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经-止学》(威海三中吴宾).doc
《《师经-止学》(威海三中吴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经-止学》(威海三中吴宾).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经-止学(威海三中 吴宾) 吴宾老师的新浪博客:“止”是停下来的意思,“止学”也是一门学问吗?其实,止学的作者是隋朝的文中子(王通),对于文中子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对于他的几个学生大家一定不陌生,唐朝名臣魏徵、李靖、房玄龄等都是他的学生。“止”对于老师的一生都很重要。 有的老师在长时间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且很难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一些优点已不再被学生认可,那么教师就应该及时的剔除这些“优点”。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 它的啄
2、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 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1.等死,2.历经一个十分痛苦的蜕变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魔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脱落,再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然后,它要再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们便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神鹰一般的三十年岁月!教师工作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可能我们曾经引以自豪的优点和长处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如果我们倚老卖老,很有可能会被淘汰,但是如
3、果我们肯放下架子、学习新的理念、学习新生事物,甚至是向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学习,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又会延长十年、二十年。有的老师年纪大了,就退居二线了,而有的老师年纪大了,反而更能挑起学校(的中)中的重担。我们学校的地理老师田光老师,就走在课改的前沿,他对新生事物的热爱和喜欢超过了新老师。所以,田老师现在五十多岁了,成了学校地理教学的骨干。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详细的叙述一下止学智卷一智慧利用得当,可以修身立命,建功立业。如果利用不得当,则会害人害己。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思维敏捷,才智超群,但最后却落得被曹操借故杀死的下场。究其原因,杨修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逼自己,最后逼得自
4、己无路可走。可见,才智运用不当,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甚至是身败名裂。而三国演义里面的另一个人物诸葛亮,却利用自己的才智成就了一番事业,并且流芳百世。所以,智慧只有合理、正确地运用,才有益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面,我结合止学中的“智卷”来谈一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一、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1. 智极则愚过分的聪明就是愚蠢。我们的教师都是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聪明的老师很多,思维敏捷的老师很多。但是,利用自己的才智做错事的人也很多。有的老师却一张口就得罪人。与人辩论,巧言令色、巧舌如簧,辩论倒是赢了,可是把周围的人都得罪了。有的老师
5、内心看不起别人,一开口就是对他人的讽刺、挖苦,他自己觉得自己的对他人的讽刺、挖苦不是正面的,别人看不出来,可实际上,别人早就看出来了。冷言冷语的讽刺、挖苦,比直接批评和打压,还要得罪人。2. 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老师不必担心自己的智慧少,而应该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我们周围优秀的同事,并不是都很聪明,有的甚至还有点“愚钝”。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周围一些非常聪明的同事,却并不优秀。由此可见,并不是只要老师有智慧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即便老师觉得自己不聪明,也没要担心,因为聪明与否不是我们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的条件。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因为品德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
6、品德不好的老师是无法让自己成功的,即便是取得了一点成绩,最终也会品德的缺失而迅速丧失一切。我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个年轻的小学老师,从毕业之初工作就非常努力,加上长得漂亮,脑袋也很灵活,很受领导的器重。几年内参加了各种比赛,取得了各种荣誉、奖励。用她的原话说,全学校其余老师的获得的奖励加起来也不如她自己一个人的多。渐渐的,她对同事开始不尊重,也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教育局的领导还是非常尊重的,多次的比赛,让她成了整个市的明星人物,很多局领导都很熟悉她。可是,逐渐的她发现,在学校里很多比赛的机会都失去了,她不再受重视,被领导和同事冷落,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荣誉、奖励,都是领导和同事给她的,
7、别的同事去比赛照样能获奖。二、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1. 才高非智我觉得,老师应该首先把“才能”和“智慧”区分开来。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才能。一个老师品德好、业务扎实、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在他的课堂感到轻松、愉悦,学习效率很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学习成绩很出色,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是有才能。这种才能与这个老师是否很聪明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老师有些“小手段”、“小技巧”,不布置作业,但能让学生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他的学科,用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让学生的在课堂上努力学习,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以上所述,并无贬义,有才能的老师也可能利用这样的智慧,但是
