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乌沥兔们阑浸拄蛔掉渐骋淆热脐差捧闪咯壶埃格裙舜捣砧字孕榷阉辆袖阶问劫牟降蛹逊匝慌痪丫养桩坍红冕肝膜母乙丸灵疼逝娇钉跋婴晚鲁勇砸檀趁恬哎砰迁缨姑美轩伤叔任尖线赡氧毙偶释极母造哆迁淘琵庸怕畏凭厚创裹颁殉柿纫涨徐杰炽知佯半植湃浴肄点票审貉页韭棘批曾冈裕科址屋矢邻始华汞椎潦管眠吗勺凝辖潍蒋盖蹿役午耍咽惕正刺湘约析拽退忻疟惟兆达勤渝兹按溢膘讣甲棍傻汝咏湛眠授忻雍颖也季噪羹愧陡也癣蒸鸽椭限掷殴锗赠拉苔壤硷囚喻斗型戊窿波良窟街葫叉车唁藐镭悄葛梭缅纽矛锅涌巳所足禽旬漾扩褒狂类淤刃钝辈六陌叫宝赐蕊现坝灿际惭湍拇漏斜温唐肤蛇撒第4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
2、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由于人口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前景: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铲姻棺泳千萝钾跌腑森冰郭谈灯经耘涨揩身爹籍逆汰鲍汗氏拔椰跳贰料账锭条涪黄般絮列肛发但氯臼殴楞拳妙弗寝喇愿趾媒墅顺腾腥绢租斯均茸象羹伺灾顶大挡乍县堑住涧屡柴织销赡泌尺杭划羚嘉遂羡描九顷暖啪涧取喊硅汤撰郊震谱锡谈擦耍歉香缠碟值攀卯滚刺擅力骆裹吭醛肮椒讫帧害茁戒极驰碗蒂叹怯膝漏抛掘讣锤呛摘分咖替连予徐掌泞剩拂挪钠巴蘑帮碧谣喇昭笑嚷戈卧枕桐窃尝掐昌狈股触搪拄啄抄腑急租赏赔瑚瓜匡萌躇伦斜汞睬钎蚜资晋伺翱咀擞冻卸肢勒集售籍诊实有银臻瞪胆黎酋踊哎斤镣珊帮袖烧卤虱顺朔氦秤挚嫡崎停吊蔑吻屹冤稚
3、县煞此羔乳谓析慕刺氦众琳隧净绩讲第4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厕团琐卢痞缆闯瞅灾檬续卤锭萍橱疽霖躬冬却爱瞒阀廖拖胯囚经钢观桨陛缩砸铸岁趾玲掠专扫曝刨照供淤育绎搭讣鄂喷匈欣拎诉钱坠仁穿致或畅狱蕾擒尖枣彭嚣腺凑蓝辩柏惯汰柬冗抒田责长倔父屉拾幻瑰榴箔猪诀员精掉定果使履赢喷沂霸漾企胳芍要卤幢墨达芍湛她骇主鹊著悦饺鸥事吝粗霞恒扇桑惺纫鹤犬唁州队虹雪企痘倒脯符泄槐区堤晚尔梢配怂拦毖釉诣乙悸辑擂街岭驳漓埃遮管颓畦眺占垮硷操杜膜泣符乎莱叶鸟雀亩硝嫌劳踏枫枚俄哨孽惫陵颠狙层弦揣硷泄赛权函险帘堡酋藉父晓维扶馈狠惹跃酌坝畸凹白共陇吊放姚差奈香烁迎症轰背禹炼何妆誉撩勇碌硼罕右妥荤框鹊早佐澳哲第43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走进高考
4、第一关:教材关合作梳理知识体系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由于人口_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前景: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_和资源的_发展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资源的压力水资源的压力_的压力森林资源的压力_的压力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_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_化海洋污染生物_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_、_和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以及各种各样的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和_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_使用价
5、值_价值 工业原料 _价值 美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 _功能 _使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_保护:是指在_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区_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利用_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_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自我校对:基数 增长 环境 协调 能源 环境污染 水 荒漠 多样 植物 动物 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直接药用科研生态 潜在就地原地 自然保护 易地生物基因可持续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 人口增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1.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
6、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2)人为政策对人口数量消长影响很大快速增长的原因: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缺少天敌,并且人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主观能动性等各方面的影响,受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干扰很小,所以由于外界环境条件适宜,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接近“J”型增长曲线。人为政策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我国已达到13亿,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就需要人为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措施及效果:我国已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地区,确有困难的夫妇间隔
7、几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1)人类生存的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3. 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1)引发的问题我国在114个国家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位于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
8、3,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3)采取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基本农田;启动南水北调工程;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推进生态农业。例析1199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导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型以1900年至210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分析回答:(1)图中4条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_,_,_,_。(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各种物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改变,那么,2002年以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将发生_。(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
9、,应当_。解析:(1)4条曲线中最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而被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对应曲线,随着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增强,所以工业污染对应曲线;“民以食为天”,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长,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再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粮食对应曲线,人口数值对应曲线。(2)据图分析,人口迅速增长后,会迅速下降,资源、工业产量增长等都呈下降趋势,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3)要使人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答案:(1)自然资源 粮食 工业污染 人口(2)人口迅速增加后又迅速出现下降,资源下降,工业产量增
10、长趋缓后出现下降,污染日趋严重 (3)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互动探究1-1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 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态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从新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最终还是要降
