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一节.ppt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一节.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 展 心 理 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主讲:刘 嵋,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2-16岁)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35岁)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35-60岁)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种系 比较
2、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狭义,心理发展的内涵,民族心理学,心理的发展,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发展,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新生儿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初期青年中晚期中年期老年期,(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二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中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 1、年龄特征 2、年龄阶段的根源(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心理发展的动因 2、心理发展的过程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4、“关键期。”问题,“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一)横断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
4、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设计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在于:较大样本+短时间+降低成本。横断研究设计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干扰因素)。,(二)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
5、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设计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一)跨文化比较研究(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三)研究方法的整合性(二)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研究设计,一定时期内,即追踪研究,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3、系列交叉研究,同一时期内,常用,结合研究,取长补短,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临床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然观察法
6、,结构观察法,方法因研究对象改变而异,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论:高尔顿二、环境因素决定论:华生 三、二因素论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斯基六、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高尔顿,2009年5月三级单选题,52、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普莱尔(C)吴伟士(D)班杜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主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途径:同化、顺应心理起源: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p187),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
7、的过程: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皮亚杰,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1)原有结构图式(scheme)-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p187)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自动思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2)途径同
8、化(assimilation吸收、扩容)-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p187)例:鲸鱼被同化到哺乳动物之中,同时使鲸鱼和哺乳动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也叫异化)-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即内部图式已发生改变。(p187)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3)趋向平衡(equilibrium)-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
9、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p188)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平衡是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
10、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自动思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2007.11三级单选,38、皮亚杰认为心理起
11、源于()(A)先天的成熟(B)动作(C)后天的经验(D)本能,B,2009年11月三级单选,7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D)成熟、经验、同化、顺应,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认知结构发展划分皮亚杰(二)人格特征标准划分埃里克森,4心理发展阶段说 重点,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p189)(2)前运算阶段(2 6、7岁)(p189)(3)具体运算阶段(6、7岁
12、 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 14、15岁)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p189)(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 8、9岁)(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p189),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p188),感知动作思维水平主要特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主要手段: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客体永久性,即大约在
13、912个月,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p189)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p189),(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四阶段:,0-6个月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1.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物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2.音乐刺激可以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3.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4.已有了深度知觉5.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表现对味道的反应。,(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思维水平
14、主要特征符号性、直觉性、非逻辑性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p189)(2)自我中心(三山实验)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
15、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p189)(守恒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P189;守恒图解见下页):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主要特征: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