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
《《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基础知识》课件.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基础知识,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陈庆萍,第一章 税收内涵,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税收的本质,第一节、税收的产生与发展,一、税收的产生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生产资料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出现 税收产生,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税收产生的条件:1、社会条件国家(国家公共权力)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建立,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首先,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其次,税收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
2、的一种产品分配方式。2、经济条件私有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则有两种权力,国家凭借其自身的财产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收入,是国家的公产收入。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分配。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二、税收的发展税收同其他财政范畴和经济范畴一样,存在从萌 芽到定形的发展过程,税收的起源是一个过程的概念,而不是时点的概念。奴隶制国家刚形成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有靠拥有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性质的收入、直接支配的奴隶的劳动成果、战败国献贡品和掠夺性收入,当时的财政形式是非常古老和不典型的,作为典型的税收是在国家公共权力日益增强、奴隶主或自由民土
3、地私有制形成后产生。,1、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1)我国税收的起源夏(贡)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落 所强制征收的土贡 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向 贵族或王室交纳的贡纳商(助)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 制度周(彻)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 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 给王室。,(2)我国税收的发展我国税收在西周至春秋的井田制时期处于萌芽状态,在鲁宣公“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第一阶段是萌芽期:夏、商、周的贡、助、彻三种低级形式。第二阶段是发展期:“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私有制并按田亩征税,成为税收发展的里程碑。,税收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4、,税收从形式到内容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古代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期):征收对象:单一土地税制度复式税制;征收范围:单一赋税和徭役名目繁多的税种;缴纳方式:实物税货币税;征管机构:形成中央集权制官僚体系。在经历了“贡、助、彻”、“田租、口赋、力役”、“租庸调”、“两税法”和“一条鞭”等一系列税制变革后,税收逐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了由赋役制走向租税制的重大转变。,第三阶段是嬗变期:清朝灭亡,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的税收是一种畸形又复杂多变的半封建、半买办、半殖民的税收。第四阶段是过渡期: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是成熟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新中国税收的改革
5、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今天,我国税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19491978年)第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1978 1993年)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94 年以后),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改革(19491978年)1950年建立新税制1950年1月30日,周恩来签署政务院通令,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共设立14种税收;1958年、1973年简化税制1958年,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1973年,新中国第三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主要内容是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税,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13种税收。,第一阶
6、段成果(197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519.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434.3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83.6%,所得税收入5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4%,财产税收入1.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0.3%,农业税、牧业税收入28.4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5.5%。,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 1993年)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从1978年底到1982年期间,是中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准备、起步时期;“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实施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
7、第二阶段成果(1993年):1993年,全国税收收入4255.3亿元,比1978年增长 7.2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7.8%,比 1978年提高51.9个百分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为12.0%,比1978年降低2.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情况是: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 05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71.4%,比1978年降低12.2个百分 点,所得税收入756.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5%,比1978年提高7.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1 50.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4%,比1978年提高3.1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税、牧业税收入90.2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1%,
