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ppt
《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31,第二章 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2023/5/31,主要内容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 2.2活断层与地震2.3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2.4活动构造区的某些深部构造特征,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本章目的 掌握地震分布及其成因类型、活动层与地震的关系等本章特点 内容较多、理解性记忆学习要点地震分布及其成因类型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岩石力学性质与地震活动构造区的某些深部特征学习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基本概念,地震三要素: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
2、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简称地震三要素。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用“级”来表示。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震源、震中、震源深度: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地震名词及地震波,2023/5/31,里氏震级: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
3、震波衰减,经过公式计算出来震源处的地震大小。地震波: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5公里/秒。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纵波和横波统称为体波。当地震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着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的传播速度为3
4、4公里/秒,因面波速度比横波速度小,故面波跟在横波后面。,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用“度”来表示。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我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远震、近震、地方震: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根据地震台站至震中的距离远近来划分的。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叫远
5、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近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叫地方震。,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做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中源地震的发震频率较低,占地震总数的23.5,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地
6、震总释放能量的12。绝大多数中源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分布在岛弧的里侧和海岸山脉一带。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害。,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做深源地震。到目前为止,目前已知的最深的地震震源是720公里。深源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4,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地震总释放能量的3。深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太平洋一带的深海沟附近。深源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震分布1.深源地震 除个别例子,几乎全部分布于环太平洋边缘地带,主要集中于:南美安第斯山脉东侧;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附近
7、,我国东北的鸡西至延吉一带,日本海,以及伊豆、小笠原岛弧西侧;印度尼西亚一带;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弧西侧至马德克群岛附加的海中。,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中源地震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地区的岛弧带和强烈造山带上。我国中源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东部沿海、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以及新疆西南部的帕米尔附近。,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3.浅源地震 主要分布在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构造断裂带上,特别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造山带、地中海周围和喜马拉雅等年轻山地区。我国浅源地震分布,除上述中、深源地震区以外,几乎遍及全国各省。,2地震构造
8、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震的成因类型 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分:天然地震、人为地震。人为地震:主要指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以及工程活动(如修建水库等)所引起的地震。天然地震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火山地震、构造地震等。,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1.构造地震 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导致地壳构造运动使岩层断裂和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中最普遍的是由于地壳大断裂的活动而引起的,它是当某些地点由于应力的不断积累,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时,沿岩石的弱点急速地发生破裂和位移而形成大的断裂,并使原受力的岩体迅速地达到力的新的
9、平衡状态;当岩体产生破裂,错动的瞬间急剧地释放出所积累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引起地壳的振动,从而产生地震。90%以上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火山地震在火山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岩浆的冲击和岩浆的大量喷发,导致下部岩层空虚塌陷所产生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震级不大,约占地震的7%。3.水库地震在一定的有利于发震的地质构造条件下,由于水库蓄水而触发引起的地震。4.冲击地震与塌陷地震山坡的岩体或土体崩塌和划破、石灰岩洞穴和煤矿采空区顶板的塌落等,也都可以造成大面积岩体或土体坠落而冲击地面,使地面发生震动。,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
10、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1.3 地震的时空分布与地质构造一.地震活动的间歇性与地壳运动的旋迴性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在在它发展的时间进程中往往存在显著活动性与相对平静交替出现的现象,表现出一定的间歇性特点,优势甚至具有近似的周期。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它们本身又由一系列次一级的、间隔更短的平静与活跃时期组成,显示了地震活动普遍间歇性的特点。,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震活动的间歇性特点还反映在一个地震带应变积累释放的全过程中时振梁等把地震活动过程看作是一次应变积累、释放的过程,并把它划分为四个地震活动的发展阶
11、段应变积累阶段应变释放加速阶段应变大释放阶段剩余释放阶段,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地壳的大地构造运动发展历史表明,地壳运动不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发展都不是平衡的,有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长期、缓慢的运动方式;有时处于显著变动状态,表现为急促、强烈的运动,二者不断转化,从而显示出地壳运动的旋迴性特征。地震活动的间歇性特点,实际上就是地壳运动旋迴性的继续。,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二.地震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目前全球地壳构造的细节尚未充分了解,震源位置判定精度也不一,因而难以从三维空间去详细探讨两者的
12、关系主要讨论震中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同时也涉及一些震源的垂向展布特征,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一)震中的地理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破坏性地震不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上的,而是沿一定深度有规律地几种在某些特定的大地构造部位,总体呈带状分布全球范围内存在四条大规模的地震活动带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大洋海岭地震活动带大陆裂谷系地震活动带,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
13、,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主要围绕太平洋分布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集中了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与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能量的80%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除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所有的中源地震和大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此带内释放能量占总能量的15%是一些典型的中新生代地槽发育的地带,地震活动强烈的地段往往几种分布在构造地貌急剧变化的部位,2023/5/31,大洋海岭地震活动带沿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的中央海岭分布活动性较前两者较弱,释放能量小,多为浅源地震大洋中的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沿其轴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张性大断裂
14、带,而且不断有岩浆的侵入和喷出,伴随着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产生一系列地震垂直于海岭发育有一系列规模巨大的横向断裂,沿着大断裂也有地震活动,但主要限于海岭被错开的地段,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大陆裂谷系地震活动带是指由区域性大断裂产生的规模很大的地堑构造带,如东非大裂谷系、红海地堑、亚丁湾、死海、贝加尔湖及莱茵地堑等这些地堑都是新生代以来因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断陷盘地,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二)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我国强震空间分布及地震区带划分 我国大于6级的
15、强震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大致以东经105为界。西部地震广泛分布,东部地震相对稀少,震级均未达到8级。在上述两地震区域内强震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东部域分布于华北及东南沿海一带,而西部分布面积大,但塔里木、准噶尔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则地震分布较为零星。,2023/5/31,我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情况: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
16、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地震发生较多并比较强烈的地带,称为地震带。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划分,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它们分别是:1、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
17、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2023/5/31,腾冲热海大滚锅,2023/5/31,火上口远景,2023/5/31,火山口近景,2023/5/31,2地震构造与地震成因 2.1地震分布与成因类型,我国强震发生的地质条件 1.强震与活动断裂带的关系(1)不同方向的断裂的交汇部位(2)活动性深大断裂的转折部位(3)活动性深大断裂的端部或其它锁闭段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构造 成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7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