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路基础第5章.ppt
《《计算机电路基础第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电路基础第5章.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电路基础(第二版),何超 主 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5章 几种常用的放大电路,本章提要 本章先讨论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的类型(也称组态)及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然后讨论几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在对信号进行放大时,根据信号特征的不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放大电路。若需要放大微弱的交流电压(mV级)信号,则采用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或称为电压放大器(如上一章讲过的基本电压放大电路,往往为整个电子线路的第一级或前几级);如果输入信号是随时间极其缓慢变化的(例如温度、压力、位移等非电量经传感器转换成的电信号),则需要用直流放大器;当信号电压值虽已比较大,但带动执行机构的功率还不够时,则要用低频功
2、率放大电路(往往为整个电子线路的末级或最后两级)。,5.1 负反馈放大电路,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如果将电子电路中输出回路的电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经过一定的元件(或网络)回送到电路的输入端,让这一回送信号(称反馈信号)与外加输入信号共同参与控制作用,这种输出量的回送过程就称为反馈,这样的元件(或网络)称作反馈元件(或网络),整个电路称为闭环电路。如果由输出回路反送到输入回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使加到电路输入端的净输入信号削弱,则称为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使加到电路输入端的净输入信号加强,则称为正反馈。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应用普遍,而正反馈主要应用于振荡电路和比较器电路中。,5.1
3、.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方框图和基本关式,5.1.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方框图和基本关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如图5-1所示。为便于分析,以下各量均以相量形式表示。图中,表示信号,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和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信号,表示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表示反馈信号。,图5-1,Xi,Xid,Xf,+,-,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该方框图中,设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为(又称为开环放大倍数),则有(5-1)反馈网络从输出信号中取出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输入回路,称之为反馈信号,其中 与 之比称为反馈系数,用 表示,即,所以 反馈信号 送回到输入回路与输入信号 相比较(相
4、加或相减),得到的差值信号称为净输入信号,即,该差值信号去控制输出信号。若以负反馈为例,则有,(5-3),将式(5-1)式(5-2)、式(5-3)联立,可得(5-4)设为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则有(5-5)式(5-5)表明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与基本放大电路的开环增益、反馈系数之间的关系。在电子学中,把该式中的()称为反馈深度,其值的大小反映了电路中施加负反馈的程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所有性能的变化都与()有关。,5.1.3 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与判别,根据反馈网络从基本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中采集的反馈量是直流量还是交流量,有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之分;从采集的反馈量为电压信号还是电流信号来看,有
5、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之分。当反馈网络跨接于输出电压两端,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这种反馈方式称为电压反馈。当反馈网络串接于输出回路,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称这种反馈方式为电流反馈。反馈网络串接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时,称为串联反馈。当反馈网络并联接于输入回路时,称为并联反馈。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可得到四种形式(或四种组态)的反馈放大电路,即:电压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流并联反馈。,5.1.3 负反馈的四种基本组态与判别,反馈的判别,首先是判别电路有无反馈;再判别其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然后再进一步判别是属于上述四种组态(或基本类型)中的哪一种。现以图4-1
