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第四章动态数列.ppt
《《管理统计学》第四章动态数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统计学》第四章动态数列.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动态数列分析和预测,西安石油大学经管院,第四章 动态数列分析和预测,第一节动态数列概述,主要内容,第二节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第三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第四节 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的测定,本章学习目的,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和编制方法;熟练掌握时间数列各项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资料进行运用;理解并掌握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增长量、发展速度及增长速度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难点: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测定。,第一节动态数列概述,一、动态
2、数列的概念,主要内容,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第一节 动态数列概述,现象所属的时间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概念: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它是将某种 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照时 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统计数列。,一、动态数列的概念,例1,我国历年原油产量资料,要素一:时间t,例2,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由时间数列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原油产量呈现逐年不断增长的基本趋势。,动态数列概述,要素二:指标数值a,要素一:时间t,要素二:指标数值a,动态数列概述,动态数列与分配数列的区别:,总体单位在不同组的分配情况,二者形成条件不同二者构成要素不同二者说明问题不同
3、,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基础上,各组名称和各组次数,时间和指标数值,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情况,动态数列概述,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派生,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序列,平均数动态序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动态数列概述,基础,时期数列,时点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动态数列概述,全国历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单位:亿元,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上海职工2001-2005年年平均工资,单位:元,动态数列概述,基本原则: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具有可比性。,时期数列:时期长短一致,时点数列:时点间间隔最好一致,一个数列中时间的长短
4、应该一致;,总体范围应该一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经济内容必须一致: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三、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动态数列概述,第二节 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发展水平和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序时平均数和平均速度,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主要内容,绝对数,发展水平:指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取值,即动态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绝对数,一、发展水平和增长量,增长量,概念: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绝对数量。,公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种类:,选用基期不同,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二者的关系:累计增长
5、量等于相应时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绝对数,【例】某个企业历年职工工资总额资料如下:,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绝对数,110+190+134+124+212,=770,相对数,发展速度,概念:是表明现象发展的相对程度的分析指标,它是由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而得的,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公式:,种类:,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二、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二者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即:,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符号表示,【例】某个企业历年职工工资总额资料如下:,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1
6、06.3%110.2%106.5%105.7%109.2%,=144%,概念:是表明现象增长的相对程度的分析指标,它可以根据增长量与其基期水平之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增长速度,公式:,=发展速度-100%(或1),若增长速度为正值,说明现象增长的相对程度;为负值,表示现象降低的相对程度,即负增长。,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种类:,基期不同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用符号表示为:,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无直接的换算关系。,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例】某个企业历年职工工资总额资料如下:,
7、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6.3 10.2 6.5 5.7 9.2 44,6.310.26.55.79.2 44,增长1%的绝对值,概念:指现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实际代表的绝对数量,或速度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量,它是把基期水平分成100等份的份值。,定基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环比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公式:,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例】某个企业历年职工工资总额资料如下:,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例】上例中,2002年比上年增长了6.3%,增长的绝对数量为110万元,那么增长1%时其增长量为多少?,解:,6.3%:110=1%:x,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相对数,平均数,(一)序
8、时平均数,概念:把时间数列中各期指标数值加以平均而求得的平均数,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也称平均发展水平。,例如:某企业2007年各月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三、序时平均数和平均速度,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计算依据不同:,说明问题不同:,一般平均数是从静态上说明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序时平均数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一般水平的。,抽象化对象不同:,一般平均数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数量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别。
9、,相同点:二者都是将现象的个体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派生,动态数列,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序列,平均数动态序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基础,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1.由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时期数列:,简单算术平均法,解:,【例】某企业2007年各月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试计算平均每个月的产量。,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时点数列,(2)时点数列,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连续时点资料,连续每天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即未分组资料),【例】某公司9月上旬每天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公司9月上旬平均每天的职
10、工人数。,解:,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单位:人,非连续每天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即分组资料),【例】某一企业2007年一月份生产工人人数为:1月1日至10日每天103人,1月11日至25日每天98人,1月26日至31日每天100人,试计算一月份的平均人数。,解:,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通用公式为:,(10天),(15天),(6天),间断的时点数列,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简单算术平均法分两层计算,【例】某企业2007年第一季度各月月初职工人数如下,试计算第一季度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解:,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1月,月,月,(并非每天资料都掌握,有一定间隔),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
