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风机》第一章.ppt
《《泵与风机》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与风机》第一章.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论,一、泵与风机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应用,1、泵与风机在各行各业均有广泛的应用,表现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如采矿、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建筑以及农林等部门。特点为:形式越来越多、角色越来越重要、规模与投资越来越大、功能分类愈分愈细、耗能比例越来越大。,2、泵与风机在建环专业的作用与地位,在建环专业的各类系统中,起“心脏”作用。作为机电设备,“维修”、“维护”量很大,显得它们非常重要。能耗很大,从这个方面讲也是重点管理对象。,绪论,二、泵的发展趋势,1、大型化、大容量化,在40年前,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被看做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成就,而今天它只能用来驱动一台130万千瓦大型汽轮发电机组
2、的给水泵。目前,世界上巨型轴流泵的叶轮直径已达7米,潜水泵直径已达1米,用于城市及工业企业给水工程中的双吸离心泵的功率已达5500千瓦。,2、高扬程化、高速化,目前,水泵的单扬程已打破了10兆帕的记录。要进一步实现高扬程化,势必要提高泵的转速。,3、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三化”,是现代化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必然要求。1975年,国际标准化协会制订了额定压力为0.72兆帕的单级离心泵的主要尺寸及规格参数(ISO28581975E)。我国自1958年以来,在统一型号、系列分类、定型尺寸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目前“三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绪论,三、风机的发展趋势,4、不断提高常规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3、大力发展高速、高温、高压、高效率以及大容量的各类特殊产品。,1、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3、多样化,满足特殊需求,比如,“抗磨损”、“抗酸碱”、“耐高温”等。,2、高效、节能、降噪、自控,比如,用于室内空调的“静音”风机、用于流量控制的“调速”风机等。,二、泵的发展趋势,绪论,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泵与风机工作原理泵与风机理论扬程方程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泵与风机比转数2、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构造3、离心式泵与风机运行与安装4、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管路工作特点5、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调节与选择,五、本课程主要要求1、正常完成课堂教学,经过结课考试,综合成绩合格。2、综合成绩包括平时成
4、绩与结课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2030,结课成绩占7080。3、平时成绩主要考核:课堂纪律、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等。4、结课考试采用闭卷考试,120分钟,满分100分。5、出勤不足2/3的同学,按学院规定,不得参加结课考试。,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泵与风机的分类,一、泵的定义与分类1、泵的定义: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它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能量,使液体获得动能或势能。2、泵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1)、叶片式水泵:它对液体的压送是靠装有叶片的叶轮高速旋转而完成的,如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2)、容积式水泵:它对液体的压送是靠泵体工作室容积的改变来完成的,如活
5、塞式往复泵、柱塞式往复泵、转子泵等。(3)、其它类型水泵:螺旋泵、射流泵、气升泵等。,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泵与风机的分类,二、风机的定义与分类1、风机的定义:是压送和抽吸气体的机器。它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气体的能量,使气体获得动能或势能。风机有通风机和鼓风机,与压缩机略有区别。全压P 3.5105Pa为压缩机。2、风机的分类(与水泵的分类基本一致)(1)、叶片式: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等。(2)、容积式:罗茨风机等。,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泵与风机的分类,三、泵与风机总型谱图1、泵的总型谱图由图可见,目前定型生产的各类叶片式水泵的使用范围是
6、相当广泛的,而其中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和往复泵等的使用范围各具有不同的性能。往复泵的使用范围侧重于高扬程小流量。轴流泵和混流泵的使用范围侧重于低扬程大流量。而离心泵的使用范围介乎于两者之间,工作区间最广,产品的品种、系列和规格也最多。,2、结论以一般的市政给水、建筑用水来说,就其扬程和流量范围,大量采用离心泵和轴流泵。风机的使用情况也大致一样。所以,本课主要介绍离心式泵与风机。,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一、泵与风机的构造,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一、泵与风机的构造,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
7、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一、泵与风机的构造离心式泵与风机的主要结构部件是:叶轮和机壳。图为离心式风机的主要结构简图。二、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 叶轮联接在轴上,原动机通过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间的气体也随着叶轮旋转。气体获得的离心力使其从叶片间的出口处(外缘)甩出,而挤入机壳。于是机壳内的气体压强增高,气体被从导向出口排出。气体被甩出后,叶轮中心部分的气体压强降低,吸入口处的气体得以进入叶轮前盘。如是,风机源源不断地输送气体。,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二、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对于水泵,其工作原理与前大同小异。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1、泵的扬程H与
