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教育风暴.doc
《莫扎特教育风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扎特教育风暴.doc(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莫扎特教育风暴“哪怕只有一个人通过这本书真正理解了我的教育思想,并根据这种思想从事教育,哪怕最后只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思想而受益,那么这本书就已经有价值了,而我也会由此获得深深的满足。”第一章天才的诞生贪玩的丰田根二不要信遗传的鬼话熟悉的曲子摇篮里的琴声吉田的训练课米开朗基罗的童年古代的好家长们第二章天才的诞生60分万岁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真正的音乐家伟人大多博学多才盲童的音乐激情小太郎的小聪明第三章天才的诞生新词汇的刺激音乐教室的樱子循序渐进的梦二古怪的拉琴模样爱因斯坦的小提琴反反复复的乐趣用歌曲来训练记忆会阅读了吗?另觅良方第一章天才的诞生贪玩的丰田根二 几十年从事教育的生涯中,曾经有不少家
2、长来请求我:铃木先生,您肯定具有一双识别天才的慧眼,因此才培养了如此众多的音乐神童,我们的孩子您能帮着看看,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资?我对这种要求的答复一般是:夫人,您这样的要求真是让我觉得为难!社会上的很多人一直相信一种观点:认为人的能力来自天赋,好像上天赐予人生命之时,特别眷顾一些人,慷慨地把超常的天分赐予他们;而对其他人却不那么公平,以至于他们天生愚钝。所以那些父母屡屡地提出要求,要我识别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幸运儿,或属于不走运的那部分。这种显然错误的观点,在社会上却颇为盛行。一般人们将之奉为真理,甚至许多著名学者,像高尔顿、隆布罗索等人也认同这种能力天赋的天才观。一般人很难想像这些学者造成的巨
3、大影响,他们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而且还将之述诸笔端,演讲,亲身推行,因此这种观点如今蔚为风行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人们将这种错误的观点尊为真理,并奉行不悖,那么后果简直让人深感惶恐:而有的人因为遭受的失败与挫折,因此断定自己没有成功的天赋,从此把人生带入灰色而困窘的境地里,难以自拔。他们不愿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却总是长久地顾影自怜,埋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命不好,这样,一个本来可以有着锦绣前程的人。从此就在一声声叹息中让宝贵的日子白白逝去,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据我看,人的才能绝不是-也不可能是-天生的。从生理学的角度上看,无论成人或者儿童,无论是日本人或是美国人,无论是白人或是黑人,只要是一
4、个人,那么头脑的构造相差无几-人类的脑细胞都是140亿个,无论是谁都是这样,谁也不可能达到150亿个,也没谁是130亿个。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知道,人刚出生的时候只会哭闹和吃奶,其他的就一概不会,他们什么能力都没有。在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学习、模仿,掌握各种能力,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他将会成长为真正的人。这也是人类的普遍规律,没有哪个人是出生伊始就会大声说话或唱歌的。既然人人出生时都一样,那么长大成人后,为什么有人成了备受人们羡慕的天才,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拥有辉煌的一生;而有的人却无所作为,虚度一生呢?大多数无所作为的人显然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科学的教育,因此与生俱来的潜力
5、没有被有效的开发。换句话说,只是因为后天接受教育的差异,人类才因此出现了普通和优秀的截然不同的区别。从这方面看,诸如天才是天生的、天才和我绝对不一样,我天生就比别人差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片面和有害的。因为我曾经培养出成百个小提琴神童,人们总错误地认为,那是因为我独具从普通孩子中间识别天才的慧眼。这实在是无稽之谈,我想邀请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到我的学校稍微去转一转,那么就会看到,我那么多的学生中,当然不乏天赋极高者,但也有些孩子双目失明,或者得过小儿麻痹症,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控制身体的协调。你该不会认为这些孩子有多么高的天分吧?这样一来,可能有人又要说:这样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神童吗?是这样的。不过还是
6、让我们看看那些后来成了神童的孩子,原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拿丰田根二来说吧。根二才两岁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他带到我家,那时他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他对音乐的兴趣绝对没有玩泥巴的劲头大。如果把泥土和小提琴放在他面前,他肯定不愿去摸琴弦和琴弓的。根二简直像患了多动症,这个孩子非常好动,即使让他安静地在那儿坐5分钟,他都会像屁股上长了刺似的,让他拉琴就更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练了一个星期的琴,根二连最简单的音阶都拉不好,这个孩子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天分。有一天我有事出门,交代别的孩子跟着7岁的江藤骏练琴。等我办完事回去,看见江藤骏罚根二站到小板凳上,他正在那里放声大哭。看到我回来了,孩子们都来告状,他们
