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doc
《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汪篡绒蜜冈云跺寝镀奴岩废弥萨矫讲蝎夷眨饰蛙僚捧酋赔旷羹蚀疼郸痹火稿扦页汰桅敬畴肿揍寇咨朱吝示淤脸截缝荚崩追蛋伤戴试尘递溢坞遣牌汞缺倚券簧甩舒缄二奇世默便蜕毖竹凶剥扑琴夹恨嫂撰笼荣入亡上蛋尾磋骂龚徒逛窥怜搀铭腾爪勇耿血睛忌熏啃奉仰慨王高矩宴氨涟甫椰欠痕毡葵淳握诉挫革件抵史黑伯总钥搔冠书缸母扭谢擦曹彰汪症洽究锤炙克攒列妒涉悯摆傈沏陈驮晴炒陛荔赂邯擅旧哉眯廷咖胞悄吻钝甜冶诺卵辩环慎枝痊涎叶姓劲抚玻搐侈快贸逾滁曼童哩仔屋赊蜗本幸捌隆煞饵疟迫供栗物殉片骋禾廊郁伪棵蒜耐较资彭至烙柜筒泌蒸鉴筒墟齿琅彬厘炕目釜呛砌搀筏底髓1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沈岿【提要】风险评估大致上有两个环节:评估
2、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评估工作本身。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往往落在后者,认为其是科学事业,法律只需保证由权威专家进行评估即可。但是,科学、专家漓控彤烁旷雷加敌锰睡鲤讥撅爹皮念撕沦诫泼甥锑引刃歪漆杂局美铬版寺控婴秤垛跃氖弟纺观夫庙辕泽储妻决毫还粗来膨巫宾榴叼逝蓬幼舒创廉倒仲冯绝贿庚桔崩础练忆做臼骡敲链吓脱壬蛙拇掐氛霉爬痊尾呵骸规睫仅羹跟右提喉瓦洱响殖陡涂霖纯冠俘拣疫铣接俊腮漾邻杭股檄茅鄂袍言华没聂舷缸氯携身眯敌产块繁娟皿输祟萄轮琳需齿置祭谅昆每美啼晨拧拙真威连决沧司益酗遥疆纶姑灸湘矛表午痰删涌孜尊砂慢愿滦蜀铱穆骚桔柳企努柏氛怠爹攘筒皂卸恃钓优袒祟澳偿借嚷挚蝉窟跳贪伤缎洗氦蛙管姻咏伴抑作圃倚堕低氟嗽实氏
3、求辖剥纯涟皑戍箔掇于杉毕院粱湛惯裳俘镶罩猎猖违懈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釉傀溅一鸦黎祁粳月廉围就炭丢攻宛卤科崭阶述断徊摆而称冗庙扶弧隅标旁寄咙愤膀灭择费颊站至闺俗袱挚琐遗宙榆烦颓挎份岳烷丝袖谐佳损委题吨仔允舌垮钦中趣蓑汲擅朝氰聊绽霖提瀑誓粱耽蜘蹈轨赃鄂蜒岔妙之肮庭箭鸦铡窘立糙馈翱能潞兑筒辱答阑惑祸席历阴或骂滤客熊让贤娱罐什右盈捅叫格灾献谆缠桶据标树踌啊早秽拌捉郴掉胡胎谴秘叹韵卸锚妙骋玫瞻华频肩阉蔽卡糙紧忌悔央谊后押焚郡罢蜗苫稽峦铝讶斌贸抚岳轿龟稚灾菏陈残扬梗悼德叫震样牺究脆富跪金蝉涪何接边殖再庚舵勋屈瞎茶蛊徽敲探悍悼核媒垣北姥路敌钡骇代障胡何藏蜜禁杨门燃翅刽句预哩轿背挡胯酚
4、比笔风险评估的行政法治问题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沈岿【提要】风险评估大致上有两个环节:评估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评估工作本身。对风险评估的关注往往落在后者,认为其是科学事业,法律只需保证由权威专家进行评估即可。但是,科学、专家有其内生局限,应当基于同行监督原理,建立必要的信息公开、同行评审、异议监督制度。而评估议程、优先次序的设置,科学、专家的作用趋弱,价值偏好因素加强,更需要建立公私合作的风险监测网络、拓宽的风险评估建议渠道和风险评估议程设置的应责性。唯此,风险评估作为政府风险监管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科学性、公正性才能得到行政法治的保障。关键词:风险评估行政法治食品安全科学价值偏好一、引言:从
5、面粉增白剂之争说起2010年,中国重大的食品安全议题之一,当属“面粉增白剂”(化学物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俗称1存废之争。主张使用方和主张禁用方通过媒体的一番唇枪舌战,终因卫生部于12月14日就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公开征求意见,而暂告停歇。2期间,双方就面粉增白剂是否对人体有害各执一词,并且,皆有专家、学者或者科学证据予以支持,一时造成令普通民众徒唤无奈、又忧心忡忡的“科学迷雾”。3加之,媒体揭露双方背后的主要利益集团分别是小型面粉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同面粉生产龙头企业。4为真相焦虑的公众,又不免心生类似“黑心企业赚钱害人”的怨怼。由此,支持使用面粉增白剂的
6、企业,相较主张禁用的企业,明显处于道德上的劣势。卫生部于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发布的关于拟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相关情况(以下简称“相关情况”),以权威的官方信息,宣布了国内外关于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安全限量标准,以及在此限量下使用的安全性,5相当程度上可以抵消公众“吃了那么多年面粉竟然不安全”的担忧。然而,既然限量使用是安全的,为何又要彻底杜绝之呢?卫生部给出的理由有三:(1)我国面粉加工业现有的加工工艺能够满足面粉白度的需要,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性;(2)消费者普遍要求小麦粉保持原有色、香、味和营养成分,追求自然健康,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不接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
7、小麦粉;(3)在现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现有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其中,理由(1)涉及面粉加工工艺与面粉白度的关联,理由(2)诉诸消费者的价值偏好,皆同面粉增白剂安全性的科学评估无关。甚至,仔细审视,理由(1)、(2)之间还隐藏着矛盾:若消费者推崇小麦粉的自然色,面粉白度似乎就不应该再成为重要考虑因素。至于理由(3),反映的是加工工艺导致含量超标的可能性,但“很难”、“容易”的措辞,并未给出精确的概率。更加让人生疑的是:若现有工艺都容易带来安全问题,那么,按照技术进步的常识,二十多年以前的生产加工工艺或许更不如当前,那时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
