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案例》课件.ppt
《《薪酬管理案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薪酬管理案例》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薪酬管理,2,第一节,薪酬制度的设计,3,第一单元,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一、薪酬的内涵,(一)薪酬的概念:,知识要求,P209210,5,一、薪酬的内涵,知识要求,(二)薪资的概念薪资:薪金:工资:,(三)与薪酬相关的其它概念报酬:收入:薪给:福利:分配:,P209210,6,二、薪酬的实质,知识要求,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贡献,包括员工的态度、行为和业绩等所做出的各种回报。既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外部回报(也称外部薪酬):直接薪酬(基本薪酬激励薪酬)间接薪酬(福利)内部回报:员工薪酬实质上是一种交易或交换。,P210211,三、影响员
2、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知识要求,P211,8,四、薪酬管理,知识要求,(一)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充分肯定员工贡献,使员工及时得到相应的回报3.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4.确立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二)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 2.对内具有公正性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 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P211212,四、薪酬管理,知识要求,(三)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P213,10,五、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1、体现三大职能:保障、激励、调节2
3、、体现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3、体现岗位的四大差别:技能、责任、强度、条件(环境)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6、确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有效控制人工成本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P214,11,六、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知识要求,1、员工的认同度:体现多数的原则,90%以上员工能够接受2、员工的感知度:明确简化的原则3、员工的满足度:等价交换的原则,P214,12,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能力要求,1、薪酬调查2、岗位分析与评价3、掌握企业劳动力供需关系4、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要求6、明确企业
4、的使命、价值观和经营理念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8、掌握企业经营特点与员工特点,P214215,第二单元,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在薪酬和福利方面的政策法规,一、最低工资 二、最长工作时间,知识要求,最低工资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的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就业实际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长工作时间8小时/日;40小时/周超过最长工作时间1.延长工作时间 工资的1502.休息日 工资的2003.法定休假日 工资的300,P216,一、单项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能力要求,P217,二、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
5、定的基本程序,能力要求,(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确定工资等级间重叠部分大小,P217,17,二、常用工资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程序,能力要求,(二)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P217,18,第三单元,工资奖金制度的调整,19,工资资金调整的几种方式,知识要求,1.奖励性调整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2.生活指数调整通货膨胀的持续会导致减员3.工龄工资调整多有体现年资或工龄4.特殊调整针对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或属于市场稀缺的岗位人才,P218,20,一、工资资
6、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能力要求,1.根据岗位评价结果、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和奖金;3.如果薪酬等级降低,原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方案,一般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方案确定;4.如果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5.整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二、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应用实例某公司员工提薪规定,P218222,21,第二节,工作岗位评价,第一单元,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23,一、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P222,(一)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1
7、.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和“物”2.评价的目的是对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得出各个岗位的价值量3.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最后评价结果是岗位分类分级的前提,是构建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的基础(评价作用),一、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P223,(二)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1.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岗位中的员工2.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并认同评价结果3.评价的结果应该公开,(三)工作岗位评价的基本功能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责任权限、所需资格条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3.使各个岗位之间能够在客观衡量
8、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4.为岗位归级列等奠定基础,25,二、工作岗位评价的信息来源,知识要求,P223,两个渠道:1、直接信息来源2、间接信息来源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设计等环节获得,特别是岗位分析的各种结果,如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是评价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三、工作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的关系,知识要求,P224,岗位与薪酬对应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的,也可以是非线性关系,据图回答:1、说明直线A、B反映了岗位和薪酬之间的何种关系?2、曲线M反映的岗位薪酬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P224,1、直线A、B说明岗位和薪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线性关系,反映了不同的薪酬差距,直线
