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范秋芳.ppt
《产业组织理论范秋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范秋芳.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业组织理论,范秋芳房间:2327联系电话:6980283;8399766邮箱:,课程要求:讲授与讨论学生参与:搜集资料制作产业组织案例并进行分析讲解(PowerPoint)成绩:平时:40%参与:30%论文:30%,1、石油、石化产业scp分析2、汽车产业价格战问题3、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4、钢铁产业问题5、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博弈分析6、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调整7、中国彩电行业价格战8、美国“微软”垄断案9、电信产业管制,参考文献:1、李明志、柯旭清,产业组织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Tirole,J.the theo
2、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8.3、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advanced industrial economics,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杨公朴、夏大尉,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6、石磊,寇宗来,产业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7、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产业组织学的主要学术杂志,1.产业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ndust
3、rial Economics))。该杂志创刊于1952年,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设编辑部,可通过 http:/journals 网页进行浏览。它主要发表产业组织、市场功能、企业行为与政策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领域包括:寡头垄断理论:产品差异与技术进步;企业理论与内部组织;规制、垄断与兼并等。2.经济学与管理策略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它可通过 进行浏览。它侧重于对管理者竞争策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包括产业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应用性博弈论和管理策略等方面。3.国际产业组织学杂志(In
4、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该杂志侧重于研究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包括对传统的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组织、技术进步、生产率分析、以及各种产业结构的宏观经济涵义的研究。该杂志与“欧洲产业经济学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Industrial Economics)联系密切。可通过 Http:/进行浏览。,4.法律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该杂志由芝加哥大学1958年创刊。它重点探讨法律与经济学间的复杂关系,
5、尤其是规制和法律制度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影响,带有很强的公共政策涵义。可通过 http:/网页进行浏览。5.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杂志(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该杂志可通过 http:/网页进行浏览。它鼓励进行法律、经济学与组织学的跨学科研究,美国耶鲁大学主办。6.兰德经济学杂志)(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原名为贝尔经济学杂志(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可通过 http:/网页进行浏览。,7.产业组织学评论(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它是“
6、产业组织学学会”的专门刊物,可通过 http:/网页进行浏览。它发表广义的产业组织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包括竞争和垄断的形式和过程,及其对效率、创新和社会的影响。范围可以是从企业的内部组织到国际比较。在公共政策方面,关注反垄断、规制、放松规制、公共企业、私有化等方面问题。在方法方面,欢迎经济计量学实证和案例分析以及实际调查。8.SSRN产业组织与规制文摘(SS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Regulation Abstracts)。可通过 http:/网页进行浏览。该杂志专门发表产业组织学与规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文摘,包括市场结构、企业策略、技术进步的原因、各种形式的规
7、制、反垄断政策以及特定产业的专门研究,经济学大厦结构,理论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 理论应用:产业组织理论、货币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公共选择、政府理论、公共规制)、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经济)、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公共财政、国际收支的协调发展,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个量分析,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个体利益
8、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家庭消费行为、厂商投资行为、市场的供求理论、市场均衡理论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各个具体产业内部的关系;各个具体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产业经济中的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价格理论)是微观的应用。产业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或者是产业联系和产业布局),我国产业经济学与欧美产业经济学在含义上有根本区别。我国: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是两门课 国外: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组织学是同一学术
9、领域,美国“产业组织”较流行,欧洲常见的是产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第三章、博弈论第四章、寡头竞争第五章、定价策略第六章、纵向一体化第七章、信息与广告第八章、网络与标准第九章、研发与创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三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一节、产业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一、产业组织学的定义(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定义为与市场联系着的不易以标准教科书上的竞争模型来分析的经济学领域。(2)产业组织学手册:定义为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关注于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进程的密切关系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广泛领域。
10、(3)1959年贝恩产业组织:产业组织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核心是SCP分析范式。(4)产业组织是一门经济学专业,它有助于解释为何市场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及这种组织又是如何影响市场运行的方式的。克拉克森,米勒。,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二、产业组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和产业结构(inter-industry)。产业组织主要关注的是产业内的企业间的关系,而产业结构
11、学则主要关注的是产业间的关系问题,在这种理论处理当中,产业的分类主要分成三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例如由此导致的二元结构和经济现代化中的产业升级等问题都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2)产业组织学与企业组织。研究包括产业内企业间(inter-firm)、企业内要素间(intra-firm)。企业组织1的内容进入产业组织研究范围之内,以至于有些人把这些研究称为新产业组织学2。1 同样需要注意区分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企业组织有时被认为主要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从而重点是观察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职能的垂直
12、分布,例如事业部制度和M型企业等。而企业制度则更多的是从激励和信息的角度来考察,主要说明企业内部的投资和决策的关系,这又被称为公司治理或公司所有权研究。举个典型的例子,母子公司属于企业组织,而母公司和子公司都存在企业制度需要研究的所有权问题,因此,可以这样说,企业组织不涉及企业所有权,而企业制度则主要关注企业所有权。2需要注意的是,新产业组织学的另外一种更为普遍的理解是运用博弈分析策略性行为,,(3)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与产业组织。在国际学术界,这两个概念指的是相同的学术领域。产业组织这一术语可能在美国更为流行,而在欧洲,更常见的则是产业经济学。,(4)产业经
13、济学与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所指的“产业”不仅仅单指“工业”或“商业”或其他某个行业,而是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在一般情况下,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与“市场”是同意语。在国际公认的经济学学科分类中,不存在我国过去的“工业经济学”或“商业经济学”的对应学科。农业经济学是存在的,这提醒我们,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和与制造业相关的零售业,尤其是金融业曾经被认为由于其特殊性而适合单独的学科考察1。1在产业组织中,贝恩明确指出产业组织学所研究的产业指的是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产品的企业群。同时,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金融企业,也不涉及非金融企业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买者的问题,其理由是“金融
