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测量.ppt
《地铁测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测量.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州市地铁交通五号线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技术设计方案,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2001-班 宋超二零零五年六月,绪论,1、引言地铁的历史 自从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在英国伦敦诞生以来的130多年中,世界地铁交通有了飞速发展。我国从1965年7月在北京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至今,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地铁陆续建成,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北京、上海和广州新的地铁线路日前也正在加紧施工,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20多个城市酝酿的地铁建设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作为地铁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地铁测量工作也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什么是地铁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形式,是一项系统工程,
2、它包括地下、地面、高架三种方式的轨道工程体系,在城区它埋设在地下,在郊区它是地面或高架构筑物。地铁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盖挖法、矿山法、浅埋暗挖法(新奥法)、盾构法、沉管法。,2、地铁测量工作的内容 地铁测量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阶段全部测绘工作。地下铁道测量工作除了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与地形数字资料满足规划、设计需要外,还要按设计要求标定地铁线路位置、指导施工、保证所有建、构筑物位置正确并不侵入限界,以及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线路、建筑结构、周围环境的稳定状况进行变形监测等。,地下铁道测量的主要工作如下:(1)地面、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2)地铁线路带状地形测量和管线
3、调查;(3)地铁线路地面定线测量;(4)地铁车辆段测量;(5)地面、地下联系测量;(6)隧道和高架线路施工测量;(7)铺轨测量;(8)设备安装测量;(9)竣工测量;(10)环境、线路、结构变形测量。,3、地铁测量的特点:(1)地下铁道工程浩大、投资大、工期长,一个城市地铁建设要根据近期、远期客流量先作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测量工作不仅要考虑全局,也要顾及局部,既要沿每条线路独立布设控制网,又要在线路交叉处有一定数量控制点重合,以保证各相关线路准确衔接。(2)地铁线路长,施工单位多,开工、竣工时间一不致,施工工艺复杂,隧道限界裕量小。为保证全线准确贯通,测量精度要求很高。,(3)测量内容多,与地面
4、既有建筑结合紧密。各测量体和线路联接密切,地上、地下测量工作要保证万无一失,除了要进行施工放样,贯通测量以外,还要进行变形监测等项工作。(4)地铁位于城市,沿线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能见度差、隧道埋深浅,地表沉降变形等都会给地铁施工测量工作带来很大困难。,4、地铁测量与矿山测量的比较:地铁测量与矿山测量相比较,两者都是在地下进行测量,在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上有着广泛的共同点。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施工方法、精度要求的不同,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工作环境不同。地铁工程的工作面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0米30米深,而矿山工程的工作面则位于地面以下数百米深。从工作环境上相比,矿山测量的条件更为艰苦,情况更为复杂,
5、而地铁的隧道与矿山相比情况比较简单。第二,施工方法不同。地铁隧道施工目前有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几种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的地面情况及地质情况进行选择。这些施工方法中暗挖法与矿山施工类似,但目前盾构法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施工方法不同,测量工作是为施工服务的,所以测量工作的内容、方法都有所不同。,第三,精度要求不同。目前我国地铁设计的列车时速达到了120km/h,这就对地铁隧道的圆顺平滑提出了很高的精度要求,铺轨基标测量有很高的要求,而贯通误差仅为允许0.05m。另一方面,地铁工程的建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价很高,目前每公里的造价达到了2亿元左右,所以测量工作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国家财力的浪费。