8、比1978年降低3.4个百分点。,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1994年税制改革(1994年-2000年)主要内容:第一,全面改革货物和劳务税制,实行规范的流转税;第二企业所得税改革;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第四,大幅度调整其他税收;至此,中国的税制一共设立25种税收。,第三阶段(1994年-2000年时期)成果:2000年,全国税收收入12581.5亿元,比93 年增长200%,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93.9%,比93年降低3.9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为12.7%,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8952.8亿 元,占全国税收收入
9、68%,比93年降低3.4个 百分点,所得税收入2439.5亿元,占全国税收 收入18.6%,比93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财产 税收入528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4.1%,比9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业税、牧业税收入 298.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3%,比93 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税制 改革(1994年以后)(续)2001年以后分步实施的税制改革2001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完善税制,分步实施了 下列重大改革:(1)逐步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5 200
10、6年,先后 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屠宰税,农业特产税的烟叶产 品改征烟叶税;(2)完善货物和劳务税制。增值税从“生产型”“消费 型”;(3)完善所得税制。2007年统一内外资所得税;(4)完善财产税制,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成果: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达到54 223.8亿元,比2000年增长330%,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8.4%,比2000年降低5.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2000年提高5.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结构:货物和劳务税收入3263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下降到58.9%,比2000年降低9.1个百分点;所得税收入16454.9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1、比重上升到29.7%,比2000年提高11.1个百分点;财产税收入3 594.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上升到6.5%,比2000年提高2.4个百分点。,总之,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决定的第20条款中,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内容被慨括为如下八个项目(1)改革出口退税制度;(2)统一企业税收制度;(3)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4)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5)改进个入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6)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7)在
12、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8)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展望税制应改革和完善的两个方面:1、完善地方税制2、统一城乡税制开征新税种1、环境保护税2、社会保障税其他税种改革1、城市维护建设税2、证劵交易税和印花税3、取消过时税种,2、西方税收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国家的税收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中世纪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多种税制模式,但总的说来未有健全的税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其税制发展经历了从以消费税和关税为主体到以所得税为主体的三个阶段。现行税制除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外,还大力推行和征收社会保险税和增值税。即消费税主体关税为主体所得税为主体,三、
13、税收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过程:自愿贡纳强制课征立宪征收基本规律:(一)税收发展方式的变化四个时期:自由纳贡时期承诺时期专制课征 时期立宪课税时期。(二)税收主体税种的变化(税制结构变化)四个阶段:简单直接税为主间接税收为主所 得税为主所得税和间接税并重的税收制度,(三)税收缴纳方式的变化 征收形式:(力役)实物货币 名称上:非税税收(四)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 专制课征法制课征(五)税收地位发展变化 从忽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重视税收对经济的 调节,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税收本质是税收学最基本问题,说明税收存在的原因及其职能和作用、税制改革以至税收工作的根据,研究税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最一般规律,因此
14、明确认识税收本质对于稳定税收的地位、发挥税收的作用至关重要。,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征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税收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2)税收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公共需要。(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征税体现强制性特征。第(4)征税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5)税收征收结果是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1、税收的目的满足公共需要人类需要分为两类:一是私人需要,指社会成员的个体需要 由市场满足二是公共需要,指在
15、一定社会整体范围 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 资料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 由一个代表大家共同利益的组织(政府)满足,公共需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主体整体集合性 公共需要是所有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它们是一个完整整体、无法分散;二是效用非排他性 满足公共需要时无法将不缴费者排拆于对公共物品消费之外;三是消费非竞争性 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论
16、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区分公共物品和私入物品的两个基本标准:即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
17、的边际成本为零。,2、税收征收凭借的依据公共权力(政 治权利)权力: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 财产权力国家的公产收入(凭借自 身的财产所有权)政治权力税收(对私有财产行使支 配权),3、税收的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1)税收强制性:指税收参与社会物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所有者都普遍适用,依法纳税是人们不能回避的法律义务。尤科斯石油公司倾家荡产 2004年4月22日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和税务犯罪调查人员对位于莫斯科杜宾尼斯卡亚大街31号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部进行搜查,掌握了大量线索和证据,对尤科斯石油公司提出指控。税务部门认定该公司在1996年至2000年偷逃税
