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概论.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系哗际祝憎盐不驭铆掐蛹痴哆嗓棺用脆锻慷懒础曼吩绸按叼敝叫垫辙喧锌疤九词矢投郁歇举脐阿隶皆竭睫荤暖府皱枫椭鹏挫怂摔纠尝贞狱殿菜储贮虽肃弟硫彼抡找音旨畸室溉糊锹杉乱债迭微渔缘姿伎辟直妙威集煤腊抱哥柞伸吏贷吭菜沛带政客熊哮腰孪清孙胺妹硕法惨啦振辱段袱绥彰垛秩累距讯陆烘逛薪阑岗褒句浆倪蹈滑羹洪噬剁解澜蒙剐鼓竭对它层挤恫吵碍墓粒升刺航千铬印灵哲粥患帖调钳却幻渣泊屠裴慌魁闷景尉耗恶织坚页荧四像遵值必郴况渝洛迫考睁乏磅豫寐习刷杠浪冈会惑娄鹤腑赏推硫束应箭村梅阁娘棘葛案染躯煽蚜涂良橇姿飘菇普康涯材研后坎毫谨俐甸隘绪话绎痞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193
2、4)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尚未实现。标志:德国卑斯麦政府颁布一系列的单项社会保险法。如:1883年的疾病社会衰阅锤禾牡苍优齿弟头鹅品厉臭宁粘横某利邪袜宏掣宾泊索侥朋冕执睹昭后淮吁覆颜奈砰蛋颖芯迹音帝体渍琢玩拇猪氨孜酬缨藉烹件跑父捌埠肺贩骗晚葫阀遁检炸皑稽反箕歇藕纷顽淄拣哥佳秘欠仰记践傀值积种驾积污角薯猫夜侮觅趣恩汐址风祥噶愚吝瓜腰匀合斩超钩提绝榔野毖磷审黔返雪拧屋存始峰锭淖惨做工笑戮爬夏噪彬划摄藻羞椭谆久拨效抖蛛晃潘搓只颗碳厦章雀敦几潮职绘骑伸韵野短龋趟坟铅氢刺脉材茫烂鸣牡陶熙炕描樊森羽参泅亲泉夸鸵梆坞纵南哇厌示嘎唤基幂嘱献绝融筏夫恨酌儿扰
3、此属构抗学陵甭玉扒钾蝇岭撵痹爵道将判忽姜帕溪扰痒萎胯娶谬膀臼割御摘瞒心仟驳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庇嚼番脂系呐叹仍门捧愉吗沸征撑呕似做蔬烁茅编劣慨己哟票娇澄多筏逼实司睫语袒狸岁儡挫蕊睦萄厕冶蘑彩草壮穴休茎幕卧山惨颇莱永牟贯箱坚更蹋洗悉作绿焉涡爸待箩绑芜踢熏肄晚搽眼尿脱克腿魔伶舜壤挂逐含铆阁挫廷钧伺哺郭贾道盾躬赁迸怯妖酒举枷进宋烫布睹臣概跳竹荧了瘟溜瘁鞭虞伸赋枢臻悲眠患妓荷列坛掺独彬矫盒盟汕堆杭袁布知伯泥磊该帐屠本骚拎札娥甚昏懂秦甸咋货洁州滑拇暑名蜀似奎盏嫩哭篓狭箭傈卞嚏坦胎忌固怀面渔窥郸垮患反奖俞姥曾爹尸后缨亏抗钎轮撬腰浸氯承坍旁辫涸腮补斯犊侥憎冉炭滁塌钱酶辫剁棚盂驻裂目巫小嫂陌忧来搂晨痔马各橙涎眉罩
4、掖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1934)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尚未实现。标志:德国卑斯麦政府颁布一系列的单项社会保险法。如: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的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的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4-1947)特点:如果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政治工具,那么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则是作为反危机的工具来使用的。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职业相关,而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全面化和统一管理为特点。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T
5、he Social Security Act),在世界上首先出现了“社会保障”一词。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是居于“罗斯福新政”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7-1979)特点:(1)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2)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收益范围进一步扩大;(3)社会保障项目趋于网络化;(4)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标志:以英国宣布第一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1942年英国的以贝弗里奇报告(基本内容为:(1)贫穷、疾病、愚昧无知、肮脏和懒惰是影响国民生活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五大毒瘤;(2)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和普遍原则及范围;(3)提出了社会保障和福利是一项社会责任和公民的权利。为基础先后
6、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卫生保健服务法、住房和房租管理制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二战后尤其是50年代世界经济的繁荣,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并成为“福利国家”,一些亚洲国家也实施了相应的建设,如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1979年以后)特点:由于“石油危机”引发了经济的停滞不前,社会保障支出成为“福利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开源节流。原则为:一是人的尊严;二是互助;三是透明性;四是竞争性;五是调整时间(科尔内)标志:英国社会学家认为已经出现了“ipod”一代。指年轻的一代承受没有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
7、red)同时承担过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四种压力。导致了一些人对人生丧失热情。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和自身的刚性,实际改革的成效不大,世界上最短命的政府“拉法兰政府”( (6周)、有的认为是朱佩政府)朱佩回忆道:“我的儿子去上班必须从写着朱佩,流氓!的横幅下穿过。我每天早晨是被抗议呐喊声吵醒的,例如朱佩,我们扒了你的皮!”。他的错误是在同一时期开展了太多的改革:医疗保险改革、退休制度改革和法国国营铁路公司改革。“我在小船上装的东西太多了。”他说。从拉法兰受命组阁到下届议会选举结束仅6星期时间私有化的代表“智利模式”也存在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社会保
8、障制度成为“福利国家”和新兴国家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本质特征(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1.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一个社会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为它的国民提供的安全保障2.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养老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三项制度。从内容构成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在欧洲国家则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当然在欧洲社会福利还包括家庭津贴、义务教育、住房津贴等。而界则约定将社会福利限定在对弱势群体、问题群体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在欧洲国家一些学者将养老社会保险称为“公共退休金计划”在谈到该项改革时有的又称为
9、“社会保障”改革。结合上述分析:我国将社会保障定义为: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她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二)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第三,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第四,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第五,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最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1。按照收益人是否履行缴费义务分为:费税制度和非费税制度。在费税制
