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区位理论与城市空间利用结构.ppt
《房地产区位理论与城市空间利用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区位理论与城市空间利用结构.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房地产区位理论与城市空间利用结构,内容提要:1土地区位与区位理论概述2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3住宅区位理论4城市土地利用的原则和功能分区,第一节 区位理论概述,一、土地区位和区位理论,1.区位概念及区位理论的发展,狭义的区位概念是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与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广义的区位概念是指人类一切活动,包括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科学卫生的一切活动以及人们的居住活动的空间布局及相互关系。,区位理论就是研究地块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分布、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学说。,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系统地阐述了农业用地的空间分布问题,韦伯论工业区位(19
2、09),奠定了现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基础,克里斯泰勒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方(1933),中心地理论,即城市区位理论,奥古斯特勒施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市场区位理论的诞生,2.农业区位理论,孤立国的假设:建立于一个面积相当大的区域内,土地面积是一定,且全部作为农业用地,以获得收益为目的孤立国实行自给自足,只有一个城市,位于其中心,也是全国农产品的消费中心孤立国周围是荒地,城市和郊区只有陆上道路相通,交通手段是马车所有土地的肥力、气候条件、农业技术条件和农业经营者能力是相等市场谷价、工资、利息也是均等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位置级差地租模型:利润(地租)农
3、产品销售价农业成本运输费用,结论:单一因素即运费决定利润,从而决定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的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图,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农作物地带,林业地带,轮作农业带,谷草式农业带,三圃式农业带,以外的荒地,3.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土地商业区位利用原理),主要思想是通过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工业区位理论的三个理论假设:,一是已知工业生产资料产地的地理分
4、布二是已知产品的消费地及市场规模三是存在几个固定的劳动力供应地,工业的区位选择主要涉及三个因素:,运输费用,集聚因素,劳动成本,距离远近,与运费成正比原料性质,是常见性还是稀有性原料,由于工厂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大生产的经济效益或能节约的成本几个工厂集中于一个地点能给各工厂带来专业化的利益集聚因素带来了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4.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带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克里斯泰勒从城市或中心居民点的物资供应、行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主要职能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区位理论,即在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规模及空间布局的学说,并概括为六边形城市空间分布模型。,经济距离和能达到的范围
5、,交通-“中间介质”,行政管理因素,克里斯泰勒从上述三方面分析了城市等级的形成,同时指出了城市对其周围地区承担的各种服务职能,理论上必须是最接近所属地区的地点。,5.市场区位理论-“市场圈”,奥古斯特勒施提出了市场区位理论。他把生产区位和市场区位结合起来,把利润原则同产品的销售范围(同市场区位)联系起来,以利润来判断企业区位选择的方向。,二、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和环境,是形成和决定土地区位的最基本的因素,交通和通讯,是形成和决定城市土地区位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是形成和决定区位的又一重要因素,人口和经济集聚,社会文化,一是居民消费水平、结构和习惯二是居民文化道德水平、劳动力素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地产 区位理论 城市 空间 利用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5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