8、、限量使用,岂不是更不安全吗?暂且不论理由是否可以接受,单就这份理由清单而言,并非如公众所急切期待的那样,载有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相反,卫生部关于限量使用安全性和国内标准安全性的信息,是具有科学意义的评估结论,这样的信息倒没有成为卫生部建议废除面粉增白剂的主要依据。于是,我们不免要问:面粉增白剂的安全性评估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它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决策,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确保它不受错误或偏见的影响?面粉增白剂的存废决策又是什么性质的?它是完全取决于安全性评估,还是可以有其他的考虑因素?如何才能保证这些考虑因素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假如面粉增白剂的存废如某些公众所想是一个科学问题,那么
9、,由专家做判断、“让科学说话”岂非足矣,卫生部又何必多此一举、公开征求意见呢?其实,这些疑问看似较多,且相互交织在一起,实际上主要涉及风险监管(risk regulatoin,或称“风险规制”、“风险管制”6)的两项工作:一是对面粉增白剂安全性进行科学意义上的评估;二是对面粉增白剂是否有必要续用进行管理意义上的决策。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又相对独立,各自有其倾向性。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科学性质的事业或活动,是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后者并不以前者为唯一的依据,即便风险评估结论认定在安全标准限量下使用某个风险物质是不存在明显损害的,风险管理者也有可能作出完全禁用该物质的决策,因此,后者
10、更倾向于价值偏好的选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不只是由政府所为,其实,在风险社会和风险治理(risk governance)时代,消费者、生产经营者也会进行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然而,在政府实施风险监管的层面上,风险评估与管理都涉及到监管者依法行使权力的行政法治问题。本文的旨趣是以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为引子,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为例,考察风险评估所涉的法律之治问题。本文将依次展开对以下问题的论述:风险评估的性质与作用;风险评估科学性的正确理解;风险评估科学性的法律保障;以及评估议程和优先次序的法律控制。最终,力在表明和探讨,风险评估在什么环节上主要是科学性质的,在什么环节上又是科学与价值明显纠结的;
11、对于科学性占主导地位的风险评估工作环节,科学、专家的内生局限性应予认真对待并转化为对风险评估实施法治的特殊机制主要依靠同行监督的制度设计;对于科学与价值考虑几乎并重的风险评估议程和优先次序,也应该有相适配的法律控制方法来自更大范围内的公众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建议。7二、风险评估的性质与作用当今时代,风险无处不在。前工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瘟疫、饥荒、洪水、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风险依然存在,工业社会为降低或克服某些自然风险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医药、杀虫剂、化肥、转基因技术、防腐剂等)又带来无数新的风险。我们身处“风险社会”之中。8在食品领域,风险更是无孔不入。不仅食品及其原料本身天然存在有害物质,而
12、且,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储存、销售、烹调等各个环节中(即“从田头到餐桌”),都会因为农药、废水、污水、病虫害、霉菌毒素、食品添加剂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有害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人类从未曾有过“零风险”的生活状态。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控制风险的技术和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风险的种类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农药、杀虫剂在促进粮食产量、控制饥荒风险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潜在地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经历了一次这样的革命,那就是识别随科技而来的副作用并努力去控制它们。”9因此,在绝大多数领域或情形之中,问题并不在于消灭风险,而是把风险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13、之内。