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规则.ppt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冯云华2013年4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则-准则-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的具体内容,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修订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二、确立了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三、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问题四、在部分行业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一、总则和附则二、单位预算管理三、收入管理四、支出管理五、结转结余六、专用基金管理七、资产和负债管理八、其他内容,(一)规则的适用范围1.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原规则中的“国有事业单位”修订为“事业单位”中发20115号文规定,将现有事业
2、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归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保留为事业单位,强调公益性,一、总则和附则,一、总则和附则,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适用问题。规则第六十三条:“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的适用,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目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情况较为复杂,规则没有统一规定,财政部将发补充通知。3.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适用问题。4.某些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特定项目不适用规则。,一、总则和附则,(二)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与规则关系。规则六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规
3、则,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两层含义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纳入规则范畴,是指通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固定投资决算表等,将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中予以反映,形成统一完整的财务信息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活动,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专门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一、总则和附则,(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
4、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5.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一、总则和附则,(五)在部分行业财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规则六十六条规定:“部分行业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首次明确允许在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也是本次规则修订的重要内容,一、总则和附则,一、总则和附则,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更加准确真实地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需
5、要实行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需要及时揭示财务风险的需要部分行业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特点是整个行业的引入,不是事业单位的自主选择引入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而不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六)关于制定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地方事业单位具体财务管理办法1.规则第六十六条规定:“行业特点突出,需要制定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则制定。”与规则的关系:规则是最高层次的基本制度,行业财务制度在体系中处于第二层次,不得与规则相抵触2.规则第六十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事业单位具体财务管理办法。”是地方为贯彻规则和行
6、业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是必要补充,不得与规则和行业制度相抵触,一、总则和附则,(一)事业单位预算的概念和内容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1、事业单位预算反映了预算年度内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以及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的规模和方向,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2、从预算的内容来看,事业单位预算应当包括事业单位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预算。3、适当调整了事业单位预算概念。,二、单位预算管理,(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规则第七条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
7、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二、单位预算管理,1、历史演变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经历了多次历史演变:在1997年前,实行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办法;1997年施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后,对事业单位统一实行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本次修订,沿用97年的表述,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赋予了新的内涵。,二、单位预算管理,二、单位预算管理,2、具体内容核定收支:事业单位应
8、该将全部收入和支出统一编列预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和财力,结合事业特点、发展目标计划、收支及资产状况,核定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定额或定项补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事业单位,补助程度不同。对非财政补助收入可以满足单位经常性支出需要的,财政补助可以为零。超支不补,结余和结转按规定使用。事业单位预算一经批复,应当自求平衡。,二、单位预算管理,3、收入上缴办法:对一些事业单位特殊原因所致非财政补助收入超出正常支出需要较多的事业单位,规则规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对其实行收入上缴办法。考虑各地差异比较大,规则没有规定具体管理办法,授权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二、单位预算
9、管理,(三)财政补助原则“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确定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补助范围保证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收支状况确定具体财政补助原则,(四)事业单位决算的管理增加决算管理要求,体现单位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事业单位决算是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预算、轻决算倾向,决算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与预算不衔接。增加“决算管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决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决算管理。,二、单位预算管理,(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规则第十四条规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
10、完成工作及其他活动而取得的。2.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依法取得的。3.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取得的。4.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非偿还性资金。,三、收入管理,(二)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及管理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含三层含义强调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避免重复计算。强调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所有财政拨款,既包括各类事业经费,也包括基本建设投资、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经费等财政补助收入的用途: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三、收入管理,三、收入管理,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专业业务活动:事业单位根据本
11、单位专业特点所从事或者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辅助活动:与专业业务活动相关、直接为专业业务活动服务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记入负债,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记入事业收入.2011年省财政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从2011年1月1日开始 仅对教育收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其余要全部上缴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三、收入管理,3.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注意:性质是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收入,不能是财政拨
12、款。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要注意区分与附属单位间的往来款项,不能列入收入事业单位从以产权为纽带的单位取得的投资性质的收益,应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三、收入管理,5.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 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尽量进行独立核算,执行企业财务制度。经营收入的确认要同时具备:一是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二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6.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捐赠收入等,(三)主要修订内容 1.按照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将“
13、各类事业经费”改为“各类财政拨款”。2.将财政补助收入“从财政部门取得”改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3.在对事业收入的规定中,将原规定修改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三、收入管理,(四)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1.保证收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法取得收入。2.围绕职能定位和事业发展目标组织收入,不能以营利为目的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4.严格执行国家预算制度,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5.各项收入要全面真实、准确地纳入核算体系6.加强对应缴资金的管
14、理。,三、收入管理,(一)事业单位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规则第十八条规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规则规定,事业单位支出划分为五类: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与原规则相比,增加了一类支出,即其他支出。与“大收入”的概念相对应,支出是大支出的概念,四、支出管理,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三层含义事业支出是主体支出事业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部分。事业支出包括各类收入安排的用于事业发展的支出。管理方面事业支出与事业收入不是配比的关系,应当根据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情况
15、按规定合理安排事业支出。注意保持合理的支出结构,四、支出管理,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活动发生的支出”。把握好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与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界限,只有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才纳入经营支出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必须配比严格划分经营支出与事业支出界限,四、支出管理,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正确理解“附属单位”的内涵区分“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转拨财政部门拨入的各类财政拨款”的关系不构成单位的正常支出,具有调剂支出的性质,四、支出管理,4.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
16、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5.其他支出。是指“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支出”。必须从严控制开支范围,一般仅列支捐赠支出、利息支出等严格审核列支的项目和内容,(二)事业单位支出管理要求 1.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分类、科学管理。2.事业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3.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四、支出管理,四、支出管理,4.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原则。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必须按规定及时报送专项资金专题材料5.事业单位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业单位 财务 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