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大纲增强复习针对性有效性.ppt
《把握新大纲增强复习针对性有效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新大纲增强复习针对性有效性.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握新大纲增强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正确认识新课程高考二、正确认识新课程考纲三、以往高考试题对考纲的反映,把握新课标考试大纲 增强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要去哪里?我想怎么走?,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应该怎么走?,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考命题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高校创新学习丛书,一、正确认识新课程高考,1.物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物质结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最基本的相互作用。高考命题一定要立足于此作为载体。高考注重考查学科核心、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物理学科能力,2.新课程高考同样需要具备选拔功能,因此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较高的信度和
2、效度。(物理试卷设计难度,实测物理难度系数都小于0.40),3.新课程高考命题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学习潜能、科学素养)-高校课程内容 有利于中学实施新课程改革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科学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学习经验以及学科思想和方法等;学习潜能是指学习高校课程应具有的学习潜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物理学科科学素养,掌握物理知识学会物理方法形成科学意识具有科学精神,教育部基教司 朱幕菊,新课程标准修订(义务教育):,“双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学科思
3、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高考备考和解题一样,要从已知条件中寻找规律,求解未来。,要认识新高考,我们先回顾解物理题目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适当换一换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对高考进行分析。,1.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人,你都会想什么?做什么?,谁去命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命题时以什么为参考。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高考命题的最好参考就是前几年的高考真题,高考为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就必须以过去的高考真题、考生分数及难度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这样我们研究高考命题方向就和命题人找到了同样的参考系。需要选拔什么样的考生?考查什么能力,通过什么形式的试题考查,2.高考命题人手里应当有的几件法宝,一大纲
4、或课程标准,高考命题的思想必须与课程标准相吻合。二考纲和考试说明,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试题结构和能力要求必须与之相符。三近年高考真题,往年的考试分析对高考有着承前启后、引领未来的作用。四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教材的再研究,既是对教学现状的了解途径,也是取得命题素材与灵感的途径。,二、正确认识新课程考纲,看考纲应该重点看的是考试的要求,试卷、题型的说明。不要只是抓一些具体的知识条目、个别文字的变化,要体会内容描述的真实意图。,不应该纠缠以下这种问题:“共点力的平衡”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分离出来,单列为一个考点,这意味着什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要求从上升到;新增加的“多普勒效应”复习到什么程度?
5、等等。依靠这些去押题去预测是幼稚的。,如何看待下面几个题目?,(2011新课标)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什么样的运动是这种情况?,(2011新课标)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电流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
6、,记下此时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使_,记下此时R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N读数的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1,2,测电流表内阻?测其他呢?,(10新课标全国),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 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AD,(10新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
7、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光电管,(一)高考考核目标与命题要求,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一)高考考核目标与命题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可以体现学生学习潜能和科学素养的能力很多,考纲中将能力分为五种并不能全部涵盖,只是这五种能力是概括性最强的表述,也是学生必须具有的。不要只是单纯从字面简单认识各能力,从深层次理解各种能力的内涵,对高考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基础层次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需要关
9、注在北京的考试说明中已经单列出现的探究能力要求,其实在现有的能力表述及高考试题中已有表现。,(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景的本质特征,并能将知识与情景联系起来的能力,虽然这是基础层次的能力,也不要将理解能力仅仅理解成能记住一些概念和规律,之所以是基础层次,那是因为这种能力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是后续能力发展的基础。,对理解能力的具体要求有:(1)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适用条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能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文字、数学)。(2)能理解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能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
10、的说法。,(3)能根据研究对象及运动(变化)的特点,正确选用物理量和物理规律描述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包括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述)。(4)能领会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2.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指根据给定的物理事实和条件,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针对问题进行逻辑推断、归纳和论证,并能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对推理能力的具体要求有:(1)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正确推断,明确物理状态的存在条件,定性分析物理过程的变化趋势。(2)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方法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运算、估算,进行论证和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3)能把推理过程和结果(
11、结论)正确地表达出来。,(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3.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是指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分析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是:,(1)能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抽象为与之对应的物理问题,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2)能找出其中相关的条件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进行合理简化,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3)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4)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涵盖所有可以用到的数学