9、A比直线B的岗位之间薪酬差距大,激励作用大。,2、曲线M反映的岗位薪酬特点是:岗位与薪酬的对应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岗位等级低的薪酬增长的速度慢于岗位等级高的,表示岗位等级低的工资水平低,提高较少的工资就能产生激励作用,而岗位等级高的,工资也高,需要增加较多的工资才能达到激励效果。,一、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能力要求,P224225,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评价指标与标准,30,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内涵,知识要求,P225226,(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的分类1.主要因素: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8以上)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50.8)的要素2.一般因素:中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40.5)的
10、要素3.次要因素:低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30.4)的要素4.极次要因素:相关程度极低或无相关(相关系数在0.3以下)确定评价要素时,先明确各要素的重要度,再决定要素的取舍。次要因素或无相关因素不列入评价要素所属的指标体系。,31,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内涵,知识要求,P226227,(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特点和构成特点:根据评价要求,分解影响岗位任务的诸要素,并转换为多维度的可测量、可评比的评价指标,是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的统一。指标名称:概括影响岗位诸要素即“人”“事”“物”的性质;指标数值:反映“人”“事”“物”存在的数量特征。,一、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内涵,知识要求,P226
11、227,33,二、确定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知识要求,P228,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三、权重系数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P228229,35,四、测评误差的分类,知识要求,P229230,(一)登记误差在进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误差。(二)代表性误差1.随机误差2.系统误差(偏差)测评误差的调整:重点是系统误差,其次是随机误差,最后是登记误差。,一、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能力要求,P230234,工作岗位评价标准包括:分级标准、量化标准、方法标准,一、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能力要求,P234237,38,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
12、的计分标准制定,能力要求,P237,(一)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单一指标计分标准:自然数法(单一自然数法、多个自然数法)、系数法也称相乘法(函数法、常数法)自然数法与系数法(相乘法)的根本区别计分形式:直接记分、间接记分,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能力要求,P237,表5-24,二、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制定,能力要求,P238239,(二)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1.简单相加法:将单一要素的自然分值相加计分。2.系数相乘法:将单一要素的系数与指派的分值相乘,然后合计出部分的方法。3.连乘积法(也称连续相乘法):在单一要素计分的基础上,将各个要素分值相乘之后得出总分。4.百分比
13、系数法:先将各要素指标得分与对应的系数相乘,合计出本要素的得分,再将得分与总体的系数相乘,累计得出总分。(表5-25),三、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能力要求,P239241,四、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是指各类权重系数的设计。权重系数预先规定,尽量采用量化的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效结合,主要采用概率加权法,其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对各项指标的等级系数(相对权数)的概率进行推断。第二步:将各等级的相对权数与对应的概率值相乘,汇总出概率权数。第三步:用各测定指标分值乘以各自概率权数,即可得出要素总分。详见(表5-26),误差的调整方法事先调整:通过加权来解决事后调整:
14、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平衡系数可用于调整总分,也可用于调整各要素结构和各项目指标,适用于测评过程的各个阶段)。,五、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检查,能力要求,P241,(一)测评信度的概念和检查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评得分可信赖程度的大小。信度的检查:通过信度系数即两次测评得分的相关系数来完成。,(二)测评效度的概念和检查效度是指测评本身可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即测评结果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程度。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统计效度内容效度的检查:主要依靠专家来完成。统计效度的检查:通过建立一定指标(效标)来完成。也称经验效度。,第三单元,工作岗位评价方法与应用,各种工作岗位评价方法,知识要求
15、,P242243,各种岗位评价方法比较表,表5-27,一、排列法,能力要求,P243244,(一)简单排列法(序列法)组成评定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事先确定评判标准,对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级往下排列将经过评定的每个岗位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后,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列,一、排列法,能力要求,P244245,(一)简单排列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多维度的排列法,使岗位排序法的结果,在信度和效度上明显提高。,一、排列法,能力要求,P244245,(二)选择排列法(交替排列法):连续掐头去尾是简单排列法的进一步推广,其步骤是:按照岗位相对价值的衡量指标,选择最突出或最重要的岗位,同时选出最低或最差
16、的岗位,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位置上,依此类推完成岗位的排序工作。,一、排列法,能力要求,P245,(三)成对比较法(配对比较法、对子比较法、平行比较法、两两比较法)将每个岗位按照所有的评价要素与其它所有岗位一一进行对比,一、排列法,能力要求,P246,(三)成对比较法再将各评价要素的考评结果整理汇总,求得最后的综合考评结果。(适于较小范围内的岗位评价工作),成对比较法统计汇总表,50,二、分类法,能力要求,P246247,工作程序1.由专门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收集有关资料2.按照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每个系统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再划分为若干子系统3.再将各子系统中的岗
17、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57档,最多1117档4.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5.明确各系统、各档次岗位的资格要求6.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适用于多种岗位的评价,但对不同系统(类型)的岗位评比存在相当的主观性,准确度较差。,51,三、因素比较法,能力要求,P247248,具体步骤:1.先从全部岗位中选出1520个主要岗位(劳动报酬公平合理)2.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智力条件、技能、责任、身体条件、劳动环境条件3.将每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表5-33)4.评定小组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按上述五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对应的工资总
