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础知识》课件.ppt
《《税法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法基础知识》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法,2,税法,内容体系,一、税法基础理论,二、税收实体法,三、税收程序法,税收、特征、税法、二者的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分类、作用等,例: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税收征收管理法(征管法),3,本章基本知识1、税法及税收法律关系2、现行税法体系本章要求1、理解税法的含义、税收法律关系、特征及构成;2、熟悉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层次结构;3、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4、了解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第一章 税法基础知识,4,一、定义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税收 税收是指
2、国家为满足财政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5,我国的财政收入中有90以上是通过税收取得的。(2005年3万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2000亿元),国债,国企上缴的利润,罚没收入,规费收入,财政收入,税收,6,(二)税收的特征 有三个特征,即“税收三性”1、强制性 2、无偿性 个体的无偿性和整体的有偿性 3、固定性(1)税收征收总量的有限性;(2)税收征收具体操作的确定性。三者关系:强制性是保证,无偿性是本质,固定性是必然要求。,7,(三)税法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3、总称。(四)税收和税法的关系 税收和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8,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因征纳税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权利主体,权利客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征纳双方),(指征税对象),一方是征税机关(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纳税人(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籍人等),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如:流转税,是征税机关和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税法的灵魂),9,10,税收法律关系的特征1、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是税收分配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2、税收
4、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只能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征税机关;3、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发生了税法规定的事实和行为为前提。,1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只能以纳税主体应税行为的出现为标志。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3、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12,第二节 现行税法体系,税法体系税收制度分为简单型税制和复合型税制三个层次的税制:税法构成要素、税种设置、规范税收立法及征收程序的法律规范。,13,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国家对每一种税(即税种)中,谁有义务纳税,应向谁征税,根据什么征,征多少等内容做的具体规定。税法的构成要素
5、一般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14,实体性要素(一)纳税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简称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纳税人也称纳税主体。,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15,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16,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例:个人所得税中 3、代收代缴义务人 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2、代扣代缴义务人,17,(二)征税对象 1、征税对象 又称
6、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这里的“什么”就是征税对象,即征税的目的物。例如:所得税:应税所得 增值税:商品或劳务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房产税:房屋,18,(三)、税目 在征税对象总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的项目,叫税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例:“消费税”中,烟、酒、化妆品等消费品,14类,税目具体体现了征税的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并非所有的税种都需要规定税目,只有课税对象比较复杂的税种才需要规定税目。,19,(四)、计税依据(税基)计税依据,又称为“税基”,用以计算各种应纳税款的依据或者标准。是征税对象量的表现。如: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价格、计税收入 计税数量 计税依据按照
7、计量单位的性质划分,有两种形态:价值形态和物理形态。根据征税对象的价值量计算税款,叫“从价计征”;如营业税根据征税对象的实物量计算税款,叫“从量计征”:车船税,元,吨(升)/(千立方米)等,20,(五)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数额与征税对象数量(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计算公式为:税率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100 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税率(或计税依据)税率体现了征税的深度。,21,税率的具体形式有三种:1、比例税率 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22,1、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固定的征收比例。如:营业税中交通运输业的税
8、率为3,即不管纳税人的营业额是多少,征收比例都为3,3为比例税率。企业所得税:33,23,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根据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如:消费税中,黄酒的税率:240元/吨,汽油(无铅)0.2元/升,汽油(含铅)0.28元/升。2、定额税率,24,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按照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因此,累进税率是由若干个逐渐升高的一组税率构成的。见下表:,25,简化的累进税率表,26,根据累进依据和累进方法的不同,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企业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全率累
9、进税率(未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27,超额累进税率采用这种税率时,是把纳税人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照不同级次的税率计算税款,然后把各级税款相加,即为全部应纳税额。【例】某纳税人乙,全月应纳税所得额2002元,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请计算该纳税人的应缴多少税款?(税率表见上),28,解:定义法:全月应纳税所得额2002元适用3个级次 第1级:500525(元)第2级:(2000500)10150(元)第3级:(20022000)150.3(元)应纳税额251500.3175.3(元),29,速算法(公式法)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按全额累进所适用的税率本级速算扣除数本级速算扣除数前一级最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 基础知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