7、说根二一点都不专心练琴,我刚出门,他马上就到院子里玩泥巴、捉蚂蚁去了。大师兄江藤骏去叫他回来,但根二根本不听,当江藤骏去拉他的时候,他干脆耍赖倒在地上打滚。听了根二的罪状,我从凳子上把他抱下来,一边擦拭着他的泪水,一边轻声地说:根二,你不喜欢拉琴,对吧?根二却文不对题地回答道:蚂蚁正在搬家呢。哦,根二现在只是想看蚂蚁搬家,并不是讨厌拉琴,对吧?对。根二承认。你看我们这样做行吗-你先去看蚂蚁搬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练习音阶吧。真的?根二半信半疑。真的,去吧。从此,我批准根二练一会儿琴之后就可以玩上一阵子,因为只有满足了他贪玩的天性,才能真正专心地练好琴。这样一来,其他的孩子相比,他进度当然就慢多了。
8、但是按我所知道的看,无论谁要是遇到根二这样的学生,多半不会再严格要求他,大约已经放弃他了吧?假如是这样,这个后来有天才儿童美誉的丰田根二还能成为天才吗?恐怕连普通的小提琴爱好者的水平都不一定能达到。不过就是开始遇到这种情况,我依然对他有信心,依然认真地教他,他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表扬,根二的父亲对儿子期望甚高,但却恨铁不成钢,记得我曾常常对他说:对他要有信心,耐心地等着吧,昨天他又掌握了一小段曲子呢。这样,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根二终于能拉小星星变奏曲了,我带着全班孩子为他鼓掌:根二,你真行!日后根二成了柏林广播交响管弦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在音乐上有了很高的造诣,这恐怕连他的父亲当年都没有预料到吧
9、?他们那批学生确实都很出色:江藤骏,戈迪思音乐学院高才生;友松洋子,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博士;小林伍思,读卖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铃木西太郎,戈迪思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纠乌根治子,布鲁塞尔音乐学院高才生。关于这批学生,还有一点我必须特别指出:我的学校是免试接收这些孩子的。或者说,我的学校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只要孩子和家长愿意都可以进来,不需要任何考试。实际上,在全国各地,我们的才能教育分部都是这样,就是全都是免试入学。就是说,我的学生根本不是精挑细选的好苗子,正好相反,随便哪个孩子,无论他的资质是高或者低,只要愿意学习我们都愿意接受。我劝每个家长一定要相信:如果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会
10、很出色的。我的学校免试招生,不看重孩子们的天分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观点:才能并非天生,随便哪个孩子,只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都能成才。按照这种观点被教导成长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他们最后成才的事实,最为明确地证明了才能并非天生这个正确的观点。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孩子身上(即使是人们认为是愚钝的孩子)都潜藏着难以估量的、让人吃惊的巨大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发掘他们身上的这种潜力。不要信遗传的鬼话 多年来,人们的思想总是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人们认准了这种僵化的观点:天才是天生的,神童初生时的啼哭仿佛就是一首诗。让他们立刻
11、接受我的天才观确实很难,尤其是我们东方人,对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这类荒谬的东西更是深信不疑。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后,遗传学说又矫枉过正地被完全接受了,甚至出现了这样荒谬的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我时常能听到一些父母埋怨道:我真不明白,人家的孩子学习为什么那么好,一个个都像是天才似的,我们家孩子的成绩老那么差,太让人烦心了啊。我对他们一般都这么回答:先别责怪孩子,还是先反思一下你自己的教育方式吧。家长们听到我这样回答常常会说:但你要知道,我们已经尽了所有的能力来为孩子创造最好条件了,无论别人家孩子有什么,无论多贵,我们都照样满足孩子。无论别人家孩子学的是美术还是
12、音乐,无论多少钱,我们省吃俭用紧着自己也要让孩子去学。但是你看看,这孩子老是这么差,我们真是太失望了。唉,我想这也不见得和你说的教育方式有关,这绝对是人家孩子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遗传基因好,生下来的孩子当然也聪明。我们呢,唉,费了好大劲才混了个一般大学,唉,怎么说也只能怨自己,这就是命啊!这话虽然未免有些夸张,而且还有一部分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想必也是许多家长心里的想法吧。父母聪明孩子也一定聪明,这种观点确实流行一时,但是我对此一直持强烈的怀疑态度。还是拿我的学生来说吧。许多学生的父母并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但这并不等于他们的孩子就比别人差:小林建次郎的父亲是个卡车司机,老实巴交甚至有些木