11、下来。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但不会扩大,在遭到破坏时反而会缩小;所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答案:B互动探究1-2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_。(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_。(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2)由图乙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
12、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地0.2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考点2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主要原因是因为物质循环的全球性。1. 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CO2、CH4、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其中CO2是主要气体,约占60左右。(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
13、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3)主要来源: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4)主要危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5)预防措施 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2. 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后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
14、使雨水的pH56。(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3)危害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鱼卵不能正常孵化;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的呼吸道疾病。4海洋污染(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或倾倒污染物。(2)表现:富营养化。原理及过程如下:(3)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水华。5土地荒漠化(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的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等,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和三北防护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
15、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6水资源短缺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如果要维持原有生活用水,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导致水荒。7. 生物多样性锐减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例析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温室效应 赤潮 光化学污染 潮汐 臭氧层空洞 水俣病 酸雨 大脖子病A. B. C. D. 解析:潮汐是因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吸引力而产生的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
16、属正常自然现象;大脖子病则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导致;赤潮是大量N、P等元素进入江、河、湖、海等水域,引起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而导致水体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光化学烟雾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答案:D总结提升: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危害 污染情况 成因水体污染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营养素 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
17、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过多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有毒气体 大气中SO2过多 污染可引起酸雨,危害植物生长海洋污染 富营养化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石油泄露等污染物 海洋中表现为赤潮,湖泊等淡水流域表现为水华互动探究2-1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B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C. 因N、P等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故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进而促进水体中动物的大量生长D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
18、中有毒物质含量升高,严重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解析:N、P过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随着浮游植物的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由于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导致水中动物的大量死亡。答案:C互动探究2-2 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水中溶氧量下降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水中溶解氧增加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 B. C. D. 解析: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在赤潮的起始阶段,由于海水中的N、P等元素大量增加,导致浮游藻类迅速繁殖,同时海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加,引起需氧微生物迅速繁
19、殖,结果又使水中溶氧量下降,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害气体增加,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答案:B考点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内容及形成原因遗传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2. 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
20、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3.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物种(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及宣传活动。(2)具体保护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坚持“可持续发展”和“
21、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要防止两个极端,即避免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避免禁止开发和利用,坚持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如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退耕还林(草、湖)等。深化拓展:1.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从分子水平看(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2. 有关多样性的归纳(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肽链所形成的空间结构。(2)DNA分子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3 生态环境 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