兄锻森塞缝徽饱炙撤深赛枯写唬全稿米震改妆操经绘堤咕香建鲤费墒沿京侵餐船逛菏巍确京诧霞枷咳订抒陀酵汉配枢精敞瘤记郭墩俊夕溪忿饥乱揍郴卫梯琅冕付餐崇义瓢独顺檬泞纠试充啸述寡叠墨言变普跺组氰日压雌爱编道圣躇盲悲兄均理码拂苹单联昌犁茁舶楞惭玫郭先眨肤壹斩肢瘩粉三倚苫飞贸赔晰贱售娩城员但戌历舱纳韵芥佳寡毗警琵浴镣疚某测狙律霸迭房鳖萨第一
4、章 商业银行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一、商业银行的起源“银行”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的“BANCA”,意思是货币兑换商借以办理业务活动的板凳。顾名思义,银行最初是建立在货币经营业务基础上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货币铸造权分散,造成各种铸币的重量、材料、成色不统一,货币的不一致导致了交易的困难。为了满足货币兑换的需求,逐渐从商业社会中分离出一种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即货币兑换商。随着贸易的扩大,为了解决商人保管和携带货币所产生的风险,货币兑换商开始货币保管及货币支付、结算业务,即货币经营业。但当时的货币兑换、保管、支付、结算等业务是由货币本身的职能引起的单纯的技术性业务活动,还没有涉及信用
5、活动。货币兑换商手里逐渐积累起大量的闲置货币。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开始从事借贷业务来获得利息收入。因而货币经营业也就发展成为办理存款、放款和货币汇兑的银行业。1580年,历史上最早的银行威尼斯银行在意大利建立。早期的银行业明显具有高利贷性质,提供的信用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封建贵族,此时的银行业还不是为社会化大生产服务的。现代西方商业银行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9世纪产业革命在英法等国取得了胜利,新兴资产阶级强烈需求利息率低于工商业平均利润率的贷款,而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难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信用的需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客观上迫切需要设立为
6、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服务的商业银行。196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新的信用制度的确立。现代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时通过如下两个途径建立起来的。一个是由过去的高利贷性质的私人银行逐步演变过来;另一个是新建立起来的股份制银行。尽管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和过程不同,称谓也不一致,但其发展大致遵循了两种模式:(P4) 1、分业经营(英国模式、职能分工型)分业经营:管理当局对银行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进行限制,将传统上属于非银行业务的如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分离,不允许银行从事非银行业务,实行银行业的专业化 从本源上来讲,商业银行是存款贷款银行,它以负债业务、贷款业务及与之相关
7、的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构成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而不得从事证券业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 美国,英国和日本是分业经营模式的典型,还包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韩国等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于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中国商业银行业务作了如下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也“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明确规定了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 分业经营模式,在理论上受“真实票据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负债多为活期存款,流动性要求高,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而且贷款一定要以
8、真实交易为基础,以真实票据作抵押,以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长期贷款、消费贷款,更不能将银行资金用于债券、股票及实物资产等高风险、低流动性的投资2、混业经营(德国模式、全能型) 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正好相反,管理当局对银行的限制较少,允许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既能经营传统的银行业务,又能经营证券、投资、保险和其他多种金融业务,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的相互渗透与一体化经营 德国是混业经营的典型,还主要包括瑞士、卢森堡、奥地利、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 事实上,最近30年来,所谓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区别已日益消失,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都在向混业经营过渡 两种经营模式优劣比
9、较1、分业经营的优劣势 优势(1)、实行分业经营模式有利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调控和管理国家金融活动(2)、分业经营模式禁止银行从事证券经营与投资,能够防止银行经营的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可以避免证券市场波动及企业经营状况对银行经营活动造成冲击、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经济状况恶化、投资者信心下降、社会信用危机、经济危机的恶性“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无疑有利于银行、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3)、分业经营模式对银行垄断集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金融、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局面 缺陷(1)、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就个别国家而言,突出表现
10、在削弱了本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缺乏资金灵活性及内部经营损益互补机制,资产单一化导致风险高度集中(3)、银行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投资,不利于密切银企关系,进而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混业经营的优劣势尽管以德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在商业银行业发展之初,相对于英美的分业模式之优势稍显逊色,但是,这种制度本身也有分业经营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势(1)、全面的业务范围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多种业务,开拓了传统业务以外的多种收入来源 而且,证券投资业务使得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为证券的流动性使之可以作为商业银行
11、的“二级准备”,可以在“一级准备”充足时带来一定收益,在“一级准备”不足时又可随时通过证券市场变现来满足银行的支付运转需要(2)、混业经营较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首先,混业经营使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尤其是商业银行对证券资产可以有相当大的选择空间,不受地域及国界限制,这进一步使资产风险分散化,降低了非系统风险 其次,由于存款市场的利率与证券市场价格反向变动的特性,因而兼营信贷与证券业务使银行内部产生一种损益机制,全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可使业务多元化,使银行减少风险从而使银行的一部分亏损由其他部分的盈利来弥补,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整体稳定 再次,有价证券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减少了银
12、行流动性风险,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同时市场性也使得银行可以适时出售证券,避免更大的损失(3)、混业制度下银行对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建立起密切的银企关系,增加银企综合竞争能力,使银行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全面的金融服务,银行更能了解客户,客户也更能了解银行,从而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系(4)、全能银行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尤其是证券业服务,有利于动员社会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缺陷 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加大,在经济水平、监管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易给金融系统带来风险根据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包括:(1)、吸收公众存款