14、企业有着许多与非金融企业不同的特点和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贝恩之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虽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但是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却一直禀承了贝恩所开创的这一传统。,(5)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关系,产业组织学等同于应用价格理论(applied price theory),这是Phlips提出的观点;Williamson则认为产业经济学等同于应用微观经济学(applied microeconomics);斯蒂格勒就认为产业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子学科,而是与传统的价格理论相互融合的。但是即便如此,经济学家还是接受了亚当斯密的教导,分工出效率,产业组织学现在已经成为与价格理
15、论分属不同的经济学科的学科。,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在很多研究内容上是相同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两个明显的区别。第一,谢勒(1971)指出,纯粹的微观经济理论家主要追求的是理论的简洁,他们致力于将模型建立在尽可能少的基本假设和变量之上。但是,产业组织理论家则倾向于用比较多的独立变量对现实世界作出更加详细的解释。毫无疑问,如果只用少数变量和假设就能合理解释问题,他们都会选择简单模型。但是,当模型的简洁和比较合理的解释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时,微观经济学家更偏好于模型本身的简洁和优美而牺牲一定的解释力;但是,产业组织理论家则希望用更多的变量来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解释力。第二,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组织分析的基础,
16、但绝不是惟一的基础。熊彼特(1954)曾说:“一门科学即是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它已经发展出发现事实、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专门技巧。”在熊彼特看来,要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必须掌握三个主要的技术:历史、统计和理论。产业组织学亦不例外。产业组织学者必须熟知纯粹的微观经济理论,以取得从基本假设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他必须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以便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获得产业结构和绩效之间的合理关系,避免掉入各种数量分析的陷阱;他必须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以便能够用更加宽广的眼光看问题,考虑到诸如法律、政治等因素对经济问题的影响,避免自己的分析太过狭窄。由此可见,微观经济学只是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17、。或者可以说,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理论实证分析,而产业组织学则具有更强的经验研究的色彩。,三、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按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或行业)分门别类设立学科的做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被充分证明是极不科学的。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与过去相比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产业经济学成了“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产业经济学1除了包括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外,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理论等内容,但后面的这些内容更适合放入发
18、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内容当中。1 这样的学术氛围的结果是一些接受了现代产业经济学训练的学者在著书或写论文当中还需要详细地加以说明,以免被误解。这使得我们更愿意使用产业组织学的概念。,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一、渊源及发展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三、芝加哥学派四、可竞争市场理论五、新产业组织理论,一、渊源及发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提出产业组织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20世纪初英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将组织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马歇尔冲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伯伦、罗宾逊分别垄断竞争力论、不完全竞争理论提出了垄断竞争
19、的理论。20世纪40至60年代,哈佛学派形成,梅森、贝恩、谢勒等。SCP范式,二段三段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可竞争性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泰勒尔、科瑞普斯为代表将博弈论引进了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结构主义者),产业组织理论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的分析程序按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结构、行为、绩效存在因果关系,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因此,为获得理想的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
20、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结构主义占主流地位的1970年前后,一批大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在美国被提出诉讼,其中包括1969年由美国司法部提出诉讼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BM)案、1972年的施乐复印机公司案、1972年凯洛特公司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1973年的埃克森公司等8家石
21、油精炼公司案等等。,这种结构主义的反垄断政策从80代开始在美国逐步失去了主导地位:从70年代后期80代初开始,曾经是世界量大最强的美国传统的一些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冲击,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实施世界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则被认作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要因之一。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带来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时间消耗,如IBM公司案前后诉讼长达13年,案件产生了6 600万页的文件并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司敷10亿美元。这使人们对结构规制的实施所花费的大量社会成本究竟能否带来更大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而放松政府规制反而更能达到促进竞争效果的观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产业组织的
22、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结构主义的哈佛学派学说展开了有力的批判。80年代里根政府执政的8年中,基本采用了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的主张,在反托拉斯方面采取了缓和政策。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诉讼的IBM公司案、凯洛特等四家早餐谷物公司案、埃克森等8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都经历了长达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诉讼而分别在里根政府执政后的1981、1982年以司法部的撤诉而告终结。因此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围绕反垄断政策的放松,批判和反对结构主义政策论的产业组织学派的理论观点受到了新的注目。与此同时,一些新理论和研究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鲍奠尔等人的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博弈论方法等。
23、,三、芝加哥学派(效率主义者),芝加哥学派是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施蒂格勒,由于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继承了奈特F.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不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
24、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四、可竞争市场理论,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R.D.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Theo
25、ry,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五、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组织 理论 范秋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