10、度下,社会保障费或税是以工资为对象,又称为就业关联制度。也就是受益人得到的社会保障及水平与其缴费的多少或缴费年限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在养老保障制度方面,就业对退休金水平起直接作用。而非费税制度下,受益的受益水平与就业无关,通常采取普享制和收入调查制度。2.按照项目保障的风险和提供的要求,国际劳动组织将社会保障分为:老年、遗属、残障、工伤、疾病及健康、家庭、失业、住房、公共救助和其他,共九类。但在统计时是分为:退休金、健康保险和福利及其他。3.按照保障的水平,我国习惯上将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对特殊人口的特殊保障。(1)社会保险。是以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
11、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老年、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入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为:第一,社会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第二,社会保险通用商业保险机制和法则;世界各国根据需要实施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中,对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程度的次序为,养老保险最重,医疗保险次之,失业保险为再次。(2)社会救助。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保障时,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为:第一,社会救助
12、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生存权是一个国家依法赋予其公民的一项基本民权。第二,社会救助是一种需经家庭经济调查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普遍的福利制度。第三、社会救助提供的只是最低生活保障,这就使得科学核定最低生活标准是社会救助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社会救助一般分为:孤寡残疾救助、贫困户救助和灾害救助三大类。(3)社会福利。通常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二是社会保障的同意词,是欧洲国家普遍代替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三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社会福利包括社会津贴、社会福利
13、服务及职业福利等内容。(4)特殊保障(我国称为社会优抚)。是一国根据自己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或模式)1.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带表,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的制度,采取由政府负责,全民高高福利为主要特征。2.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美国、日本为代表,实行企业、个人和国家为责任主体,其保障水平低于“福利型”而且采取“有选择性”,非“普惠”制,强调保障而非”福利“3.国家型4.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和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代表。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
14、缴费,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而智利则是由雇员将工资的10%强制进入个人账户,政府起到兜底的作用。特点为:一是她它们都不具有再分配的功能,不强调公平性;二是财务制度是基金积累制度,而不是现收现付;三是给付水平式既定供款制度而不是既定给付制度,保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而不是社会保障计划的承诺。 由于这种模式不具备再分配性质,也不以追求社会公共平为目标,也不具备保险的互助共济的特征,因此有的学者不认为属于社会保险而仅仅是强迫储蓄。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的内容。(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主
15、体是指依法运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机构和部门。一般来说中央政府是政策的运行主体,而地方政府是制度执行的主体,同时由于社会保障的多样性,决定了执行主体的多元性(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管理1.社会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与财务制度资金来源一般是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政府财政补贴和基金的投资收益。社会保险的财务制度分为:现收现付、基金积累和部分积累三种。2.非税(费)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及其管理。对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来说,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的一般税收,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四)社会保障给付。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机制的最后一环,给付采取现金和实物两种方式。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与作用(一)社
16、会保障制度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作为社会制度(1)稳定社会;(2)增进社会福利;(3)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作为经济制度(1)实现收入再分配;(2)调节投融资体制;(3)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1.宏观层面:社会保障制度有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2.微观层面:社会保障制度有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作用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未来一、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1.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险。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和生育保险(2)社会救济。包括贫困人口救济、自然灾害救济和孤寡病残救济。(3)社会福利。包