11、间隔期不相等的时点数列:,【例】某商业企业2007年下半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试计算下半年的月平均职工人数。,下半年平均人数为:,解:,=1532(人),算术平均法分两层计算,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7、8,9,10、11、12,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2.由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基本公式:,若a、b均为时期数列,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例】企业2007年第二季度各月份的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资料如下表,计算第一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度。,解:,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a、b均为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一般公式为:,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例】某企业第三季度生产工人与职工人
12、数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第三季度生产工人占全体职工比重的平均值。,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a为时期数列、b为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一般公式为:,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例】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解:第二季度各月的劳动生产率,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该企业第二季度的劳动生产率,或,=20714.28,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a、b均为间隔期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公式为
13、:,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a、b为两个连续时点数列,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二)平均增长量,概念:说明社会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平均每期增 加的绝对数量。,公式:,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符号表示:,【例】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资料如下表,若已知20012006年工资总额每年的增长量,则平均每年的增长量为:,若已知20022007年工资总额总的(累计)增长量为770万元,则平均每年的增长量为:,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平均数,1.平均发展速度,概念: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程度的 指标。它是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1)几何平均法,计算:,这个方法的实质是要
14、求最初水平a0在平均发展速度下发展,以达到最末水平an,即,平均发展速度,(三)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n个,(水平法),【例】如前面资料,已知某企业工资总额历年的环比发 展速度,试计算平均每年的发展速度。,解:,若已知2002年(1750万元)至2007年(2520万元)的工资总额资料,求该企业工资总额平均每年的发展速度。,则,(2)方程法,又称累计法,第一年为:,第二年为:,第三年为:,第n年为:,则,基本要求:,解高次方程,求出 的正根,即为方程法所求的,方程法的实质是要求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平均发展速度 发展,经过n个时期后,达到各期实际水平之和等于各期理论水平之和。,实际中,要
15、求解这个高次方程并不容易,实际工作中事先编制了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查表步骤:,首先,计算出,或,判断资料是递增、递减,的数值,它所对应的增长速度即为平均,增长速度。,【例】某地区十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投资额资料如下表,试根据方程法计算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平均发展速度。,单位:万元,解:已知a0=1074.37,n=5 则,查对表附下,在n=5这栏中,683.33%最接近683.92%(误差为0.59),它所对应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6%,则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0.6%。,说明这个数列为递增的,根据n和 查递增速度表。,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2.平均增长速度,概念:,指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
16、平均值。,计算:,【例】根据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资料:,解,3.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的应用,若适合方程法,通过查表,可直接查出平均增长速度。,(2)要注意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或特点,当现象随着时间的发展比较稳定地逐年上升或下降时,一般采用水平法;当现象的变动不是有规律地逐年上升或下降,而是经常表现为升降交替,一般采用累计法。,当目的在于考察最末一年发展水平而不关心各期水平之和时,可采用水平法;当目的在于考察全期发展水平总和,而不关心最末一年水平时,可采用累计法(方程法)。,(1)根据统计研究的侧重点来确定,(3)要考虑资料是否完整和计算工具是否齐备,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需要计算各
17、期发展水平和,其中不能缺少一项资料,而且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要借助于查对表,若资料不完整,计算工具不齐备,会给计算造成困难,这时,既使适用累计法的现象,也只能用水平法。,第三节 抽样误差,一、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1.长期趋势变动(T):是指现象在某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总趋势。,2.季节变动(S):指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具有周期性、规律性的重复变动。,3.循环变动(C):指现象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周期较长(通常在一年以上)的涨落起伏的波动。,4.不规则变动():是由于偶然的,临时的因素作用,而引起现象局部的、
18、非周期性或趋势性的随机变动。,乘法模式:,Y=TSCI,加法模式:,1.可以正确反映现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而认识和掌握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利用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预测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3.测定长期趋势,可以剔除原有时间数列中长期趋势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反映季节变动的规律。,二、长期趋势测定的作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修匀法,数学模型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分割平均法,最小二乘法,三、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一)时距扩大法,含义:它是把原有时间数列中各个时期的资料加以合并,扩大每段计算所包含的时间距离,得出较长时距的新动态数列,以消除时距较短而受偶然因素影响所引起的波动,清楚地显
19、示出现象变动趋势和方向。,【例1】某企业2007年各月产品产量如下表,,【例1】某企业2004年至2007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单位:百元,说明:用时距扩大法修匀时间数列,既可用总量指标表示,也可用平均指标表示。总量指标只适用于时期数列,而平均指标适用于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时距扩大后的数列,不论是用总量指标表示,还是用平均指标表示,都可以明显地显示出现象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即产量不断增长。,优点:简便;缺点:新数列的项数太少,不能据以深入的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扩大后的时距长短应一致,以便于互相比较分析;扩大的时距大小应视研究的目的和现象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它都有一定的规律、逻辑可循。,评
20、价:,应用时距扩大应注意的问题:,(二)移动平均法(继动平均法),含义:它是采取逐期递移的办法分别计算一系列扩大时距的序时平均数,形成一个新派生的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在这个新派生的时间数列中,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被消弱,从而呈现出现象在较长时期内的基本发展趋势。,【例1】某企业7年各月产品产量如下表,【例2】某企业7年各月增加值资料如下表,由图可见,该企业的增加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移动项数越多,资料修的越均匀。,某企业7年各月增加值资料趋势图,注意:若采用奇数项移动平均,平均值对准居中时间数列的项数,一次可得趋势值;若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平均值未对准原时间数列的项数,需再计算一次平均数,
21、进行移正平均。,注意2:时间跨度越大,时间数列修的越均匀,但修匀后的数列损失的项数越多。(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若需要两端数据,则此法不宜使用),例1中,趋势值项数=12-3+1=10,例中,趋势值项数1-+1=1,,趋势值项数=原数列项数-移动平均项数+1,1-+1=1,评价:移动平均法所得的新时间数列中保留了较多的项数,但首尾仍然损失掉一些信息量,不能予以预测。,注意3:取几项移动平均为宜,一般若现象有变动周期,则以周期为长度。如若干年分季度资料可四项移动平均;每年分月资料,可十二项移动平均;若干年的资料可三或五项移动平均。,(三)数学模型法,含义:数学模型法是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对时间数列
22、进行分析判断,在确定其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配合一个适当的数学方程式,以计算趋势值,描述长期趋势的。,优点:不仅可以运用趋势方程严格地计算各期指标的理论值,比较贴近地拟定原时间数列,而且可以进行外推预测。,数学模型的配合,直线方程的配合,曲线方程的配合,分割平均法,最小二乘法,1.直线方程的配合(当各期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分割平均法(半数平均法),含义:它是将时间数列的数值平均分为两部分,各求其平均数,得出两个点,连接两点成一直线,即为趋势线。,分割平均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理论依据可得:,直线方程的一般方程式为:,代入,两个点,可得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参数a、b的值。,【例】某地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统计学 管理 统计学 第四 章动 数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