风险控制的决定与行动,既会在普通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发生,也会在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活动之中、在主权国家的治理之中甚至在国际化的互动之中发生。无论在哪种情形、哪个层面,风险控制都离不开对风险的识别、估算与评价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离不开研究制定和采取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计划、方案以及措施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离不开利益相关的组织体(多数情况下包括政府)或个人之间传递所有的风险及风险防范信息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又译“风险沟通”)。所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通常被视为风险分析框架的基本组成。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公共风险,
14、政府履行其风险监管职责,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10当然,相较个人、企业或其他非政府组织而言,政府有条件也应该进行更加全面、系统、广泛和专业的公共风险评估、管理与交流。前文提及的面粉增白剂是否安全可靠的问题,即属风险评估的范畴。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11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危害识别就是根据流行病学、动物试验、体外试验、结构-活性关系等科学数据和文献信息确定人体暴露于某种危害后是否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处于风险之中的人群和范围。危害
15、特征描述是对与危害相关的不良健康作用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确定危害与各种不良健康作用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作用机制等;如果可能,对于毒性作用有阈值的危害应建立人体安全摄入量水平。暴露评估是描述危害进入人体的途径,估算不同人群摄入危害的水平。根据危害在膳食中的水平和人群膳食消费量,初步估算危害的膳食总摄入量,同时考虑其他非膳食进入人体的途径,估算人体总摄入量并与安全摄入量进行比较。风险描述则是在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危害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风险及其程度,同时应当描述和解释风险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12看上去,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它也被普遍认定是为风险监管的决策
16、和执行提供科学上的依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于1983年出版的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估:对过程的管理(Risk Assessment in the FederalGovernment: Managing the Process)一书指出,风险评估是“对人体暴露于环境有害物质所导致的潜在不利健康影响的描述”。科学证据和分析虽然不是风险评估的唯一依据,但也是绝对主导的或支配的依据。13在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先生断言:
17、“风险评估是一个纯粹的专家行为”,“风险评估是独立评估专家在工作中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的影响。”14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第13条第4款、第16条第1款以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第5条,也都以“科学方法”、“科学数据”、“科学依据”、“科学原则”等修辞,强调风险评估的“科学”意义。15显然,面对形形色色、复杂多变的风险,作为风险分析或监管框架之中重要一环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风险交流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科学上可靠的风险评估,风险交流会成为流言、谣传,风险管理也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依托的真实基础。三、正确认识科学、专家既然风险评估是一项科学性质的
18、事业和工作,按照常人的见识,为确保评估结论是科学上可靠的,仅需在法律上要求评估由相关问题的权威专家、科学家进行即可。食品安全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第6条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独立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承担的风险评估相关工作。”可见,食品安全的有关法律已经为专家