12、表达方式及基本的数学规律、思想和方法。这是定量解决物理问题所必需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具体要求有(1)理解数学表达式或图像的含义并能进行必要的变化,从而获取对物理问题的新认识。(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3)能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5.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指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已有条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具体要求:,(1)了解基本仪器的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能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
13、器。(2)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实验故障,正确进行观察、测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3)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得到正确的结论。(4)能对误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5)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6.逐渐渗透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指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的具体要求为:,(1)通过阅读和观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获取新信息)-途径。(2)从新颖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
14、思路或解决方案,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3)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4)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作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二)考试能力要求解读,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这些能力要求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因此,复习教学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问题的
15、设置应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分析、思辨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甚至设计实验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但探究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实验中,对学生来讲,只要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都是探究过程。因此,学生获取新信息、整合并结合已有知识和方法整合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就是探究能力的体现。,近三年
16、高考试题能力考查对比,近三年高考试题能力考查对比,(三)考纲确定的主干知识,在考纲中对高考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成了、两个等级。这是在高考命题中要把握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学和备考的重要参考。,属于级要求的知识: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在课标中对应的行为动词为: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识别、比较、简述、对比、阐述、解释、估计、理解。,属于较高层次要求()的主干知识: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
17、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在课标中对应的行为动词为: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考纲中的主干知识点,力学(14个):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机械能板块所列4个知识点均为级要求)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考纲中的主干知识点,电学(11个):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
18、场中的运动;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洛伦兹力的公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考纲中的主干知识点,选做部分:3-3全部为级要求3-4有简谐运动的公式与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3-5有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仅限一维),主干知识-大概念观点,1.对学科知识结构具有支撑作用2.所建立的概念具有拓展和延伸空间3.建立概念的过程能培养科学方法4.建立概念的过程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正向启发和影响,三、以往高考试题对考纲的反映,1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新课标高考知识点数量减少(热、光、原、动量、振动和波
19、变为选修),难度降低;但对主干知识进行考查是永远不变的主基调。,高中物理主干知识(1)运动和力的关系(2)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电路的基本理论(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5)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对比(参考),近三年高考试题考点对比(参考),(2011新课标)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答案】D,更多地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11新课标全国卷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 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20、ABD)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力和运动的关系-始终的核心,三、以往高考试题对考纲的反映,1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2.突出能力考查,试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能力立意,命题的出发点是知识,但落脚点是考查获取知识的能力、鉴别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知识作为考查能力的载体。首先确定要考查的能力,然后以实际问题为做素材确定考查的主干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和设问方式。设问体现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态度、观点和方法,关注对学生综合科学素
21、养的考查。不忌讳知识的重复,不追求知识的数量;从认识分析实际问题角度设问,能力立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是什么、为什么、怎样鉴别,会怎么样、该怎么办、优化方案,知识点记忆-覆盖面,方法的应用-迁移,孤立知识点,知识间联系,能力立意,在能力立意中,对知识的选取并没有限制,例如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则图像可取自力、热、电、光、原的任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都可以。,07全国16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比b先到
22、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 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 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 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单看竖直方向的运动,两者位移相同,但a只受重力,b除重力外还有轨道支持力竖直向上的分量,故b向下运动加速度小,典型的分方向研究(力或运动)思想方法的考查,B,E,比较落地时间?落地动能?,分方向研究(力或运动)思想方法的考查,【练】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沿光滑绝缘的桌面向右运动,速度方向垂直于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小球飞离桌面后落到地板上,设飞行时间为t1,水平射程为s1,着地速度为v1,撤去磁场,其余的条件不变,小球飞行时间为
23、t2,水平射程为s2,着地速度为v2,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s1s2 B.t1t2C.v1和v2大小相等 D.v1和v2方向相同,A B C,10年全国18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A B C D,分方向研究(力或运动)思想方法的考查,(2011新课标)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答案】D,分方向研究(力或运动)思想方法的考查,(2010新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握 大纲 增强 复习 针对性 有效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5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