8、风机的压头P 泵的扬程H的定义:泵所输送的单位重量流量的流体从进口至出口的能量增量。也就是单位重量流量的流体通过泵所获得的有效能量。单位,m。,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1、泵的扬程H与风机的压头p 风机的压头p的定义:单位体积流量气体通过风机所获得的能量增量。单位为Pa。虽然两者的单位是m和Pa,但它们均表示能量,具有能量的意义。如分别取泵或风机的进口1、出口2为计算断面,利用能量方程则有:,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而风机的压头是对应于单位体积流体而言的,p
9、H,故风机的全压p的单位为Pa。有时会用到N/m2或kN/m2。要注意到:泵的扬程为m液柱高度。有时风机全压p也用mmH2O表示,1mmH2O9.81Pa。,1、泵的扬程H与风机的压头p,可见,由于能量方程就是对应于单位重量流体而言的,故泵的扬程单位即为m。,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2、流量Q 流量Q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泵或风机所输送的流体量。单位为“m3/s”或“m3/h”。对于泵还用到“l/s”或“t/s”。3、功率N及效率 功率 泵 由泵的扬程定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泵的流体所获得的总能量,即有效能量(用符号Ne表示)为:N
10、eQH(kW)。,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3、功率N及效率 功率 风机 由风机的全压定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机的气体所获得的总能量,即有效能量(用符号Ne表示)为:NeQp(kW)。这里,为被输送流体的容重,kN/m3;流量Q的单位,m3/s;扬程H的单位,m;压头p的单位,kN/m2;功率Ne的单位,kW。,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3、功率N及效率 效率 效率 表示输入的轴功率N被利用的程度。用表示。其定义式为:,还可改写为:,通常是由实验来确定的,第一章
11、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4、转速n转速 指泵或风机叶轮每分钟的转数。单位为:r/min。,通常,水泵的基本性能参数由6个性能参数表示:、流量;、扬程;、轴功率;、效率;、转速;、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如国内生产的12Sh28A型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其铭牌及符号数字意义如下:,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三、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铭牌,铭牌上部分符号及数字的意义:“12”表示水泵吸入口的直径;“Sh”表示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28”表示水泵的比转数被10除的整数;“A”表示该水泵叶轮直径已经切削小了一档。
12、,离心式清水泵型号:12Sh28A 转数:1450r/min扬程:10m 效率:78流量:684m3/h 轴功率:28kW允许吸上真空高度:4.5m 重量:660kg,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一、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1、建立模型如图,建立实物模型再对模型进行简化。,1,2,图中,D0为叶轮进口直径,D1、D2为叶片进出口直径,b1、b2位叶片的进出口宽度,1、1为叶片进出口的安装角。,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一、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1、建立模型为了研究问题,将复杂的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进行理想化,提出“理想叶轮
13、”的概念。理想叶轮、恒定流动,层与层无干扰;、无限多叶片,进出无冲击;、不可压缩,不计能量损失。2、分析当叶轮旋转时,流体一方面随叶轮旋转作圆周牵连运动,速度为圆周速度u;另一方面又沿叶片方向作相对运动,速度为相对速度w。绝对速度v应为u和w的矢量和。,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一、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2、分析如对于进口1,绝对速度v1等于圆周速度u1加相对速度w1:同理,在出口处,有:3、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绝,1,1,2,2,对速度v分解为与流量有关的径向分速vr和与压头有关的切向分速vu。vr的方向与叶轮半径方向相同;vu的方向与叶轮的圆周运动
14、方向相同。,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一、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4、速度三角形这样,就可将所有质点的速度绘制在一张图上,形成速度三角形。,在速度三角形上,v、u之间的夹角叫做叶片的工作角(1是叶片进口工作角,1是叶片出口工作角)。叶片的工作角决定着径向分速vr与切向分速vu的大小。速度三角形:清楚地表达了流体在叶轮中的流动情况;也是研究泵或风机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一、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5、速度三角形的确定,叶轮流道及尺寸确定,安装角确定,叶轮转速n确定,流量QT确定,vrQT/F,F2rb,
15、vr确定,u确定,urdn/60,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1、动量矩定理流体获得的能量叶轮从外界向流体供给的能量动量矩定理:质点系对某一转轴的动量矩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该质点系的外力对该轴的力矩M。,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2、欧拉方程 注意到:,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2、欧拉方程 描述了:在理想条件下,单位重量流体的能量增量与流体在叶轮中运动的关系。特点:流体所获得的理论扬程HT,仅与流体在叶片进出口处的运动速度有关,
16、而与流体流动过程无关。如,u2T越大,则HT越大。u2TnD2/60,因此增加转速n和加大轮径D2,可以提高扬程。流体所获得的理论扬程HT,与被输送流体的种类无关。该方程适用于各种理想流体。解释:离心力与有关,扬程相当于离心力造成的压强除以,所以与无关。但是泵与风机所消耗的功率随的增大是增加的。,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 假定1,关于“流体是恒定流”的问题。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泵与风机开动一定时间后,外部使用条件不变时,这一假定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能满足的。假定2,关于“叶片是无限多”的问题。这与实际应用是有差异的。因为有限
