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2325.1.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doc
《TBT 2325.1.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T 2325.1.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次第1部分:前照灯.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TB/T 2325.12006 前言TB/T2325机车、动车组前照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前照灯;第2部分: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本部分是TB/T2325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TB/T23251992铁路运营机车前照灯照明技术条件。本部分与TB/T23251992相比主要变化是:TB/T23251992只适用于卤钨光源的国产干线机车前照灯,本部分适用于国产机车和动车组各种光源前照灯。本部分给出各种类型光源前照灯的光照性能要求,并增加了前照灯光强度分布要求及试验方法,增加了光源显色指数要求及试验方法。增加了电磁兼容试验方法和限值。增加了
2、对前照灯外形尺寸的要求。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立范、王朝霞、王东华、陈安俊、焦京海。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2325199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第1部份:前照灯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铁路机车、动车组前照灯(以下简称前照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铁路干线机车、调车机车、动车组使用的各种光源前照灯,其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可以
3、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TB/T 2325本部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12001,IEC 60068-2-1:1990,IDT)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22001,IEC 60068-2-1:
4、1974,IDT)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温热试验方法(GB/T 2423.41993,IEC 60068-2-30:1980,EQV)GB 7000.12002 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IEC 60598-1:1999,IDT)TB/T 1333.1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 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TB/T 1333.12002,IEC 60077-1:1999,IDT)TB/T 3034 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试验及其限值(TB/T 30342002,EN 50121-3-2:2000,EQV)TB/T 3058 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设备
5、冲击和振动试验(TB/T 30582002,IEC 61373:1999,IDT)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前照灯 front illuminator位于机车前部,有夜间照明和警示作用的灯具。3.2基准轴垂直于为具发光面并通过发光面几何中心的直线。3.3光中心高度 light central highness灯具的安装平面或预聚焦式灯泡的定位平面到发光体中心的距离。3.4前照灯的照射距离 illuminative range of the illuminator在规定条件下,从前等到能够观察到的前照灯照射下的移动行人或物体的最远距离,单位为米(m)。.启动装置startin
6、g device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能够产生适当电器状态以启动气体放电光源的装置。4 分类与型号4.1分类卤钨光源前照灯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包括氙灯前照灯、金卤灯前照灯);封闭式光源前照灯。4.2型号机车前照灯的型号由光源类型、功率和设计序列号等组成。 QD设计序列号,生产厂自定 额定功率(W)前照灯光源类型,卤钨灯为L,氙灯为X,金属卤化物为J,封闭式灯位F 5 使用环境、电源标称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环境条件前照灯使用环境条件如下)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不大于();)空气压力:不低于千帕(相当于海拔3000以下);)其他按TB/T 1333.1的规定。电源标称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前照灯在下列标称电
7、源电压及电压波动范围内应能可靠点灯并能稳定工作。)标称电压:DC 110V,电压波动范围:77V137.5V。)标称电压:DC 48V,电压波动范围:33.6V60V。)标称电压:DC 24V,电压波动范围:16.8V30V。6 技术要求6.1 基本要求前照灯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所采用的标准件、外购件及原材料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相同型号产品的零部件应能互换。6.2 外形尺寸前照灯的外形尺寸及灯箱有效空间尺寸见附录。6.3 光照性能6.3.1 基准轴上的光强度及照射距离(参考值)不应低于表的规定。装车后基准轴上的光强度及照射距离不应低
