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1五年制》ppt课件.ppt
《《神经1五年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1五年制》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he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张 骏 Tel:775266生理学教研室,使用教材:生理学,人卫出版社,第7版,2008年参考资料:Guyton&Hall,Medical Physiology,第10版推荐网站:生理学教研室教学网站:,Dept Physiology,TMMU,Dept Physiology,TMMU,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主要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髓两个部分。周围(外周)神经系统:指脑和脊
2、髓以外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其中主要的神经为颅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外周)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神经元 突触传递神经元传递信息的方式 反射活动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本次授课内容,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功能纤维的传导功能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作用,重点:突触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中枢神经递质难点:突触后电位的机制,重点: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难点:突触前抑制的机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突触传递,反射活动基本规律,一、神经元(Neuron),(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胞体树突轴突末梢,接受、整合信息接受、传导信息传导信息递质释放,其他功能:神经
3、营养,结构,功能,完整性 绝缘性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功能和分类,有髓纤维无髓纤维 与直径呈正比 传导速度(/s)6直径 温度 升高,加快 降低,减慢(低温麻醉),A B C,(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axoplasmic transport),Dept Physiology,TMMU,Dept Physiology,TMMU,顺向快速运输的机制:通过一种类似于肌球蛋白的驱动蛋白(kinesin)实现的。,Dept Physiology,TMMU,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可被逆向运输,因而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用作示踪剂。,神经
4、末梢释放一些营养因子,可持续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生化和生理。,(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Dept Physiology,TMMU,神经营养不足或过剩:导致所支配组织代谢紊乱,脊髓灰质炎破坏运动神经元小儿麻痹症,NGF、BDNF、NT-3、NT-4/5、NT-6,(五)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二、神经胶质细胞,(一)胶质细胞的分类,Dept Physiology,TMMU,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1),修复和再生作用,(2),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3),绝缘和屏障作用,(4),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5),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5、,(6),(二)胶质细胞的功能,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可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并通过缝隙连接将其分散到其他胶质细胞,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当胶质细胞增生而发生疤痕变化时,其泵K+的能力减弱,可导致细胞外高K+,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形成局部癫痫病灶。,(一)突触的概念和分类,化学性突触,电突触,三、突触(Synapse)传递,1.突触的概念,2.突触的分类,神经元间紧密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前膜:突触递质小泡 间隙:2040nm 后膜:上有受体,(二)经典化学突触的传递,1.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囊
6、泡的类型,小而清亮透明的囊泡:内含乙酰胆碱或氨基酸类递质。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囊泡:内含儿茶酚胺类递质。大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囊泡:内含神经肽类递质。,小而清亮的囊泡,大而致密的囊泡,轴-树突触,2.经典化学突触的分类,按神经元接触部位,轴-轴突触,轴-体突触,按组合形式,蛋白,AP,突触后膜,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电压门控 Ca2+通道,Ca2+,Ca2+内流,突触前动作电位,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后受体变构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电位变化,3.突触传递过程,(电化学电),4.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突触前
7、轴突末梢AP,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离子通道开放,EPSP,Na+内流(K+外流),Ca2+内流,去极化,(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突触前轴突末梢AP,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后膜离子通道开放,IPSP,Cl-内流(K+外流),Ca2+内流,超极化,(5)对内环境变化敏感,(3)突触疲劳,(4)突触传递的总和,(2)突触延搁,(1)单向传递,5.突触传递的特点(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定义:电-化学-电突触传递耗时相对较多的现象。,(突触前突触后),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1)影响递质释放
8、的因素 Ca2,突触前动作电位的频率和幅度、突触前受体、破伤风毒素、肉毒梭菌毒素(2)影响已释放递质的清除 利舍平、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3)影响受体的因素 上调、下调和阻断,筒箭毒,7.突触的可塑性(Plastcity),(1)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高频刺激后,突触后电位持续增大(2)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3)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repression,LTD),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
9、,连续刺激运动神经元轴突,可使得:1(蓝框)、骨骼肌细胞的EPP首先出现易化和压抑;2(红框)、刺激中断之后,单脉冲刺激引起的EPP幅度加大(强直后增强)。,习惯化(habituation),习惯化和敏感化测试的实验模型:由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Eric R.Kandel用海兔及其缩腮反射所创立。,敏感化(sensitization),一次刺激(伤害性刺激)使突触对原有刺激(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和延长,传递效率提高的现象。,(三)非定向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 曲张体(varicosity)递质囊泡2.传递过程 经组织液扩散到 临近的效应器上。,1.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gap junct
10、ion)2.传递过程 电-电(局部电流方式)3.传递特征 双向性 速度快 无潜伏期,(四)电突触传递,突触前末梢释放,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由神经元产生,存在于神经系统,调节信息 传递的效率,改变递质的效应的化学物质。,四、神经递质和受体,Experiment,1921The idea for the famous heart experiment came to my dreams.,?,Otto Loewis(1873-1961),
11、历史,199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他们发现硝酸甘油及其他有机硝酸酯可释放一氧化氮气体,而后者则能扩张血管平滑肌从而使血管舒张。,Dept Physiology,TMMU,罗伯特F弗奇戈特 路易斯J伊格纳罗 弗里德穆拉德,突触前合成酶 贮存于囊泡可释放(NO,CO除外)作用突触后受体发生生理效应 失活酶或重摄取 激动剂和拮抗剂,1.递质的判断标准,2.递质和调质的分类,*为一类物质的总称,一个神经元含有两种或以上的神经递质或调质。,3.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递质共存的意义:使神经元可以通过两种递质的释放来协调某种生理活动
12、。,猫唾液腺的神经支配和递质共存现象及其作用:交感神经所含的NE有促进唾液分泌和减少血供的作用,而神经肽Y(NPY)主要减少血供,两者共同作用可使唾液腺分泌少量而黏稠的唾液。副交感神经所含的ACh能引起唾液分泌,而血管活性肠肽(VIP)可舒张血管,增加唾液腺的血供,两者共同作用可引起唾液腺分泌大量而稀薄的唾液。,4.递质的代谢,基本过程 合成、储存、运输、释放、消除消除方式 降解:酶促降解 重摄取:突触前和胶质细胞(膜转运体),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调质、激素)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分子。,(二)受体(Receptor),1.受体的概念,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经1五年制 神经 五年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040666.html