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时间:年 月 日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二、确定设计方案3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管程安排三、 确定物性数据4四、估算传热面积51. 热流量3.传热面积2. 平均传热温差4.冷却水用量五、工艺结构尺寸61. 管径和管内流速6.折流挡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板7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7.其他附件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8.接管5. 壳体内径六、换热器核算81. 热流量核算102. 壁温计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算七、结构设计131. 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2. 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3. 管箱
2、结构设计4. 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5. 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146. 外头盖结构设计7. 垫片选择8. 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9. 折流板布置10.说明八、强度设计计算151. 筒体壁厚计算2. 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3. 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64. 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175.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6. 固 定 管 板 计算187. 浮头管板及钩圈198. 无折边球封头计算9. 浮 头 法 兰 计算20九、参考文献20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 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1进一步冷却至60C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
3、的可溶 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31801 kg:h,压力为6.9MPa,循环冷却水的 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C,出口的温度为39C,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已知:混合气体在85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p广90kg j m3定压比热容c广3.297kj/kgC热导率= 0.0279 Wm C粘度目=1.5X10-5Pas1循环水在34C下的物性数据:密度P1 = 994.3kg/m3定压比热容c 1 = 4.174 kj/kgK热导率人=0.624 Wm K粘度气=0.742X10-3 Pas二、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
4、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C出口温度60C ;冷流体进口温度 29C,出口温度为39C,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 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 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 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 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110 + 60=8
5、5CT=2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9 + 29 睥t= 34 C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 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 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混和气体在85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p = 90kg /m3定压比热容c =3.297kj/kg C热导率 1 =0.0279w/m* C粘度R1 =1.5X10-5Pa S循环水在34C下的物性数据:密度P =994.3 kg/m3定压比热容c 二4.174kj/kg K热导率人=0.624w/m K粘度
6、七二0.742X10-3Pa s四、估算传热面积1. 热流量Q = A ,% m c At= 231801 X 3.297 X (110-60)=3.82 X 107kj/h=10614.554kw2. 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At =(1 1 0 - 39) - (60 - 29)I 110 - 39ln60 - 29=48.3K3. 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m,k)则估算的传热面 积为Ap二乂KAt10614554=686.76m 2320 x 48.34.冷却水用量m= Qi - 10614554 = 254.3kg/ s = 91
7、54862kg/ h c At4.174x103 x10五、工艺结构尺寸1 .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25X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 u1=1.3m/s。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_ V _ 915486.2/(3600x994.3)627Ns=兀八0.785 x 0.022 x 1.3d 2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 _灿76. 14m兀d n3.14x 0.025 x 627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 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L _ 旦 _ 2 l 7传热管总
8、根数Nt=627 X 2=1254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T _ 110-60 _5R= tt: 39 - 29 P=二=39 29 =0.124110 - 29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5-19得:8 a = 0.96平均传热温差At =w JA 塑=0.96 x 48.3 = 46.4 k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化学工业出 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13。取管心距 t
9、=1.25d0,则 t=1.25X25=31.2532mm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S=t/2+6=32/2+6=22mm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 mm。管数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27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化 学工业出版社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8选取。5.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内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7=0.75,则壳体内径 为:D=1.05t h + 2C + d + h + h = 320 + 2 x100 + 377 + 350 + 50 = 1297mmgmin fg 12取管箱长为1300mm,管道分程隔板厚度取14mm,管箱
10、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 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a)所示。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依据选定的管箱法兰,管箱侧法兰的结构尺寸,确定固定端管板最大外径为: D=1506mm;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0(b) 所示。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依工艺条件,壳侧压力、温度及公称直径Dn = 1500mm ;按JB4703-93长颈法兰 标准选取并确定尺寸。6、外头盖结构设计:外头盖结构如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图4-51 所示。轴向尺寸由浮动管板、钩圈法兰及钩圈强度计算确定厚度后决定,见化工单元过程 及设备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管 换热器 课程设计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