18、额(表5-34),三、因素比较法,能力要求,P248,三、因素比较法,能力要求,P248,5.找出尚未评定的其它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某岗位的某要素与主要岗位的某要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表5-35),54,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48249,也称点数法,首先选定岗位主要影响因素,分别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然后按预先规定的标准,对现岗位的各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并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岗位的总点数。具体步骤:1.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岗位的复杂难易程度;岗位的责任;劳动强度与环境条件;岗位作业紧张、困难程度 2.根据岗
19、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工作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49250,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50251,3.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分值)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成一个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重要项目给较大权数,次要项目给较小权数),Y=X-X+8,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51,某企业某类工作岗位评价的权数分配表,表5-37,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51,表5-38,某企业某岗位10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四、评分法,能力要求,P251,5.将工作岗位评价的总点数分为若干级别,将相同岗位归入一定等级,表5-39,优点:容易被人
20、理解和接受,大大提高了评定的准确性缺点:工作量大,较费时费力,在选定评价项目和给定权数时有主观性适用于:生产过程复杂,岗位类别数目多、精度要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60,第三节,人工成本核算,P252253,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一)人工成本(用人费、人工费、人事费用)的概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二)人工成本的构成,知识要求,P253254,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构成,(二)人工成本的构成(七个方面)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岗员工工资总额(基础、职务、级别、
21、工龄及计件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聘用、留有、挂靠关系、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报酬、不在岗员工生活费。2、社会保险费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用。3、住房费用: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4、福利费用: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单位使用的用于劳动力个人以及集体的福利费的总称。5、教育费用:企业为劳动力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企业购买的劳动力实际享用的劳动保险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等费用支出。7、其他人工成本:工会经费、招工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等。,知识要求,63,二、确定合理人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一)企业的支付能力,影响因素有:1.劳动生产
22、率、2.销货劳动生产率、3.人工成本比率、4.劳动分配率、5.附加价值劳动生产率、6.单位制品费用、7.损益分歧点(二)员工的生计费用随着物价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任一变化)而变化,是合理人工成本的下限,因此,企业不能支付低于员工生计费用的工资。(三)工资的市场行情(也称市场工资率)支付的薪酬低于其它同类企业,人才就会外流。也称同工同酬原则,P254256,知识要求,64,三、人工成本核算的意义,通过人工成本核算:企业可知道使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可了解成本的支出方向;可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节约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可寻找合适的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点,
23、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P256,知识要求,65,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1.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工作时数3.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4.企业增加值(纯收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5.企业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6.企业成本(费用)总额7.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P256257,能力要求,66,一、人工成本核算程序,(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
24、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2.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P257,能力要求,67,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指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附加价值的比率,是以劳动分配率为基准,根据一定的目标人工成本,推算出所必须达到的目标销货额;或根据一定的目标销货额,推算出可能支出的人工成本及人工成本总额增长幅度。计算附加价值(1)扣除法:由销货净额扣除外购价值求出。附加价值=销货(生产)净额-外购部分=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2)相加法:将形
25、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P258,能力要求,熟记各公式及变形,注意各名称的不同说法!,二、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方法,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P258,能力要求,合理的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货额=(净产值/销货额)X(人工费用/净产值)=目标附加价值率X目标劳动分配率应用劳动分配率基准法的步骤:(1)用目标人工费用(也称计划人工费用)和目标净产值率(也称计划净产值率)及目标劳动分配率(也称计划劳动分配率)三项指标计算目标销售额(也称计划销售额)。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人工费用率=目标人工费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薪酬管理案例 薪酬 管理 案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5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