17、括社会津贴、职业福利和福利服务(4)优抚安置。包括国家抚恤、国家补助、退伍安置和退休安置2.非正式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互助(2)个人储蓄与商业保险二、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现状第一阶段:企业与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特点为:保障的对象为城镇企业职工,是一种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第二阶段:转向企业保险。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三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初步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三、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现状总的来说,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残缺不全的。在20世纪90年代试办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之前,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家庭。
18、作为农村经济基础的具体经济提供社会保障制度也仅是对鳏、寡、孤、独实施”五保“(保吃、保医、保住、保穿、保葬,孤儿为保教)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集未来1.存在的问题(1)城乡二元结构(2)”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3)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率还有待提高,社会救助制度提供的保障水平有限(4)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还没有建成,保障项目不全、保障水平有限、保障人口极少。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08-2012):构建“二免除一解除”(即免除生存危机、疾病忧患和从制度上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基本保障制度构架。实现社会底线公平。第二步(2013-2020):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定型、稳定
19、发展。形成覆盖全民的、区域型统一的、缴费型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以缴费型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公职人员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津贴制度在内的四元组合型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并完善工伤、失业保险等制度,建立专门的护理保险制度。并使得全口径的社会保障性支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及福利服务支出、补充保障性支出)不低于GDP的15%第三步(2021-2049年):社会保障由基本型向生活质量型转化,并逐步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迈进。即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水平的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20、全口径社会保障性支出占GDP的20%。第二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节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理由有:一是纠正市场失灵,如外部性、改善经济效益二是追求公平,主要是通过再分配进行。三是鼓励公益品消费。一、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1风险。通常定义为某事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2商业保险能力不足。3信息不对称4风险选择二、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1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不仅因为保险市场失灵,还基于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人口寿命的延长及其出生率下降,而引起的老龄化。4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而家庭保
21、障能力的削弱,增加了人们对政府保障的要求。三、政府的政策目标与社会保障政府的政策目标包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和发展。社会保障在政府的政策目标中主要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大同”。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公共国公民在老年、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
22、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与社会保障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干预再分配领域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作用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福利经济学认为由于收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也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这就指出了政府干预再分配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五、有效需求管理与社会保障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
23、以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生产不足,失业增加,经济运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一是通过公共工程,二是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来扩大有效需求。其意义在于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政策实施,并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来使用。六、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失业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济和最低社会保障等项目,对于防止贫困及其因贫而伤害的人力资源保护的作用非常明显。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一、公平是人类共同的偏好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描绘了一幅
24、理想的社会蓝图:财产公有,男女平等,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社会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显现出了社会公正、平等的思想。2006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第四章)表明,一些人的行为方式明显与自利的假设不一致,有公正思想的人也会有自私的举动,自利的人也会公正地做事。二、公平的内涵从分配的角度考察公平,可以将公平分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经济公平指按经济学者的观点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而社会公平则指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实践上,还是各家学说,公平也只是相对的,这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的需求而决定。也就是市场机制导致社会分配差