17、叶片(如水泵一般为212片),流体的流动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当叶轮旋转时,叶片间流体的惯性,反抗流体本身被叶轮带着旋转,趋向于保持原来的位置,因而相当于叶片的旋转产生了“反旋现象”。如下页图所示,我们先举一例。,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 图中圆形容器内的流体一开始就保持一个状态N,当容器绕着O点旋转时,由于惯性流体仍将有保持状态N的趋势,它总是指向上方。而容器的位置状态A却发生了改变,它总是指向O点。这就使得容器内的流体相对于容器壁产生了相对运动“反旋”。在“有限叶片”时,泵与风机中的流体的情况与此非常相似。,o,第一章
18、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 在泵与风机内,由于“反旋”,靠近叶片“背水面”的地方,流速提高压力降低;靠近叶片“迎水面”的地方,流速降低压力升高。这与叶轮内叶片“迎水面”的压力高于“背水面”的压力的事实是相符合的,而与叶轮内水流运动均匀一致的假定是相矛盾的(产生了相对涡流)。因此,“有限叶片”造成叶片间流体流速的实际分布是不均匀的。,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 这种“叶片间流体流速的实际分布不均匀”,结果使得“相对流速”在同一半径的圆周上分布不均匀。它对理论方
19、程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叶片两面形成压力差,作为阻力矩,消耗原动力;、在叶轮出口处,相对速度将朝旋转的反方向偏离于切线,即由w2T变为w2T。在速度三角形上,更能体现出这种变化。,w2T,w2T,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这种变化”所导致的结果,目前还只能以经验公式来表明。即用小于1的涡流修正系数来联系,修正后的扬程成为理论扬程HT。对于离心机来说,一般在0.780.85之间为了简明起见,常常将表示理想条件的“T”取消,可得理论扬程的方程式:,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二、欧拉
20、方程3、欧拉方程的修正 必须指出:“理论扬程方程式”并没有考虑任何流动损失,只考虑了涡流影响。假定3,关于“不可压缩流体,不计能量损失”的问题。实际的情况是,能量损失必然存在。扣除能量损失后,即可求出泵与风机的实际扬程。这部分内容在后面再讲。三、理论扬程HT之组成将右图的两个速度三角形按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展开,并进行移项整理,可得:,1,1,2,2,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三、理论扬程HT之组成,1,1,2,2,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三、理论扬程HT之组成此式即为理论扬程方程式的又一种形式。可见:流体所获得
21、的总扬程系由三部分组成。解释如下:1、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增量。2、压力势能增量,也叫静压水头增量。,说明:该项动压水头的增量不宜过大。,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三、理论扬程HT之组成3、单位重量流体在叶轮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所作的功。此离心力所作的功使流体自进口至出口产生一个向外的压能(静压水头)增量HjR。,离心力mr2,单 位重量离心力r2,说明:离心泵与风机中的流体径向流动,u2大于u1,离心力作用强,HjR较大。轴流泵与风机的u2等于u1,几乎不受离心力影响。,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三、理论扬程H
22、T之组成4、单位重量流体在叶片流道展宽时相对速度降低所获得的静压水头增量。,说明:离心泵与风机中的流体径向流动,叶片间流道展宽,但是b减小,w2约等于w1,故此增量较小。,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进口安装角1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 当vu1v1cos10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实际上总是使进口绝对速度v1与圆周速度u1间的工作角190。这一问题,可通过适当设计叶片的进口方向来保证,因为叶片的方向取决于安装角1。当进口安装角在设计流量下保证流体径向进入流道后,剩下的问题是2与HT有何关系。,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
23、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 按出口2处的参数进行讨论,可得:所以:就叶轮直径不变的某一设备而言,在相同的转速下,从上式可以发现:叶片出口安装角2的大小对理论扬程HT有直接影响。,vr,vu,u,v,w,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由下边公式可以看出:当290时,ctg20,这时HTu22/g。叶片出口按径向装设,叫做“径向叶型”。,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由下边公式可以看出:当20,这时HTu22/g。叶片出口方向和叶轮旋转方向相反,叫做“后向型叶
24、型”。,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由下边公式可以看出:当290时,ctg2u22/g。叶片出口方向和叶轮旋转方向相同,叫做“前向型叶型”。,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三种叶型对比:“径向叶型”:290,叶片出口按径向装设。“后向型叶型”:290,叶片出口方向和叶轮旋转方向相同。,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二、出口安装角2对理论扬程HT的影响结论:具有前向型叶型的叶轮所获得的扬程最大;其次为径向叶型;而后向型叶型的叶轮
25、所获得的扬程最小。三、叶型型式的具体应用似乎是前向型叶型的叶轮最好,其实不然。1、总能中动压头含量的分析以A代表流道截面积,由连续性方程有:,设备设计使流体径向进入;且常常进口截面出口截面,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三、叶型型式的具体应用1、总能中动压头 含量的分析参看右边速度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v22vr22vu22,所以:说明:理论扬程HT中的动压头成分 HTd是与出口速度的切向分速vu2的平 方成正比的。,第一章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第四节 叶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三、叶型型式的具体应用1、总能中动压头含量的分析从右图可以看出:同一叶轮直径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泵与风机 风机 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