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
《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二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ppt(3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古诗歌第一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1讲 形象第2讲 语言第3讲 表达技巧,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知人论世,缘景明情,语不惊人死不休,宋代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有个陈舍人,偶然得到一部旧本杜甫诗集。由于这部诗集年深日久,其中送蔡都尉诗中有一句脱漏了一个字: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陈舍人把全诗读了好几遍,仍然猜不透该补什么字恰当。,有一天,适逢几个朋友来看陈舍人,他便将杜甫诗集摆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看补什么字好。一个年轻朋友看后说:“老杜这首诗是赞美蔡都尉武艺高强的,我看该补一个疾字!”一个中年朋友
2、听后说:“不行。这下句是枪急万人呼,疾急都是入声字,读音相同,意思也差不多。我看补个度字如何?”陈舍人把前后两句连起来读了一遍,摇头说:“度字后面往往有字承接,用在这里没有着落;同时,度字也显不出身轻如鸟快如飞的特点。”这时,有人提出补“落”字,有人提出用“起”字,还有人说“下”字好。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陈舍人只好劝大家改日再议。,不久,陈舍人又得了一部新本杜甫诗集。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一看,原来这脱漏的是个“过”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一个“过”字,使蔡都尉身轻如鸟的武功形象跃然纸上。朋友们知道后赞不绝口:“老杜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这一字之功,我们就望尘莫及了!”,(2013广东
3、高考)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参考答案一】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二】上片,楼上的玉笛声引起了诗人的故乡之思,
4、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诗人不禁向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更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他乡,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诗人漂泊的孤独;最后再以“雨”来加深诗人思乡的愁绪。,(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参考答案】清明时节临近,故乡只 有在诗人的梦里才能出现。诗人晚上因思乡而无法入睡,漫步江边以排遣愁绪,折下柳条原想寄托故乡之思,可“柳”毕竟象征着离别,异乡折柳,也只能徒增烦恼忧愁罢了。因而即使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条,也足以让诗人更紧锁双眉。,把握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下面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
5、读懂诗歌作一指导。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读懂诗,决定着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下面我们就考场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读懂诗歌作解说。,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6、、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如:,诗题,重要信息,咏素蝶诗,鹊桥仙七夕,征人怨,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诗题,重要信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梦游天姥吟留别,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暗示了写作手法
7、(浪漫主义手法)。,即时应用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答:_参考答案: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读标题,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即时应用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乌 夜 啼 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8、(1)读题目:“乌夜啼”,时间为“夜”,物象为“乌”,动作为“啼”。(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参考答案:“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几点很关键:,(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2)基本
9、特点:情景结合 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如:,诗 歌,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层次及内容,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即时应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苦 寒
10、行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注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帏箔:帐幔和帘子。,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_参考答案: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二)读关键语品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绝对是读不懂、读不透的。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
11、力求还原诗歌画面。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例如:,方法,举例,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王维的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了诗人的孤独感;“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即时应
12、用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_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三、四两句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三)抓住景、事、情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要做的就
13、是,仔细阅读全诗,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的主旨。,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问题有两个:(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的
14、景是:空荡荡的台、千古自流的江水、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白鹭洲。这里的事件是: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受晋代衣冠成冢。不难看出,前者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后者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往事。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古永恒,古今对比,推导出诗人在抒发古今兴亡盛衰之感。再看尾联:景,浮云、太阳;事,诗人望长安而不见;情,愁。“浮云蔽日”有深意,“云”轻浮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即时应用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
15、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_(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第一个问题从“景象”及其“寓意”的角度设题,切入点就是捕捉诗句中所选用的意象,并把这些意象组织成一幅有机特征鲜明的画面。然后再结合主旨,明确画面的深层含意,也就确定了“寓意”。第二个问题从“情怀”的角度设题,切入点是捕捉和主旨密切相关的意象,如“飞将”“沙场”“匹马”等,把握诗歌的整体氛围,品味
16、诗眼所在的词句,如“更催”“莫遣”等,综合多方面多角度,明确“情怀”。,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一)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
17、类似的注解,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层原因有关,示例:,诗歌,借助注释理解写作意图,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刺。,“此曲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于长久。,赠 花 卿注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二)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
18、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即时应用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答:_(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答:_,解析:关注题干信息,提炼重要信息点。题干(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信息提炼: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
19、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写景物常用的技巧。,题干(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参考答案:(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陶渊明在田园中
20、能找到慰藉,显得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总之,只要留意诗歌的这些或隐或显的细节,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第一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
21、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类题目设题比较多。不同题材的诗歌往往表现了特定的思想内容,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高考中,常见的诗歌题材有以下七种类型。,题材特征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形式标志主要体现为:一是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
22、蜀相八阵图等。二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内容情感 咏史怀古,往往是诗人借怀古伤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等,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作者或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观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褒贬
23、。如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第二类,悲吟古人际遇,感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如杜甫的武侯祠;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情。如杜牧的泊秦淮。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常用技法 在艺术特征上此类诗歌表现为“咏史”与“言志”(抒怀)相结合的特点。咏史只是手段,言志(抒怀)才是目的。在写作技法上,咏史怀古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化用典故、衬托
24、、抑扬等艺术技法。,即时应用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台城韦庄注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_参考答案: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然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_,参考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
25、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题材特征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那么如何判定咏物诗呢?,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板块 专题 十二 古代 诗歌 阅读 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1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