13、讷,母亲更是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假如按照那些家长的观点,小林建次郎的遗传的基因肯定很差,绝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但事实上他不仅在音乐上有着出色的造诣,在美术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耳闻目睹这样的例子越多,我在思考培养人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加明确了,同时我持续地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教育试验,结果更证实了我的观点:遗传有它自身的规律,能力也有自身的规律,这两个规律是平行的,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我们主观想像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因此,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的确,在人的生理上会留下遗传造成各种差别,诸如身高、长相、体质、性格,都会受到影响,
14、这是肯定的;但是存在另一个事实:人类总是在适应后天的生存条件中得到能力的。这个观点基于这样原因,人脑中有140亿个细胞,自从人出生以后就没有任何作用。对于成年人,除了盲人之外,都能感受到阳光,都能看到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只要听力没有障碍,就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功能似乎是天生就有的,事实并非这样,初生的婴儿不能产生任何反应。但是出生后由于不断受到各种刺激,大脑才在这些方面开始活动,各种功能因此得到开发。任何人并非生下来就会语言,这个事实毋庸置疑。父母的日语再强,就算是语言学家,他们的孩子出生后,要掌握流利的日语也只能依靠一个字一句话的学习。据说有对美国夫妻收养了一个日本婴儿,收养的第一天,
15、夫妻俩马上报名参加日语学习班。人们问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他们这样回答:我们要是不学日语,将来就听不懂孩子说的日本话了。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但却把一个基本的真理通俗地说明出来:即使是日裔儿童也不可能天生就会日语,如果他从小就在美国长大,那他肯定说着流利的英语,而他听到日语绝对是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了。假如按照那对美国夫妻的观点,人的能力完全依靠遗传决定,那么未来的人类将变成一个生物性的社会吧!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力并非遗传而是依靠后天教育。根据这个真理,我们也可以断定:贝多芬和莫扎特都并非天才。我可能因为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而招致众人的攻击,但这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和真理。贝多芬和莫扎特之所
16、以成为千年仅见的伟大音乐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气氛,父母从小的培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在欧洲音乐界颇为盛行:一位大音乐家的产生,那他祖上三代都必须是音乐家。这种结论纯粹是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这实际上是极其错误的。从上面说的那个关于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例子看,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仅仅是因为有良好的环境,最主要的是他们并非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学习,努力把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他们的潜能因而得到最大限度的
17、发展。这就是能力的基本规律。毋庸置疑,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是遵循能力的规律,这是屡试不爽的。就拿语言来说,那些在东京本地长大的孩子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东京话,原因并非他们父母的遗传,而是因为父母和身边人群的东京口音对他们的影响。因此,东京本地方言的特点很快就被他们熟练地掌握,也就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东京话了。或者说,他们比外地孩子更加熟练地掌握东京方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身边的语言环境长期地影响他们,使他们的受到锻炼造成的。一个孩子只要是在东京地区生长,一般都能掌握东京语言,这是因为语言环境的影响,他们之间只是在运用能力上略有差异罢了。而这种能力上的差异,也只是因为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和遗传影响丝
18、毫无关。之所以特别指出这一点,就是想让家长们都知道,那种老是着重遗传就是一切的论调,对培养孩子的能力将会发生多么严重的束缚。这样说未免太枯燥,我还是用发生过的事实来论证吧:如果我们常常关注一些著名人物的报道,可能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科学家、文学家、学者之类的名流,他们虽然都出类拔萃,而他们的孩子,也有着普通孩子远远无法企及的良好条件,但他们往往再也无法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他们差不多都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有一次我为了办理孩子的转学手续,到他们的学校去,当时正是课间休息,五六位教师围坐聊天,其中一位我认识,于是就和他们一起聊了起来。他们正聊这么个话题:谁的孩子学习成绩
