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doc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1学习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cm、18cm,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
2、法。(板书:找最大公因数)二、授新。1.首先,我们分别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回顾我们“找因数”那节课,以12为例,我们是怎样找的?在找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呢?预设:写出12=112=26=34的算式。从1开始写,原因是什么?(因为1是所有自然数最小的因数。)到什么数字结束?(出现重复,或者是出现很相近甚至相等的数字,例如66,34)结论要一对一对的写。生独立完成,汇报。师板书:12的因数有:1,12,2,6,3,418的因数有:1,18,2,9,3,6但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可以吗?1,12,2,6,3,4 1,18,2,9,3,612的因数 18的因数2.深入研究。思考
3、: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呢?和同桌交流你的方法。生独立找,小组交流,师巡视,生汇报。(生汇报,师板书:12和18的相同因数有:1,2,3,6,)预设:方法12的因数有:1,12,2,4,3,618的因数有:1,18,2,9,3,6在黑板上,把相同的因数圈起来。方法看12的因数中有哪些是18的因数。方法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12的因数。师追问: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相同因数呢?对比三种方法,实际的题目中,你们觉得哪种好呢?3.揭示概念。想这样的结论,1,2,3,6是12和18的相同因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见,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公因数”。那么,18和12的公因
4、数有哪些呢?生汇报,书写在练习纸上。汇报:1,2,3,6是18和12的公因数。师修改板书。(“相同因数”改成“公因数”)师指课题:那到底什么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呢?生试着回答。师小结。在18和12的公因数中,有一个最大的数字是6,这个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师板书。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概念是怎么说的?展示PPT。两个数的相同因数,称作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生齐读。4.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的方法。出示空白集合图,你觉得中间部分填什么?生答:12和18的公因数,投影展示。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并说说原因。三.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回忆:怎样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生回答。PPT展示:找出两个数的因数。找出两个数的相同因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四.接下来,我们来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1.找出9和15的所有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找的。9的因数有: ;15的因数有: ;9和15的最大公因数有: 。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2.填一填,与同伴交流。6的因数 8的因数 6和8的公因数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3.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2和4 3和75和25 7和1327和9 9和816和4 8和7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6、同桌交流。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找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两个数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只得出结论,不用说原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见很多这样的特殊情况。)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汇报,集体订正。反馈结果。五.回顾课前。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那现在我们看看开课前的题目,你能解决吗?有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厘米,18厘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学生齐读题目,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 找最大公因数12的因数有:1,12,2,4,3,6
7、18的因数有:1,18,2,9,3,612和18的相同因数(公因数):1,2,3,6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6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2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与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独立思考可以使每个人深入的探究、冷静的分析;小
8、组合作,可以更全面的思考,解题思路得以发散。教具准备:印有月历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教师谈话:从11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小黑板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11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妈妈的休息日:4、8、12、
9、16、20、24、28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其中最早的一天:12(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二、激思引探,教学新知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其中最早的一天”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修改并完成板书。4的倍数:4、8、12、16、20、24、286的倍数:6、12、18
10、、24、304和6的公倍数:12、24其中最小的一个:12师:教师:为什么要打省略号呢?(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不可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师:请你仔细观察妈妈和爸爸的休息的日子又什么特点?(引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板书)师:在6的倍数和4的倍数中,你觉得哪些数字比较特别呢?(引出4和6的公倍数)师: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引出最小公倍数)(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改板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2、及时练习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大 公因数 教学 设计 北师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