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意象.ppt
《古诗词中的意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中的意象.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中的意象,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
2、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
3、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
4、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月的边塞意象。二、月的时间意象。三、月的愁绪意象。四、月的情爱意象。,一、月的边塞意象,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一题,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空间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
5、术上的心理空间。,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
6、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
7、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无论是南朝士人旷
8、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了。,既然月光又是生命、时间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
9、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
10、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三、月的愁绪
11、意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首诗写离愁。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那清秋的深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从“无言”和“独上”中可见他愁思之深和身影之孤单。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残月如钩,这既是写实,也是象征。
12、试想,连月亮都是残缺的,人世团圆又有何望?月如钩又会在词人心上增加多少孤寂愁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不仅如此,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如果说游子是故乡放出
13、的风筝,月亮就是那根线。月亮以其无垠的光辉照耀着游子也照耀着故乡。游子抬头看见月亮心头生发出许多美丽的遐想,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
14、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
15、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无论是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中的 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