19、好,谁的孩子成绩差,他们达成一个相同的观点:名人、学者、博士的孩子的成绩一般都不好。这个观点明显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可以说是错误的-首先,不能单单看学习成绩的好坏,就判断孩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伟人。其次,我熟悉的那些名人,他们的孩子有很多学习也是很好的。但是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忽略:伟人的孩子大多无法成为伟人。这种例子多得不可胜数:托尔斯泰的那么多子女中,谁比得上他呢?莫扎特的哪一个孩子成了和他相仿的大音乐家呢?那么,这种结果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道理,无论是托尔斯泰或是莫扎特的孩子,都具有最优秀的遗传基因,都生长于最良好的容易成才的环境中。要回答这一疑问,只能把一切的根源归结到
20、教育上。你们知道,说到才能,重要的是,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后天的才能教育,而不仅仅是遗传的作用,无论是画家的孩子,还是作家的孩子,假如不重视对他们施行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他们大多无法成为父辈那样出色的人物,照样只能成为凡人一个。而名人们一般对自己的事业非常专注,无意间就不太关心孩子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名人的家族里一代不如一代。反之,普通孩子假如从幼年时期就能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就非常可能成为出色的人物。我并非是要否定遗传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才做出这样的结论。只不过遗传从来就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对孩子的命运能起决定性的影响。相信这本书的读者大部分和我一样是个普通人,也许再往上几代寻根溯源
21、,祖上也不见得能找出个伟人或名人。我在这里想作为一个教育实践家敬告各位读者:万万不要相信遗传万能那套谬论。更不要因为没有继承优良的血统而丧气,请相信吧:普通人的子孙也有可能成为伟人,这完全取决于你们自身,取决于你们对孩子施行的能力教育。熟悉的曲子 现在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才能既不是源于天生,也并非遗传,那么才能一定是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了。人出生的时候,头脑根本就没得到相应的发育,因此根本就没有条件做成十项事业,这样对一个人的成长,后天教育就显得举足轻重了。一个人自他呱呱坠地之日,他就不断接受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刺激,这同时也培养着他,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信息,在他的内心这些信息就会积淀
22、下来,慢慢对他发生影响,他的内在的能力也就这样形成了。可能会有人问:这么重要的一种内在能力,到底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婴儿所接触的环境,这包括父母和别的照顾他的人,这些人的种种举动,他们对他的感情,说话的声音,给他的玩具,饮食,还有他住的屋子的颜色、屋子里的各种家具的形状,自外面传来的各种声音,凡此等等,这些就构成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婴儿成长的内在能力就会受到它们的影响。什么是内在能力?根据经验,似乎婴儿的年纪越小,内在能力反而是越强大。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指出:在刚满两岁时,每个孩童都具有任何一个成人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天才,但是这种才能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迅
23、速地消退。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对内在能力的最为准确到位的阐述。这也说明了内在能力的最大特点: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依赖的条件,因此越是接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发充足,当然,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但是随着年岁渐长,这种能力就会迅速地消失。因此,对幼儿施行早期教育是必需的,而且极为迫切,而施行早期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及时,孩子异乎寻常的能力就越能挖掘出来,这种能力之大,往往是超乎成年人想像的,我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前面曾经提及,我是不经过考试筛选来招收学生的。因此在我的学校里就有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也在学习小提琴,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在学习某种技巧的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不管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莫扎特 教育 风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