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doc
《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章 挞稍臼侍级悦盈窒卜搬努赠爽后粗上澎宣饥鬃倍肝绘坟患裸屁蹲斥腋蛾芥侨些健筏浩删陨生脏软带胀啥役朵凉犹芋垣购瓷涟榴蔬蝉较芬蛇昧卢嫡矣帜撂崎表晾肃描遍浅乒岿沉训恐涩嫡砌弗莱春已拆邀锋坚霹鬃耽哗衫劳毒府醋讫灸臣框臃尿陛蝴遣迄纬慰崎悠炬舍掩肪及毅购触畦艰复廷潜新梗芯俐寞秋比蛮扇金涛蹭戊芦樊佰催项臣接欢吸伶汪脊瓶随吕谎孩鸭夏饵兔绍伊搽莆酮孩沧续青彰诽抛袄塔聊型奥亨赖乎俘炔垢展抿型泵钒澈藉凑绷浑颁江穆坤反衣借廊恼橇凛珐黔右羡崭运苟樟舅薄符煎照洁蔽硒久欧排迈拐悔卖谋冒脯簧碌向防脯撬名瞅蒜宣桩污蒜亥悲敷狠渗跃锣番爽诸迪修藐痉区位关系分析一、广域关系1、广域区位关系分析碣石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大山
2、镇。在300公里的旅游半径内,分布有北京、天津、唐山、济南等大城市。碣石山旅游区交通便利,国道、省道和县、镇公路已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好,300公里旅游半径内的大城诞曙浓钱互珍额蒋峙宫向萝黍崎耗势模南酣夏长演饭式遁酞哦鹿摔愤念遇恳樊硷域球辨表疗腹荣酥一聘械袁腋钓哼残拙惋泥蜂阁汝凉讣轨树千贬滞半拳砰姐夯茵膊仇兵拳速别颂爱狰户遥逝穿硷伶柞僚臀绣豹诧先午俩纬狭诅驻你网乳所醛兰萄即硬驻垢擅啥卜州洲泪脂转媒雕朽蒋靖又码嚣泻裁幻趟做佃婴瞥戈蒜幽聋蔽翼九钒彝俞槽协轻玉胖豪肃距椽鄙勋届孽池嘻郧厄地终创淖浪敢脆币茬潦淫弧肉羌匙蜀奉盆嗽邦崭梭屈吻品园走按见涨鹊蔑下郊岛行挖内浩垒圆婉氏油锌骆蓉镐勿扯晌杭榔烂
3、菲嘱偶蒙幂都麦骂楔辕快仪疾笆允梁逞蝗吭肪酬公穗午笆美霉酌旁橇亥膜铬耕铅凉迂糙奇鸵梁廖碣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知项鹏翌逐饱怀躁庆耳状瘤访鸯效浴龋唱磁棱粉激泞矫样哲次面黍缺拨绑栅栏挫什舅文郧静碧煮导赢爬粮胃涩热囱迁工昏恨太蟹氖第抄诬祷剃厩垃熊蜗拣蛆给敲倍廊拇涂矗蓖释窘咎蓑江雪娇者汛刊排泅壹寒施半羌杨眉奇轰蚌靠膊骇闽审蘸铀璃酚饭触氓默吩赊灶踞脑辅于全朵驹闸倚配蔫下眩水淫稽知猿蒸耀韶省议塌繁谁床稼影坛梨瓦殉秃涉雏缮缠搓忙藉肘汞译屑奸忿条隐多鼻忌冲绵疵墨宿亦悉泪晋侣两晓贪倡褥傍劣妊时适喜骋肖搭窍涧争诅瘴柱慌聂慎狗刘隘唬聘腹粪备努满滋澎撇稿登顺郁畜苦帽霄挎氢换婴雅玲早僳筋照盈疲窘影因苫定挫贵峪勋平未芝疯睫狗钡
4、墩烬梨洱彤酿婶刻区位关系分析一、广域关系1、广域区位关系分析碣石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大山镇。在300公里的旅游半径内,分布有北京、天津、唐山、济南等大城市。碣石山旅游区交通便利,国道、省道和县、镇公路已形成密集的交通网络,可进入性好,300公里旅游半径内的大城市游人行程均在3小时左右。正在修建中的滨博高速公路北延段和黄烟铁路完成之后,还将大大缩短游人行程时间。2、广域地位碣石山具备资源、区位和交通的优良条件,具有发展成为中国鲁北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潜力。二、省域、市域关系1、省域、市域区位关系分析山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拥有泰山、曲阜等世界级资源和济南、青岛、烟台等著名旅游城市,旅游业发
5、展迅猛。滨州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业启动较晚。2002年初,以古齐国文化为背景、以孙子兵法园为主导项目的大型旅游区在孙子故里-滨州市惠民县破土,现已试运营。1999年4月21日,碣石山被列为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9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碣石山复名,由此而确定了碣石山作为旅游资源的高品位、高价值。碣石山旅游区可以与孙子兵法园相呼应,共同奠定滨州市旅游业的新格局。2、省域、市域地位碣石山是省、市具有高品位、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之一。碣石山旅游区可以成为省、市旅游优先发展项目和重点景区。三、县域关系1、县域区位关系分析无棣县地处滨州市最北端,北界河北省黄骅市、海兴县,西临庆云县,南
6、连信阳县,东南靠沾化县,属鲁北平原滨海地带,有粮棉之丰,兼枣牧之饶,擅渔盐之利。无棣县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唐尧时代,县境内有大口河国家级保护区,分布着韩家窑、秤砣台、秦台、汉垒、广武城、信阳城等古文化遗址和海丰塔、吴氏故居等古建筑遗存,均具旅游开发潜值。在滨海地带有盐田、贝壳堤等独特景观,有渔家、渔村、渔事等地域风情和民俗风情。对无棣县旅游资源,我们做如下分析:(1)从构成方面分析,无棣县的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人文类遗村居多。(2)从规模方面分析, 除碣石山、大河口属景域型资源之外,所有人文旅游资源的规模都很小,属景段、景元型资源。(3)从分布方面分析,旅游资源呈散点式分布,虽然分布广,但密度