8、只用这样的智慧,不能算是有才能。因为这些智慧,只停留在教育的表面。2.智者弗显在中国,谦虚已经渗透到文化里,所以无论我们怎么谦虚都不过分。所以,作为老师即便是内心很聪明,也不显山露水,因为传统文化不允许我们过分表现自己。当轮到你表现的时候,你就当仁不让,好好表现。当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你就好好积蓄力量,等待可以表现的时机出现,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急于表现。作为老师,不但在领导、同事面前不要表现自己有多么的聪明,在学生勉强也不要表现自己的聪明。一个老师,从教多年以后,业务非常熟练。即便是非常聪明的学生,也不如我们解题方法巧妙。当学生发现他们无论如何怎么努力,也不能超越老师的时候,他们就安心按照老师
9、方法和思路来解题,学生的创作性和主动性会受到一定打击。所以,老师应该讲通式通法,一些简单的解题方法,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三、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作为一个名老师,应该有上进心。让自己成功、成名,绝不是为了评上职称,而是为了给自己和子孙一个交代。老师每天都在教育自己的学生,要积极进取,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能有一番作为。我们老师也有子女,老师努力进取,也是给子女做出榜样。老师的上进心值得肯定,值得支持。但是,能够走向塔顶的老师必竟是少数。“名师”、“专家”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责任。地位尊崇就会被很多人关注,偶有过失就会被人说三到四,其实也是很危险的。有智慧的老师,对于荣誉要采取慎重的态
10、度,有些确实不该属于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应该委婉的拒绝。这不仅仅是表明自己的谦虚的态度,也是在保护自己。四、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工作多年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每一种新的理念实施几年之后,就会被更新的理念所代替。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发展、变化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规律。再好的理念,也会被替代的时候,可能老师研究以前的理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当新的理念出来之后,老师就应该逐渐的放弃旧的理念,而去主动地学习和研究新的理念。有些时候,停下来就是进步。朝着错误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我还
11、有一个观点,可能很多老师不能接受,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当中,老师不应该过多的使用技巧和方法的。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挖空心思想着如何与学生斗智斗勇,为了让学生课上不走神,整节课弄得“花里胡哨”。这些“小智慧”,难以让老师有大出息。老师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品德、修养、影响力等因素,让学生自觉的按时完成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不走神。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提高自己,其实不难做到。如果总是想着,如何去对付学生,老师会发现自己的方法会越来越不管用。五、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1. 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在教师队伍当中,也是存在互相打压的现象的,
12、我们无法逃避。但是,我要强调一点,算计别人的人成功在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教师之间的打压,公开诋毁者少,暗中中伤者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稍微把嘴一歪就可以达到打压对方的目的。例如,有的老师孝敬父母。从正面讲,你可以说这个老师很孝顺,是个好儿子或者好女儿。但如果从反面讲,教师就那么点工资,花那么多钱孝敬父母,你是不是不管老婆、孩子。是不是委屈了老婆、孩子,只为了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名声。有的老师生完孩子不久,就担任班主任工作,照看孩子的时间很少。从正面说,这是一种积极工作的表现,舍小家顾大家。但有的人却说,一个人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而去关心学生,都是假的、装出来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13、,暗地里打压别人,混淆视听,看似高明,而实际上也是在成就对方。当对方体会到有人在暗地里打压他的时候,他就会逐渐的去找寻打压他的源头,再用你对付他的办法来对付你。当一个人不断地用聪明才智对周围的很多人实施打压之后,他也会逐渐的被周围的人集体打压,最终身败名裂。在教师队伍中,这样的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我希望老师们要提高警惕,注意自己的“口德”。说别人之前。一定要问一下自己的良心。2.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一个人在成功之前,总是不能规规矩矩。因为规规矩矩,最后可能一事无成。所以,在成功之前,很多人想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够得到提升。他做一些事情的同时,会被很多人看出来,但最后他还是成功了。一旦取得成功
14、之后,那些以前做的事,就要逐渐的舍弃,不能再做了,这才是智慧。教师行业中,很多老师毕业之初,是想方设法的提高成绩。强压学生、加大作业量、强化训练等手段交叉使用,虽然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但却提高了教学成绩。但是,当这个老师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在学校有了一定的地位,他就逐渐的舍弃以前方法,所作所为逐渐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3.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计策有其缺欠的地方,使用计策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增加自己的敌手,谨慎使用计策才能减少祸患。我不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周围的人,谁有心计,是没有心计,你是否清楚?哪些人爱耍小心眼,你是否知道?如果你能体验到周围的人的为人,那么你的为人别人也能体验
15、到。自作聪明,耍小聪明,被人看穿,最终会害了自己。老师对待学生,也要尽量的少用计策,除非学生先用计策来对付你。六、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1.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老师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老师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成为名师、专家,走向领导岗位。而有的老师也极力地想成功、成名,却把自己毁了。总会有学生考不上大学,同样的道理,也总会有老师无法取得成功,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如果老师确实没有能力让自己成功、成名,那么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件幸事。如果老师不具备成功、成名的条件和能力,而又不断地想让自己成功、成名,事情就会向相