18、款30亿卢布,责令该公司补缴税款、欠税利息及罚款共计994亿卢布,约合35亿美元。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公司偷税案。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于2003年10月25日被捕。,直观地看,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作为强制征收,税收会带来两方面结果:一方面,对于政府,税收会带来收入,是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经济来源,也是 对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另一方面,对于经济活动主体,税收会带来 负担,是纳税人的支出,也是享受公 共产品的代价。,(2)税收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征税过程来说的,表现为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并不存在对纳税入的偿还问题,税收无偿性是相对,称直接无偿。无偿性体现于国家征税时不向纳税人
19、支付等价物或报酬,不直接返还例:无偿性将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 别开来 公债:还本付息 规费:提供服务,(3)税收固定性:指每一单位课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数额是相对固定的,且是以法律形式事先规定,只能按预先标准征收,不能无限度或随意改变征收。,税收的三个特征是区别一种财政收入是不是税收的重要标志。资产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及其他收入。,4、税收是政府的一种分配活动税收是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的一种分配活动。分配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利润、利息、租金、收费等形式,只有当国家以政治权力为主体参与的分配才是税收。,二、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也就是指税收存在的根本原因。1、国家论国家与
20、税收相伴而生,没有国家就没有税收的产生和存在,认为税收的根本依据是国家。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其职能需要而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手段。”表明税收的本质,是以国家作为税收的分配主体,体现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2、公共需要论国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执行公共事务,而执行公共事务是一种满足公共需要的活动,因此,税收与公共需要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由于公共需要的特点:即主体整体集合性,效用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需要的提供者只能由政府承担。税收的定义:“税收就是国家(政府)凭借其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按照预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征税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
21、种形式。”表明税收的本质(1)税法出发点从国家转移到纳税人;(2)在决定税收重要内容时,根本依据不再是国家意志,而是根据隐藏于国家意志背后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纳税人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本质建立在公共需要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1)提供生活福利水平,既要关注私人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又要关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2)消费者和纳税人,要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买单;(3)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特征不同,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本质上税收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纳税人角度税收是一种支出,是其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政府角度税收是政府提供公共产
22、品的经济来源,是对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可见,纳税人支付税款与得到政府好处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三、税收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税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一、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 夯实基础二、进一步完善税制,加强税制收调控职能,促 进经济社会直辖市发展三、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四、推进依法治税,建立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思考题:1、税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2、简述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阶段。3、简述税收发展历程的基本规律。4、如何理解税收的内涵?5、税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国家论”和“公共需要论”。6、如何理解税收与收费及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
23、不同。,第二章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运用税收取得收入和调节经济时,为正确处理政府需要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是制定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通俗说,税收原则是研究对什么征税、征收多少、怎样征税的问题,是政府设计税制、实施税法遵循的基本准则。,第一节、税收原则概述,税收原则在中西方都得到相当的重视,在税收学说史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对税收原则发表过重要的论述,主要内容有:,1、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巨著国富论,他提出了著名的“平等、确实、便利、节约”四大原则,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对税收政策方面的基本要求。2、魁奈:重农学派代表,
24、著作赋税论和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一是强调从征税对象和征税形式方面来建立一个税制的基本框架;二是,提出了税收不可侵蚀资本的原则;三是,对征税的规模也有原则限制。,3、休谟:哲学家,著作论赋税,税收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度原则:二是公平原则;三是隐蔽原则。4、尤斯蒂:是站在国有观立场上来研究如何适当征税的;与斯密的不同之处在于;(1)不侵害公民自由权。(2)以国情为原则。5、西斯蒙:征税原则(1)以收入而非资本为对象;(2)对低收入者应该免税;(3)赋税应避免使资本外逃;(4)要以轻税为原则;(5)税制要尽理简化,遵从成本小。,6、萨伊:提出了有名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即财 富的生产
25、、分配和消费三部分,三者在逻辑上有着密 切联系。基于这种思想,萨伊的赋税原则:(1)税 率适度;(2)超额负担小;(3)“在最小程度上妨 碍再生产”(4)有利于引导公民的行为。7、瓦格纳:德国著名的财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 教程、财政学,他不但将斯密赋税四原则加以 扩大,并主张以赋税作为调节财富与收入的再分配、降低贫富差距的工具。提出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 则:财政收入原则:收入充分和税收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税源和税种选择的原则。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和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原则。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 则”,即瓦格纳法则。,8、凯恩斯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税收基础知识 税收 基础知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