8、于表规定值的。前照灯类型卤钨光源封闭式光源或半封闭式光源(双灯) 气体放电灯光强度10cd照射距离(参考值) m光强度10cd照射距离(参考值)m光强度10cd照射距离(参考值)m干线机车前照灯9006003503502000800调车机车前照灯400400300300800550动车组前照灯350350300300500450装车后基准轴上的光强度及照射距离不应低于表规定值的。6.3.2 相对强度分布的下限值见表前照灯类型垂直方向 相对光强度分布% 水平方向00.511.5234卤钨灯光源、封闭式光源前照灯01008555352515100.5857050322314915550322518
9、128.5-1.53532251814108-225231814108/-3151414128/-41098.58/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010060302015840.5605025151074130252010863.5-1.52015108653-215108653/-387653/-4443.53/6.3.3 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应具有全光、半光光强度不应高于全光的,不低于全光的6.4 启动装置性能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启动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启动性能:冷态启动时间不应大于;热态启动时间不应大于。)触发次数:不应低于100000次。)稳弧功能:不应使等的电弧出现闪烁、抖动、扭曲、翻滚、灭弧等
10、现象。)绝缘性能:启动装置的电压输出端对相邻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爬电距离不应小于启动时不应出现击穿和闪络现象。)电源接反保护性能:电源输入极性接反时,各元器件应无任何损坏。F) 应能够给灯提供稳定的功率,功率变化不大于7%。6.5 耐振动和冲击能力前照灯应能够经受机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按TB/T3058中规定的1类B级试验工况进行模拟长寿命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试验后零部件不应破损,前照灯应能正常工作。6.6 绝缘电阻及介电强度6.6.1 应满足TB/T1333.1 的规定,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前照灯带电部件与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M。6.6.2 经过湿热试验后绝缘电
11、阻不应低于2 M。6.6.3 应能承受50Hz,10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电源和启动装置应能承受50Hz, 1500V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6.7 气体连接和载流部件6.7.1 电气连接和载流部件应符合GB 7000.1-2002的要求。用做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子要牢固,端子的温升应符合TB/T 1333.1的规定。6.7.2 电源引线应使用低烟、无卤、耐热、阻燃电缆,气体放电光源与启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屏蔽线。6.8 前照灯光源6.8.1 光源的光通量、平均寿命、平均功率应满足表3的规定。表3光源类 型前照灯型式光通量lm寿命
12、h功率W平均光通量(不小于)最低光通量(不小于)平均寿命(不小于)最低寿命(不小于)平均功率(不大于)最大功率(不大于)110V卤钨灯炮单灯型15 00014 000700560750800双灯型7 0006 000700560350400气体放电光源灯炮单灯型氙灯11 00010 000750600400450金属卤化物灯18 00017 0002 0001 600350400双灯型氙灯32 002 900750600200280金属卤化物灯10 0009 0002 0001 600200240封闭式灯炮/400350350400表中所列的数值均为对单只灯炮的要求。对于标称电压不是110V的
13、卤钨灯炮,其光效不应低于20 lm/W。6.8.2 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应小于60;光通量维持率不应低于85%。6.8.3 玻壳应无失透、发黑等缺陷。6.8.4 气体放电光源灯炮点亮20s之后不应存在电弧抖动、飘弧、闪烁、灭弧等现象。6.8.5 灯头与玻壳粘结应牢固,在0.3Nm 的扭力矩作用下,不应松动, 外径不大于15mm的灯头不进行扭力试验。导丝与灯头的焊接要牢固可靠,焊点应圆滑,无影响使用特性的缺陷。光中心高度偏差不应大于2mm。6.8.6 灯头部分应具有清晰牢固的型号、额定电压、功率、生产企业代号等标记。6.9 前照灯的结构及外观6.9.1 前照灯的结构应便于安装、使用,便于迅速更换灯炮
14、和擦拭作业。6.9.2 前照灯的可调部位应灵活,便于调整照射方向和焦距。在工作状态下,其主光轴应该下俯11.5,不应仰起,以免光束脱离轨道。6.9.3 灯具表面漆层应平整、光滑美观,不应有皱纹、流痕、起泡、针孔等缺陷;电镀层应光亮均匀,不应有漏镀、起泡等。6.10 反光镜6.10.1 反光镜镀层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性。在下列条件下反光镜不应破裂,镀层不应脱落:a) 高温:200,24h;b) 室温条件下,在3%盐水中浸泡48h。6.10.2 表面不应积聚灰尘、沾染油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擦拭。6.11 透明灯罩6.11.1 抗冲击强度不应小于0.2kgm。6.11.2 从90急剧冷却到
15、0不应破裂、不应翘曲。6.11.3 表面平整、光滑,不应存在明显皱纹、料痕等影响透光性能的缺陷。光投射比不应小于0.85。表面不应积聚灰尘、沾染油污,在试用期间应定期擦拭。6.11.4 边缘安装面应为平面,宽度不应小于10mm,平面度不应大于1mm。6.11.5 形状应规整,边缘破损面积不应超过5mm。6.11.6 不应存在目视可见的气泡。6.12 电磁兼容性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的电磁兼容性(EMC)应满足TB/T 3034的规定。在启动和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骚扰不应使机车电子设备运行状态或存储数据有所改变。6.13 灯箱6.13.1 与前照灯地板相连接的基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偏差不应大于0.