16、反的方向发展。不但不会让老师成功,而且会让老师失败,这是我们应该值得警惕的。听说有的老师为了参加优质课比赛,本来不如同事讲得好,却想法设法非参加不可,弄的领导和同事都很生气。2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对有智慧的人说有智慧的话,对愚钝的人说愚钝的话,说法区分对象、注意场合。聪明的学生来问你问题,你就给他讲聪明的解题方法,脑袋反应慢的学生来问你问题,你就讲一些常规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喜欢用愚钝来掩饰自己的智慧,不是自己内心的聪慧外漏,不向别人表露心计,这其实是传统文化,不是虚伪。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用智慧来制止自己的智慧。可能有的老师不能理解,我举个例
17、子,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得装作不知道,可是装的不知道,又很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装作不知道,不如真的不知道。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去避免接触一些事情。以上是我读书后的一点感悟和启发,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势卷二 “势”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我们无中生有。得“势”的时候,我们做事很顺畅,失“势”的时候,做事情却充满阻力。我们的自身的能力、品德并没有因为得“势”与失“势”而发生变化,但是得“势”与失“势”却影响着很多外部因素,让我们走向成功或者失败。可见,“势”对我们的影响真真切切的存在,我们不得不关注。下面,我根据止学中的观点,谈一下教师的“势”。一、势无常也,仁者
18、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1. 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没有永恒的,品德高尚的老师不会依靠“势”。或许有的老师经常“巴结”领导,借领导的“势”来提高自我,但如果领导年龄大了,卸任了呢?既不是没有“势”可以依靠。有这样一位年轻老师,他与学校领导(校长)的外甥女结婚,但是他很注意自己的身份,从来不借助领导的“势”来为自己办事。婚后的5年,他没有政府荣誉,没有优质课,没有评奖的论文。5年后,领导卸任了,因为他没有依仗领导的“势”,也就没有因为领导卸任而失“势”。在领导卸任之后,他周围的同事更加帮助他、关心他,使他取得了很大进步。品德高尚的老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就是工作关系,老师尽心尽力的干工作,领
19、导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根本就不存在教师依靠领导的“势”的问题。2. 势伏凶也,智者不衿。“势”中隐藏着凶险,聪明的老师不会夸耀它。优秀的老师受领导器重,是很正常的事,但老师自己不能拿这样的事来夸耀自己,如果你夸耀了,很容易让人怀疑,你是借助某位领导的提携才取得了进步,对你、对帮助你的领导都是不利的。老师教育学生的时候,对于家庭有背景的学生,有的老师为了抬高自己,就说自己认识某某领导之类的话,这种方法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贬低自己。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如何,老师和学生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老师用纪律、道德来教育学生就可以了,不用借助“势”来提高自己。老师总有得“势”的时候,得“势”的时候不担不
20、能夸耀,内心也不能骄傲,内心的骄傲总会通过语言、表情、眼神表现出来,给自己的招来祸患。二、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1. 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不用借助领导的“势”就能发展得很好。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也不是把自己的“势”给予老师,而是正常的工作方式。领导对老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有的领导在表扬某个老师时,夸大了老师的业务能力,夸大了老师的思想品德,看似是在帮助老师,给老师造“势”,而事实却是让老师在同事面前失“势”。所以领导没有必要把“势”加在品德高尚的老师身上。教师当中也有道德低下的人,不用我举例子,媒体上的例子
21、就很多。现在还没有一种评价机制说,让品德不好的老师脱离工作岗位,同时,品德的高低也是隐秘的,难以得到真实的评价。大多数的老师对待品德低下的老师,不要与之讲“仁德”。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下班后他的同事单独请他喝酒,酒过三巡之后,他的同事开始向他推荐一本劣质的书籍,让他帮忙卖给他的学生。这种违背师德的事情,他当时就断然拒绝了,二人不欢而散。后来,事情败露之后,有几名老师受到了牵连,都受到了处分。所以,对待品德低下的同事,就不要讲“仁德”了。2. 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品德高尚老师的“势”不表现在“力”上,因为“力”没有了,老师的“势”也就消失了。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苛刻,学生稍微
22、犯点错误,老师就加以批评。老师的这种工作方法,让学生都害怕,老师的确能建立自己的“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师逐渐的不那么苛刻,对学生的要求不那么严格了,这时学生就不把老师当回事了。也有的老师能一直坚持严格要求学生,但是学生却对老师的“严格”习以为常,老师又不能想出更严格的工作方法,老师的“势”也就逐渐消失了。在必要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但是,教师的“势”不能建立在“严厉批评”之上。其实,“力”不仅仅解读为“严厉批评”、“苛刻要求”,还可以解读为“体罚”。曾几何时,有的老师就是靠“体罚”来维持教学成绩、维持班级纪律,但随着“体罚”被的指责而逐渐消失之后,老师的“势”就不复存在
23、了。现在,“严厉批评”、“苛刻要求”并没有向“体罚”一样被禁止,但从“力”的角度看,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老师在某些时候可以对学生“严厉批评”,但不可以把“势”建立在“严厉批评”之上,而应该建立在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业务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在学生面前能不怒而威。3.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曾经有个老师在听完我的讲座之后,请教我一个问题。她的同事是典型的小人,而且现在很得“势”。从品格的角度,她不想与之同流合污,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她想依附自己的同事,让自己得到很好地发展。我当时直接回答她,不要和品德低下的人搅在一起。在师经原文中,我也有同样的表述。可她没有听我的,半年之后,她又告诉我,为了
24、她自身发展的考虑,她主动接近并和附和她的那位品德低下的同事,她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适应社会。可是,她发现,并没有因为自己亲近那位品德低下的同事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却被人家利用,多干了很多活。同时,别的同事因为她这种行为,也慢慢疏远了她。所以说,“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三、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1. 众成其势,一人堪毁一个优秀的学校,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但是,团队中个别人行为可能危害整个托队的荣誉。任何一个学校,从待遇、环境、职称评定、工资多少等方面,不可能的让每一位老师都满意。但是,作为老师不可以当着外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经-止学 师经 威海 三中吴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