6、这就对地铁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确保地铁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线路、设备和管线等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防止因测量工作的的粗差而导致线路设计的修改,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发生,应严格强测量工作管理,坚持“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严格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对验收中不合格产品坚决返工。,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1、工程概况2、测量作业技术依据3、测量坐标系统4、主要精度指标5、测量仪器及设备6、精密导线布网方案7、施测主要技术要求及数据处理8、工作组织及实施计划9、提交资料,1.工程概况,1.1 线路概况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呈东西走向,贯穿广州城市东西,本测量工程范围为五号线
7、首期工程,线路西起芳村区的滘口,经大坦沙、中山八路、东风西路、西村、广州火车站、小北、花园酒店、区庄、动物园、杨箕、五羊新城、珠江新城、员村、科韵路、黄洲、东圃、鱼珠、茅岗、港弯路、大沙地至文园。线路全长约31.3km,共设24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设1个车辆段,新建2座主变电站,扩建1座主变电站,扩建1个控制中心。平均站间距1.26km,最小站间距0.73km,最大站间距2.23km。(参见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线路示意图)首期工程从滘口至大坦沙南过江段部分为高架线,其余部分全为地下线,首期工程总体计划于2004年底动工,2009年建成开通。,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线路示意图,1.2沿线地形地貌
8、,线路起点滘口至西村段,即大坦沙岛两侧,线路两次跨越珠江和穿越澳口涌,南侧珠江宽约340m,北东侧珠江宽约165米,沿线多为密集民居住宅,地面较为平坦。西村至动物园地铁线路沿环市西路、环市中路、环市东路延伸,沿线西侧多为高层办公楼及住宅,环市路上建有内环高架桥,火车站前过街桥、小北立交及区庄立交等。动物园至五羊新城,线路从环市路向南延伸穿越东风东路、中山一路及寺右新马路,穿越杨箕涌,沿线为密集的居民住宅。五羊新城至赛马场,线路穿越广州大道,沿花城大道延伸,在猎德站前方穿越猎德涌。赛马场至科韵路,沿线穿越华南快速路、员村二横路、员村三横路、员村四横路、科韵路、棠下涌、沿线为密集的居民住宅和工厂、
9、仓库等。科韵路至鱼珠,线路沿黄埔大道中、黄埔大道东延伸,并穿越车陂涌、深涌等,线路两侧为办公楼及商店等。鱼珠至蟹山,线路穿越鱼珠木制厂铁路专线,煤厂铁路专线及黄埔港铁路专线,并穿越狮子桥涌,沿线为仓库、工厂及农田。蟹山至文园,线路沿大沙路延伸至石化路止,穿越了港湾路、荔香路、海员路、港海路、丰乐路及文涌,沿线多为商店、住宅和企事业单位。,1.3 现有测量资料情况介绍,业主提供的广州市轨道交通2010年建设线路GPS平面控制网(全网)网图;等水准网图。,线路沿线大部分地段属珠江三角洲平原,部分地段(西村至区庄地段、蟹山站西侧)为剥蚀残丘或微台地貌,线路起点滘口至西村,为珠江两岸,其中大坦沙岛为珠
10、江河流冲积江心沙洲。西村至区庄,地形略有起伏,地势稍高,为微丘台地,在越秀山一带为点缀剥蚀残丘,区庄至文园,沿线地形较平坦,小河流支涌较发育,局部有剥蚀残丘为平缓的三角洲冲积地貌。(参见各车站及线路沿线地形地貌、建筑情况),滘口站,大坦沙南站,中山八路站,东风西路站,西村站,广州火车站,1.3 现有测量资料情况介绍,业主提供的广州市轨道交通2010年建设线路GPS平面控制网(全网)网图;等水准网图。,线路沿线大部分地段属珠江三角洲平原,部分地段(西村至区庄地段、蟹山站西侧)为剥蚀残丘或微台地貌,线路起点滘口至西村,为珠江两岸,其中大坦沙岛为珠江河流冲积江心沙洲。西村至区庄,地形略有起伏,地势稍
11、高,为微丘台地,在越秀山一带为点缀剥蚀残丘,区庄至文园,沿线地形较平坦,小河流支涌较发育,局部有剥蚀残丘为平缓的三角洲冲积地貌。(参见各车站及线路沿线地形地貌、建筑情况),2.测量作业技术依据,2.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2.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2.6.广州市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7.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检测工程(项目)总体技术要求;2.8.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相关设计