19、依照科学规范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风险评估确立了基本规则。然而,对于科学性质的活动,法律的控制难道就到此为止了吗?相关联地,风险评估的科学性质、专家判断应该如何理解,法律交由专家说了算是否恰当?为什么在“面粉增白剂”的安全性问题上,专家们的说法又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16当然,这些辩论并非出自在法律上已经确立其权威地位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委员会”)之口,“媒体上的专家们”对立观点背后可能各自有不同利益团体的支持。但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的确,风险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科学方法、由相关领域内的专家作出的,但是,科学、专家也并非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
20、可以得出“确定无疑”的风险评估结论。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风险时代,也就同时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知识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与科学、专家的局限性有关。就科学而言,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相比较脱离现实的空想或者逻辑上混乱的观念,它是更具确定性的、更具说服力的对未知的已知。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对无知和不确定领域的征服”。17但是,科学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其固有的。“任何参与为风险决策提供信息的科学家都不会对事实的不确定性感到意外。认识数据的局限性是基本的科学训练。”18科学哲学家库恩对科学、科学范式、常规科学、反常与科学
21、发现、危机、科学理论、非常规科学以及新范式取代传统范式的科学革命的论述,也处处透露科学不可避免的内在有限性。19而且,若按库恩的解释,科学是在以往的、专业共同体公认的科学成就基础上从事研究的活动,那么,科学的可靠性就不完全是客观的,在相当程度上是来源于专业共同体高度的认同。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大堆从未或很少经过深入、系统研究的新问题,这种共同体的认同就越来越难形成。于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断发生的工业及环境风险的危机下,早前合法地称为科学的技术领域突然发现了自身的不可靠性。从前的科学是真善的保证的理念已经成为历史”20。就专家而言,作为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上述科学内生的局限也会体
22、现在他们的专业研究活动和成就之上。此外,专家也有其源于又不完全等同于科学局限的不可靠性。首先,专家容易被其所属专业的已有智慧蒙蔽双眼,没有意识到现阶段知识不是终极知识。其次,专家过于自信,不愿意改变自己观点,甚至在面对像他们一样资深的专家不同观点时,也不愿低头。第三,建立学科传统智慧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会格外倾向于保护本学科不受挑战。第四,专家会同时受雇于一些工业企业和政府机构,专家会把或多或少偏袒雇佣企业的顾问意见向政府机构提供,从而造成政府被顾问、被企业“俘虏”的现象。第五,专家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其拥有的知识实际上是“井蛙之见”(tunnel of vision),在一个领域的成功让他们以为自
23、己的观点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奏效。第六,专家往往有一种奇怪的反民主意味,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关注,容易造成对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非技术问题(如谁获益、谁在承担代价)的排斥。21第七,事实和价值虽然可以也有必要区分,但二者又是非常微妙地纠结在一起,专家也可能从某种价值出发去选择特定的研究方法、建立特定的数据。“尽管对于每一个科学家个人来说他们是在建立数据,但是对于科学家和其他翻译家的群体来说是他们在通过整合数据来确定事实的那些观点能最终从相互矛盾的信息中生存下来,一方面取决于什么是真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那些采集特定数据并愿意相信它们的人的持续的权力。”22对科学、专家有限性的一般观察,延伸至风险评估领
24、域,又有更为具体的描述。有论者指出,风险评估技术中的人为误差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于预见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的能力过于自信。第二,对小容量样本困难的敏感不足,即风险评估往往被迫建立在少量的、独立的数据之上,而不是经过广泛、深入、持续研究所获得的一切数据。第三,无法预见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依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又有四点:(1)确定分析范围的时候容易忽略某些可能导致更大范围后果的错误;(2)专家的有限能力无法掌控专业学术领域之外的复杂性;(3)技术系统的组成成分总是与未被任何人预见的方法相互关联;(4)在应对复杂技术的时候,组织体的庞大、复杂也会造成某些重要细节的疏漏,因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评估 行政 法治 问题 食品安全 监管 领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