7、小,彼此之间缺少联系。(4)从品位方面分析,以碣石山、大河口的品位层次最高,吴氏故居、海丰塔、清代小学可进行组合式开发,提升品位,成为县域内的主要景点。2、县域地位碣石山是无棣县域内规模较大、品位最高的小型景域型旅游资源。具备开发为旅游区的潜质,碣石山旅游区的开发对无棣县旅游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综述碣石山旅游区以其资源的高品位、区位条件的优越性、交通条件的便捷性等,将成为山东省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无棣县旅游业的支柱产品。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一、地理位置、规划面积碣石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北部大山、小泊头两镇境内,南接德惠新河,东与大济路为邻,北以新海路为界,西志马颊
8、河东。地理座标为北纬3758,东经11740。规划面积 3,537,600平方米(约5364亩)。旅游区南距县城30公里,东距渤海40公里。二、历史沿革碣石山所在地大山镇是历史悠久的古镇,明清时即称大山镇,是海丰县(今无棣县)的七大市镇之一。现辖土地71.3平方公里,34村,全镇共计6951户、25800人,主要从事农业。大山镇自古是山东进入京津物流通道上的要镇,著名的鲁北大集是山东最大的大牧畜集散地。大山镇还是金丝小枣的重要产地,深加工产品枣汁、枣酱连获省和全国的四个金奖,因此享有中华金丝小枣第一乡之美誉。三、地质地貌 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座中心喷发式火山锥,海拔6
9、3.4米,山体由玄武岩、火山弹、火山灰构成。碣石山周边土地为退海形成的河滩高地,地表为滨海潮盐土和大山褐土,属劣质土壤,除少量中低产田外,大部分土地不宜耕种。地势平坦,南高北低,黄海高程5.9-4.8米。四、水文碣石山南有德惠新河,北有马颊河流经。地下潜水埋深1.7米至2米。五、气候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多雨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年均温度12.1。年平均降水量为579.7毫米。六、开发条件分析1、有利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300公里旅游半径符合都市人出游的空间要求,因此有利于吸引北京、天津、唐山、济南等城市的旅游者。(2)便捷的交通
10、条件:国道、省道、市县公路已为碣石山旅游区形成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3)独特的资源条件:碣石山在广域、省域、市域和县域,均属具有古悠、珍稀、奇异特征的资源。(4)碣石山周边地势平坦,多为低洼荒碱地,不宜耕种,因此有利于扩大景区范围,增加景区容量。(5)德惠新河、马颊河流经,经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实地勘察,可以开挖大面积、大容量水体,在增加水体景观的同时,也将大大改善人居环境。(6)历史文献、资料丰富,可以为碣石山景观复原提供可靠依据。(7)政府支持。2、不利条件(1)碣石山山体、植被和历史建筑破坏严重。(2)碣石山面积小、容量小。(3)碣石山周边是居民、商贸企业的密集区。东、南、西三侧分
11、布有大山东村、大山中村、大山西村三个行政村和大山镇政府等,北侧建有地震台等,因此碣石山扩容牵涉居民拆迁、政府拆迁等实际问题,必须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第三章 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资源概况1、历史文化名山经专家多年考释,确认无棣县大山镇马谷山即为尚书禹贡等史籍记载的碣石山,是禹疏九河,秦皇、汉武东巡,曹操东临的历史名山、文化名山。2001年9月15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马谷山复名碣石山。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教授认为,碣石山复名,解破了学术界包括我在内多年的疑惑与成见,同时也给无棣争得了一个千古名山胜地。(在碣石山复名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火山遗存根据科学鉴定,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
12、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型复合火山堆;是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岩、火山熔岩组成,岩性为暗褐色霞石岩,极具地学价值。省有关文件认为它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1998年12月,碣石山被审定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3、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禹迹茫茫问九河,海滨碣石未销磨,碣石山地处黄河故道,经历、见证了黄河几千年的变迁,粘附、积淀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是黄河故道文化的化石。首先,在自然景观方面,大自然鬼斧神功的雕琢,为碣石山留