6、3所示电路为例来说明反馈判别的具体步骤和方法。,IR1,IR1,IC,RC,C2,RL,e,Ce,Re,IE,IR2,Rb2,+,+,Rb1,C1,b,IB,+,c,1判别电路中有无反馈 方法是找电路中有无联系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的元件(即找反馈网络),若有,则可判定电路有反馈,否则电路无反馈。事实上,输出电流iC流过发射极电阻Re(设Ce断开),产生电压降uEiERe,由于uE也在输入回路中,这样,就把输出回路的电量iC送回到了输入回路,这就是反馈。2判断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 在图4-14电路中,若在发射极电阻Re两端并联上旁路电容Ce,在Ce的容量足够大时,可认为交流量全部被Ce旁路,使R
7、e两端只有直流电压降UEIERe,这时仅有输出回路的直流量IC反送回到输入回路,称为直流反馈。图4-14所示电路中,如前所述把Ce去掉,则在Re上不仅有直流电压降,而且还有交流电压降,这时电路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由输出回路反送到输入回路的电量是交流量,称为交流反馈)。,3判别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进行判别。具体步骤是,某瞬时在电路输入端加上一个对“地”为正的交变信号,根据电路组态(即三极管的连接方式),依次判定在该瞬时电路中有关各点的信号极性,从而找到反馈信号的极性,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削弱,则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增强,则为正反馈。若某瞬时在图4-14所示
8、电路的输入端加上对“地”为正的交流信号时,因隔直电容的容量足够大,其容抗很小,可视为短路。故三极管基极电位升高,其瞬时极性为(+)。基极电位升高使得增加,导致增加,集电极瞬时电位下降,故c极瞬时电位极性为(-);而、的增加导致增加。根据知,发射极电位也增加,e极瞬时电位极性为(+)。这样,反馈作用使得净输入信号削弱。由,4判别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在图4-14中,反馈网络Re明显地串接于输入回路,因而是串联反馈。判别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时,还可以采用输入假想开路法。即:假想输入开路后,若反馈信号对净输入信号没有影响,则为串联反馈;若反馈信号对净输入信号有影响,则为并联反馈。,5判别是电压反馈
9、还是电流反馈可根据反馈网络是跨接于输出电压两端还是串接于输出回路来判别,跨接于输出电压两端时为电压反馈,串接于输出回路时为电流反馈。图4-14所示电路中的Re串接于输出回路,所以是电流反馈。在判别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时,还可以采用输出假想短路法。即:假想负载RL短接,若这时反馈信号等于零,则为电压反馈;不等于零则为电流反馈。综合上述分析表明,图4-14所示电路是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例5-1 试判别图5-2所示电路中的反馈。,uo,解(1)判别电路中有无反馈该电路中,电阻Rf将输出与输入回路相联系,因而存在反馈。(2)判别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反馈电阻Rf两端没有旁路电容短路交流信号,也无电容
10、隔离直流信号,所以,该电路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3)判别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在某瞬时输入端加入对“地”为(+)信号时,因为三极管V为共射极放大组态,其输出与输入反相,故晶体管c极瞬时极性为(-),e极瞬时极性为(+),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削弱,所以是负反馈。,(4)判别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假想输入开路后,反馈信号 的变化仍然影响净输入信号,所以该电路是并联反馈。(5)判别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假想负载RL短接(即令uo0),此时反馈信号,所以是电压反馈。综上所述,该电路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例5-2 试判别图5-3所示电路中的级间反馈。解(1)判别有无级间反馈 该电路由两级共射放大电路
11、组成,Rf、Rel和Cf把第二级的输出回路与第一级的输入回路联系起来,因此级间有反馈。Re1、Re2还是本级反馈元件。(2)判别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电路中采用了电容Cf隔离直流,所以Rf和Cf构成交流反馈。Re1构成第一级本级交流反馈,Re2构成第二级本级直流反馈。(3)判别反馈极性设某瞬时所加的输入信号的极性对“地”为(+),Cb1容量足够大,可以认为Cb1对信号相当于短路,故输入信号相当于直接加到晶体管V1的基极,由于V1、V2均为共射极组态,故晶体管的集电极信号与基极信号是反相关系,可得到晶体管V2的集电极信号极性为(+),即输出信号该瞬时的极性为(+)。反馈回到Re1上的信号 在该瞬
12、时的极性是上(+)下(-)。因此,,净输入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削弱,故为负反馈。(4)判别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若假想输入开路,反馈信号变化不会影响净输入信号,所以该电路是串联反馈。(5)判别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若假想输出短路,这时由第二级输出回送到第一级输入回路的信号为零,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信号有关,故为电压反馈。注意:输出假想短路后,但Re1上仍会有电流流过,不过这不是由第二级的输出回路反馈回来的信号,即不是级间的反馈信号,而是第一级的信号,图5-3 例5-2题图(电压串联负反馈),5.1.4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会使其性能发生变化。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主要影