16、5。6.13.2 通光孔的尺寸应大于前照灯发光面尺寸,不应阻挡光束射出。6.13.3 灯箱内的电缆、接线端子等应远离发光体。6.13.4 通风、散热、防尘应良好,防止雨水侵入。6.13.5 灯箱的结构应有利于前照灯的调整和维护,便于更换灯炮和擦拭反光镜。7 试验方法7.1 外观检验7.1.1 用目视法检验灯具及各部件的外观,应符合本部分6.4(C),6.8.3, 6.8.4, 6.9,6.13的规定。7.1.2 使用通用的计量器具测量前照灯的外形尺寸,应符合6.2 的规定。7.2 光照性能试验7.2.1 照射距离试验前照灯的照射距离采用目视法试验。至少视觉正常的3人为观察者,被观察者为身穿白色
17、衣服的行人或边长0.6m的正方形白色标志板。试验场地应在无外界光干扰的夜间,大气透过率不低于0.8的铁路现场或视觉开阔的旷野进行。试验过程:将被试前照灯按标称电压点灯10min后,调整灯光方向和焦点,使前照灯光斑最亮处对准正前方6.3.1条规定距离处的轨道中心,被观察者按照预先标记的距离位置左右走动,从近至远进行试验,位于前照灯附近的观察者能够确认被观察者或白色标志板存在的最大距离(m)即为被试前照灯的照射距离。7.2.2 发光强度及光强度分布测试 发光强度及光强度分布应在暗室或黑暗环境中用照度计或光强度分布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距离不应小于10m光照度计和光强度分布测试仪的标准不低于1级,并应
18、经法定计量部门按国家标准检定合格。测试过程:将前照灯点亮10min,待光电性能稳定之后,调整灯光方向和焦点,使前照灯光斑最亮处对准前方白色板中心位置,用照度计测量白板中心处的光照度,在测量水平、垂直截面内与光轴成不同角度处的光照度,并测量发光面与照度计探头间的距离,用公式(1)计算光轴方向的发光强度及水平、垂直截面内与光轴成不同角度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I=E*S.(1)式中:I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cd) E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s) S 发光面至照度计探头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也可用光强度分布测试仪直接测量出光强度分布曲线。7.3 灯泡光通量及寿命的测试7.3.1 光通量的测试 将被
19、测灯泡按使用方向装在球型光度计中,发光体位于球型光度计的中心位置,按额定工作电压接通电源预热10min后读取光电流量ib,在测量至少2只标准灯的平均光电流is,用下式求出被测灯泡的光通量Fb: 式中:Fs标准灯泡的平均光通量。测试用的标准灯泡及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标定。7.3.2 平均寿命试验卤钨灯泡及封闭式灯泡的寿命可以在标称电压或不高于20%标称电压下试验;气体放电光源灯泡应在标称电压下试验。被试验灯泡数量不应少于5只。电源电压稳定度不应大于1.5%。将灯泡按使用方向安装,点燃4h,熄灭0.5h,累计每只灯泡的电灯时间,再求出其平均值,应满足6.8.1的规定。7.4 光源显色指数测试在暗室中
20、用额定电压点灯10min后,用光谱分析仪测出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并自动计算出显色指数Ra.光谱分析仪应满足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对光和颜色测量的要求,并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波长标准度:+-0.2nm.显色指数:测量误差不大于+-(0.3%rdg+0.5),其中rdg为仪表的读数。7.5性能试验7.5.1 启动试验分别在标称电压、最高电压、最低电压下各试验3次,每次点灯3min后切断电源4min,重新启动,用秒表计量每次从接通电源到灯点亮的时间,即冷态启动时间。 分别在标称电压、最高电压、最低电压下各试验3次,每次点灯3min后切断电源10s,重新启动,用秒表计量每次从接通电源到灯点亮的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T 2325.1.2机车、动车组前照灯、辅助照明灯和标志灯技术条件 2325.1 机车 车组 前照灯 辅助 照明灯 标志 技术 条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