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储蓄》课件.ppt
《《消费和储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和储蓄》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消费和储蓄,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第三节 凯恩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第四节 实际利率和消费储蓄决策第五节 中国消费函数形成的特征,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在凯恩斯分析框架中,对家庭来讲,收入是一个既定的变量,因此每一家庭面临的选择是:将收入中的多大部分作为当前消费?简单凯恩斯消费函数:C=a+bYa0:家庭必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0b,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上式反映了凯恩斯宏观理论框架的一条重要心理定律:当人们的收入增长时,消费也跟着增长,但是消费的增长速度没有收入增长速度来得快。,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实际上,决定家庭消费的变量是家庭(或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即
2、Yd。从而可将消费函数修正为:C=a+bYd。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开支的余额就是家庭储蓄。家庭储蓄不等于国民储蓄。国民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在以私有产权为主要产权形式的市场经济里,由于大多数企业产权为私人所有,所以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一起构成私人部门储蓄。但是在公有产权为主要产权形式的国家,企业储蓄应该归为公共储蓄。,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被用于消费,这时的国民储蓄主要依靠国家计划储蓄,消费和储蓄的比例配置主要由国家决定。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储蓄逐年增长。上表数据也说明了凯恩斯消费函数关系。,第一节
3、 凯恩斯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需要改进的地方:家庭消费行为是一个需要考虑到跨时收入变量的行为选择,即过去收入、现在收入和将来收入一起影响当前消费;但凯恩斯形式没有考虑。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家庭跨时预算约束,假设:只考察一个代表性家庭,只有一个人构成。其生命周期由两期构成:现在和将来。且假定现在为青壮年时期,将来为老年时期。假设:财富用债券B代表。B0、B1、B2分别为第一时期期初、第一时期期末和第二时期期末的债券持有,假设第一时期开始财富等于0,第二时期结束不保留财富。即B0=0,B2=0。分别用Yd1、C1和Q1表示第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则B1实际
4、为第一时期储蓄:B1=S1=Yd1C1=Q1C1(1)假设债券利率为r,则第二时期储蓄为:S2=Yd2C2=Q2+rB1C2=B2(2)由假设,B2=0,结合(1)、(2)可得:C1+C2/(1+r)Q1+Q2/(1+r)=Wf1(3)其中Wf1表示在第一期末看的总财富。(3)式就是家庭面临的跨时预算约束,它意味着两期消费现值应该等于两期收入现值。其含义为消费者可以在单个时期消费大于当期收入,但是整个生命周期消费现值不能超过收入现值。家庭可以在生命周期选择两期消费组合(C1,C2)。,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家庭跨时预算约束,放松假设1:家庭初始财富大于零,即B00:C1+C2/(1+r)=(1
5、+r)B0+Q1+Q2/(1+r)(4)放松假设2:家庭生命周期为多期(T):,左图中,横坐标表示第一时期,纵坐标表示第二时期。预算线上每一点都表示C1和C2的不同组合,其中Q点表示每一期的消费正好等于收入的情况;Q左上方的点表示第一期消费小于当期收入,有储蓄发生;右下方点表示表示第一期消费大于当期收入,借款消费。,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家庭消费组合决策,家庭跨时效用函数:U(C1,C2)右图中,家庭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表示C1和C2的一种组合。同一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的效用相同。无差异曲线性质:(1)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家庭将来消费和现在消费是互相替代的(2)凸向原点。表示不同时期消费替代能力递减
6、。其经济学含义为家庭更愿意两个时期的消费水平相接近,这种性质叫做平稳消费动机。(3)离原点越远,效用程度越高。图中u1u0。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家庭来讲,最优消费配置一定发生在无差异曲线与跨时预算线相切的切点上,即图中A点。,第二节 一个两时期模型家庭消费组合决策,家庭消费组合决策如果A点在家庭第一期收入Q1和第二期收入Q2的分界点E的右边(图a),表示家庭第一时期消费大于该期收入,这是一个借钱消费的家庭;而如果A在E左边(图b),表示家庭第一期最优消费小于当期收入,家庭在第一时期储蓄。无论借款还是储蓄,相比于仅依赖当期收入来决定当期消费,根据跨期总收入决定各期消费都提高了家庭的跨期总效用。
7、,第三节 凯恩斯以后消费者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概念:持久收入(Yp)表示从更长的时期来观察的家庭的平均收入。在两时期模型中,持久收入由下式给出:YpYp/(1+r)=Q1+Q2/(1+r),经过变化可得:在上式中,若r0,则Yp等于现在收入和将来收入的算术平均数。一般情况下利率不为零,所以Yp是各期收入考虑利率后的加权平均数。如果考虑家庭的初始财富,则持久收入为:考虑极端的持久收入假定模式:家庭每期消费均相等,等于持久收入。此时储蓄等于当期收入与持久收入差额:S1=Q1-C1=Q1Yp,持久收入假定的消费理论,持久收入假定中收入变化对于消费、储蓄的影响:(1)当前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费和储蓄 消费 储蓄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