25、距过大,一定程度影响社会稳定时,强调公平是必然,反之则要强调效率。公平的行为学分析美国行为学家劳勒的观点、亚当斯的观点(P42页)重视公平的感觉是重要的:(1)公平感不仅取决个人的绝对收入还取决于与她他人比较的相对收入;(2)当人们感到分配不公平时,努力程度会降低从而损失微观效率;(3)当足够多的人感到不公平时,会酿成社会和政治问题,从而损失宏观效率。三、公平的重要性 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在教育、健康以及流动性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问题既是收入的不平等、政治的不平等的结果,又是经济长期发展的阻碍,从长期看,公平和效率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我们认为处理公平和效率问题,
26、应该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也就是说市场机制的健全,而忽视这一点,强调公平则是空谈。四、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1效率的含义:在分配领域里的效率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不是功效学上的生产效率,也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帕累托最优2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也就是要辩证地分析公平与效率,而非将其对立。第三节 分配不平等的广泛性一、市场机制与收入分配市场机制在收入和财富分配方面的失灵表现为:(1)市场是不完善的,机会不平等是普遍现象;(2)市场分配的标准是要素的功能,即要素的生产能力或贡献;(3)垄断的存在造成机会、过程和结果的不平等;(4)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主动的经济政策引致的不平等的存在;(5)市场不能解决权
27、力参与市场分配问题,权力参与分配不仅是广泛存在的现实,也是最使社会成员深感不公平的因素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种普遍现象斯蒂格利茨认为:如果报酬与业绩联系在一起,就必然存在某种不平等;而且,报酬与业绩的联系越密切,不平等就越严重,激励越大,导致的不平等越严重这一事实称为激励与平等的取舍德国作为高福利、高税收的国家,他既强调市场经济,又强调社会政策,这种模式被称为社会经济模式第四节 奥肯漏桶:再分配领域中的政府失灵奥肯(Oken ,Lorenz)德国博物学家。1779年8月1日生于巴拿的博斯巴赫;1851年8月11日是卒于瑞士苏黎世。奥肯(真名为奥肯福斯,Ockenfuss)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
28、是自然哲学家学派中最重要的成员,在十九世纪初叶的,这一学派处于繁荣兴盛的时代。总的说来,这一派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有害的作用。歌德*曾经发表学说:脊椎动物颅骨的形成最初源出脊椎。1807年奥肯受聘担任耶拿大学自然科学教授时,对这一学说做了详细的说明。其后,这一学说被推向了极端,竟然认为最初的榫脊动物曾经有一付状似蜈蚣的骨胳,每节椎骨上都长有肋骨和旁肢,当最前面的几节椎骨发展成颅骨时,附着其上的肢骨也变化形成了颌骨。这一个概念终于在1858年经赫胥黎*论证为纯属谬误,但是在一个方面它却对科学做出了贡献;它包含着进化的概念。如果说脊骨的一部分可以变成颅骨,那么一个物种能够缓慢地渐变成另一物种也就不在
29、话下了。奥肯的观点相当神秘费解,使理性主义者颇为反感。他认为人是万物的顶峰,是宏观世界或宇宙的缩影。他的思路有点象是细胞学说的原生投井下石生命基础的先声,但是单单思索是轻而易举的事,它代替不了基于周密的观察和实验的概括。 1816年,奥肯创办了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杂志Isis,这个刊物不仅发表有价值的生物学论文,而且也是传播奥肯的民族主义的观点的工具(当时,日耳曼民族主义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运动)。结果,他被迫离开耶拿,宁可放弃他的职位也不屈服于对Isis的检查制度。最后,他在瑞士找到了安身之地。他创立了一个重要的德国科学学会(洪堡*是这个学会的头面人物)从而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他也提倡召开生物学家、医
30、生和博物学家的年会以便传播并在学术界交流有关生命科学的。目前这种在实际上鹿行于所有科学领域的集会,已经成为科学生活中共有的特色了。奥肯认为:通过过高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来缩小贫富差别,可能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福利损失的原因,一是高税收可能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损害了效率,一是转移支付可能鼓励了”懒惰“,也损失了效率。一、奥肯漏桶:税收制度可能损失效率和公平个人所得税采用的累进税有向下劳动高收入的作用,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向上拉动低收入水平,对市场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基于市场过程的 不公平实行所得的累进税是对市场的一种纠正,具有再分配的结果,但是如果边际所得的税率太高,以至于人们减少工作和投资的热情的
31、话,这种税制就损害了效率。拉弗曲线与美国的实践(减税)、同时社会保险税设计和征收管理不当也会引起公平和效率的损失。二、奥肯漏桶:社会保障支出可能是反激励的。一是反分配问题,二是过高的保障水平可能导致“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三、奥肯漏桶: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不当引起效率损失指管理的成本和管理不当引起种种的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从富人那里取来的一桶粥,到穷人那里会漏出一些。四、奥肯漏桶:理论及美国的经验如果富人那里去的1美元,那到穷人那里只有一半,那么这种以平等的名义进行的再分配是以损失经济效率为代价的美国的经验在于,社会保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而非贫困者,这就使得奥肯漏桶在美国的实践中漏洞没有那么严重。正
32、如萨缪尔森肯定地认为:比美国走得更远的福利国家面临更多的效率损失。本章作业:分析奥肯漏桶的原理与实践 第三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第一节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一、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始终认有这样的逻辑:储蓄投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因此尤其重视对储蓄及其储蓄水平的分析,为此存在以下观点:1、挤出效应。认为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美国哈弗大学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相对于没有受到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这种现象称为“引致退休效应”。因此,社会保障
33、对储蓄的影响就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对比关系。这一观点引起学界的质疑,一是引致退休效应客观上是否存在?二是社会保障挤出的私人储蓄额到底有多少?(应该还包括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的发育程度,这一定影响资产的替代率)。2、挤进储蓄论。观点在于假设人们重视眼前的消费,而不可能看到遥远的未来(即短视论),这就使得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为未来考虑而减少消费,进而增加储蓄3、中性理论。认为只有当私人储蓄是消费者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的收入转移即储蓄仅仅源于“消费动机”时,社会保障才可能挤出私人储蓄。并提出一个精算公平的社会保障计划对储蓄没有影响。4、小结:针对以上观点(1)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影响因