13、响如下:1降低了增益,但可以提高其稳定性从前面导出的基本关系式(5-5)看,在负反馈情况下,与是同种物理量(同是电压或电流),而且相位相同,故 是正实数,并有1+1。可见,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增益下降了。如果式(5-5)中的 1(例如 10),则认为反馈加得很深,或叫作深度负反馈。这时式(5-5)可简化为(5-6)式(5-6)表明,在深度负反馈时,闭环增益与晶体管或组件的参数无关,而仅与反馈系数有关。反馈系数是由反馈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决定,反馈网络一般由电阻、电容等线性元件组成,反馈系数的稳定性可以做得很高,所以,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闭环增益是非常稳定的。由此可见,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器增益的稳
14、定性。,2展宽通频带放大电路都有一定的频带宽度,如图4-2所示,若基本放大电路的通频带为BWfH-fL,则在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的情况下,当频率升高到fH以上(或下降到fL以下)时,增益的下降会比中频增益A0的0.707倍更多。但在引入负反馈后,频率上升到fH以上(或下降到fL以下)时,输出信号 的下降会使得反馈信号 也下降,在输入信号 不变的情况下,净输入信号 必然上升,从而使输出信号 有所上升,增益仍然在中频增益的0.707倍范围之内。这也就是说,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通频带加宽了。,3减小非线性失真小大大小OOO小大O图5-4 负反馈对波形失真的改善由于放大电路内部存在晶体管等非线性元件
15、,若工作点选择不合适,或输入信号很大,都会使输出信号产生失真。引入负反馈后,可以利用负反馈的自动调节作用起到改善波形的效果。若输入信号为正弦波,经过放大电路后,输出波形失真,假设的负半周大而正半周小,如图5-4所示。引入负反馈后,送回到输入端的反馈信号的波形与波形相似,于是就会对输入信号波形的负半周削弱较多,正半周削弱较小,结果使净输入信号负半周小而正半周大,再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输出波形的失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应当注意,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是指减小放大电路内部的原因引起的失真,对于输入信号源本身的非线性失真,负反馈是无法改善的。,4抑制噪声外界因素(如电源纹波、其他杂散电磁场等)使放大器
16、输出端出现不规则的信号称为干扰输出,而放大电路中元、器件内部载流子的不规则热运动,也会使放大器输出端出现不规则的信号,常称为噪声输出。引入负反馈后,可以抑制噪声。其原理是:加了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幅值和噪声幅值都减小了。应当注意,负反馈可以抑制噪声,但必须增加输入。5对输入电阻的影响,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会对输入电阻造成影响。其影响情况取决于所加负反馈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串联反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而并联反馈则会减小输入电阻。这主要是因为:串联负反馈的信号总是以电压的形式送回到输入回路,因此,实际加到放大元件上的净输入信号uid比输入信号ui要小,输入电流ii也必然减小,从输入电阻的定
17、义Ri=ui/ii看,相当于输入电阻增大了;而采用并联负反馈,则相当于在输入回路增加了一个并联支路,于是ii增加,相当于输入电阻减小了。,6对输出电阻的影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的影响情况,取决于所加负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电压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电路近似恒压源,因而使输出电阻降低。同理,电流负反馈起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电路近似恒流源,因而使输出电阻提高。综上分析,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后,其性能得到了改善,这是以降低增益为代价换取的。增益的降低可以用增加放大电路的级数来弥补,而上述各种优点则很难用别的办法来获得。所以,负反馈在放大电路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负反馈也有一个潜在的缺点,那
18、就是有可能使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这需要在电路设计时加以考虑。,5.1.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特例射极输出器射极输出器的电路如图5-5(a)所示。它的输出信号不是从晶体管的集电极取出,而是由发射极取出,即把负载由集电极移到发射极,因此,把它取名为射极输出器。从晶体管的接法上看,它是共集电极接法的电路,这是因为放大器的直流电源UCC对交流信号相当于短路,如图5-5(b)所示,集电极成为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故称为共集电极电路。由图5-5可见,射极输出器的反馈电压就是输出电压,因此,输出电压全部反馈到了输入回路,与输入电压串联后加在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且极性相反,所以,它是一种电压串联负反
19、馈电路。,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如下:1电压增益近似等于1由图5-5(a)可知,加到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为或,因很小,可忽略不计,故电压增益(5-10),可见,该电路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大小近似相等,且相位一致,因此又称该电路为射极跟随器。虽然该电路的电压增益 1,但从另一方面看,射极电流为(5-7)上式说明射极电流是基极电流的(1+)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也就是说,虽然射极输出器不能作电压放大,但它仍可进行信号的功率放大。2输入电阻大从图5-5中知 式中,为发射极电阻Re与负载电阻RL并联,即ReRL,故输入电阻为(5-8)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比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大