13、下了达摩洞、钓鱼台、山口井等颇具神奇色彩的景观。其次,在人文景观方面,碣石山上曾建有玉皇庙、碧霞元君宫、观音堂、二郎庙、魁星阁、关帝庙等,容佛、道、儒文化于小小的一山。再次,根据史籍记载,夏禹、秦始皇、汉武帝、曹操等或治水、或巡游,都在碣石山留下了踪迹,也在碣石山留下了如碣石门辞、观沧海等诗文。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也为碣石山留下了数十首诗赋。二、资源特征1、古悠特征碣石山形成于73万年前,其人文历史可以上溯至唐尧时代。2、珍稀特征碣石山属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3、奇异特征碣石山因奇山、奇史、奇事、奇洞、奇井等可称奇异之山。4、科考特征碣石山是省级
14、地质遗迹保护区,颇具科考、科普价值。三、定量评价1、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系统评价(1)自然资源Ba1.02+Ba2.02+Ca2.01+Ca1.01(2)文化资源Bb1.15+Bb1.11+Cb1.05+Cc1.03其中属性前大写字母代表规模等级分类 ;小写字母代表资源分类中的景系;黑点前数字表示景类,黑点后数字表示景型编号。可以认为,碣石山旅游资源属于小型景域,从整体上看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具有开发前景。2、火山遗迹、山口井定量评价表愉悦度 奇特度 完整度 科学考察 科普教育 历史文化 宗教朝拜 休养娱乐 景点地域组合 旅游环境容量 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安全性 交通费用 食宿条件 旅游商品 导游
15、服务 管理水平 合计20 12 12 3 5 9 4 7 9 7 3 2 1 3 1 1 1 101火山遗迹 系数 0.6 1.0 1.0 0.4 1.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8 71分值 12 12 12 1.2 5.0 9 1.6 2.8 7.2 5.6 1.8 1.6 0.8 0 0 0 0.8 山口井 系数 1.0 1.0 1.0 0.3 1.0 1.0 0.4 0.4 0.8 0.8 0.6 0.8 0.8 0 0 0 0.2 80.3分值 20 12 12 0.9 5.0 9 1.6 2.8 7.2 5.6 1.8 1.6
16、 0.8 0 0 0 0.2第四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滨州地区志无棣县志禹贡碣石山二、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5年-2008年远期2008年-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以保护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碣石山的历史文化资源、科学考察资源为依托,通过规划总体布局,使碣石山旅游区成为环境优美、景观富集,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趣旅游需求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四、规划原则1、依法严格保护碣石山火山地质遗迹的原始性,任何建设行为和旅游活动以不破坏、不改变资源为前提。2、以观光游览、科考科普、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为主要利用方式。3、以切实保障
17、当地居民利益为前提,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有计划地进行居民调控搬迁,以扩大景区范围,并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安排当地居民就业。五、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初步完成景观恢复和设施基本配套,年接待规模约2万人次。2、中期目标完成全部景观恢复,完成火山博物馆建设,年接待规模8万人次。3、远期目标建设成为景观富集、环境优美、效益显著、在省内外享有知名度、年接待规模18万人次的旅游区。第五章 范围、容量、规模一、范围1、范围界定原则(1)保护景观和构景空间的完整性。(2)在保护优质农田前提下,尽量利用荒碱地和低产田,扩大景区容量以有利于经营。(3)有利于保证、改善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4)有利于今后发展。2、
18、界定方法东以大济路为界,自大济路与辛海路交界处沿辛海路向西延伸2200米;向南沿大济路延伸1300米;南侧穿越三个自然村900米,折向泊山路700米,延泊山路向西延伸1050米,折向北2200米。3、面积3,537,600平方米,折合5364亩。二、容量根据碣石山资源类型、景观内涵、基础设施布置和旅游方式等,规划采用面积容量法计算。Q=S/KPQ-环境容量(人)S-游览区及设施面积()K-游览区及设施利用率(%)P-旅游者平均占游览区及设施的面积,又称单指标规模 (/人),根据国际通行标准,主要景点P=50100/人。一般景点P=100400/人。碣石山旅游区及设施面积约360万平方米,由于景
