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ppt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埃里希弗罗姆是著名的德国(后来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亦被认为是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弗罗姆(1900-1980),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到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第二部分(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第三部分(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1、母爱
2、的性质是怎样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2、父爱的性质是怎样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说明了什么?,自主研习,1、母爱的性质是什么?,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是无条件的。,积极面:它是无条件的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1、母爱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2、父爱的性质是什么?,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的
3、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2、父爱的优点与缺点各是什么?,3、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无爱 被爱 有爱 创造爱,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规律:,问题探究,明确:弗罗姆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不错,相对于其他几种性质的爱而言,
4、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即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1.作者在本文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真的如此吗?,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5、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2.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被人爱”是原因,“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所以我爱人。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先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 孩子 之间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