20、大提高了,通常可达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而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约为几百欧至几千欧。,3输出电阻小为便于分析输出电阻,射极输出器的微变等效电路可改画成图5-6所示形式(注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定义为输出开路、输入信号源短接时,从输出端看过去的电路的内阻)。由图可知,所以有(5-9)输出电阻为(5-10)由于rbe很小,于是有rbe/(1+)Re,上式可写为(5-11)由式(5-15)可看出,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是很小的。图56 分析输出电阻的微变等效电路,正由于射极输出器具有上述特点,才使它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把用作测量仪器的输入级时,由于其输入电阻大,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小,可保证测量
21、结果的准确度;用它作放大电路的输出级时,可利用其输出电阻小的特点来提高电路带负载的能力;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把它接在两级之间,可以隔离前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5.2 直流放大电路 在直流放大电路中,为了能让直流信号畅通无阻,就不能采用阻容耦合或变压器耦合方式,而不得不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如图5-7所示。但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后,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各级静态工作点的配置问题,因为任何一级工作点的变动都会影响其他各级;二是零点漂移问题,我们把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信号出现不为零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如何抑制零点漂移是直流放大电路的一个突出问题。5.2.1 直接耦合电路静态工作点的配置图5-7所示电路中,
22、V2管的基极直接与V1管的集电极相连。若V2管处在放大状态,则V1管的集电极电位UC1只有0.7V左右,这时V1已处在饱和的边缘,要使电路能起到放大作用,输入信号必须很小。若要求V1管有较大的输出范围,就必须提高UC1,但UC1又受到UB2的限制而不能提高,所以,两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很难配置合适。,1设法提高后一级中V2管发射极的静态电位可在V2管的发射极串接电阻Re2,利用Re2上的静态压降提高V2管的发射极电位,这样就可以提高V2管的基极电位,也就是提高了V1管的集电极电位,使V1管的输出范围扩大。此外,也可以在V2管的发射极串接二极管,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提高V2管的发射极电位,或在
23、V2管的发射极串接稳压管,利用稳压管的稳定电压来提高V2管的发射极电位。2NPN型管与PNP型管直接耦合电路如图5-8所示,它是利用两个管子要求不同偏置极性的特点,把前级V1较高的集射极间电压转移到后级管子V2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c2上,可使前后级静态工作点都有较合适的配置,并让输出UO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当我们希望管子有较高的电流放大系数,也就是说,在较小的基极电流驱动下,希望能得到较大的集电极电流时,可以把两个管子直接耦合起来等效成一个管子,称为复合管。复合管的应用非常广泛。用两个管子通过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四种有用的复合管形式,如图5-9所示。分析图5-9(a),可得该复合管各极电流为 ibi
24、b1(5-12)ie ie2(5-13)ic ic1+ic21ib1+2ib2 1ib1+(1+1)2ib1(1+2+12)ib(5-14),可见,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 1+2+1212(5-15)该复合管的输入电阻为Rirbe1+(1+1)Rbe2(5-16)用同样方法进行分析,可得图5-9(b)、图5-9(c)、图5-9(d)形式的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和输入电阻Ri。通过对图5-9所示复合管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外加电压的极性必须使复合管的每个管子都能正常工作,即:应使复合管中的每个管子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否则管子无法工作。,(2)在两个管子的连接上,应保证前级管的输出
25、电流和后级管的输入电流形成一个适当的通路,否则复合管无法正常工作。以上两点是组成有用复合管的条件。(3)两个不同类型的晶体管组成复合管时,该复合管的类型与第一个晶体管的类型相同。(4)两个晶体管组成复合管后,该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12。(5)由两个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同是NPN型或PNP型)组成复合管(又称达林顿管)时,该复合管的等效输入电阻为Rirbe1+(1+1)rbe2。(6)图5-9中的四种复合管,因为第一个管子的穿透电流要被第二个管子放大,所以温度稳定性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引入电阻等元件进行温度补偿。,5.2.2 抑制零点漂移的有效电路结构差动放大电路零点漂移是多级直接耦合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电路 基础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