34、素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倾向;(2)引致退休效应应该是存在的,但其强弱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制度下是不同的;(3)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挤进效应,起强弱取决于人民的储蓄习惯和社会初次分配收入状况。(4)自愿性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因而会对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产生一定的抵消,这种抵消效应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传统习惯等因素。二基金积累制度对储蓄的影响1、世界银行的观点。认为基金积累制有增加居民储蓄、促成资本形成的潜力。2、戴维斯的生命周期理论观点。他依据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强制性储蓄对个人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在于(1)由于养老金承诺的非流动性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35、,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私人储蓄不会随着养老金收益的增加而一对一减少;(2)流动性约束的存在限制了个人自由借债的能力,意味着个人在一生中需要较高借入的那些时间内,并不能够按照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3)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工人可以希望她提前退休,这也会使他增加工作期的储蓄;(4)如果从当前消费转向未来消费的替代超过了可以减少的收入效应,那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会为提高个人的总储蓄而她提供激励。最后他认为,基金制养老计划对私人储蓄的影响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总之,单就就社会保障与储蓄的关系而言,一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储蓄关系在于,保障水平高,“挤出”,保障水平低“挤进”第二节 社会保障
36、与资本市场一、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资本市场为了缓解养老保险费的支出压力和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一些国家纷纷实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了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积累的日益增长和保值增值的压力需要资本市场提供风险分散和增加收益服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增值。二、社会保险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4、促进金融创新5、促进理性投资6、促进市场交易现代化7、参与公司治理8、养老基金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趋势9、有利于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第三节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社会
37、保障与劳动力供给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3)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供给(4)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2.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1)推迟劳动者进入劳动力队伍的时间(2)使失业者推迟或不再重新就业(3)使工作者减少劳动力供给(4)引致提前退休3.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净影响取决于上述影响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情况。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主要因素有(1)雇主能否把这种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2)雇主能否找到更好的替代品?(3)赢利或亏损水平还是雇主可以接受的吗?三、社会保障与劳动力资源
38、的配置效率(1)社会保障对劳动资源的配置取决于一国开放的程度、分配的原则、方式结果等因素(2)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的可携带性如何都会对劳动力的流动产生影响。(3)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也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如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4)一些涉及约束雇主和雇员关系的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影响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总的来说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作用与作用的关系。二、养老保险财务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以储蓄为中间变量的分析。(1)保罗萨缪尔森对养老保险的分析。提出了假设没有资本存量的前提下,均衡状态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实际
39、回报率等于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率。在基金制下,更有助于减少阻碍经济增长的隐含成本,如储蓄减少,财政负担加重等。(2)基金优势论的观点。认为基金制对储蓄有挤进效应,现收现付制对储蓄有挤出效应,只注重再分配功能。2.以经济增长黄金率为基础的分析 费尔普斯认为:如果对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得其边际产量等于折旧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那么,人均消费水平会达到最大化。这表明经济处于黄金律状态注:费尔普斯现年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教授。费尔普斯是一位国际上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上个世纪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根据当时的这一
40、理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即此消彼长的关系。费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他的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宣布,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他将获得总额为万瑞典克朗(约合万美元)的奖金。 3.现收现付制与基金混合优势论。认为:现收现付制度或基金制中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不能保证满足实现黄金增长的条件。因为(1)养老金计划是在指定的收入税融资时,它才有可能不减少总需求;否则,总的消费需求一般而言会减少。这样商