12、文件;2.9.其它相关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定及地方法规等。,3.测量坐标系统,由于地铁是修建在城市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其它市政设施、市政工程发生关系,另外设计亦使用了与其相关的城市测量资料如地形图资料、地下管线资料等。为了保持所有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精密导线网测量工程仍使用设计及GPS控制网所使用的坐标系统,即:广州市平面坐标系,西投影带坐标,投影面高程为广州高程系H=5m。,4.测量仪器及设备,仪器设备是完成测量工作最基本的设备,根据五号线的精度要求,我们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测量设备瑞士Leica GPS、TC2002、TC1800、NA3003、NA2+GPM3、GAK2
13、0等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精密水准仪、陀螺仪及其它设备,从资源配置上保证每项工作质量达优,在开测前送国家认证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以保证仪器设备在良好状态下工作。在作业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常规检验,并做好记录。(参见仪器图片),广州地铁五号线控制测量方案,平面控制网应分两级布设,首级为GPS控制网,二级为精密导线网。考虑到地铁工程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初步设计所需要的测量资料互相利用,因此地铁控制网必须在城市二等网基础上布设。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应与城市网一致,这样即能满足地铁工程控制网分期建立的需要,又能便于使用各期测绘资料。鉴于地铁工程为带状结构,其车站一般长度约为250m,站间距离为1000m左
14、右,沿线有一定数量的竖井。因此在城市二等网下只建立一个等级的首级网(GPS),则网点的数量偏少,满足不了施工测量的需要,所以应该在首级网(GPS)下再加密二级网(精密导线)是适宜的。总之,地面控制网拟在城市二等网的基础上分两级布设,即首级为GPS控制网,二级为精密导线网。,首级GPS控制网检测,1、总体情况 本工程的首级GPS控制网是业主为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2010年规划)所测设的GPS整体网的一部分,在五号线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之前就已经测设完成。由于整体布网要兼顾每条线路,控制网中部分的控制点与本工程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检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待检测点,构成满足本工程需要的优化网形。另外
15、精密导线测设过程中所加密的GPS点也应纳入GPS检测的范围,网形选择遵循以下原则:在确保控制五号线的线路整体走向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网形结构严谨、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测量方案报业主审批后执行。(建议的GPS检测示意图),2、精度要求 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测量规范的要求,广州地铁五号线GPS首级平面控制网测量具体精度要求如下:(1)最弱点点位中误差12mm;(2)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10mm;(3)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9万;(4)与旧有测量控制点的坐标较差50mm;3、使用仪器 拟采用Topcon公司的单频LEGACY-E型和Hiper型接收机联合进行观测,该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5mm+1
16、ppm,采用静态测量模式,按照设计图形进行观测。在工程开始观测和结束时对接收机进行基线检测各一次,检测的观测时间要求覆盖实际测量时的各个时段。观测过程中要对仪器基座经常进行校核,保证其光学对中误差1mm。在测前或测后要按规定对采用的GPS接收机进行鉴定。,4、作业技术要求,5、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1)GPS网的图形结构设计 广州地铁五号线首级平面控制网沿地铁走向布设,由多边形闭合环构成带状图形,其中所有观测边都为独立基线向量,并且要求闭合环中的边数不多于6条。全网由45控制点组成,其中包含有6个广州市二等控制点、22个车站控制点和23个外围构网点。共需观测86条独立基线,构成37个多边形
17、闭合环。计划利用广州地铁一号线控制点5点,广州地铁二号线控制点5点,广州地铁三号线控制点4点。本控制网两端以及中部均有二等控制点控制,图形结构较强。以6个广州市二等控制点作为骨架网进行加密布设,在本网薄弱点处,适当增加与已知点联系的骨架长基线,提高薄弱点的精度。,(2)选点原则 a.每个地铁车站附近布设一个平面控制点,地铁沿线上的控制点至少有2个通视方向。b.制点点位尽可能选在稳定的建筑物顶上,以便于永久保存,并适当考虑交通情况,以提高作业效率。利用旧点时,应检查该点的稳定性及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要求。c.所选点位便于安置GPS接收机天线,并视野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高度角一般应小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铁 测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6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