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最近几年来,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和波特(Michael Porter)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地理学来,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和新观点,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保罗罗宾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艾萨克阿西莫夫 基地三部曲心理史学,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著作:,国际经
2、济学,地理和贸易,发展、地理和经济理论,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一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兜售繁荣期望低谷时期的经济意识和空谈,汇率的不稳定性。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 流行的国际主义“经济风暴的征兆”经济危机预言大师,保罗克鲁格曼的理论全貌,规模收益递增和完全竞争,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大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
3、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新贸易理论,1、传统的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都生产自己成本最低,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参与国际交换,各自获利。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并非只有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才能参与国际商品交换,只要通过正确的比较“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十分明显,以上贸易理论均基于国家间的差异,尤其是生产要素的相对差异来解释贸易。这意味着,国家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有相反的关系。然而,大量的世界贸易,大多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间的贸易,是在生产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进行的
4、。而且,战后以来的大部分年份,工业国之间的贸易占这些国家收入的比例均在上升。以大多数标准衡量,这些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越来越趋于相似,它们的贸易产品种类也相似。新贸易理论就是试图解释这种贸易现象。,相似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承认国家之间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是,他的观点与传统贸易理论有以下明显不同之处。(l)克氏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相似国家同类产品的贸易,代表了这些国家根据规模收益递增原理而发展专业化的结果,与国家生产要素享赋差异关系不大。李嘉图等人的相对优势与贸易理论的基点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新贸易理论则与此相反,假设市场环境为不完全的流行特点。在规
5、模经济和收益递增的驱动下,产出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成本下降。各国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2)在以上理论前提下,各国发展何种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偶然性。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区位,在较大程度上是不确定的和历史依赖的(history一dependent)。克鲁格曼曾列举一些例子说明这种历史依赖性。如1895年美国佐治亚州的达尔顿(Dalton)一个女孩为了送朋友结婚礼品,制作了一件簇状床罩。这种特殊的手工艺结婚礼品,使得达尔顿在二次大战后成为美国的地毯制造之都。全国最大的20家地毯制造公司中,有6家位于达尔顿;该市和邻近地区有2万人在地毯制造部门就业。其它如纽约州特洛伊的衣领、衣袖制造
6、,纽约州的格拉弗斯维尔(Gloversvine)和约翰斯敦(J。hnston)的皮手套制造,麻省东北部的制鞋业等,均有与达尔顿相似的原因。但是,一旦区域专业化格局形成以后,这种格局将通过贸易不断积累发展下去。推延至国家之间,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专业化和贸易格局,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path一dependence)。,(3)在不完全竞争和同类产品贸易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报赏状况,取决于微观尺度上的生产技术条件。生产技术变化,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和收益格局,从而影响相似要素条件下的贸易,促成同类产品的贸易。,(4)新贸易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和区域采取战略性贸
7、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比如,有一些部门规模经济(尤其是外部经济)十分突出,区域可以通过促进这些部门的出口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使一个国家改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专业化格局,向有利方向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及历史渊源,产生背景,1826年,冯杜能 在潜心研究德国农庄十年的基础上,出版论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论述了地租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由于距离城市中心位置不同,土地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1929年,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区、勒施经济空间秩序,在继承和发展冯杜能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德国区域理论,对工
8、业区位,城市区位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俄林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中尝试将贸易理论和区位理论结合起来加以发展,但由于当时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理论无法为他的理论研究提供走向成功的理论基础,所以其贡献体现在作出的方向性的开拓。1956年,德国区位理论学派的继承者艾萨德在区位与经济空间中,将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勒施等人的模型整合为一个统一框架,建立了“一般区位论”。他把区位问题重新表述为一个标准的替代问题:厂商以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以此来权衡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这事一个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了区域可续的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在艾萨德的倡导下,从20世纪70年开始,区域科学研究迅
9、速发展起来。其他的经济学家也开始从空间联系方面研究经济学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能够将,新经济地理学是艾萨德“一般区位理论”梦想的延续。,产生背景,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了一个D-S垄断竞争模型,成为新经济地理学建模的一个理论基础。1982年,艾瑟尔发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国内国际规模收益”,打破了传统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内部规模收益观点,为空间经济学的系统形成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基础。1991年,保罗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以D-S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把空间概念引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市场外部性等理念构建出新的经济地理模型,完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开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