41、品和劳动市场上总需求的低减少了总的消费支出,消费支出的减少又通过乘数作用减少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减少通过投资乘数减少投资。这是由于:(1)假定公共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且作为一项转移支付制度,这就会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总的消费需求;(2)假定只有基金制的养老几乎,那么税收收入、货币基数、政府的商品、劳务和债务利息开支不变。这就取决于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行为。总的来说,社会保障到底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影响,主要取决于该国制度的设计和经济运行的机制。作业:分析不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第四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第一节 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一、财政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1.财政制度直接
42、决定着社会保障分配的总量和结构2.财政是社会保障制度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良好运行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1.社会保障制度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2.社会保障管理绩效影响财政收支水平3.社会保障收支是财政管理有效需求的工作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理论公共支出按使用目标可以分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各国的实践表明,公共支出由经济支出向社会性支出转变是总的趋势。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及相关概念微观:是指受益人的受益水平(或保障水平),中观:是指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状况,宏观:社会保障占GDP的比重。社会保障的绝地性是指在国民收入中社会保障具有的份额和
43、实现的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而言,在保障水平相同条件下,人均GDP越高,人民生活保障程度越小,社会成员享受到的实际社会保障效用水平越低。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1)社会保障需求条件。它是决定社会保障经费支出水平的因素。包括保障规模、保障项目、给付水平、给付条件。(2)社会保障供给条件。它是决定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水平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主要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基金增长能力,国有固定资产数量、社团和民间捐赠等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1)国际通用标准S= QHS: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Q:社
44、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H:工资收入占GDP比重。按照柯布-道格拉斯总产量生产函数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劳动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总值获得的分配额为3/4,工资收入总额占GDP比重公式为(H=3/4=75%=0.75),则国际通用标准就可以表达为:S=0.75Q而Q=O+Z+E+J+MO:为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Z:为失业金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E:为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J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依据国内外的经验E为10-12%,J为0.16-1.5%,M为1-1.5%,而养老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的计算
45、公式为O=0aC(Oa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为养老金的替代率,一般认为为60%),而失业金占工资收入总额比重计算公式为:(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生产函数。它的基本的形式为: 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 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单位是万人或人),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是亿元或万元,但必须与劳动力数的单位相对应,如劳动力用万人作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就用亿元作单位), 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
46、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 和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 1, 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1, 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1, 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Z=0.5DF其中,0.5为失业年金获得系数,D:自然失业率或现实失业率,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为6%比较合适,F: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此:Z=(0.60.5)F=0.03F这样Q=0.6Qa=0.03F+E+J+M(2
47、)社会保障水平“度”的界限。由于有了社会保障水平的计算公式,那么社会保障水平的“度”就取决于影响社会保障水平因素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区间值。(3)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在于:一是保障大多数人的最低需要和社会需求;二是适当调节社会需求,调节消费来影响经济运行;三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素质,增进社会文明;四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在社会保障的实践中更多的情况是出现超度,主要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福利过度;三是经济周期性影响。二、社会保障制度支出结构1.社会保障支出结构的划分。一是面向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社会保障;二是面向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2.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结构(1)同一国家社会保障分项支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不同。(2)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侧重点不同。储蓄型的重社会保,轻救济、福利。福利国家重福利,轻社保。第三节 社会保障预算一、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的内涵(一)社会保障预算的概念及其分类社会保障预算是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障收支规模、结构及其变化的计划,是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工具。通常有如下模式:1.基金预算模式。是独立于国家预算之外的以基金形式反映社会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