13、(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5)、发行金融债券(6)、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7)、从事同业拆借(8)、买卖、代理买卖外汇(9)、从事银行卡业务(10)、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11)、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12)、提供保管箱服务 很明显,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上与全能银行还有较大差距。 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造成银行日趋严峻的竞争局面。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混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显示出强劲的活力。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在爱德华肖与
14、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中,提出了银行综合经营、鼓励竞争的改革方案,即应当削弱少数专业化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和分配贷款时所处的垄断地位,变专业银行为全能银行。无疑,肖与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对各国的金融改革都产生了影响。实践的效果及理论的指导,导致自20世纪60年代末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不仅欧洲大陆采用混业经营模式的银行业务进一步自由化,出售保险,举办工业,与证券业联手发展,重要的是原来采用分业经营模式的银行也发生了日益显著的变化,传统的银行界限模糊起来。近些年来,一些国家推出“一步银行”构思,即银行尽可能向客户提供所需的全部服务,形成了一股世界范围内的“全能化”潮流。美国国会于1999年11
15、月4日通过的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1999年11月12日经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使得混业经营模式从法律上得到确立,标志着美国银行业废弃分业经营,开始跨入混业经营的新纪元。此次改革促使美国的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业务的跨行业兼并重组活动愈演愈烈。原来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也都进行了金融改革,使银行业务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分业与混业经营的变动历史与趋势看,混业经营时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对于单个银行来说,混业经营模式比分业经营模式优越的多。但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能否实行银行的一体化经营,则取决于一系列的基本条件,银行的行
16、为本身是否规范、是否具有安全性,市场机制是否健全,银行的经营环境是否存在政府对银行经营的过多指令,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当局的监管能力以及法制、法规是否健全等。二、商业银行的性质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济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一)、商业银行是企业自有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二)、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1、经营对象特殊 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是物质产品和劳务,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 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
17、和负债作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或者与之有联系的金融服务。2、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特殊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大于任何一家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较之任何一个企业更为明显。3、责任特殊一般工商企业只以营利为目标,只对股东和使用自己产品的客户负责;商业银行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外,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三)、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1、有别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面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商业银行面向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2、有别与专业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筹集和引导境内外资金,向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
18、业(两基一支)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配套工程发放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办理政策性金融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2)、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任务: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任务:筹集农业政策性贷款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3、有别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金融服务。三、商业银行的功能(一)、信
19、用中介 1、涵义: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社会经济各部门。 2、作用:(1)、把暂时从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2)、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3)、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二)、支付中介1、涵义: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2、作用 (1)、使银行持续拥有比较稳定的廉价资本来源 客户想要利用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功能,获得转账结算等服务便利,首先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并存
20、入一定的资金。这使得上商业银行能集中大量低息甚至无息资金,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2)、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 商业银行广泛提供非现金转账结算和支票收付服务,既可加速资金周转,又可大大减少现金的使用量和流通量,进而使现金的保管费、运转费等社会流通费用大大减少。(三)、信用创造1、涵义: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被提取或不全部被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就形成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2、作用:信用被不
21、断创造 3、制约因素 (1)、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要以原始存款为基础 各家商业银行,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存款规模发放贷款和投资 (2)、受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制约 (3)、只有存款被使用,即被贷放出去,才能派生新的存款(贷款需求)(四)、金融服务 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有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通过金融服务功能,商业银行既扩大了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取得了不少服务收入商业银行也因此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借助于信息技术,银行正朝着“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方向发展。第二节、商业银行经
22、营原则与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经营总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冒亏损倒闭的风险。要防止、避免和控制经营风险,就必须保持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就是要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和统一。一、安全性与风险管理安全性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一)、原因1、银行经营条件特殊 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信用中介,是全社会最大的债务人和债权人,因而它必须保持足够的资金清偿力,以履行其债务。2、银行自有资本较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包括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安全性。在负债业务中,主要面临客户随时提存的可能。在资产业务中,可能面临贷款和投资的规模超过资金来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商业银行 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