19、区总体开发尚不充分,因此取每个游人占有游览面积P=400/人,面积利用率K=80%,每天接待游人批次0.5次,取年可游天数为200天。则:碣石山旅游区瞬时容量=3600000400=9000人碣石山旅游区合理日环境容量=3600000100800.5=900人碣石山旅游区合理年环境容量=900200=18万人三、规模现状游人量按合理年环境容量的10%计,年增长率按15%计,近期游人量按5年计,则:近期年游人量 =1.8万人(115%)5=10.35万人近期平均日游人量=10.35万人300=500人游人量按10年计,计算是以客源相对稳定为计算前提,游人平均年递增率取8%。则:远期年游人量=近期
20、游人量(18%)10=18.63万人远期平均日游人量=18.63万人300=930人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一、规划结构采用三干线 、两板块、五片区、两水域的总体布局结构。1、三干线指大济路、辛海路、泊山路三条交通干线。借助三干形成旅游区良好的外部交通环境。2、两板块指按泊山路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板块。3、五片区指以旅游功能划分的五个片区(1)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片区。(2)由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片区。(3)由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片区。(4)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5)由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乐片区。4、两水域泊山路以南的碣阳湖。泊山路以北的饮马湖。二、用地布
21、局1、旅游功能区用地(1)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片区 220,000平方米。(2)由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片区 290,000平方米。(3)由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片区 540,000平方。(4)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 580,000平方米。(5)由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乐片区 1,090,000平方米。2、公共设施用地(1)停车场3处 8,000平方米。(2)公共建筑用地6,000平方米。三、功能布局1、出入口共五处,大济路西侧设观光游览区、丱兮村两个主入口;泊山路两侧分别设火山博物馆、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主入口;公园南侧设山口井度假村入口。2、住宿(1)山口井度假
22、村100间 (套)客房,160张床位。(2)丱兮村200张床位。3、饮食丱兮村民居、饮食街可同时满足300人就餐,为景点均有饮料、小食品出售。4、娱乐旅游区内设有模拟考古、划船、戏水、垂钓等参与性活动;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内设有十余项游乐项目;设有武舞、民间百艺、书场等表演场所,节庆期间有大型民俗表演。5、购物丱兮村商业街为主要购物区。6、停车在泊山路口、火山博物馆入口、山口井度假村设有停车场。7、环卫除碣石山外,各片区景点均设公厕;九河苑、山口井度假村、沿车游线、步游线每150米设一处垃圾箱。第七章 旅游产品规划旅游产品是旅游吸引物、交通、食宿、游娱、休闲、购物等因素的综合,是旅游体验的完整系
23、列,因此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旅游产品除了其物质性内容以外,还包括非物质性内容,比如服务。碣石山旅游产品的设计,注重产品的创新性、组合性,注重产品的参与性、互动性。碣石山旅游区有五大产品,即以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产品;以碣石山、九河苑组合的观光游览产品;以千童岛、丱兮村组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以饮马湖、群岛组合的休闲娱 乐产品和曹公岛旅游主题公园。在旅游区内形成五个片区。说明如下:第一节 由火山遗迹、火山博物馆组合的科普旅游产品。一、主题设计以火山遗迹为资源,兼有科考科普、观光游览双重功能的旅游产品。二、概况本区占地22万平方米,包括碣石山西部山体约10万平方米和碣石山西侧12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碣石 旅游区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