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ppt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乐府的含义,乐府有三种含义1、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一个音乐机构2、一种诗体名称 3、各种音乐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乐府的具体内容,乐府的设立时间“汉承秦制”,公元前112年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的主要任务1、适应宫廷的需要,收集民间音乐;2、创作和填写歌辞,改编、创作曲调;3、编配乐器;4、进行演唱及演奏;、训练乐工以及研究音乐理论等。,乐府的领导人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代表宫廷掌管乐府的官员可能是乐府令;具体负责乐府工作的是协律都尉;汉代乐府歌曲大都是郊祀歌、房中乐等,
2、是为宫廷特制的歌词,其他属于宴乐性质的歌曲,其大多沿用民歌原词加工改编而成,形式比较自由,多使用二三四五六七言的句式。如上邪便是如此。武帝时的协律都尉是李延年。据史书记载,当时整个乐府的工作人员有829人。乐府的撤销是在公元前6年汉哀帝时期。,合奏音乐鼓吹乐,鼓吹的定义 是汉族原有军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鼓吹乐是当时一种新型的乐器合奏形式。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常伴有歌唱。几种主要的鼓吹乐: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鐃歌鼓吹乐一般均有歌词,“短箫鐃歌”保存下来的最多。后来其逐渐离开歌词,转向器乐一直流传至今,并与现代民间吹打乐有一定血缘关系,
3、鼓吹乐对后世乐队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相和歌,相和歌的两种含义1、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2、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相和歌的形成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是由笙、笛、琴、瑟、琵琶、筝、节七组组成,有的加篪而成为八组。汉代“相和歌”主要有平、清、瑟三种调式,也叫“相和三调”。,相和大曲,“相和大曲”也称“大曲”,后世称之为“汉大曲”;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经过专业音乐家与文学家对其进行改编、加工而成的一种比较复杂的大型音乐形式。特点: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也可相对独立表演;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并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的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相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秦汉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